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环境影响评价----案例

环境影响评价----案例

来源:智榕旅游
一、公路建设项目

某地拟建一公路,全长116.8KM,项目沿线经过5个镇,10个村,2个工业区。所选路线跨越一级水源保护区,风景旅游区和一个自然保护区,跨过一条河流和两座山,周边还包括超高压变电站。沿线某些路段有道路,将道路进行拓宽,标准路幅宽75M,主道双向八车道,两侧加设辅道和人行道,新增立交、跨线8座(2座全互通、3座半互通、2座跨线、1座环行回头匝道)、跨河桥梁1座、隧道300M;改造现有立交、跨线4座,保留立交、跨线2座。

项目沿线最近的村庄距拟建公路300M,建设过程中拆迁房屋121288平方米,临时建筑19344平方米,征地面积13万亩。全程弃土点10个,取土点11个,有高填方段3000M。项目总投资45亿元。项目选制址区气候冬夏季有明显差异,夏季气候湿润多雨,冬季干旱、风沙大;降雨年内分配不均,主要集中在雨季7~8月份。 问题:

1、 项目噪声评价范围是多少?为什么? 2、 项目施工期的主要环境影响是什么?

3、 本项目生态环境现状调查的主要方法与内容? 4、 该项目工程分析的基本内容?

5、 本项目竣工后环境保护验收调查的重点是什么? 参考答案:

1、 项目噪音评价范围是多少?为什么?

答:本项目噪音评价范围取道路两侧500M。 由于项目沿线较远处才有声敏感点,项目噪音评价范围应适当放宽到敏感区附近,可取道路中线线两侧500M范围内。

2、 项目施工期主要环境影响是什么? 答:本项目施工期的主要环境影响:

(1) 生态环境影响:施工可能导致沿途生物量减少(尤其是自然保护区段),改变地

形地貌,并造成景观影响(尤其是沿途风景旅游区段)。

(2) 水土流失:取土点、弃土点、桥梁基础作业、水库旁路基建设、房屋拆迁等容易发生水土流失并对环境造成恶劣影响。

(3) 水环境影响:施工人员产生的施工废水、桥梁施工、水土流失等可能对水质造

成负面影响,在途径水源保护区路段施工时需特别注意。 (4) 声环境影响:建设拆迁等施工噪声会对施工区周围居民区等声敏感点造成影响。 (5) 施工扬尘和固体废物也会对施工区周围的大气环境、水环境等造成影响。 3、 本项目生态环境现状调查的主要方法与内容? 答:项目生态环境现状调查的主要内容:

(1) 自然环境调查:地形地貌、水文、土壤等。

(2) 生态系统调查:自然保护区及沿途评价范围内动、植物种(特别是珍稀物种)

的种类、数量、分布、生活习性、生境条件、繁殖和迁徙行为的规律;生态系统的整体性、特点、结构及环境服务功能;与其他生态系统关系及生态限制因素等。

(3) 区域社会经济状况调查:土地利用现状、资源利用现状等。 (4) 敏感保护目标调查。

(5) 区域可持续发展规划、环境规划调查。

(6) 区域生态环境历史变迁情况、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及自然灾害等。 主要调查方法有资料收集、文献调研、现场考察、遥感翻译、专家访谈等。

4、 该项目工程分析的基本内容?

答:该项目工程分析的基本内容如下:

(1) 工程概况:介绍项目名称、工程项目设计等。 (2) 施工规划:介绍工程的施工规划。

(3) 生态环境影响源强分析:根据调查结果,从生态完整性和资源分配的合理性对

项目建设可能造成的生态环境影响源强进行分析,尽可能给出定量数据。如占地、植被破坏量、水土流失量等。注意分析生态环境影响时要考虑区分临时影响和永久影响、直接影响和间接影响,而且要同替代方案或推荐方案对比分析,工程选线、选址方案不同、施工方案不同,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有很大差异。

