大型综合超市(GeneralMerchandiseStore)简称GMS,在各国有不同的标准,一般来说,是指具有2500平方米以上面积,以经营食品为主,兼营服装、日用百货、家电等中低档商品的自选超市。
它与普通超市的区别:一是面积大;二是经营广泛,普通超市经营绝大部分是食品,又称食品超市,而GMS以食品为主,兼营各类杂货,实际上是采用自选方式的连锁百货店。
GMS的代表一般都是跨国经营的连锁集团,它有着全球性的加工、配货网络和超大规模的销售系统;有着一批经验丰富的专家队伍;以及现代化的统一管理、统一核算的经营手段,使经营成本降低,使商品的价格具有很强的竞争力。
二、综合超级市场购物环境塑造设计原则
作为商品种类繁多的自选超级市场,商场为顾客提供了商品和服务的立体空间,关于它的设计不仅包括科学合理的分区布局设计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三维空间设计,还包括以人为服务对象的购物环境舒适性、方便性等要素。
1.购物环境的科学性、层次性(即卖场内三维空间设计)
卖场分区布局是整个卖场设计的基础。需要运用各种空间分割方式来进行平面分区布置,包括各种商品或陈列器具的位置、面积及布局、通道的分布等。合理的布局是在对经营商品种类、数量、经营者的管理体系、顾客的消费心理、购买习惯,以及卖场本身的形状大小等各种因素进行统筹考虑的基础上形成的量化平面图。如根据顾客的购物习惯及消费心理或格调品位来安排货位;根据人流物流的大小方向、人体力学等来确定通道的走向和宽度;根据经营商品的品种、档次或关联性来划分销售区域等等,方便顾客浏览、选购商品,使交通流线畅通,以此来提高购买及销售的质量。
2.购物环境的舒适性
(1)视觉舒适性。设计者要从顾客的活动流线着手,运用空间划分,规划出重点展示区域。。
(2)触觉舒适性。大型综合超市的商品展示均以货架形势陈列,顾客采取自选方式进行,故商品陈列的触感舒适显得尤其重要。在卖场设计中,应根据人体的需求以触感舒适的木材、泡沫材料、塑料材料为主要展示材料,忌选用冰冷的金属及玻璃类材料,且造型上应以圆滑的、安全的造型为主。
(3)交通购买行为舒适性。商品一目了然,选择方便快捷,省时省钱,这是消费者最看重的。因此,卖场内交通便捷,往往成为超市内部商品摆放的首要条件。此外,处理好人口密集区域的设计对超市的购买行为也至关重要,比如超市收费区域的设置,如何处理顾客急于结账及等待结账期间无聊以至烦躁不安的心态即称为此区域设计的重点。
3.购物环境的安全性
对于大型综合超市来说,商品的种类是非常繁多的,而购物环境的安全性对消费者选择购买目的地有较大的影响,且国家的现行规范中也以安全性作为设计的先决条件。因此,首先,要考虑设备安装设计的安全性;其次,空间设计中要 避免可能对顾客造成伤害的系列问题。第三,设计时避免顾客心理恐惧和不安全的因素。故,在超市内部必要位置应有对顾客的提示性标志,如安全提醒、儿童提醒;商品分区合理,防止来自商品之间的交叉污染;垃圾及污水处理应得当等。
4.购物环境的意境设置
意境设计是超市形象设计的具体表现形式。它是经营者根据自身的经营范围和品种、经营特色、建筑结构、环境条件、消费心理、管理意图等因素确定经营主题,并以此为出发点进行相应的卖场设计。比如,根据企业视觉识别系统 (V1)的标识、字体、色彩而设计的招贴、短语、广告;按商品性质、节庆、季节等设计的装饰性购物氛围等。意境设计是卖场整体设计的核心及灵魂。在设计中,可根据商品的特征及节庆、消费者心理等因素来设置购物意境,利用色彩对消费者的心理影响,促使其产生意境联想,如在中秋节月饼促销中,设置的嫦娥、桂花树、金黄色块等元素,促使消费者感受到节庆气息,从而产生购买欲望。
一个好的卖场不单要能有好的购物空间,还要有好的创意来留住顾客的脚步,更重要的是能持续保持一种活力,即通过经常对卖场某些方面如店面、陈列、色彩、商品结构等合宜的调整变更,达到顾客常往常新的效果。可见,正如人需要不停息地进行新陈代谢一样,卖场亦需常常补充新鲜的成分。卖场设计应随着季节、节庆日及消费者偏好等更替变换,灵活变化卖场的“装束”,使它更人性化、更蓬勃亲切。
