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关于对农田水利工程灌溉规划设计的分析

关于对农田水利工程灌溉规划设计的分析

来源:智榕旅游


关于对农田水利工程灌溉规划设计的分析

摘要 本文主要从农业大计中的农田水利工程灌溉规划设计问题出发,谈到我国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重要性以及面临的现状,最主要的是介绍我国农田水利工程灌溉规划设计以及实施,讨论到此过程中的注意点和关键点,最后总结全文,再次强调水利工程灌溉规划设计的重要性。

关键词:农田水利工程;灌溉;规划设计 引言

灌溉规划是农田水利工程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灌溉规划计算,选择合适的灌溉设计标准,正确地决定灌溉工程的布浚,并进行灌溉工程的设计,对于充分利用水土资源和灌区的经济开发都有重要的意义。

一、农田水利工程灌溉规划设计的重要意义

农田水利工程灌溉与农民、农村以及农业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在新农村建设的背景下,我国的水利部门应当对工程的设计工作加以严管、严抓,始终坚持以利惠农民、建设农场以及发展农业为指导方针,尽快的设计出安全高效、合理科学的水利灌溉工程。由于农田水利工程规划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便是灌溉规划,因此,通过对农田水利工程灌溉的规划设计,选择出行之有效的灌溉设计标准,并且对灌溉工程的布局加以正确的决定,对于灌区的经济开发和水土资源的充分利用均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农田水利规划设计实现方式的原则

规划原则是指在确定基本农田水利规划方案时所必须遵循的一些必不可少的准则。包括基本农田水利多功能设计之间的协调性与整体性、基本农田水利规划方案的承继性、规划目标的衔接性以及规划基础的可靠性等几个方面。

1、整体性原则

基本农田水利具有生态服务、应急农产品生产和建设用地隔离等功能和用途,必须在基本农田水利布局与数量上实行统筹兼顾的原则,以便协调对生态安全、经济安全和生产安全的不同要求,避免顾此失彼。

2、承继性原则

基本农田水利规划必须以现状利用系统为基础,承继其合理的成份,调整其不合理的部分,多功能利用结构合理和功能优化的目标,应尽量保持农田水利利用结构与布局的相对稳定性。在对农田水利利用现状结构、空间布局和存在问题的系统分析基础上,确定相对合理的规划方案。

3、动态性原则

农田水利既是一个自然综合体,又是一个经济综合体。基本农田水利规划的优化具有相对性,它需要在动态发展中不断地进行调整,以保持相对优化的状态。即在基本农田水利规划的确定中,必须充分考虑到规划的保护性与协调性,规划的刚性与弹性的互相结合。

三、水利工程灌溉规划设计

1、规划的建设规模预测分析

1.1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对小型灌区灌溉面积发展要求需根据当地保障粮食安全、增加农民收入的要求,小型灌区在当地农业生产的重要地位,依据大中型灌区以及当地旱作农业发展规划确定的粮食生产目标,试分析农村、农业经济发展对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的总体需求,进而确定小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规模、新建小型水源工程及发展灌溉面积的规模。

1.2耕地资源对小型灌区灌溉面积发展的素质潜力分析根据当地耕地资源状况,分析小型灌区灌溉面积发展素质以及发展潜力。

1.3可供灌溉水资源对小型灌区灌溉面积发展潜力分析以县为单位进行水资源承载能力复核,从水资源角度论证小型灌区灌溉面积发展潜力。则需要根据水资源综合规划确定的灌溉用水总量控制指标及其使用情况等诸多因素,分析农业内部对水资源的需求情况,分析规划改造区域可供水资源量。进一步证明改造区域水资源供、需平衡状况。

1.4小型灌区灌溉面积发展规模预测通过上述水、土资源供需平衡分析,小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规模、新建小型水源工程及发展灌溉面积的规模。

