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农田水利工程灌溉规划设计分析

农田水利工程灌溉规划设计分析

来源:智榕旅游


农田水利工程灌溉规划设计分析

【摘 要】改革开放以来,国民经济快速发展,使得国家加大了对新农村建设的力度,发展新农村已成为当前国家建设和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和目标。建设和发展新农村离不开农业现代化生产,这其中一项影响农业生产的重要因素就是农田水利工程灌溉,其对农业发展、农村建设以及农民致富具有重要的决定性作用。因此,应重视农田水利工程灌溉规划设计,通过不断探索和研究,制定出一套科学、有效、安全、合理的水利灌溉工程方案。

【关键词】农田水利;灌溉;规划设计

1.农田水利工程灌溉技术规划的研究意义

实现科学、高效、安全、合理的农田水利工程灌溉规划设计,不但符合当前国家关于农业方面的各项政策方针,而且其能够发挥积极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这主要表现为:首先,通过规划设计农田水利工程,可以形成合理配套的田间灌排体系,有效改善农业生产基础设施,改善灌区农业生产条件,提高输水和排水能力,降低输水过程中损失,提高农田防洪排涝能力,有利于农业生产水平的提高,提高农业效益,促进农民持续增收,既可以降低水资源浪费和水土资源流失危害,又可以有效节约农民进行灌溉农田费用,因此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最后,通过规划设计农田水利工程,可有效降低在雨季内涝或者旱季缺水时造成农民受灾害侵犯程度,对新农村建设具有一定的基础性促进作用。

2.农田水利工程灌溉规划设计原则

开展农田水利工程灌溉规划应坚持一定的原则,具体可划分以下几种[1]:

首先,开展农田水利工程灌溉规划应坚持整体性原则。农田水利工程作为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农作物生长的重要基础工程,进行相关灌溉规划设计时,应在水利工程数量和布局上坚持统筹兼顾的原则做到耕地集中连片,以实现农业生产的安全、有序、可持续性的发展。

其次,开展农田水利工程灌溉规划应坚持继承性原则。进行相关规划设计时,应考虑该地区前期农田水利工程基础,在原有基础上进行合理调整,尽量保证工程结构和布局的稳定性,从而使得农田水利工程功能更加优化,结构更加合理。对存在问题部分通过系统分析,确定合理整改调整方案。

最后,开展农田水利工程灌溉规划应坚持动态性原则。农田水利工程是集生态环境、经济、社会于一体的综合性系统工程,其发展具有一定的动态性,这就要求进行灌溉规划过程中也需要通过动态的眼光去解决问题。总之,应保持农田水利工程的生态保护性、经济发展的协调性、刚柔兼济的原则。

3.农田水利工程灌溉规划设计及分析[2]

3.1规模前景预测

(1)应根据当地农民增收、粮食安全发展要求,确立灌区对当地农业发展的作用,明确分析出农业发展、农村建设以及农民增收于农田水利工程设施的关系,从而将灌区配套设施规模、灌区灌溉面积以及相关节水改造工程规模进行分析确定。

(2)结合当前实际耕地面积、规模,农作物耕作制度等条件,确立农田水利工程灌溉规划设计分析要求及后期使用潜能。

(3)根据当地水资源实际情况,结合水资源分布、总量以及使用状况等,明确农田水利工程灌溉面积和规模,以满足农业生产所需。

3.2建设内容要求

(1)建设相关引水自流灌区的取水枢纽及灌排渠道工程。重新对小型水库自流灌区的取水枢纽进行更新改造、重建和续建,特别是对灌溉渠道进行节水改造,提高农田灌溉保证率和灌溉水利用系数。

(2)对水闸、桥、涵等田间灌排工程配套建筑物进行相应的改造。重新对田间配套建筑物进行规划设计,特别是那些配套率和完好率均低于50%以下的建筑物应进行拆除重新建设,使田间灌排工程配套率提高到90%以上。

(3)对以新建塘坝、小水池窖、提水设施等为代表的水源工程进行建设或改造。对部分处于不达标状态的水源工程进行重新改造,加固除险,甚至拆除重建。

(4)改造或更新灌区泵站,特别是完好率低于50%的泵站内机电设备,应及时进行维护保养,甚至更新设备。

(5)建设相关排涝泵站。

3.3规划技术及实施方法

(1)规划灌溉前,进行相关设计时,应着重考虑该灌区建设成本、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等,确保其收益率;明确所需灌溉区域内水源面积占整体的比例,例如供水区供水量、农田需水量等,确保二者能够平衡;规划设计过程中应以节约水源作为其规划设计时始终贯穿的指导思想。

(2)在农田水利工程建设阶段,及时跟踪施工单位的建设进度,对部分需要整改的部位进行技术修改整合。同时在雨季时,进行科学合理的雨水储存工作,为后期旱期使用奠定基础。此外做好相关灌区输水管线建设、清淤、节水改造等

工作,保持水流的畅通和水资源的充分利用,以便灌区耕地需要用水时能够及时有效的通水。

(3)灌溉技术施工过程中,进行相关规划设计时应及早将后期问题标注,在进行灌溉过程中开展定期或不定期的检查指导工作,对于发现的问题应及时的上报上级管理部门,并提出有效的问题解决措施。例如若灌区运转设备运行过程中转速降至规定使用速度1/2时,应予以拆除处理,若防涝设备运行不正常,同样予以拆除处理,且及时更换新设备。

4.灌溉规划实施运行的保障措施[3]

(1)在技术保障方面,应结合国外先进经验技术,应加强相关水利工程灌溉规划设计技术方面研究力度,因地适宜,在确保其能够正常运行前提下,优先考虑应用成本低、可操作性强以及实用性强的技术。

(2)在资金保障方面,应坚持“谁受益,谁负担”原则,以灌区当地政府及群众自筹方式为主,国家和地方资金扶持为辅,并通过引入外部资金等方式确保工程能够顺利建设实施。

(3)在组建相关实施部门机构方面,国家应出台相应的法律法规,将项目规划设计意见给予一定的法律支持,并由发改委、水利局、监察局以及财政局等为主要成员组建农田水利工程建设领导小组,通过各部门协调合作,确保工程能够顺利建设实施。

5.小结

当前,农田水利灌溉工程对我国农业发展、农村建设、农民增收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是新农村建设和发展的主要基石。因此,我们应结合实际情况,借鉴前人实践经验和国外先进的水利灌溉设计技术,通过不断摸索和总结,科学合理、高效安全的对农田水利工程灌溉进行规划设计,从而确保当地水资源保护、灌区农作物用水正常以及以农业发展、农村建设、农民增收为代表的新农村建设的顺利实现。 [科]

【参考文献】

[1]热合曼*依米提.农田水利工程灌溉规划设计分析[J].科技创新导报,2014,No.06.

[2]顾红.农田水利工程灌溉规划设计分析[J].农业与技术(第34卷),2014,5(5).

[3]周富强.农田水利工程灌溉规划设计分析[J].中国水运(第12卷),2012,3(3):156-157.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