参考文献:
[1]任立生:《设计心理学》.化学工业出版社
[2]王(王甚) 苏彦捷:《购物环境――市场的吸引力》.中国市场
[3]霍俊杰:《大型超市零售环境对顾客感知及购物行为影响的实证研究》.浙江大学硕士论文,2008
老市场荒废了近六十年,但街道的轮廓还在,且有一座两层的骑楼,辨得出当年的繁荣。明清时期,这里也是两县的分界,把市场一切两半。为了捞这市场的商业税,两个县龃龉争执了好几百年。
找到了。但出乎意料,不是一块碑,而是两块。一块,立于嘉庆时期;另一块,立于道光时期。堆在路边的垃圾堆里。旁边是木具厂,有人在锯木头,父亲跟他们借了椅子和铲子。要铲子,是因为我们要抄的那块碑,下半截被垃圾掩埋,得铲垃圾,都是布条、塑料布什么的。铲完后,我跪着往碑上涂粉笔(古碑字迹漫漶,没有粉笔,根本认不出来),父亲则坐在藤椅上辨认。
清代市场管理,我研究甚少,但很好奇清政府如何管理市场,碑文写到的“牙行”,近似一种管理机构兼国有企业。前一阵,“国进民退”,大家议论很多。但史料读多后,我发现,这口号甚可疑。其实,中国从来没啥私有权,比如土地,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百姓与官员向来只有使用权,没有财产权。企业也如此。以明代为例,算命先生和医生,也是国营的比私营的信誉好。而晚清和民国的大民企,也是“准国有企业”。我对这碑文的兴趣,有这背景。
对此,父亲毫无兴趣。他只是帮忙而已。不过,他读到碑文上有“凡私违戽斗秤不平在市行使,及将官戽斗秤尺作弊增减者,杖六十”,哈哈大笑,跟我说:“这说明一件事,那就是从清朝到现在,我们这里的秤就没准过!”我也大乐。家乡的短斤缺两,可说是家常便饭。市场上,妇女们嚼着槟榔,彼此气势汹汹地争吵斤两问题,是习以为常的风景。就在昨天,我还见一个大陆妇女找本地贩鱼妇吵架。这妇女貌似山东人,因为久居海南,也懂一嘴地道的海南话。两人对骂,纯用海南土腔,精彩之极。父亲在一旁,看得很开心。父亲嗜好买东西,经常被人宰,但乐此不疲。
抄碑文时,不时有村人过来看热闹,问:“有宝吗?值钱吗?”我说不值,就是好玩。听到的人都一撇嘴:“那不是闲无味么?”走了。听多了,父亲泄气了,回答说:“的确是闲无味!”觉得这事不好玩了,才抄完一个,便闹着要回家,不干了……
潮流必备:简单的基本款
越是流行的东西,也越容易过时,在打折血拼时,一定要牢记。今年最流行的款式,明年很可能就过时了。现在买的夏装今年穿的时间应该不会太长,所以要考虑得长远一些,最好选择那些通用的基本款式,这样至少在明年还可以穿。遵循这一原则,我们在挑选夏装时就应该避开今年最新最热门的流行款式,选择通用基本款,如吊带背心、七分裤、百搭的T恤、短裙,针织衫等。
【款式首选】在挑选通用基本款的夏装时,最好选择简洁、大方的款式。熟悉高端品牌服装的人大多数了解,简洁、大方的款式能提升一个人的气质,让人显得与众不同,而且简洁、大方的款式还不易过时,无论何时穿着都会让人显得很完美。
潮流陷井:裙装别太花哨
糖果色是今年夏天的宠儿,虽然可爱之极的色彩,但在搭配上却比其他低调的颜色要麻烦许多,而且由于是今年的流行色,所以也更容易过时。这点可以借鉴那些天天奔忙于各大品牌秀场的麻豆们,你会注意到停留在他们身上最永恒的颜色就是黑、白、灰,所以,在买打折夏装时切记不要买颜色太花哨的。
【款式首选】 明星穿过季的礼服会被人取笑,但对于普通人来说,选择不实用又价格高昂的礼服时,打折季才是最恰当的时机,只要你选择的不是那些被明星、名模们穿到烂大街的款式。黑色小礼服是衣橱里必备款之一,它的神奇不用多说,它是属于365天都可以穿的裙。
潮流必备:经典包袋
从秋冬季开始,手握晚装袋开始越来越热,体积也变得越来越大,在今年春夏,其势力更蔓延到日常装束之上,让女性产生一种大权在握的强人心态,身为时代女性,你自然不可缺少。
