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板支撑加固补强方案
幼儿园工程为框架现浇结构,圆顶处梁最大截面尺寸为350×780,最小截面尺寸为250×400,梁跨度最大为15m,板厚度为150,幼儿园梁最大截面尺寸为350×600,梁跨度最大为7.8m,板厚度为130,原方案模板支撑体系为Φ48×3.25标准钢管,间距纵横1000井式布置,步距≤1.8m,上部梁、板下均设双向水平系杆并采用双扣件固定,附房一层层高为4.53m,根据层高情况,超过4米属一般高支撑模板体系。因扣件检测未能达到标准要求,根据架体实际情况作如下补强加固措施,请审核批准。
1.对梁高在700以下肋形梁板结构,在主、次梁相交处沿主梁方向次梁下增设二根立杆支架,上端与次梁顶紧,纵向与原支架水平系杆连接牢固。
2.对梁高在700-900结构,原梁下双立杆支架,改三立杆支架并设八字支撑加固,使三根立杆受力保持基本均匀。
3.架体搭设构造上必须满足:
(1)支架四边与中间每隔四排支架立杆,应设置一道剪刀撑,由底至顶连续设置。
(2)边杆和剪刀撑应与已浇筑建筑物中柱等进行妥善牢固联接,确保架体整体稳定,不变形。
(3)水平杆(包括扫地杆)应纵横拉通,步距≤1800。梁底、板底均应设置,并确保与立杆连接为双个扣件。
(4)合理配置立杆长度,尽可能少接,除顶端可用搭接外(接法应满足规范要求)。其余各步必须采用对接且应相与错开。
5.加强其它管理:
(1)支撑体系搭设完成后应组织有关人员进行全面验收并签证。 (2)当采用泵送砼料时必须严格控制板面堆量高度,不得超过300mm,砼浇筑方向应确保支架均匀受力,由专人监控指挥。
(3)浇砼时应设专人看管。发现有异声、松动、下沉、变形等严重不安全预警时,应及时上报并采取有效、妥善应急措施。
外脚手架搭设加固补强方案
根据宁波市新海建设工程材料测试有限公司《钢管脚手架扣件及钢管检测报告》,所检测项目除直角、对接扣件未能满足标准要求外其余均合格,现作如下加固补强措施,请审核批准。
1.剪刀撑搭接采用3个旋转扣件作固定。 2.连墙杆拉结点作二步三跨固定。 3.计算书另附。
外脚手架验算书
一、纵横水平杆计算:
1.纵向水平杆(按三跨连梁计算) 荷载标准值:
纵向杆自重 P1=0.038KN/m
竹脚手片 P2=0.1×1.2/3=0.04 KN/m 活荷载(装饰) Q=2×1.2/3=0.8 KN/m
荷载设计值 q=1.2×(0.038+0.04)+1.4×0.8=1.21 KN/m 最大弯矩 Mmax=0.1ql2=0.1×1.21×1.52=0.272 KN/m
强度 б=M/W=0.272×106/5.08×103=53.6 KN/mm2 2.横向水平杆(按简支梁计算) P=1.21×1.5+0.038×0.4×1.2=1.83KN Mmax=1/3PL=1/31.2=0.733KN.M б=M/W=0.733×106/5.08×103=144 × 1.83 × KN/mm2 二、纵、横杆与立杆间扣件抗滑计算: R=1.5P=1.5×1.83=2.75KN 远小于规范规定值单扣8KN或实用值单扣6KN,安全系数达到双倍以上,认为满足要求。 三、立杆稳定性 因钢管检测力学性能满足要求,因此对立杆稳定计算无影响。本工程因高度不大且构造满足规范要求,类同工程计算满足要求,故不予验算,认为满足要求(宁波地区)。 四、连墙杆计算 1.二步三跨设刚性连墙杆,由风荷载产生的轴向力设计值 N1w=1.4wk×Aw=1.4×0.104×3.6×4.5=2.36KN 2.连墙杆轴向力设计值 N1= N1w+5=7.36KN 3.连墙杆充许抗力、钢管面积取负偏差值A=424 N1=ψ×A×f λ=l0/I=145/1.58=91.7 =0.648×424×205×10-3 查表ψ=0.648 =56.3KN> N1=7.36KN 满足要求 4.连墙杆连接扣件验算 NL 根据加固补强方案进行验算后能满足要求。 