(4) 主要污染物排放量:项目建设和运行过程中主要污染物废水、废气、固体废物

的排放量和噪音源强,以及其他风险问题。

建设期工程分析的主要内容包括:施工人员生活污水、施工扬尘、施工噪声。施工人员的生活污水主要根据施工人数和施工人员每天的用水定额来计算;施工扬尘与施工噪声可采取用类比方法来计算。

运行期工程分析的注意内容包括公路噪声和汽车尾气对周围环境敏感点的影响,同时考虑公路车辆泄漏和事故风险影响源强。

5、 本项目竣工后环境保护验收调查的重点是什么?

答:本项目竣工后需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环境保护验收调查,调查的重点为水土流失危害、景观影响、水源区水环境影响、土地资源占有量、生物多样性损失、声环境影响。调查施工过程中是否采取了相应的环境保护措施,以及采取措施后的效果。 二、城市公用商贸中心项目

某商贸中心位于市中心繁华地带,周围是以商业、服务业为主体,以文化、教育、卫生和旅游事业为支柱的区域。以建成的一期工程用地面积约10万平方米。工程内容包括饭店、写字楼、公寓、会议厅、商场、行政楼和停车库等,总建筑面积50万平方米。现拟建二期工程,位于已建成的一期工程东侧,建设内容包括2座公寓、1座写字楼、1座饭店和新征用地面积56000平方米。二期工程建设后与一期工程相构成一个集办公、酒店、商业、餐饮、娱乐、服务于一体的多功能建筑群。

商贸中心二期工程选址区东侧为一条交通干道;北侧隔马路是一个小学,小学北侧为一风景名胜古迹,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南侧为一高级写字楼,周围200米范围内建筑物最高为50米。项目周围水电设施齐全,供暖在一期工程已建成的锅炉房基础上进行扩建,锅炉为天然气锅炉,现有烟囱高度为45米,制冷采用中央空调系统。 问题:

1、 预测该项目的环境影响时,应收集哪些资料? 2、 项目工程分析时污染源应包括哪几部分?

3、 该项目烟囱高度是否合理?为什么?高度应为多少?

4、 建设过程中应注意哪些问题?施工期的主要环境影响是什么? 5、 运营期的主要环境影响是什么?

6、 运营期大气环境影响的这样要预测指标和内容有哪些? 参考答案:

1、预测该项目的环境影响时,应收集哪些资料?

答:预测该项目环境影响时需要调查收集的资料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水环境部分 污水排放去向,如果排放到污水处理厂需调查污水处理厂的处理负荷、处理效率及管网布设等,若排向水体,需调查受纳水体水质、河流水文资料等。

(2) 大气影响部分

当地污染气象资料,包括风速、风向、大气稳定度。项目周围污染源资料,当地环境空气常规监测资料;项目东侧交通干道的路宽、车流量、车型、设计车速。 项目建设地的植被覆盖情况、坡度、坡长、开挖面积等。 (3) 噪声影响部分

噪声敏感点分布与距离情况,建设施工各工程内容的噪声等级。项目东侧交通干道的路宽、车流量、车型、设计车速。

2、项目工程分析时污染源应包括哪几部分? 答:工程分析时污染源应包括:

(1) 运营期的污染源应包括:锅炉废气、生活污水、汽车尾气、交通噪音、生活垃

圾;

(2) 建设期的污染源应包括:施工人员生活污水、施工扬尘、施工机械噪声、建筑垃圾及施工人员生活垃圾。

3、该项目烟囱高度是否合理?为什么?高度应为多少?

答:该烟囱高度设计不一定合理,根据《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13271--2001)之规定,燃煤燃油锅炉烟囱排放高度除需遵守排放速率标准值外,还应高出周围200米半径范围内的建筑5米以上。燃气锅炉烟囱高度应根据环境影响报告书(表)要求确定,最低高度为8米。不能达到该要求的排气筒,应按其高度对应的表列排放速率标准值严格50%执行。

本评价应根据项目周围的环境空气功能要求和本城市的总量控制要求,利用模型计算锅炉烟囱排放污染物对本地区环境空气的贡献和影响,并提出其合理的排放高度要求。 4、建设过程中应注意哪些问题?施工期的主要环境影响是什么?