【款式首选】 It Bag,让女人为之疯狂,可是动辄上万的价格却不是人人都能接受,而且背过当季就只能打入冷宫,实在令人心疼。倒不如选择二三线品牌的出品,平日几千元的价格在打折季最低在几百元就可到手,日日新款也不会有太多负担。
潮流必备:四季鞋
发展现状
美国是循环经济的先行者。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循环经济已经成了美国经济中的重要组成部 分。美国的循环经济涉及多个行业,既包括传统的造纸业、炼铁业、塑料、橡胶业,也包括 新兴的家用电器、计算机设备业,还包括办公设备和家居用品等。据美国全国物质循环利用 联合会公布的数字,全美国共有5.6万家公私企业涉及该行业,为美国人提供了110万个就 业岗位,每年的毛销售额高达2360亿美元,为员工支付的薪水总额达370亿美元。
欧洲向循环经济转型的步伐加快。例如在德国,垃圾处理和再利用已成为其循环经济的核心 。德国对垃圾处理和再利用实行双轨制回收系统,有效促进了废弃物的回收利用。德国政府 规定,玻璃、塑料、纸箱等包装物回收利用率为72%,1997年已达到86%;包装垃圾已从过去 每年1300万吨下降到现在的500万吨。此外,德国在冶金行业,95%的矿渣、70%以上的粉尘 和矿泥已得到重新利用;废钢回收率也十分高,2002年,德国有2000万吨废旧钢铁被重新利 用。
日本的循环经济发展也十分迅速。2002年,日本回收家电850多万台,资源循环利用率空调 为78%、电视为73%、冰箱为59%、洗衣机为56%。现在日本又在回收旧电脑。随着新的环保技 术的开发,日本的目标是循环资源回收率达100%。
政府立法
美国在循环经济立法方面十分完善。美国1976年首次制定了《固定废弃物处置法》。1990年 美国加州通过了《综合废弃物管理法令》,要求通过源削减和再循环减少50%废弃物;由七 个州组成的州际联盟规定40%~50%的新闻纸必须采用再生纸;威斯康星州规定塑料容器必须 使用10%~25%的再生原料;已有半数以上的州制定了不同形式的再生循环法规。
关键词:超超临界机组;炉水循环泵;机组启动
中图分类号:U664.11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机组概况
广东平海发电厂有限公司一期工程1号、2号机组为国产1000MW超超临界压力燃煤发电机组,主要是带基本负荷运行,同时具有一定的调峰能力,热力系统为单元制系统,循环冷却水取自海水,为开式循环,三大主设备由上海电气集团公司制造,容量及参数相互匹配。
锅炉型号为SG-3093/27.46-M533,型式为∏型布置、单炉膛、一次中间再热、尾部双烟道结构、八角双切圆燃烧方式、平衡通风、机械干式排渣、全钢构架、全悬吊结构露天布置、采用带BCP泵的内置式启动分离系统、三分仓回转式空气预热器、采用正压冷一次风机直吹式制粉系统、超超临界参数变压直流锅炉。
汽轮机型号为N1000-26.25/600/600(TC4F),型式:超超临界、一次中间再热、单轴、四缸四排汽、双背压、凝汽式汽轮机、采用八级回热抽汽。机组设置一套55%容量的高压和55%容量低压两级串联汽轮机旁路系统。
2.锅炉启动系统简介
锅炉启动系统采用带BCP泵的内置式启动系统。锅炉炉前沿宽度方向垂直布置4 只外径为Φ711mm 的汽水分离器,其进出口分别与水冷壁和顶棚过热器相连接。每个分离器筒身上切向布置8 根不同径的进出口管接头、顶部布置有2 根径为Φ187.2mm 至顶棚过热器的管接头、中部布置有6 根管接头,与水冷系统出口的管道相连,下部布置有一个径为Φ241.6mm 疏水管接头,与储水箱相连。当机组启动,锅炉负荷低于最低直流负荷30%BMCR 时,蒸发受热面出口的介质流经分离器进行汽水分离,蒸汽通过分离器上部管接头进入顶棚过热器,而水则通过两根外径为Φ356mm 疏水管道引至储水箱并汇合至一个连接球体,连接球体下方设有两根管道分别通至BCP泵的入口和大气扩容器。
