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责任心做份事,建立和谐的班集体
小学德育专题讲座稿 黄鸿芳
班级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根本单位,班主任是班级的组织者、教育者和指导者,是实施学校教育、教学方案和学生全面安康成长等各方面起着主要的作用。
管理好班级,是每位班主任份的事,是需要用行动用时间用责任心来做好的工作。
下面我就结合自己20多年来的班主任工作经历和大家交流,题目是?以责任心做份事,建立和谐的班集体?。
一、了解学生,按需施教、育人。
工作中,如果说“爱〞是做好班主任工作的情感根底,那么“了解〞便是做好班主任工作的方法之源。“了解〞是“爱〞的根基,“爱〞是“了解〞的升华。正如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曾说过:“如果教育家希望从一切方面去教育人,那么就要首先从一切方面去了解人。〞教师对学生的爱,既是师德的集中表达,又是教师育人的动力源泉;既是感化学生的基石,又是教育学生的催化剂。
需要,是行为和动力的源泉,但“需要〞又是欲不可尽的。在我们的工作经历中应该都有感触:不管多令人不喜欢的孩子,也不管缺点有多么多的孩子,他们每个人心深处都有被尊重、被信任、被理解、被成认的需要,在学习、工作、生活中表现出来的各种不良行为、不良心理大多数是“需要〞没被重视或没被满足造成的,因为“需要〞影响着每个人的思维、情绪和意志。如果我们都能了解到学生这一最根本的需要,都能把研究这些需要作为我们的重要工作去做,我们班主任工作一定会得心应手,也一定会受到学生的拥护和喜爱。
“需要〞更是每个学生心深处的“谜〞。解开“需要之谜〞是调动每个学生学习积极性、激发生活热情的关键。我把学生的需要分为三种类型,并用三种不同的方法来完成需要的转化,即:正当的需要给予满足;过分的需要给予引导;错误的需要给予纠正。
如留守儿童班丽靓同学,离开父母跟随姨妈转到我班就读,开学四个周
. .word.zl.
.
.
了,她没有在课堂上举过手发言,下课也不言语,经常独处。我就用课余时间找她交流,原来是因为一年级拼音在老家学不好,讲普通话夹壮严重,怕同学笑,加上离开父母特别想家。我了解这些情况后,就坦诚地与她交心,课外关注她,课堂也有意识地倾向她,鼓励她大胆发言,说错音有同学和教师帮助,也提醒同学们谁能注意到课堂或平时有同学说话音不准的,不可嘲笑而且要帮助他们纠正,这样才可以到达共同提高。一段时间后,她变了,变得和同学有说有笑,课堂也主动举手了。班干竞选时,由于有她的自我推荐和同学的支持,她当上了我们班的副班长。从此,她学习积极性很高,班干工作全身心投入,经过几年的磨练,现在她已经成为我们班的班长,学习优秀,文体活动都有她的倩影,真正成为班主任的得力助手。我就是这样以自己的品格魅力来感召学生,以爱心来感化学生,主动热情地帮助各层次的学生,消除学困生的自卑心理,树立了学习、生活的信心。很好地激发和感化了学生间的互助之心,促使学生养成了团结、善学、文明的良好品质。
二、靠,创立和谐的班集体。
在班主任工作中,为了贯彻好“面向全体学生,尊重个体差异〞的教育理念,我潜心学习、开启智慧,用科学的管理方法谱写育人之歌。实行班干部轮值制度,使班里的人,人人有事做;班里的事,事事有人管;班里的事,人人有时机管。让每一个学生都担负着为班奉献光和热的义务,唤醒了学生的主人翁意识,既增强了集体荣誉集体感,树立了学生的责任感,又培养了学生的班级管理能力,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养。班级班风正、学风浓,成绩稳步提高。
三、充分发挥各种教育渠道的作用。 1.开展丰富多彩的班级活动。
一位教师讲到:“生命在于运动,德育在于活动;教育要先育德,铸造人的灵魂。班级活动是最有魅力的德育,更是德育的最正确活动,是学生美好生活的起点,是学生班级生活的美好回忆。〞德育必须“活〞起来,班主任必须用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在真实生动的教育情境中,给学生留下终身难忘的印象。因此,我注意利用好思想品德课、早会、班会课、学科教学,结合学校每个月的主题教育活动,结合班级实际,强化了学习目的性教育、文明礼貌教育、平安教育、法制教育、卫生教育等。
. .word.zl.
.
.
