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吉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吉林省社会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的通知

吉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吉林省社会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的通知

来源:智榕旅游


吉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吉林省社会事业发展“十二

五”规划的通知

【法规类别】国家计划

【发文字号】吉政办发[2012]20号 【发布部门】吉林省政府 【发布日期】2012.03.27 【实施日期】2012.03.27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XP10

吉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吉林省社会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的通知

(吉政办发〔2012〕20号)

各市(州)人民政府,长白山管委会,各县(市)人民政府,省政府各厅委办、各直属机构:

《吉林省社会事业发展 “十二五 ”规划》已经省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按照执行。

二○一二年三月二十七日

吉林省社会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

1 / 6

大力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事业发展,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为更好地发挥政府公共服务职能,加快我省社会事业发展,促进人民群众共享改革成果,根据《吉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制定本规划。

一、“十二五 ”社会事业发展宏观形势分析 (一)“十一五 ”全省社会事业发展成就显著。

“十一五 ”以来,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省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 “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统筹推进 “三化 ”、实施 “三动 ”战略,在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基础上,积极推进以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各项社会事业取得全面进步,“十一五 ”社会事业发展主要目标和任务全面实现。

到2010年底,全省总人口2746万人,继续保持低出生、低死亡、低增长态势。以素质教育为主题,“普及和巩固义务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提高高等教育质量”三大任务并重,着力推进教育公平。小学、初中学龄儿童入学率保持在99%以上,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35%以上。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成就巨大,医疗服务水平不断提高。人口平均预期寿命达到74.6岁;全省孕产妇死亡率降低到27.12/10万;婴儿死亡率为8‰;提前实现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全覆盖,在乡农业人口的参合率达到96.75%。文化、广播影视和新闻出版事业繁荣发展。旅游收益和接待能力不断增强,到2010年年末全省旅游收入达到733亿元,接待人数6491万人次,超额完成 “十一五 ”规划确定的目标。成功举办了第六届亚冬会,奥运会实现了金牌零的突破。社会福利设施不断完善,城乡一体化的社会公共服务体系不断健全。总体看,“十一五 ”时期,我省把改善民生、发展社会事业与增加投资、刺激消费结合起来,推动社会事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 2 / 6

就,为 “十二五 ”时期实现较快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在我省社会事业全面进步的同时,仍存在着区域、城乡之间发展不平衡,不同人群享有公共服务的机会和质量不均等;社会事业投入总量不足,公共服务体系仍不完善,难以满足人民群众需求;体制机制改革滞后,活力不足,资源利用、结构布局有待继续优化等一些问题。

(二)“十二五 ”社会事业发展的外部环境。

“十二五 ”是我省转变发展方式,统筹推进 “三化 ”、实施 “三动 ”战略,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关键时期,社会事业发展进步既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又面临新的发展要求。

从发展机遇上看。一是需求支撑将更加有力。工业化、城镇化快速推进,社会从生存型向发展型转变,城乡居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消费结构转型升级,将会拉动各类公共服务需求快速增长,从而形成社会事业发展强有力的外部需求支撑。二是财政支撑将更加有力。我省将继续保持平稳较快的发展趋势,财政收入也将继续保持较快增长。随着公共财政制度不断完善,财政支出结构不断调整,社会事业等民生领域的投入必将得到更加有效的保障。三是体制支撑将更加完善。随着政府职能进一步转变,各级政府的公共服务职能将得到显著增强,教育、卫生、文化等领域改革的逐步深入,将极大提高社会事业发展活力和运行效率。四是科技支撑将更加突出。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科技创新将进一步深刻改变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并为社会事业发展模式转变提供更多有效手段。

从发展要求上看。一是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要求更加紧迫。社会结构剧烈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公共服务诉求日趋多样,公共资源分配不合理、城乡区域公共卫生发展失衡的矛盾将更加凸显,这就要求在基本公共服务制度建设上更加注重强基层、保基本、建机制,促进公共服务均衡发展,促进社会公平。二是社会事业转型发展的要求更 3 / 6