在炉水循环中,由分离器分离出来的水往下流到锅炉BCP泵的入口,通过BCP泵提高压力来克服系统的流动阻力和省煤器最小流量控制阀的压降。水冷壁的最小流量是通过省煤器最小流量控制阀来实现控制的。从控制阀出来的水通过省煤器,再进入炉膛水冷壁,在启动时不合格的疏水及汽水膨胀阶段部分疏水被引入大气扩容器中,减压后产生的蒸汽通过管道在炉顶上方排向大气,水进入下部的集水箱。
在启动系统管道进入大气扩容器前布置有2 只液动调节阀,称为高水位调节阀(HWL),当分离器储水箱中的水质不合格或分离器储水箱水位过高时,通过该阀将分离器储水箱中大量的疏水排入大气扩容器。
在启动系统设计中,最低直流负荷的流量是根据炉膛水冷壁足够被冷却所需要的量来确定的。即使当一次通过的蒸汽量小于此数值时,炉膛水冷壁的质量流速也不能低于此数值。炉水再循环提供了锅炉启动和低负荷时所需的最小流量,选用的BCP泵能提供锅炉冷态和热态启动时所需的体积流量。在启动过程中,并不需要像简单疏水系统那样往大气扩容器进行连续的排水,BCP泵提供了足够的压头来建立冷态和热态启动时循环所需的最小流量。
在炉水循环泵未到货的情况下,我们只能尝试无炉水循环泵启机。
3.无炉水循环泵开机可行性分析
本工程配置两个3000t的除盐水箱,单台机一个1000t的凝补水箱,化学制水能力为220t/h,锅炉启动最小安全流量为800t/h,可见不是吹管情况下补水还是足够的。
炉水循环泵最大限度的回收了启动时的工质及其热量,由于它提高了省煤器入口温度而使产汽量大增,从而有效降低汽温缩短启动时间。如果保证水冷壁的最小安全流量并且通过各种手段能控制主再热汽温不超限,那么无炉水循环泵启机是可行的。
4.控制策略
a)点火后通过电泵勺管和上水旁路调阀建立给水流量830t/h,HWL阀投自动设定储水箱水位7m,多余水通过HWL阀排至大气扩容器。为了避免启动初期过多工质和热量浪费,应在热态冲洗合格后尽早回收工质,启动疏水泵将水打至凝汽器,不足的是这部分能量中很大一部分被循环水带走了。由于储水罐的水经过HWL阀降压后进入大气扩容器,大气扩容器与大气相通,压力与大气压几乎相同,如果将这部分95℃左右的疏水打至除氧器,不仅不会汽化给除氧器及给水泵造成危险,而且还能比打到凝汽器回收更多的热量,提高给水温度,产汽更多。
b)在转直流前,尽量维持安全的最低给水流量,提高产汽量。
c)控制燃料增加速率不得过快,防止汽温上涨过快难以控制。
d)不影响辅汽压力的情况下最大可能的增加除氧器进汽量以增加给水温度。e)当蒸汽流量达到300t/h后适当开启减温水配合高低旁调节汽温,注意减温水用量和压力变化,防止过热器进水。
f)调节二次风配风,A磨的周界风和辅助风适当开小点,以使火焰中心不致过高,远离A磨的二次风门,如CCOFA,SOFA可以开大点,可以带走多的热量使过热器高温再热器等管屏冷却。
g)尽量提高磨出口温度,使煤粉尽早燃烧。
h)设定高旁后的蒸汽温度靠近低值280℃(1.5MPa对应的饱和温度仅为198℃),以降低再热器入口温度,防止再热汽超温。
i)可以适当降低冲转压力,规程要求的是8.5MPa,如果温度不好控制选择在5~6MPa左右就冲转也可以。
j)升温升压过程连续进行,不要停留过久,以免温升相对于压升过快。
k)高低旁开度和燃烧率的调整都会导致主汽压力变化,压力上涨的同时,给水流量会因阻力变大自动减少,应注意调节以免触发最小流量保护。
l)注意电泵出力,电泵额定流量1007t/h,电流670A
5.结论
无炉水循环泵开机存在一定安全风险,浪费工质和热量,延长了启机所需时间,无论如何都是不经济的,经过实践证实,本厂1000MW机组无炉水循环泵启机可以实现。相对于炉水循环泵的高成本,如果带基本负荷的机组启停次数少可以考虑建设无炉水循环泵的机组,工质回收方面增加一路从大气扩容器回收至除氧器,总体经济性更高。
参考文献:
[1]SG-3093/27.46-M533锅炉安装说明书编 制:洪斐2009.10.26.