答:项目位于建成区,周边有小学、高级写字楼以及省级文物保护单位,都属于环境敏感对象,因此项目在建设过程中应该充分考虑对这些敏感点的保护,在施工过程中尽量避免施工机械在靠近敏感点处运行,施工运输车辆应尽量避免经过这些敏感点等。 项目开挖面积较大,施工期主要影响有施工扬尘、施工噪声以及施工人员的生活垃圾和建筑垃圾等。

5、主要环境影响是什么?

答:本项目运营期主要的环境影响有:生活污水、地下车库汽车尾气、锅炉废气、交通噪声、生活垃圾以及餐饮油烟等。

6、运营期大气环境影响的主要预测指标和内容有哪些?

答:运营期主要的大气环境影响有车库废气、锅炉废气以及饭店厨房的油烟等,因此,运营期间大气环境影响预测指标应包括:SO2、Nox以及油烟。 预测的内容包括:采暖期和非采暖期的各指标的日平均浓度,锅炉对周围敏感点的浓度贡献值,各预测指标的年平均浓度。 三、90万吨乙烯工程项目

某滨海城市拟建一90万T/A乙烯工程,工程用地位于该城市远郊的临海滩地。项目选址区距市区60公里,北面9.5公里外有多个乡村城镇,人口较为密集,西临规划中的港区,东距另一工业区10公里,选址区内地势低平,为潮坪地貌,分布于海岸线至低潮位之间,地面高程自西北向东南略有高升。

该项目总投资304亿元人民币,占地300万平方米,主要生产装置共计15套,主要是各抽体、分离和反应装置。每年所需乙烯原料276万T/A,主要原料包括石脑油、苯、丁烯、液氨、醋酸、硫酸、甲醇、丙酮、氯化氢、苯乙烯等,主要产品油裂解放油、C7-C9馏分、丁二烯、聚苯乙烯、聚乙烯、乙醇、聚丙烯、聚氯乙烯等。生产废水产生量1577T/H,循环

冷却水或清洁废水1527T/A,SO2废气排放量0.3T/H,废渣1733T/A,废液660T/A,项目废水经处理后经过河网最终排入临近海域。 问题:

1、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要设置哪些专题? 2、本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重点是什么?

3、该项目大气和水环境的主要评价因子是什么? 4、如何制定项目水环境的现状监测方案? 5、该项目大气环境影响评价选多大? 参考答案:

1、 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要设置哪些专题?

答:该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要设置的专题包括:区域环境现状调查、建设项目概况、工程分析、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环境空气影响评价、声环境影响评价、固体废弃物环境影响评价、风险评价、污染防治措施、清洁生产、总量控制、环境经济损益分析、环境管理及监测制度、公众参与。

2、 本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重点是什么?

答:本项目评价重点是工程分析、水环境影响和大气环境影响评价。

3、该项目大气和水环境的主要评价因子是什么?

答:大气常规评价因子有SO2、氮氧化物、TSP,根据项目使用的主要原料及项目工艺反应特点,大气特征污染因子包括:苯、甲苯、二甲苯、丙烯腈、氯乙烯、非甲烷总 。 水环境常规评价因子包括:PH、SS、DO、CODmn、BOD、氨氮、硝氮、亚硝氮、总磷、石油类、挥发酚和其他当地地表水特征污染因子(包括重金属);根据本项目特点,水环境特征评价因子包括:三(四)氯乙烯、丙烯腈、苯、甲苯、二甲苯等。 4、 何指定项目水环境的现状检测方案?

