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 囊 上市公司购买理财产品成本思考 张海寿 (湖南大学工商管理学院湖南长沙41 0000) 摘要:公司理财是公司财务管理中重要的一个部分,是通过资金运动的规律对筹集到的资金与闲置资金进行 分配和使用,使资金能够保值升值的管理工作。近几年上市公司往往利用大量闲置资金与超募资金用于购买理财产 品,这种现象已经成为了一种群体现象,其中是存在危机和风险的,本文就这一现象进行研究,并给出合理化建议。 关键词:上市公司理财成本风险 【中图分类号】F832.3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41X一2014(5)一0056—02 一、上市公司购买王莹财产品现状及风险 做实体经济,不论实体经济有多么疲软,也不应做出这种危险 的行为。 二、上市公司购买理IJ!才产品的成本分析 从201i年起,我国的上市公司出现了一种购买理财的热 潮,各位实业家纷纷转型“银行家”玩起了理财,其理财幅度相 当大,而且其投资回报率也一度走低。数据显示,2011年中国 A股公司在理财产品方面投入资金227亿元,但是短短一年之 (一)成本类别 1.融资成本。现代金融理论中的MM理论认为:在不完全 市场假设条件下,公司的资金成本不是固定的。根据权衡理论 后这个数字就增加到350亿元。这些购买理财产品的企业并 不是虚拟经济公司,大多拥有自己的实体主营业务,而且一些 上市公司资金安全性出现了问题。如2013年6月17 El经济观 察报评论:“浙江永强(002489.SZ)需要面对的是1亿元的信托 理财可能会蚀本,6月7 Et,中润资源(000506.SZ)股价最低触 及5.72元,离浙江永强提供1亿元信托贷款的止损线已经非 常接近。该公司同期投向三普药业的1亿元也面临股价临近 警戒线的风险。由此,理财大户浙江永强的两亿元投资或将面 临伤及本金的风险。” 等现代资金成本理论,利用财务杠杆适度融资即可。那么对于 上市公司,其融资成本会比普通公司低很多,尤其是股权资金 募集,几乎是零成本,数据显示,自2010—2012年新股发行平 均超募比分别为115.26%、77.85%、32.62%,虽然数据是逐年下 降的,不过依然表明上市公司通过股权资金募集获得了大量 的超募资金,这些资金的成本很低,上市公司于是看中了委托 贷款、委托理财等理财方式。 2.机会成本。上市公司的低募集成本是在筹资阶段,那么 在资金利用渠道方面,显然是存在机会成本的,上市公司的本 职工作是做实体产业,如果从事理财,从短期来看,各公司大 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之一就是因为实体经济疲软,企业 投资成本过高,从而出现这种“不务正业”的情况。“上市公司 用募集资金投资银行理财,实际上已经是货币空转了”,中央 财经大学中国银行业郭田勇如此评价。 上市公司违反长远经营目标,将资金用于购买理财产品、 委托贷款等行为,实际上是有风险的。一般理财产品的投资回 报率大约在4%-5%左右,目前上市公司理财的投资回报率在 4%一一7%左右,看似高于平均水平,值得高兴。但是,假如建筑企 业不以盖楼房为主业,而纷纷跑去购买金融产品,那么也许建 筑企业会在短期内花费更少的精力收获更多的钱,但是楼房 多能够利用规避手段使募集资金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流动 性,但是从长期来看,这种架空主营业务的行为非常不具备安 全性,如果一个公司长期削弱实体产业,其生产成本、材料费、 人工费等都会降低,但是主营业务收入也会降低,与企业合作 的上下游公司对其的信任度也会逐渐降低,公司内的人员对 自己、对公司的危机感必然会增加,从这些方面来看,其机会 成本是呈几何级数增长的。最终只会有两种情况:(1)公司的 理财收入大于理财成本和机会成本之和,完全转型成一家金 的建造速度会大幅下降。把这一假设扩大化,假如全国所有的 建筑企业都花费很多财力去买理财产品,最终楼市再也不会 有进展,从而对上下级企业、经济和社会的发展造成负面影 融公司。(2)实体业务与虚拟业务双崩盘,公司破产。本人估计 第二种情况出现的可能性比较高。因为从整个经济社会发展 的长远性来看,虚拟经济是需要有实体经济支撑的,如果一个 响。所以说以实体经济为主营业务的上市公司,本职工作还是 国家的经济全部都是虚拟经济,出现所谓的“资金空转”,那 56膏渗事融20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