[2]超超临界锅炉调节控制系统的基本技术要求编 制:张文杰2009.11.17.
[3]SG-3093/27.46-M533烟风道说明书 编 制:邹定宏2009.10.21.
赞助商“不差钱”只差人才,18个俱乐部抢9个人!
承办方不缺“人气”,缺的是财气!
。千万价格相当于前三届男标王的身价总和。
“都说房价高,哪有郭焱的身价高!”外界对郭焱议论纷纷,就连国家乒羽中心“掌门人”刘凤岩也不禁感言:“这是一个奇特的现象。”
投入1133万元,只为两年使用权。其实这个天价只是“雷人”乒超的冰山一角,一家俱乐部走遍全中国;特级甲等选手身价不如一级选手……乒超的怪现象很多,记者探寻原因,归根结底,都是“钱”惹的祸。
乒超转会费:不是“钞票”而是“炒票”
自开出1133万天价后,网上有球友把乒超戏称为乒“炒”,对于这一说法,浙商银行俱乐部总经理马苗兰指出,“乒超摘牌竞价不设封顶,换句话说就是‘烧钱’的游戏。乒超联赛有‘烧钱’传统,俱乐部想要在一个赛季经营好,势必要付出几个赛季的金钱。”
2006年首次实行自由人转会制度,奥运会男单冠军马琳被陕西银河俱乐部以501万元的价格摘得,那时已让国人震惊。。
回想前几年,2007年的乒超摘牌大会理性许多,“标王”王励勤的身价骤降到235万元;2008年摘牌大会再度升温,郝帅以423万元的高价转会四川全兴。
既然4年前的首次摘牌能开出501万元的高价,那么,2010年,郭焱的1133万元转会费也就“合情合理”了,毕竟,也只是翻了一倍。
但是,抛开纵观,横向对比其他职业联赛,郭焱1133万元的转会费可谓“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在中国体坛,只有2003年中国足球甲A联赛标王吴承瑛创下的1300万元 “挂牌价”可以与之比肩。
翻阅资料发现,自2003年以后,国内联赛无一人的转会费逾千万。除了郑智的850万元外,其他几届中超标王的转会费都没超过500万元。最“烧钱”的世界第一运动――足球尚不能媲“美”,国内的篮球和围棋两大职业联赛的转会费就更不用说了,CBA标王身价的最高纪录是60万元――薛玉洋,围甲则是谢赫创下的90万元纪录。
除了“标王”天价,乒“炒”还有一大特色――特级甲等选手身价不如一级选手,在摘牌大会上,上榜的选手被分为“特级甲等”和“一级”两个级别。其级甲等选手的要求很苛刻,即:在有效期内获得世界冠军,并且在上赛季单打胜率超过50%。这意味着,特级甲等选手的水平可谓国内顶尖。然而出人意料的是,最终的摘牌结果却跌破所有人的眼镜,在男子选手的摘牌中,反而是一级选手比特级甲等选手抢手――特级甲等的马琳、马龙、许昕分别为258万元、173万元和160万元。而一级选手郝帅则以451万元创下了2010年摘牌大会的男选手身价之最,而同为一级选手的张超也被标出了351万元的高价。一个国乒队内陪练张超等于国乒后起新秀马龙加许昕。
马苗兰解释,这种在逻辑上似乎无法解释的怪现象,其实有其深层次的原因。
按照今年乒超的规定,每个俱乐部只可以拥有一名特级甲等运动员,所以有“当家花旦”的俱乐部,就不会再把眼光瞄准特级甲等运动员,而是退而求其次,俱乐部纷纷竞标一级运动员,毕竟“一山不容二虎”的新规定是不能触犯的。
乒超赞助商:“不差钱”只差人才
2010年乒超联赛“不差钱”,这一点只要看看各个乒超俱乐部的冠名就知道了。
乒超各俱乐部的冠名赞助商有两大特点,一是银行多,二是煤炭、电力等能源企业多。八一工商银行、浙商银行、辽宁锦州银行,这么多银行扎堆在乒超,也是一大奇景。除此之外,山西大土华中理工、冀土能源、大同云冈、山东鲁能等能源巨头更是烧旺了乒超的市场。