答:项目的水环境监测方案包括现状监测方案和运行期的监测方案。

(1)监测项目

见水环境评价因子。 (2)监测布点

因为项目废水经处理后经过河网最终排入临近海域,为此要在项目污水直接受纳河流、河口和最终的受纳水体海湾都要进行布点。布点原则要依据沿河污染源、敏感点的分布以及河流海湾的水文特征,排污口上游或河流感潮河段上游设置对照断面。

(3)监测时间

监测时间分大潮期和小潮期,每期连续几日监测,每日各监测断面采集一次涨潮和落潮水。

(4)采样和分析方法参照相关标准和技术规范。

5、 该项目大气环境影响评价范围选多大?

答:本项目大气环境影响评价范围为以本项目为中心边长为10~14KM的矩形范围。 四、铁路建设项目

某单线铁路长180KM,横穿华中山地、丘陵和冲积平原地带,其中山地25KM,植被以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为主,植被茂密,丘陵地带79KM沿途穿越京杭大运河等大小河流7条。其中穿越的小城镇有15个,在铁路沿线两侧500米内有居民14602人,在铁路两侧200米内有居民2780人,在铁路两侧100米内有居民578人。主要技术指标如下:

类别 铁路等级 正线数目 既有工程 I级 单线 改建工程 I级 双线 限制坡度 牵引种类 牵引质量 车速 上行:千分之6下行:千分之4 内燃机 3300T 80KM/H 上行:千分之6下行:千分之4 内燃机,预留电化条件 4000T 客车120KM/H,货车80KM/H 最小曲线半径 一般地段800米,困难地段400米 一般地段1600米,困难地段1200米 线路长度 180KM 168KM 工程主要包括线路工程、路基工程、桥涵工程、隧道工程、站场、机务等部分。其中线路工程主要有新建复线部分地段较原来线路缩短共12KM,期间占地5230亩,拆迁建筑125125平方米,土石方523平方米。桥涵工程中原有大中桥梁38座,新建大中桥梁67座,隧道工程共4座长度为2300M。

新建线路以桥梁方式跨越的少江为某市饮用水源保护区,在铁路桥下游400M处有福祥水厂取水口,800M处还有东甸区水厂取水口。

问题:

1、 本项目为改扩建项目,工程中要求对环抱设施“以新带老”,应该分析的重点是哪些部分?

2、 噪声影响评价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3、 对水环境的影响应该考虑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4、 如何分析本项目与相关规划的符合性? 5、 本项目的环境敏感区域和保护目标有哪些? 参考答案:

1、本项目为改扩建项目,工程中要求对环抱设施“以新带老”,应该分析的重点是哪些部分?

答:改扩建项目环境保护设施的“以新带老”重点是搞清污染源“三本帐”(即污染物的产生量、去除量和排放量)。也就是核算清现在的既有工程的污染物实际排放量、改建工程的污染物排放量及实施治理措施后能够实现的污染削减量。本工程的环保设施应当包括铁路的隔声降噪设施、车站的污水处理设施和锅炉等大气污染排放设施等,重点是对改建完成后整改线路包括车站等的水污染、大气污染和噪声污染的防治设施的分析。 1、 声影响评价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答:本项目为改扩建项目应与现状的单线铁路的环境背景噪声值叠加进行评估,主要内容有: 改扩建前的噪声现状情况,特别是铁路线附近的敏感点,以及新线路将要通过的敏感附近。 利用铁路噪声预测的比例模式预测各敏感点的噪声情况,并根据各敏感点的噪声功能区的要求,分析是否达标,划定出超标范围。

在项目施工期及运行期间沿线评价范围内的城镇和集中居民区的噪声影响预测声级的噪声声级、超标情况,包括LD及LN;结合人口分布进行评价。

对运行期在噪声影响评价范围绘制出等声级曲线图;分析超标原因。

分析线路选址的合理性和所采取的降低噪声设施的可行性;对防治措施应着重减小噪声源的发生,外围环境一般采用声屏蔽、绿化带隔离,受影响的敏感点的隔声设施。 提出铁路噪声控制的管理建议以及对铁路周围土地利用规划的建设。 2、 对水环境的影响应该考虑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答:施工期水土流失等对所跨河流、水源地及取水口等的影响。

运营期轨道线路下雨冲刷造成对水源保护区及取水口等的水体污染;列车上乘客及工作人员如厕的生活污水直排的水体污染;火车运营运载危险品泄漏及废机油等泄漏造成水体污染;车站工作人员的生活污水排放。

3、 如何分析本项目与相关规划的符合性?

