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城市初期雨水治理策略研究

城市初期雨水治理策略研究

来源:智榕旅游
2019年4月住宅与房地产【城乡建设】

城市初期雨水治理策略研究

殷 虹

(长沙市规划设计院有限责任公司,湖南 长沙 410000)

摘 要:目前,为了进一步提高环境生态水平,海绵城市建设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海绵城市理念在诸多领域中的得到推广和应用。从整体来看,城市工业化生产、生活水平的提高,导致雨水径流污染的条件越来越多,这给初期雨水治理工作提出更高的要求。本文通过对不同建设条件、排水体制用地类型提出有效的防治策略,希望能够进一步提高城市初期雨水治理规划及设计的有效发展。关键词:城市治理;雨水治理;海绵城市;初期治理中图分类号:TU99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6-6012(2019)04-0231-01

雨水径流污染受到城市内部环境的影响较大,非点源污染是雨水径流污染的主要原因,由于其具有空间分布较广、随机性强、污染途径多、成分复杂、水质不稳定等特点,给初期雨水治理工作带来一定影响。雨水初期污染物的含量较高,在长时间作用下雨水径流表面受到冲洗,能够减少污染物含量,结合当前城市的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现状,开展海绵城市建设工作具有重要意义。1 城市初期雨水治理思路

由于海绵城市理念在我国的应用还较为落后,在初期雨水治理方面还不够成熟,雨水污染处理仍旧处于尝试和探索阶段。从国内外的发展情况来看,国外对于初期雨水治理问题给予了高度重视,并且相关技术还比较成熟,在这方面有了一定的经验积累,特别是欧美等发达国家,城市初期雨水污染治理工作已取得不错的成绩。结合我国基本国情,并综合分析国内外城市初期雨水污染治理相关经验,具体可以分为:(1)结合本地区雨水汇流区域的地面径流系数调整,通过增加径流系数提高雨水向地下的渗漏能力,在暴雨期间能够有效减少地面径流量。另外,还可以采取分散式的处理设施,提高初期雨水径流问题,减少初期雨水污染带来的压力,有效将雨水排放至城市排水管道,从而提高城市内部初期雨水治理水平。(2)城市排水管道系统自身就有一定的优势,通过自身所具备的储蓄容量与雨水调蓄设施,在雨水初期能够对其进行存储沉淀,在暴雨结束后在集中进入污水处理厂进行处理作业。(3)城市初期雨水处理设施都具有一定的间歇性特征,加强雨水处理设施的维护和保养,保证雨水处理设施间歇运行能够有效衔接,充分发挥雨水处理设施的作用,提高城市初期雨水的治理效果。2 初期雨水治理技术

2.1 收集调蓄处理技术

收集调蓄处理技术主要是对雨水进行有效收集然后通过相关技术加以处理,在具体应用中其主要可以分为雨水调蓄池处理技术与雨水蓄水池、储罐处理技术。前者的应用主要设置在截流位置,

根据城市初期雨水量确定雨水调蓄池的容量,避免由于这方面设计不到位而造成溢流问题。这种方法的应用必须要达到城市初期雨水的调蓄作用,通过有效的沉淀、混凝等雾化处理降低雨水污染负荷。这就需要相关人员根据城市实际情况,因地制宜采用先进的技术工艺,将本地区天然洼地、公园水池等改造成雨水调蓄池,通过水生植物或水体中的砂子、砾石等缓解雨水污染问题。雨水蓄水池、储罐处理技术较多地应用于建筑屋面,通过对屋面雨水的收集,不仅可以缓解雨水对建筑物所造成的影响,还能够通过蓄水池对其进行处理。大量实践表面雨水排放需要大规模的蓄水池为基础保障,将受到污染的雨水进行收集、处理后进行再次排放,进一步提高城市初期雨水治理水平。2.2 源头分散处理技术

源头分散处理技术主要是对污染源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从而降低污染物对雨水的影响。这种技术不仅可以延长径流时间、降低水流速度,被拦截后的雨水通过污染物处理降低负荷,有助于雨水治理水平的提高。当前,源头分散处理技术常见的有透水地面、下渗绿地、生态护岸等形式,再结合相应的技术措施,采用多种手段相结合或单一应用的方法,都能够起到不错的效果。透水地面多采用多孔材料,能够增加雨水的渗透量,减少径流风险,是初期雨水通过透水材料有效渗透到下层土壤中或收集到蓄水池中。下渗绿地则采取绿地高于周围地面的方法,在城市暴雨现象发生时雨水通过地面流向绿地,通过土壤及植物的吸收效果提高雨水存储容量,这种方法不仅可以降低雨水污染,还具有环保、低成本等优势。

3 城市初期雨水治理的应用策略从城市整体情况来看,其主要可以划分为新建区与建成区两部分,不同的区域类型所具采用的雨水治理方式也有所不同。3.1 新建区

新建区在建设上有一定等优势,采用海绵城市理念做好城市规划设计,从开始就注重生态环境保护与低成本效益,确保从建筑内部等源头上控制雨污分流

排水体制的形成,比如工业区,在工业建筑屋顶进行立管收集后,雨水储罐、植草沟等调蓄系统能够对雨水进行调蓄。控制污染排放量大的企业,加大节能减排技术的应用,在污染物排放的第一时间进行处理,减少污染物对雨水造成的污染。居住区、办公区,在内部停车场、人行道等尽量选用透水地面,雨水通过透水铺装或绿色屋顶,进入沉淀池、蓄水池等进行调蓄处理,收集来的雨水可以用来进行冲厕、绿化浇灌等方面,提高雨水的利用效率。市政道路,道路可以采用透水地面、下凹式绿化带、配水设施等增加道路范围内雨水处理水平。3.2 建成区

建成区土地开发面积较大,内部人口数量较多,传统工艺水平影响下截污要求改造面临很大的困难。对于建成区初期雨水治理一方面要考虑改造所带来的影响,尽可能从建筑内部开始实现雨污分离改造,并在建设区域内结合透水铺装、下沉式绿地、截污雨水口等设施进行配合应用,减少径流污染压力。另一方面,还要注意从源头上根治径流污染问题,通过雨水调蓄池、水环境整治等多种手段,提高海绵城市建设水平,做好建成区初期雨水治理的全过程管理。4 结束语

城市化快速发展下,城市水环境治理不容乐观。随着人们节能环保意识的增强,各城市初期雨水治理工作也逐渐受到重视和关注,积极开展初期雨水治理,根据本地区的实际情况从建设条件、排水体制、用地类型等方面综合考虑,提出针对性的治理措施,是当前城市初期雨水治理的必经之路。希望通过上文的论述,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给予相关工作人员参考和建议,进一步推动我国城市建设的可持续发展。参考文献:

[1]胡舟.城市初期雨水污染治理初探[J].低碳世界,2017(20):17-18.

[2]袁步先,张浏,郑西强,等.城市新区初期雨水污染控制技术探讨[J].安徽农业科学,2015,43(19):251-253+263.

[3]卢文健,李军,刘斌,等.城市初期雨水污染治理初探[J].浙江建筑,2010,27(10):72-75.

231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