乒超联赛有钱的企业多,这些企业也确实舍得花钱,据马苗兰透露,浙商银行每年对俱乐部的投入在1000万元左右,今年单在摘牌会上,就投入了600多万元,而宁波海天的投入也有500多万元。除了浙江,在乒超一掷千金的企业还有很多,八一男乒就得到了熔盛重工集团4年3200万元的大手笔赞助。
俱乐部有了钱,于是,大家纷纷把目光投向了摘牌大会,在引进球员上花大价钱。
然而可惜的是,今年挂牌的球员只有9人,特级甲等球员更少,只有4人,其中男子运动员3人:马龙、马琳和许昕,而女子特级球员仅郭焱一人。好球员少,但需要好球员的俱乐部却不少,在客观上造成了哄抢的条件。乒超联赛18家俱乐部,其中,宁波海天、浙商银行、河北灞州、锦州银行争三个男子世界冠军,而江苏中超、内蒙古银行、上海华东理工以及山西大同则为惟一一名女子世界冠军而展开竞争。
3月18日,2010年中国乒乓球俱乐部超级联赛摘牌大会当天,江苏中超电缆,内蒙古银行和山西大土河为了摘得惟一的女子特级球员郭焱,一路飙价,三方拼价到600万元的时候,江苏首先退出竞争行列,而后二者一路把价格推出1000万元开外,最终,上赛季仅列女团排行榜倒数第三的山西大土河以10万元的优势胜出。
平心而论,郭焱的实力并不值得山西大土河花费如此大手笔。郭焱虽然多次获得过世乒赛的女团冠军,也有在国际乒联巡回赛总决赛问鼎女单冠军的经历,但是在三大赛的单打赛场上,却仅在2006年拿到过女乒世界杯的冠军,也是三大赛中含金量最低的冠军。
但是,作为惟一一名挂牌转会的特级甲等女运动员,郭焱也就顺理成章地打破了此前乒超摘牌“男标王”一统天下的局面,这次是乒超历史上第一次女球员的转会费超过男球员。2006年的首次摘牌大会,女球员无人问津,结果挂牌的女球员重新回到原来俱乐部。2007年的“女标王”是李楠,身价仅155万元;2008年的“女标王”是郭跃,身价也只有420万元。
一掷千万金的山西大土河俱乐部,不仅以“天价”摘得郭焱,另一名转会交流的一级球员范瑛,也被他们以520万元的价格摘下,也就是说,摘牌会上,山西大土河俱乐部一口气花了近1700万元。虽然摘牌会的豪“举”让世人咂舌,但对于这家税后年利润五六个亿的企业来说,也许乒超俱乐部的投资只是企业的一个小项目。
2010年摘牌大会9名球员无一落拍,3个小时的摘牌大会共计拍得3746万元,为历届之最。除了前面提到的几位,还有詹健90万元,范瑛520万元,姚彦610万元。
“今年的单项选择让摘牌有了更大的竞争性和悬念。因此,为了获得好球员,各个俱乐部只得不惜血本。”马苗兰解释道,“上届摘牌大会的模式是‘双向选择’,即球员挂牌后,由俱乐部提出是否有兴趣,再由球员指定至少3家有兴趣的俱乐部参与竞标。这其中有很多猫腻可以玩,其中,最简单的方法就是俱乐部和球员进行提前‘交易’。”
比如,某运动员被挂牌,而俱乐部想留住他,又不想花太多冤枉钱,于是就和运动员私下商量好,然后再找两家相熟的俱乐部当“托”。待摘牌的时候,运动员指定原俱乐部和另外两家俱乐部参与竞标,另外两家俱乐部象征性地举举牌,原俱乐部便可顺理成章地留下运动员。
“双向选择”让很多俱乐部瞅着中意的球员却无权出价,而今年的“单向选择”取消了运动员的选择权,所有俱乐部只要有资格,都可以在摘牌大会现场竞价,“‘修正’后,新模式给各个俱乐部一个公平、公正、公开的平台,谁出的价高,谁就可以摘走心仪的球员。另一方面,也让各乒超俱乐部之间的竞争更激烈,更烧钱。”马苗兰说道。
除了摘牌会上的“单项选择”,今年乒超联赛对运动员的薪水进行了明确的限定。特级甲等运动员年薪80万元―120万元,一级运动员年薪30万元―60万元。而此前,运动员的薪水只有薪金范围。
乒超承办方:有人气但缺财气
如今的乒超,还有一个怪现象,那就是一家俱乐部的主场,往往是遍布全国各地,三个月比赛打下来,都能绕中国一圈了。