答:首先收集项目所在地区的相关规划,具体包括,全国铁路发展规划、当地各级政府部门的交通规划、当地各级政府部门的环境保护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国民经济发展规划以及农、林、水利等部门的专业规划。然后,从规划目标、规划控制指标以及规划实施等方面对比分析本项目与相关规划的符合性。如对水源地,分析路线经行的河流和水域的水环境功能,铁路建设和这些功能的相容性。对于土地利用则应分析本项目与当地土地利用规划的符合性,本项目对当地土地利用的限制等。

4、 本项目的环境敏感区域和保护目标有哪些?

答:从题目所给资料看本项目的环境敏感区域和保护目标如下:沿线附近的居民,线路穿越的河流及自然林地,少江水源地。具体的环境敏感点和保护目标应该根据沿线风景旅游区等的具体功能的保护要求来确定。 五、燃煤发电厂项目

某市拟建一发电厂,规模为2台功率为600MW的超临界燃煤发电机组。项目工程投资55亿元,主题工程包括2座1900T/H的锅炉,2台600MW的气轮机和2台600MW的发电机。辅助工程包括贡税系统、灰渣场、除灰系统以及燃料的运输等。配套工程包括石灰石-石膏法烟气脱硫系统和烟气脱氧装置。项目主要废水为冷却塔排污水,废水产生量600T/H,其余废水基本不排放;主要大气污染物排放量为:SO2 0.40T/H,烟尘排放量0.21T/H,Nox折合成NO2排放量0.80T/H。

项目所地气候温和,阳光充足,年降水量充沛,春秋季短,冬夏季长;冬寒干燥,夏热多雨,春秋干旱突出,全年主导风向ENE。项目选址区位于山区丘陵地带的矿区,距市区45KM,区内工业以煤炭、水泥为主,区内煤炭和石灰石资源十分丰富。选址区南0。35KM处为A村庄,东北8KM为B镇,西偏北约15KM为一市级森林生态系统自然保护区,北偏西19KM处为区政府,东南约2。1KM处为一河流,主要功能为农业灌溉和航运。 问题:

1、 该项目大气污染物总量控制的指标包括哪些?

2、 在进行大气环境影响评价时要对哪些敏感点的大气污染情况进行预测?

3、 在进行大气环境现状监测时共布设了6个点,请问是否合理并说明原因?

4、 根据当地规划,项目选址区属于一般工业区和农村地区,则项目废气排放执行什么标准?

5、 项目建成运行后厂界外日间噪声为60DB(A),请问是否符合要求? 参考答案:

1、 该项目大气污染物总量控制的指标包括哪些? 答:本项目总量控制指标包括:二氧化硫和烟尘。

2、 在进行大气环境影响评价时要对哪些敏感点的大气污染情况进行预测? 答:根据SO2和NO2的排放量计算其等标污染负荷分别为:8*10的8次方立方米/H和3.3*10的9次方立方米/H,项目选址区位于山区和丘陵地带属于复杂地形,于是根据NO2的等标污染负荷确定该项目的大气环境影响评价的级别为一级,评价范围为 16~20KM。

因此,进行大气环境影响评价时A村庄、B镇、自然保护区和区政府的大气污染情况都应进行预测。

3、 在进行大气环境现状监测时共布设了6个点,请问是否合理并说明原因?

