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强迫症患者的行为干预和心理护理

强迫症患者的行为干预和心理护理

来源:智榕旅游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4年第14卷第14期 ・283 护理・ 强迫症患者的行为干预和心理护理 徐彩容 (湖北省宜昌市优抚医院,湖北宜昌4430 ̄) 摘要:目的探讨强迫症患者的行为干预和心理护理的疗效,以促进疾病康复,从而提高护理质量。方法对强迫症患者 进行行为干预和心理护理,对护理结果进行评估。结论运用行为干预和心理护理的强迫症患者的痛苦程度明显降低, 焦虑程度明显减轻.社会功能明显提高。 关键词:强迫症;行为干预;心理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74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 ̄.issn.1671—3141.2014.14.227 O引言 以反复出现强迫观念、强迫意向和强迫动作为主要特征 的一类神经症性障碍。特点是:患者意识清晰,明知强迫 内容不必要、无意义,但不能控制,因无法摆脱强迫症状 而痛苦、焦虑,自知力良好,主动求治。下面将强迫症患 者的行为干预和心理护理分析汇报如下。 1病因及发病机制 1.1 生物因素 不同的研究显示出以下强迫症的生化因素:强迫行为的 素质与遗传有关;5-HT重摄的抑制剂对强迫症有良好疗效, 5-HT下降时强迫症状可以减轻,表明5-HT系统功能亢进 与强迫症有关;对脑损伤、器质性疾病伴有强迫症状患者 的脑CT检查、对强迫症患者的正电子发射脑扫描、功能磁 共振成像等报告表明选择性基底节功能失调,即眶额一边 缘一基底节的功能失调可以导致强迫症状的发生。 1.2个性特征 个性与强迫症有密切关系。这类人格特点有:优柔寡断, 办事古板,胆小怕事,凡事求全,一丝不苟等。弗洛伊德 学派就认为强迫症状是在固着、孤立、退化、反应形式等 心理机制作用下,强迫人格的发展。 1.3心理社会因素 长期的精神因素,如工作压力大,家庭关系紧张,性生 活不满意,以及剧烈的心理冲突和突然打击,可诱发本病。 2临床表现 2.1强迫观念 对患者没有现实意义的思想、情绪、表象、意向等反复 出现在患者的头脑中,患者有明确的摆脱愿望,但却无能 为力而感到十分痛苦。 2.2强迫动作 通常发生于强迫观念,是为减轻强迫观念所致的焦虑而 出现的不自主的顺应或屈从性行为。临床常见的表现形式有: 强迫检查:为减轻强迫性怀疑引起的不安,而采取的“措 施”,如出门后反复检查门是否锁好。强迫询问:为缓解穷 思竭虑或消除疑惑,患者不断要求他人作出解释或保证 。 强迫洗涤:为消除强迫情绪造成的担心,反复洗涤,有 时与其同住的人也被要求反复清洗,如反复洗手、洗澡、 洗衣物等,有的患者因洗涤时间过长,应用洗涤品过多而 造成皮炎 j。 3护理 3.1评估 3.1.1躯体方面 生命体征,营养状况;睡眠情况:有无入睡困难、睡眠 不实、早醒,强迫症状对睡眠的影响等;饮食情况:有无特 殊饮食习惯,饮食规律有无改变,进食量如何;二便情况: 二便规律有无改变,有无便秘现象,如厕时间有无改变;个 人卫生情况:能否自理个人卫生,洗漱时间及习惯有无改变。 3.1.2心理社会方面 患者受教育程度,患者对患病的看法;患病后强迫症状 对日常生活有何影响,具体的改变方式;强迫症状对患者的 社交活动有无影响,程度如何;家属对患者强迫症状的态度, 对患者有何影响;患者对住院环境有何特殊要求,对治疗 持何种态度。 3.1.3 护理人员观察 患者自诉患病后有何感受;患者强迫症状的内容、频度、 规律如何;患者情绪表现如何,情绪是否稳定,有无沮丧、 烦躁、厌世等;强迫症状有无导致患者其他行为异常。 3.2护理诊断 3.2.1建立良好关系,了解强迫症状 神经症患者往往急切求治,但同时又心存抵触,这个特 点在强迫症患者更为明显,很多时候他们只谈症状,且不愿 细说,更不提及疾病以外的事情,有时因医院这一新鲜而陌 生的环境,有些患者的症状在入院初期会有所克制或掩盖。 因此建立良好护患关系使患者尽快熟悉而适应环境,进一步 将症状自然流露,是入院初始的首要任务。护理人员要以耐 心的态度,给患者安排舒适、安静的环境,尽量避免受到其 他患者的干扰,满足患者的合理要求,在此基础上观察并了 解患者的症状表现,倾听患者对疾病体验的诉说。 3.2.2接受症状,自我了解 强迫症患者在病房中由于其强迫症状的影响,经常纠 缠护士诉说痛苦等,往往使护士的工作不能如期进行或完 成,很易造成护士的焦虑和厌烦情绪,因此护士首先应接 受患者的症状,合理安排工作程序,不断省察自身的感受 与心态,及时调整自己的态度,以免干扰已建立的良好关系。 同时与心理治疗人员密切配合,使患者接受症状,放松心情, 在此基础上循序渐进地分析患者的心态,使患者真正做到 自我了解。 3.2.3配合实施行为疗法 行为疗法较多用于治疗强迫症,如厌恶疗法、预防法、 消极练习法、自我控制法等。在病房环境中,绝大多数时 间护士是行为治疗的具体实施者,换言之疗效的好坏与治 疗的操作者一护士有直接关系,护士应充分认识到这一点。 在此基础上,熟悉掌握行为疗法,并能运用自如。