2、经济效益

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完成后,规划区内的环境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十分显著。通过灌区渠道续建配套和水源工程建设,大大加强农业生产基础条件和农业生态环境,减小了农民耕种的风险,改善了土壤结构,肥沃了土地,耕作物绿化土地,减少了水土流失,改善了自然环境。同时耕作丰富了农民群众的文化生活,净化了社会空气。增产增收,减少了社会矛盾,构筑了和谐的社会环境。并且同时也相当程度上可以避免由于内涝洪水泛滥而污染环境、危害圩内人民群众健康等问题,环境效益显著,对实现农村现代化和农业现代化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3、加强水利工程管理

随着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工程建设开展,现有的松散型管理体系已经不再适用时代的需求,应当采取“用水者协会与农田水利工程管理所合作的”新型紧密型

管理体系。农田水利工程管理所由于乡镇组建为农田水利工程设施具体管理单位,其职能应为:灌区水费计收、管理和使用;灌区内各级用水者协会工作协调;特殊水文年份和灌区内特殊地域用水的调度工作。负责乡镇辖区内的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管理中长期规划的实施,以及编制工作;农田水利工程年度建设管理计划的编制与实施;年度用水计划的调度与编制。用水者协会为灌区末级管理组织,其性质适用为群众型管理机构,但与农田水利工程管理所有经济利益与组织关系,其主要职能:负责解决用水户水事纠纷,调节用水矛盾。工程水费的收取;通过调研,编制本协会所辖区的各类工程设施;为用户提供直接优质的服务,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

四、灌溉设计实施规划的保障措施

1、建立以基本农田水利为核心的用地调整管理机制

从农田水利利用尺度上,设定基本农田水利优先权,首先根据基本农田水利规划空间范围确定城市禁建区,严格控制新增建设用地规模、速度,并主动避让基本农田水利规划区。

从基本农田水利规划区尺度上,区内禁止改变用途。通过土地整理逐渐减少区内零星建设用地所占空间。新增建设用地主要用于发展水利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

2、制定针对基本农田水利功能的分类管理措施

针对生态功能、隔离功能和应急生产功能 3 类基本农田水利规划区,制定分类管理的政策和评价指标体系,逐步实行分类管理。生态功能基本农田水利规划区积极支持区域内生态建设工程,构建耕地、林地、水系、绿带等生态廊道,加强各生态用地之间的有机联系; 应急生产功能基本农田水利规划区强调以建设促保护,提高农用地综合生产能力。

3、农田水利工程灌溉规划的实施及相关要点

农田水利工程灌溉规划的实施及相关要点有以下四个方面:第一、对于小型扬水灌区的泵站要检查更换或是及时改造,固定渠道节水改造及续建配套,拆除重建完好率低于一半的涵闸;第二、水库自流灌区取水枢纽需要定期改造甚至重建,固定渠道的节水改造和续建配套,拆除重建完好率低于一半的涵闸;第三、完好率高于一半的排涝泵站的机电设备也需要及时更换,必要时需要重建,并对相应的建筑物进行合理改造; 第四、水源工程需要改造或是重建,并且要及时定期地进行检查避免危险事件发生。

4、综合基本农田水利保护的激励与监督措施

根据基本农田水利多功能建立新的资源核算标准,确定基本农田水利保护的高补偿标准,激励农民保护基本农田水利的自觉性。提高基本农田水利占用的经

济成本和政策成本,丰富基本农田水利保护的监督管理手段。

结束语

对于农业、农村、农民利用的工程,农田水利灌溉工程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所以,我们应当以科学发展观,深入贯彻和实行,用正确的管理方式,管好,用好,保护好水资源,建设新农村,以方便建设农村,发展农业,应以惠农民为基本指导方针,设计出科学合理、高效安全的水利灌溉工程。通过强化流域为单元的水资源最为统一管理,监理有协调性的,有效率的水利运行体制。

参考文献

[1]王海涛. 试论农田水利工程灌溉规划设计[J]. 科技创业家,2012,23:234.

[2]明子晖. 农田水利工程灌溉规划设计分析[J]. 科技创业家,2013,07:183.

[3]宫玉焕. 关于对农田水利工程灌溉规划设计的分析[J]. 黑龙江水利科技,2013,06:137-139.

[4]周富强. 农田水利工程灌溉规划设计分析[J]. 中国水运(下半月),2012,03:156-157.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