答:不合理。本项目大气环境影响评价级别为一级,对于一级评价监测点不应少于10个,监测不得少于二期(夏季、冬季)。 4、 根据当地规划,项目选址区属于一般工业区和农村地区,则项目废气排放执行什么标

准?

答:执行《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的二级标准。

5、 项目建成运行后厂界外日间噪声为60DB(A),请问是否符合要求?

答:不符合要求。

六、某大城市规划建设的高速公路,4车道,全长80 km,设计行车速度80km/h,路基宽度24.5m。全程有互通式立交5处,跨河特大桥1座(1750m),大桥5座(共1640m),隧道4座(共 3800m),其中单洞长隧道l座(2400m)。公路位于规划未建成区,起点接城市环路,沿线为山岭重丘区,相对高差50~300m,线路穿岭跨河,沿山谷行进,过山间盆地,有支线通向旅游区。该公路征用土地640hm2,其中农田150hm2,林地300hm2,草坡和末利用土地140hm2,其余为水塘宅基地等,土石方量8640×103m3,有高填方段2400m。项目总投资38亿元。

该项目所在区域雨量充沛,夏多暴雨。森林覆盖率约40%包括人工森林和天然林。公路沿线农业经济发达,村庄较密集,穿越2个村庄,附近有2个较大乡镇,另有山岳型风景名胜区和农业观光区各1处。

根据上述背景材料,回答以下问题:

1.说明工程概况介绍部分有关生态环境影响的工程分析应包括的主要内容。 2.说明生态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的主要内容及生态环境现状调查主要采用的方法。 3.简要说明该项目评价的重点和评价中需注意的问题。

参考答案

1.工程分析所要阐明的主要内容是:

(1)隧道名称、规模、建设点位、施工方式;弃渣场设置点位及其环境类型,占地特点;隧道上方及周边环境;隧道地质岩性及地下水疏水状态,景观影响。

(2)大桥和特大桥的名称、规模、点位;跨河大桥的施工方式,河流水体功能,可能的影响。

(3)高填方段占地合理性分析,占地类型,占地基本农田情况;

(4)边坡防护;主要深挖路段,弃渣场设置及其占地类型、数量、环境影响。 (5)主要取土场设置及其恢复设计;公路采石场及砂石料场情况。 参考答案

2.生态环境调现状查与评价的主要内容:

(1)森林调查:类型、面积、覆盖率、生物量、组成的物种等;评价生物量损失、物种影响、有无重要保护物种、有无重要功能要求(如水源林等)。

(2)农业生态调查与评价:占地类型、面积、占用基本农田数量、农业土地生产力、农业土地质量。

(3)水土流失调查与评价:侵蚀面积、程度、侵蚀量及损失,发展趋势及造成的生态环境问题,工程与水土流失关系。

(4)景观资源调查与评价:公路沿线景观敏感点段,主要景观保护目标及保护要求,公路建设与重要景观景点的关系。

本项目现状调查方法有:现有资料收集、分析,规划图件收集;植被样方调查,主要调查物种、覆盖率及生物量;现场勘察景观敏感点段;也可利用遥感信息测算植被覆盖率、地形地貌及各类生态系统面积、水土流失情况等。 参考答案

3.本工程评价的重点是生态环境影响(含水土流失问题)、噪声影响(略)。 需要注意的问题有:

(1)生态环境的森林植被影响及可能对重要物种的影响:

(2)森林生态系统切割(森林生境切割)与阻隔导致的野生动物影响; (3)农业占地和占用基本农田问题:.