模板支撑加固补强方案 本工程为框架现浇结构,一般主梁截面尺寸为250×950左右,次梁为250×600左右,主梁跨度最大为8.4m,中间布置一条次梁,跨度为7.2m,板厚度为120,原方案模板支撑体系为Φ48×3.25标准钢管,间距纵横1000井式布置,步距≤1.8m,上部梁、板下均设双向水平系杆并采用双扣件固定,层高一层为5.1m,二层为4.8m,标准层为3.6m,根据层高情况,一、二层超过4米属一般高支撑模板体系。因钢管架扣件检测未能达到标准要求,根据架体实际情况作如下补强加固措施,请审核批准。 1.对梁高在700以下肋形梁板结构,在主、次梁相交处沿主梁方向次梁下增设二根立杆支架,上端与次梁顶紧,纵向与原支架水平系杆连接牢固。 2.对梁高在700-900结构,原梁下双立杆支架,改三立杆支架并设八字支撑加固,使三根立杆受力保持基本均匀。 3.对梁高950结构,梁底支撑原沿梁方向间距1000改为900,纵向与原水平连接牢固。 4.架体搭设构造上必须满足: (1)支架四边与中间每隔四排支架立杆,应设置一道剪刀撑,由底至顶连续设置。 (2)边杆和剪刀撑应与已浇筑建筑物中柱等进行妥善牢固联接,确保架体整体稳定,不变形。 (3)水平杆(包括扫地杆)应纵横拉通,步距≤1800。梁底、板底均应设置,并确保与立杆连接为双个扣件。 (4)合理配置立杆长度,尽可能少接,除顶端可用搭接外(接法应满足规范要求)。其余各步必须采用对接且应相与错开。 5.加强其它管理: (1)支撑体系搭设完成后应组织有关人员进行全面验收并签证。 (2)当采用泵送砼料时必须严格控制板面堆量高度,不得超过300mm,砼浇筑方向应确保支架均匀受力,由专人监控指挥。 (3)浇砼时应设专人看管。发现有异声、松动、下沉、变形等严重不安全 预警时,应及时上报并采取有效、妥善应急措施。 外脚手架搭设加固补强方案 根据宁波市新海建设工程材料测试有限公司《钢管脚手架扣件及钢管检测报告》,所检测项目除对接扣件及钢管力学性能合格外其余均未能满足标准要求,现作如下加固补强措施,请审核批准。 1.原搭设方案立杆纵距为1.8m,现改为1.7m。 2.剪刀撑搭接采用3个旋转扣件作固定。 3.连墙杆拉结点作二步三跨固定。 4.计算书另附。 外脚手架验算书 一、纵横水平杆计算: 1.纵向水平杆(按三跨连梁计算) 荷载标准值: 纵向杆自重 P1=0.038KN/m 竹脚手片 P2=0.1×1.2/3=0.04 KN/m 活荷载(装饰) Q=2×1.2/3=0.8 KN/m 荷载设计值 q=1.2×(0.038+0.04)+1.4×0.8=1.21 KN/m 最大弯矩 Mmax=0.1ql2=0.1×1.21×1.52=0.272 KN/m 强度 б=M/W=0.272×106/5.08×103=53.6 KN/mm2 2.横向水平杆(按简支梁计算) P=1.21×1.5+0.038×0.4×1.2=1.83KN Mmax=1/3PL=1/31.2=0.733KN.M × 1.83 × б=M/W=0.733×106/5.08×103=144 KN/mm2 二、纵、横杆与立杆间扣件抗滑计算: R=1.5P=1.5×1.83=2.75KN 远小于规范规定值单扣8KN或实用值单扣6KN,安全系数达到双倍以上,认为满足要求。 三、立杆稳定性 因钢管检测力学性能满足要求,因此对立杆稳定计算无影响。本工程因高度不大且构造满足规范要求,类同工程计算满足要求,故不予验算,认为满足要求(宁波地区)。 四、连墙杆计算 1.二步三跨设刚性连墙杆,由风荷载产生的轴向力设计值 N1w=1.4wk×Aw=1.4×0.104×3.6×4.5=2.36KN 2.连墙杆轴向力设计值 N1= N1w+5=7.36KN 3.连墙杆充许抗力、钢管面积取负偏差值A=424 N1=ψ×A×f λ=l0/I=145/1.58=91.7 =0.648×424×205×10-3 查表ψ=0.648 =56.3KN> N1=7.36KN 满足要求 4.连墙杆连接扣件验算 NL 根据加固补强方案进行验算后能满足要求。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