特别应 注意的是护士各班次之间、护士与各方面人员如:医生、 心理治疗人员,有时甚至是家属之间,要自始至终保持治 疗的一致性,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3.2.4重视患者体验,及时调整措施 强迫症较难治疗是不争的事实,这既指其治愈率低,亦 指其治疗过程的漫长,护士应有充分的心理准备,避免急于 求成、盲目乐观,更不可稍遇挫折就感沮丧甚至放弃。同 时应使用观察、询问、倾听、支持性心理护理等技巧,随 时了解患者的感受与体验,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及时调整 治疗及护理措施。如同样的治疗措施,有的患者会感觉压 力大,通过询问及观察,发现患者强迫行为少了,但回避 行为却越发严重,此时应将治疗强度减小,进度减慢。 参考文献 (下转第273页)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4年第14卷第14期 273 3讨论 研究显示,经护士长对量化安全考核的护理工作管理 力度的增加,实验组显著增加了护理的质量安全,而且大 幅增高了患者满意度,增强了患者对护理人员的信任程度, 降低了患者的住院痛苦,并采取优质服务措施,向现代医 而增加护士工作积极性,缓解纠纷所带来的压力,提升了 护士的自我价值。护士长为管理工作的执行与管理者,需 加强相关护理管理,提高护理工作的质量。 参考文献 [1]陈桂云.护理质量缺陷产生的原因分析及防范对策【J].中国护理 疗标准迈进了,落实了人性化的护理模式。相比之下,更 管理,2007,9:62—63. 为先进防范护理工作缺陷的手段,在护理工作中广泛应用, [2]史冬香.36例护理缺陷原因分析及防范措施 山东医2007, 使工作中的护理差错发生率降低,减少护患纠纷的发生,从 47(14):287. (上接第280页) . 按压的时间。 液的安全。 5讨论 参考文献 综上所述,儿科护理中的输液工作为一项要求十分严格 【1]温惠娟.小儿静脉输液治疗不顺从性原因分析及对策[J】_实用医 的工作,由于患儿对自身的感受不能准确表达,且自控力 技杂志,2011,08(25):103. 差,往往对针头产生恐惧心理,而拒绝输液,发生拉扯针管、 [2]毕叶,罗燕.静脉输液治疗风险与安全管理Ⅲ.中国医药指南, 药液外漏的现象。另外,家长对输液治疗的错误认识以及 2008,05(07):293. 护士自身原因均可对儿科治疗护理中的输液造成危害。因 [3]靖雪敏,陈华学.护理干预在小儿静脉输液中的应用及效果观察 此,护士不但要提高自身技能,需与患儿及家长进行交流, 【JJ.当代医学,2010,14(36):109. 减轻患儿与家长的紧张心理,减少患儿输液隐患,保障输 f41刘国红,周昀霞.健康教育在儿科静脉输液中的应用体会【J】.中 外健康文摘,2011,14(15):267. (上接第281页) 急性心力衰竭发生时,严重的呼吸困难常使患者烦躁 5.5药物护理 不安,感到焦虑、恐惧,这样的情绪反应会加重心脏负荷。 使用利尿剂时,应严格记录出入量,急性心衰时常使用 护士除遵医嘱给予镇静剂外,还应多陪伴病人,告诉病人 快速利尿剂,如呋塞米,尤应注意电解质紊乱问题;使用 医护人员正积极采取措施,不适症状会逐渐控制[2】。 血管扩张剂要控制输液速度并监测血压,防止低血压发生。 5.3吸氧 静脉点滴硝普钠时,应避光并现用现配。 遵医嘱给予高流量吸氧时,注意保持鼻导管的通畅,做 参考文献 好鼻腔护理,吸人经酒精湿化的氧气时,吸入时间不宜过长, 【1]李庆波,刘少玲,洪蝶玫.急性左心功能不全患者无创呼吸机应用 以免发生酒精中毒。 过程不适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J¨卢理实践与研究,2013,10(13):13— 5.4病情观察 15. 严密观察病人生命体征变化、呼吸困难程度、咳嗽、咳 [2】王中英.急性心功能不全的心理分析与护理[J].中华实用医 痰情况、痰颜色痰量及肺内哕音变化。 学,2002,4(10):81-81. (上接第279页) 患者的治疗护理数据显示,对患者进行预防很有意义,进 [2]周维华.糖尿病癌症患者化疗时的护理『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行有效的护理监测血糖值使临床治疗效果大大提高,减少 2010,5(12):2085. 了糖尿病的合并症发生,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满意度。 [3]王彦荣,李沛,席研,等.化疗诱发糖尿病32例l临床分析【JJ.中 参考文献 国实验诊断学,201 1,12(1):133—134. [1]王玲,张文,郑筠.健康教育对癌症伴糖尿病患者的影响[J】.中 【4】卢彦达,韩凤香.恶性肿瘤患者化疗诱发血糖紊乱3例并文献复 国误诊学杂志,2010,7(20):4755—4756. 习[J】.现代肿瘤医学,201 1,15(12):1848—1849. (上接第285页) [1】胡延华,张建华,刘敏.青少年强迫症的行为干预和 L,N ̄N lJI. [2]张华.青少年强迫症患者的性格特征及 L,NPN[J1.中国实用神 临床心身疾病杂志,2004,10(02). 经疾病杂志,2012,15(08).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