(4)取土场、弃渣场等非永久占地的复垦与生态恢复(植被重建); (5)水土保持方案的编制; (6)景观美学影响评价:

(7)噪声敏感点的监侧、影响评价及保护措施; (8)水环境尤其是水源的保护问题(跨河大桥段)。

七、某机场建设项目位于环境空气二类、噪声二类地区,所在地区地表水及地下水环境功能区划为Ⅲ类水体。项目主体工程由1条跑道、2条平行滑行道、4条快速出口滑行道及6条跑滑之间的垂直联络道组成。工程填方2.50×106m3、挖方4.45×106m3,堆载体土面区翻挖压实9.5×105m3,土面区绿化土方2.15×106m3。各类排水沟总长31.6km。围场路、消防车道和特种车道等道路总面积108670 m2。请根据上述资料,简要回答下述问题:

1、说明机场地区环境空气、噪声、地表水和地下水影响评价中应执行的环境标准。

2、说明声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的范围、内容与方法。

3、说明生态环境现状调查的内容与主要方法,生态环境影响分析的重点。 4、简要说明该项目的评价重点和评价中应注意的问题。

参考答案1、环境空气执行二级标准,噪声执行2类区标准,地下水执行Ⅲ类,地表水执行Ⅲ类。

2、根据项目介绍,噪声评价等级的判断依据有四个。本项目噪声应该是一级评价。范围:主跑道两端15km,侧端各2km。评价内容:现状噪声要求全部实测,范围要覆盖全部环境敏感点和保护目标,做噪声等值线并说明各声级下的人口分布,对超标区域应该重点说明。 3、生态环境评价应该是三级。调查范围向外扩展1~2km,调查与评价内容:自然资源情况、水土流失状况、地表植被破坏情况、敏感生态问题、水土保持措施。由于其挖方大于填方,说明要取土,因此生态评价的重点水土保持及防治措施。 4、评价重点是:飞机噪声的影响预测。

应注意的问题是:做好机场周边地区的公众参与和调查工作,注意机场建设的社会效应,由于机场建设引发的公路建设等辅助设施也需要评价机场的移民安置环境影响问题,机场的选址问题,机场与周围其他城市机场的协调性问题。

八、某发电厂选址在郊区,临近由煤炭矿区,煤炭和石灰石资源丰富,工程安装大型发电设备,配有烟气脱硫但装置,附近有村庄,人口密集,还有森林自然保护区和京杭运河等,当地以丘陵和平原为主,开阔平坦,北部有灰场有放灰渣和脱硫石膏,设备有锅炉、汽轮机、发电机等,取水口设在运河边,燃煤经国道运至电厂,厂区占地50亩,有部分拆迁,工程设雨水、厂区废水、生活污水系统,各系统自成独立管网,排入就近水体。 1. 本项目的敏感区是什么?

答:村庄、森林自然保护区

2. 运营期排放的主要污染物是什么? 答:含硫含氮废气、灰渣、烟尘 3. 运营期废气排放有哪些措施?

答:选择优质煤炭,安装烟气脱硫装置,采用高效除尘器,采用脱硫装置,采用高烟囱排放,安装烟气连续监测系统。

4. 运营期的固废主要有哪些?如何防治?

答:干灰(灰渣),生活垃圾。措施:设置抽风装置;采用罐式密闭汽车装运干灰;对散落地面干灰及时冲洗;灰场设置防 层;及时对灰堆覆土。 5. 施工期有哪些污染防治措施?

答:水污染防治:冲洗水尽可能回用;少量油污水集中沉淀池处理;生活污水排入化粪池再排入就近污水管网。

大气污染防治:对作业面和土堆洒水防治扬走;开挖泥土及时运土防止长期堆放起尘;运输车辆采取密闭措施,减少抛洒;再施工现场设置围栏。

噪声污染防治措施:合理安排施工时间;严禁夜间进行高噪声施工;施工机械应放在敏感点或影响最小点;在周围设置封闭物;加强运输车辆管理控制鸣笛。

九、某钢铁公司包括原料、烧结、炼焦化工、炼钢连铸、热轧、条钢、冷轧、无缝钢管、直缝钢管等生产单元,以及原料码头,石灰石和白云石熔结钢续模,给排水系统,氧气站,动力设施和自备电厂等各种辅助单元,厂区占地二十亩,总投资300亿元其中环保投资20亿,主要原料和燃料有铁矿石、烧结石、球团矿、石灰石、白云石、蛇纹石、萤石、废钢、铁合金、洗精煤和动力煤等

厂区附近有居民区和人口密集商业区,废水处理后排入就近水体。 主要污染物有哪些?