2.开展读书和积累并行活动。
在日常学习生活中,组织学生开展读书看报、看优秀影片和收集名言警句、古诗等活动,做到人人有读书笔记,人人有名言警句手册。
3.用美德故事熏学生。
美国作家威廉•贝纳德曾经这样说过:“孩子是一光洁的白纸,是一泓未受污染的清泉,在他们人生开场的时候,我们一定要用最好的精神文化来熏他们,用最美的道德来塑造他们,用最纯洁的事物来感动他们……孩子的心犹如春天的土地,如果错过了播种的季节,秋天等来的就是荒芜。〞这个播种的过程,就是我们对孩子进展亲情、习惯、童真、处世、明察、心态、行动、大度、感恩、品性、真爱、思维、心理、智慧、勇气、觉悟、创造和理想等等美德的培养过程。教育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双向互动的过程。因此,我会利用班会课或者品德课、课外时间,给学生讲述或者网上阅读一个个美德故事,让学生们在津津有味地聆听故事的过程中潜移默化承受了教育,明白了亲情是照耀心灵的太阳,童真是天真无邪的善意,习惯是决定成败的细节;心态是成就未来的境界,大度是容纳天地的胸怀,感恩是珍惜万物的慧心……这样的教育远比简单说教,唠唠叨叨,呵斥训戒效果要好得多。
4.“课间捶背聊〞。利用课间时间,有针对性地把需要做思想工作的学生,通过课间在讲台旁给教师捶背时机,师生在宽松、亲近的情景气氛中“聊天〞,把孩子们的课堂、生活、学习中的不良习惯及时地纠正,对良好的行为习惯进展肯定和鼓励,创造了和谐地交谈气氛,建立了融洽的师生关系,取得明显的效果。
四、积极构建和谐的班级文化 班级文化主要是通过三个层面来表达:
1.班级文化的外显层面——物质文化。这是班级文化的有形局部,它表达了班级成员的智慧、力量、整体感。教室是学生学习、活动的主要场所,优美的环境给他们的安康成长提供了必要的保障。让学生走进教室就有一种爽心悦目的感觉,弥漫着求学上进的气息。
2.班级文化的中间层面——制度文化。这是班级文化的保障体系,更是维护班级正常学习、生活秩序的重要保证。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一个好的班集体,应该有一整套具有约束力、规化的管理体系,也叫班级的
. .word.zl.
.
.
制度文化。它主要通过直接的制度约束以及表达在制度中的观念意识、行为准那么等产生育人效应的。
在我的班里,除了按照学校规定,从思想、学习、纪律、卫生等方面对全班学生提出总的要求外,还制定了具体的班级学习制度、卫生制度、体育制度等,对班级管理的各项工作都作出了细致入微的规定。在利用这些规章制度对学生进展教育、培养良好行为习惯的同时,我还特别注重将规行为和自觉行为有机的结合起来,也就是所谓的“硬件〞“软件〞同时抓。“硬件〞是指班级的各种规章制度,不分人,不分事,必须照章执行,不能有半点懈怠,即强制执行;“软件〞是指强化执行制度后,使学生有被强制转化为自觉行动。如听课时,凳子要四脚着地,更不能摔倒这件事,二年级的时候,我们俩一起施行谁在上课时因为没有挪好凳子坐稳而摔倒,弄出声响影响自己影响同学听课的,就强令站着听课一周,以此来约束自己因为没有遵守约定而应该得到的惩罚,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这种现象不再出现,而且形成了一系列良好的行为习惯,像勤俭节约、不带零食进校园、讲究卫生等。
3.班级文化的隐层面——精神文化。主要指班级师生认可的行为方式、价值观念、群体目标、治学态度等,表现为班级人际关系、班风、集体舆论、班级成员的审美情趣、道德情操、思维方式等,这是班级文化的深层构成,是班级文化的核。这一层面的班级文化是无形的,隐于班级文化的物质、制度层面之中,并一起成为育人的载体。
在我所带班级中,“以班级荣辱以共〞是全班同学的共同信念,无论在校还是校外,他们都以自己的班级而自豪和自律。走进教室,优雅的环境给人一种爽心悦目的感觉;置身于班级所有的成员中,你会更加体会到一种温馨、满足。教师爱学生,学生敬教师——有话讲给教师听,有事愿意找教师商量;对于教师的教导愿意承受,低于教师提出的要求愿意尽力去到达,同学亲如一家……和睦、融洽的人际关系,加之在同一目标鼓励下同学之间的竞争和比赛,为全班每一位同学的成长创造了一个良好的精神气氛。还有,“人人为班级,个个是主人〞的管理风气,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和各方面的开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五、小事成就大事,细节成就完美。
. .word.zl.
.
.