与中超、CBA等联赛球队主场基本固定相比,乒超球队真可谓是打一枪换一个地方。对此,马苗兰无奈地解释说:“其实我们也想多放些比赛在杭州,但大城市,场地租金贵,又没什么收入,要倒贴钱。反而放到二线小城市,特别是山西、陕西一带,那里体育比赛少,往往一场比赛就能把整个赛季球队出行的费用赚回来。对于靠俱乐部经营的我们来说,当然更在乎这些。”
有着三支乒超球队的浙江,按道理说,应该是国球运动的沃土,群众基础扎实,但事实却是,浙江的乒超联赛球市远没有球队成绩来得“热闹”。
上赛季,在义乌梅湖体育馆开打的乒超联赛决赛第一场就是一个最好的样本。这场比赛可以说是联赛最重量级的戏码,双方有着中国最重量级的球员――王励勤、马琳。但出人意料的是这场比赛似乎并不对义乌人的胃口,比赛打得静悄悄。
虽然比赛一开场5000人的馆子里挤下了近4000人,连体育馆两头最高几排的看台上都坐满了观众,但当第一场马琳对阵王励勤的比赛一结束,现场观众就陆陆续续退场了,第一场比赛结束现场观众少了一半,剩下的不少人就是为了等一个明星的签名。
梅湖体育场管理分公司总经理陈能静透露,“那场比赛一共出票4000张,98%都是赠票,之前考虑到一些人要看球可能没票,所以放了2%的票在售票窗口,100块钱一张。但据那天统计来看,那些票根本没卖完。”
“我非常喜欢看乒乓球,但在现场,除非坐在前排,不然连球星的脸都看不清楚,更别说乒乓球,还是在电视机前看得比较清楚。同样是球类比赛,篮球、足球、排球项目现场看的效果就好多了。”来自浙江的乒乓球爱好者徐俊如是说。有着绿城、广厦、万马、八一等多支职业联赛队伍的浙江,国际、国内顶级赛事琳琅满目,对于体育爱好者而言,不管是竞技体育,还是休闲运动,各项重量级赛事活动应有尽有,因此,对于缺乏现场观赏性的乒超,自然不会太过热衷。
马苗兰经营俱乐部已经四年,在她看来,浙江的乒超市场越来越好了,但还是没法和西部相比。以浙商银行俱乐部为例,以前,一个主场能卖上十五六万元,去年因为有了明星球员马琳,一个主场的价格涨到了20多万元。但一场乒超联赛卖到山西等地价格会达到50万元左右,相当于浙江价格的两倍多,如果是冠亚军阶段的比赛,有些地方甚至可以叫价到七八十万元。除了山西,江西、安徽等地的报价也比浙江高很多。
在浙江打得冷冷清清的乒超联赛,到了陕西、山西却异常火爆。宁波海天俱乐部上赛季三个主场放在陕西,球市非常火爆。以放在山西钦州电业体育馆举行的宁波海天对阵浙商银行的比赛为例,对外发售1200多张门票,没有一张赠票,结果这些门票被一抢而空。
“门票都卖到了2000块钱。”马苗兰对那场比赛至今记忆犹新,“1200多人的体育馆看不到一个空位,到处都是黑压压的人头。”
“作为俱乐部来说,当然是哪里的市场有钱赚,我们就去哪里。”马苗兰说,前一年的联赛还没结束,就已经有外省的人过来谈下一年的主场,“但是我们也要考虑赞助商的利益,不能完全按照报价来卖主场。外地的球市是比本省好,也有不少人说,希望我们明年的主场比赛干脆全放到外省去。”但马苗兰也表示,按照乒羽中心规定,浙商银行俱乐部每赛季顶多放三个主场到外地。
根据乒超联赛规定,每个参赛俱乐部必须设定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俱乐部主场城市”,设在该“俱乐部主场城市”的场数不得少于全部主场数的一半。“俱乐部主场城市”原则上应在为俱乐部注册的工商局或民政局所在的城市,也可在所属省、自治区的其他省辖市,各参赛俱乐部可以将不超过四分之一的主场设置到其他省、自治区、直辖市。
“不过,球队主场的频繁更换,会使球员在长途旅行中耗费过多的精力,例如去年总决赛,浙商银行队与宁波海天队在萧山打完第一场后,就得马上飞往陕西备战。同时,主场氛围和球迷群的培养也肯定受到影响,不利于俱乐部长期的发展。”马苗兰指出。
乒超历年摘牌闹剧
