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教”与“学”之我见

“教”与“学”之我见

来源:智榕旅游
农垦师专学报 1997年第3期

“教”与“学”之我见

王 太 兰

在语文教学中,由于对教与学的关系认识的不完整,常常自觉或不自觉地把两者割裂开来。教师只管教,学生只管学,教师把知识传授给学生,学生从教师那里接受知识,教和学成为一种知识的接受关系。反映到教学方法上,就表现为注入式的教学。针对这种状况,我们一定要认识到,“讲是为了达到用不着讲,教是为了达到用不着教”。也就是“讲”要向“用不着讲”转化,“教”要向“用不着教”转化。“讲”和“教”只是教学的一种手段,“用不着讲”、“用不着教”才是教学的目的。也就是说,教和学的关系不是简单的接受关系。教师要对学生传授知识,但要让学生自觉地去获得知识。教师是引导人,学生自己要去主动探索。教师的主导作用必须和学生的自觉能动性结合起来,教师的“讲”才能转化为“用不着讲”,“教”才能转化为“用不着教”,学生的学才能由被动的学转化为主动的学。

由此看来,教和学的关系,并不是教加学的关系,而是教和学的辩证统一。处理教和学的关系,不能单是从教学方法上去改进,首先是要解决如何看待教和学的思想认识问题。必须端正教学思想,从培养一代新人的高度来认识这个问题,才能在实践中辩证地处理好两者的关系。

小学语文教学要发展学生的语言,同时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共产主义世界观,如果忽视培养学生的自觉能动性,是不可能有效地完成这样的任务的。在教学过程中,学生自觉能动性的发挥,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决定因素,是内因;教师的主导作用,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不可缺少的重要条件,是外因。外因必须通过内因起作用,否则,从外因条件看,外因条件再好,也不可能使内因产生质的飞跃。因此,教师的指导要把着力点放在调动学生的自觉能动性上。

具体地说,教师的教,主要是教会学生动脑筋去获得知识,动脑筋去运用知识。教师的教是要加强自觉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使学生得到一种自己探索、自觉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种能力正是一代新人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所必须具备的能力。从这个意义上说,教师必须改变填鸭式注入式的教学方法,积极采用启发式的教学方法。学生动脑筋的过程是思维活动的过程,所以,发挥学生的自觉能动性,就必须对学生进行严格的思维训练。把教和学的活动与大脑思维训练结合起来,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拿阅读来说,学生理解课文的语言文字,认识课文语言文字所反映的客观事物的过程,就是思维活动的过程。学生通过能动的感知,认识事物的外表、现象,从而掌握文章的中心思想。这种从能动的感知到抽象思维能力的培养过程,正是人意识能力作用的发挥。28

农垦师专学报 1997年第3期

预习技术及其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谢 华 李淑霞

预习技术在语文教学中使用相当普遍,是构成语文课堂教学活动全过程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运用这种教学技术可以增强教师组织教学活动的针对性,达到提高教学效率,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和自学能力的教学目的。

一、预习的基本特征

预习是教师为顺利完成指导学生学会新知识(或技能)的课堂教学任务而做的准备工作之一。教师针对学生的实际学情和课程的要求,制定出以巩固旧知识和学习新知识为目的,以学生自学为基本形式的学习活动。通过预习便于教师进一步了解学生的学情——对相关的旧知识的掌握情况和对新知识的理解情况等。预习是由布置预习和检查预习(还应包括“完成预习”一个环节,但不在本文讨论的范畴之内)两个环节,共同构成课堂教学全过程之中的一个组成部分。预习具有以下几个基本特征:

  由此可见,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自觉能动性是辩证统一的。学生的自觉能动性要靠教师的启发引导,教师的主导作用体现在学生的自觉能动性上。教师要把培养学生的自觉能动性作为贯穿教学过程的主线。

从教学实践看,正确处理教与学的关系应注意以下几点。1.重视思维训练,培养自学能力。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交流,最主要的是思想交流。因此,师生之间的关系应当在彼此的思维活动上联系起来,其他的一些活动也要围绕思维训练来进行。只有重视思维训练,才能使学生的思路清晰、推理精密、想象丰富,培养并提高他们独立地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和认识事物的能力。

2.注意讲解与提问相结合。

在教学中教师要进行必要的讲解,使学生获得知识。教师的讲解要有启发性,能启发学生的思维。还要能深能浅,适合学生不同的理解程度,符合不同的学习特点。但是教师不能只重讲解,而忽视对学生的提问以及学生对教师的提问。如果只是被动地接受教师的讲解,对小学生来说,容易降低学习的积极性。

3.要善于总结学生的自学经验。

教师的主导作用,不仅要启发学生的思维发展,而且要善于深入了解、掌握学生的思维过程,善于发现、总结在教学活动中学生的自学经验。对学生的自学经验,教师要加以引导,使学生的自学能力不断提高,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不断增强。

29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