“教育无小事,细节决定成败〞。细节管理是班级管理的成功保障。我们每一位教师都应该注意做点点滴滴的管理,形成重视细节的工作作风。
著名的海尔集团总裁瑞敏说过这样一句话:“把每一件简单的事做好就是不简单,把每一件平凡的事做好就是不平凡。〞在班级管理中,有很多琐碎的小事,作为班主任我们一定要把小事做细,把细事做透,把简单的事做到极致。我们只要在“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在细节上较真,才能到达管理的最高境界——小事成就大事,细节成就完美。如:在值日小班长管理方面,遵循“严、细、实〞的管理方法,卫生常规管理的细节就是扫清“死角〞,落实责任,具体到人。有人说:“要让时针走得准,必须控制好秒针的运行。〞这句话说明细节管理的重要性。只注重大的方面,而无视小的环节,很容易造成“千里之堤,溃于蚁穴〞的后果。只有在管理中彻底摒弃“差不多〞的心态,细节管理才能真正落到实处。端正态度,任何时间、任何小事都不疏忽,把常规管理要求变成学生的自觉行动,逐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六、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孟子有句至理名言:“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人们也常把“人心齐,泰山移〞、“人和百事兴〞作为座右铭。可见,和谐的人际关系紧系兴衰成败!同样和谐的师生关系也弥足珍贵!
“亲其师,信其道〞,和谐的师生关系所产生的教育效果是不可估量的。和谐是尊重与平等,和谐是理解与信任,和谐是宽容与保护……和谐是无私博大的爱浇开的灿烂春花,沁人心脾!因此,我们应以“爱〞为核心,满腔热情地关心保护尊重每一个学生,用爱感化学生,用真诚的心启迪学生的心灵,构建一种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怎样才能营造和谐的师生关系呢?
1.我们要做无私的良师。我们不仅是学生攀登科学顶峰的引路人,更要当好学生身心安康成长的导师。教学过程中,重视学生道德品质,生活习惯的养成,教育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树立远想,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等。
2.我们要当真诚的益友。“师道尊严〞是中国传统的师生关系,新型的师生关系应该是“朋友〞关系。教师与学生只是在教学活动中地位
. .word.zl.
.
.
不同,并没有人格上的上下之分。教师尤其是班主任不是班级的统治者,学生也不是我们的臣民。相反,我们应该是学生的知心朋友。
3.我们还要做亲切的慈母。有句古语说得好:“师徒如父子〞。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真是如同父母和子女之间的关系。“慈母〞的伟大之处还在于“手心手背都是肉〞。在一位母亲的眼里:聪明、安康的孩子与愚笨、残缺的孩子都是一样的,都是她的心肝宝贝,而愚笨、残缺的孩子往往得到更多的爱。有一位教育家说过:“优秀的孩子人人都爱,爱不优秀的孩子才是教师的真爱。〞因此,我们做教师的应该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尤其那些学习上有困难或有不良行为的学生,我们更应该在他们身上多花费点心思,多倾注些关爱。“学困生〞只是在学习上相对困难,而当他们步入社会后往往是社会某个角色的成功者。每一个学生都有许多优点,只是缺少发现的眼睛。我们要细心发现他们的闪光点,鼓励他们,呵护他们,帮助他们树立信心,使他们身上的闪光点越来越多,从而踏上成功之路!
七、协调关系,全面进步。
其一、要与各任课教师密切配合,要经常与任课教师取得联系。学生的特长、爱好,课堂纪律如何,学习态度怎样,是否能按时按量完成作业等要做到心底有数。和科任教师密切配合的效果:1.合作能弥补缺陷,提高教育教学效益,合作能尽早地发现班级的问题,有了问题才谈得上解决,教师间的合作还有利于造就学生的完美人格。2.教师能从育人的高度,加强协作,团结一致,形成更大合力。
其二、与副班主任亲密合作。 副班主任是班级里不可缺少的成员,和孩子们朝夕相处,容易发现孩子身上的问题,如果正副班主任不能沟通和合作,将给和谐班集体的创立带来负面影响。我和副班主任合作7年来,一直都是谁在谁负责班级工作,遇到问题一起商讨良策解决,她的认真、她的爱心、耐心和严格要求深得学生的拥戴。更是我的好伙伴、好帮手。
其三、要与家长合作。
当学生进取心增强,精神面貌改变时;学生情绪低落时;学生受到外界干扰时;学生在学习中遇到困难时;教师和家长、学生和家长看法发生严重分歧时;需要家长解决其他困难时,我们都应该主动和家长取得联系,共同
. .word.zl.
.
.
商讨教育方法,并与家长取得一致意见。我们可以通过打、进展家访〔甚至计算机网络和家长进展沟通。
总之,教育无小事,用心才是真。我们只要把每一件平凡的事做好,就是不平凡;把每一件简单的事做好,就是不简单。
. .word.zl.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