每年的乒超摘牌总会让人大跌眼镜,2010年乒超摘牌仪式也没能例外。其中郭焱以惊人的1133万元落户山西,几乎相当于前三届男标王的身价总和。回顾历届乒超摘牌仪式,几乎年年都有闹剧上演。
2006年:
“501万元标王”马琳
风波不断
2006年3月2日,陕西银河俱乐部以501万元的天价租借费摘得马琳,后者也成为2006乒超联赛名副其实的“标王”。然而,花了大价钱的陕西银河俱乐部在摘牌后第二天正式“悔婚”,原因是价钱太高,要求乒协降价200万元“贱卖”。不过在折腾了一个多月后,银河俱乐部最终还是与马琳“破镜重圆”,“标王事件”最终以看似完美的结局收场。
当年的乒超联赛,天价留住马琳的陕西银河成功卫冕。不过,曾经引起诸多纷争的501万元转会资金并未很快支付,包括其他俱乐部的转会费用也都处于未付状态。经过长时间的拉锯战,陕西银河俱乐部终于在2006年底分三次向中国乒协支付了501万元,马琳这出转会闹剧也终于划上了休止符。
2007年:
标王身价缩水一半
刘国正遭流拍
2007年,率先摘牌的浙江鸿翔俱乐部以245万元的低价拿下“一哥”王励勤,这一年的“标王”王励勤与2006年相比跌了256万元。在摘牌过程中,乒羽中心为王励勤开出的竞价底价为30万元,多少有些出人意料的是,在主持人宣布竞拍开始后,有长达近30秒的时间无人报价。
刘国正的遭遇再度诠释了竞技体育的现实和残酷。同样是伤势未愈,2006年浙江鸿翔以39万的价格将其招至麾下,最终一个赛季一场未上。本次摘牌,依然饱受伤病困扰的刘国正让所有俱乐部都采取了谨慎的态度。这位铮铮男儿、昔日的中国乒乓球英雄成为了两年乒超摘牌惟一一位流拍的国手。
2008年:
替补郝帅成标王
特级球员价格低
2008年的乒超摘牌会,非奥运主力的郝帅以423万元的价格被四川全兴摘走,从而成为当年乒超联赛的“标王”。而其他特级球员如马琳、王励勤、王皓和马龙则只以比起拍价高出少许的价格被拍走,其中价格最高的王励勤也不过158万元。更让人意想不到的是,2007年的乒超冠军宁波海天俱乐部在没有拍到特级球员之后甩手退出。
乒超市场化,路在何方
1133万天价标王的诞生地,不是整体经济水平在国内名列前茅的大都市,而是山西,一个经济欠发达地区,在这个人均生活水平不高,但有着一批顶尖“富人”的城市,标王的产生,也折射出乒超联赛备感尴尬的现象――乒超正在成为少数富人的“游戏”。
今年,曾经被称为“世界上水平最高的乒乓球联赛”已经进入第十二个年头,十几年来,乒超一直朝着市场化方向努力迈进,但是,在“天价”泡沫下,实际上,乒超离市场化的职业联赛似乎“渐行渐远”。
乒超自诞生之日起,就一直处于“输血”状态,乒超俱乐部不是联赛的主体,既没有游戏规则的制定权,也没有经营自,球员的转会,俱乐部并不能从中获得最大的收益。
十几年的乒超职业联赛,最大的贡献莫过于既解决了一批球员的收入问题,又给国手们创造了一个国内练兵的机会。至于俱乐部的利益,却是微乎其微的。由一批没有“造血”功能的俱乐部拼凑成的中国乒超,确实难找到市场化的特征。
众所周知,体育的职业化是市场供需的产物,但国内乒超联赛可以说依然没有“市场”可言。
于是,世界一流水平的国内乒超联赛,成了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一方面不时涌现花天价购买球员的富豪俱乐部;一方面是一些老板玩腻了,纷纷退出乒超联赛。
长此以往,国球不是走向市场,也不是走向产业化,而是成了富人一己之好的“游戏”,但“游戏”总有玩腻的一天,当有一天没有富人来砸钱玩时,乒超的“市场化”,该由谁来买单,路又在何方? (徐晶)
延伸阅读: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