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粉尘、烟尘(气),pH、ss、石油类、CODcr、挥发酚、氧化物(水),粉煤灰、除尘灰、除尘污泥、废铀、焦化废渣(含镉渣)、耐火材料(固废),风机、水泵、空压机、制氧机、轧钢设备(噪声)。 需要收集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信息包括哪些?

自然环境:地理位置,地质地貌,植被及土壤,气象水文。

社会信息:交通状况,医疗卫生和教育工农业状况,人口。 重要点评价污染物是什么?

大气:SO2、烟尘、粉粒。废水:石油类、COD。固废:粉煤灰。噪声:设备噪声。 环保目标是什么?

对环境空气来说保护附近居民区和人口集中商业区;地表水,外排废水收纳水体;声环境,居民区和商业区。

可采用哪些清洁生产措施?

采用清洁生产技术;采用清洁燃料;采用节能技术。 在水资源利用上可采取哪些措施降低水污染?

采用循环利用水资源;对污染物进行深度处理。

十、某自来水厂扩建工程,位于某河的北岸,四周为农田和公路,最近的村庄约500米,工程施工包括取水口工程、输水管线工程、水厂工程、厂区分为生产区、办公区和辅助区三部分。生产区主要有,加氧间、网格反应池、平流沉淀池、虹吸滤池、清水池、吸水井、二级泵房、高低压配电间,辅助区包括,机修间、车库、推棚等,办公区包括综合楼、化验室、门卫等。

取水口应选取什么样的河段?

水质较好,入水口上游没有排污口的河段,同时上下游河段不能排放固废和危险品。 保护取水口有哪些措施?

取水点周围半径100m水域内不得排入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沿岸防护范围内不得堆放废渣;在生产区外不小于10m范围内不得设置生活居住区不能修建饲养场厕所。

对于一二级水源保护区国家有什么规定?

一级保护:禁止建设和供水设施无关的项目;禁止向水域排放污水,已设置的必须拆除;禁止设置码头,禁止停靠船舶;禁止设置油库;禁止堆放工业废渣、城市垃圾;禁止种树放养

牲畜;禁止养殖活动;禁止旅游活动。 二级保护:禁止设置排污口;禁止设置码头。 最近的村庄是否为噪声敏感点? 不属于,范围不属于敏感点范围。 如何做好水质监测和检验工作?

严格按照国家的规定的水质检验方法进行检验;检验生活水水质应在水源和居民区设采样点;采样点个数按供水口个数每两万人设一个点;每一个采样点每月采样检验不少于2次;水质检验结果应定期报送当地卫生防疫站环境监测站存档。

取采石场,投资两千万,采石厂建设,石料加工,生产工艺,山上,岩石,断土机,破碎机。(材料不全看问题就好) 运营期主要污染工序有哪些? 粉尘(整个过程中)爆破和破碎。 噪声(整个过程中)爆破。 固体废物、扎实,破碎过程。 废水,主要在爆破过程

对废气有哪些防治方法? 爆破环节(氮氧化物),操作人员戴防毒面具;撤离现场;爆破前先洒水,减少气体污染。 运营期的废水中主要污染物及防治方法?

生产废水:来自于镰机冷却和降土(通过水曲汇集到沉淀池、澄清池后循环使用); 生活污水:来自于工作人员(通过化粪池处理排入市政管网或就近水体)。 固废的防治有哪些措施?

为了防止扬尘采用覆盖遮挡或洒水方式;避免进入水体,在堆放场周围设置矮墙挡住流失路径;岩石堆放时,坡度不要过大。 水土流失防治有哪些措施?

剥离和采石应紧密衔接,避免水土流失。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