加紧迫。社会事业发展方面,由政府包揽的资源配置方式和偏重硬件建设的发展方式已

难以适应新形势的变化,迫切要求社会事业发展转换到扩大公众参与、注重内涵发展、促进共建共享的发展轨道上来。三是社会事业创新驱动的要求更加紧迫。解决公共服务领域供给效率低和服务手段落后问题,必须依赖体制创新和科技创新。推进社会事业单位管办分离、政事分开,为民营资本参与公共服务提供畅通渠道的任务十分繁重。培育新型服务业态和提升服务机构信息化管理程度,促进科技与社会事业相结合的任务仍很艰巨。四是提高社会事业质量和水平的要求更加紧迫。随着公共服务供给问题不断得到有效缓解,人们对社会事业的关注将从 “有无 ”转向 “好坏 ”,从而迫使提升社会事业基础设施条件、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的要求日显紧迫。 二、“十二五 ”社会事业发展指导思想、原则和目标 (一)指导思想。

“十二五 ”期间全省社会事业发展总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 “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解放思想、改革创新、转变方式、科学发展为主题,面向社会需求,着力改善民生,扩大规模、提升质量、促进公平、提高效益,着力提高公共服务水平,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保障社会公平,大力发展适应多元化需要的社会事业,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推动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公共服务体系。

(二)基本原则。

1.突出重点与均衡发展相结合。促进城乡一体化和区域协调发展,切实将公共服务资源向农村、少数民族、边疆和贫困地区倾斜。切实保证城乡低收入群体、残疾人等社会弱势群体公平享有基本公共服务。

2.社会事业建设和产业发展相结合。正确处理好公益性社会事业和经营性社会服务产业的关系,把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基本公共服务摆在首位,确保人人享有。同时, 4 / 6

积极发展面向市场的社会服务产业,有效满足城乡居民多层次、多样化的需求。

3.社会事业改革与发展相结合。正确处理好社会事业改革与发展的关系,积极推进以教育、卫生、文化为重点的体制机制改革,促进社会事业内涵发展与外延发展相结合,更加注重内涵发展。

4.政府主导与发挥市场作用相结合。确立政府在基本公共服务中的主导地位,强化政府在规划、投入、监管及政策支持方面的职责。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创新公共服务制度,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社会事业建设。 (三)主要目标。

到 “十二五 ”末期,我省社会事业发展要在规模、质量、结构、效益、公平、效率上进一步提高,力争实现供求总体平衡,结构比较合理,发展较为均衡,社会基本满意,人民群众生活得更加美好。

1.人口方面。到2015年,全省总人口控制在2787万人以内,出生缺陷干预明显加强,出生人口性别比控制在110以内;全体劳动者特别是新增劳动力的基本素质和实践能力明显提高;人口平均预期寿命达到75.5岁。

2.公共服务体系方面。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99%,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到61%以上,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到95%,高等教育大众化水平进一步提高,毛入学率达到40%以上。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初步建立,婴儿死亡率和孕产妇死亡率分别控制在8‰和22/10万以内;公共文化体育服务体系基本形成,群众性和公益性文化体育活动广泛开展,人均公共图书馆藏书量达到0.6册,广播电视综合覆盖率达到99%。 3.社会服务产业方面。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6%以上。每千名老年人口养老床位数达到30张左右。全省旅游业总收入达到2200亿元。产业新型业态不断丰富。 4.管理体制方面。社会组织发展体系、城乡社区服务体系、儿童福利服务网络和慈善事业发展体系等逐步健全,基层社会管理和服务能力明显增强,从事社会服务的社会团 5 / 6

体数量有较大增长。

三、“十二五 ”社会事业发展主要任务

(一)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坚持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服务振兴的教育工作方针,

6 / 6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