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重重大/较大安全风险管控方案
一、安全风险评价与辨识 1、风险评价
1.1对初始风险进行评价,分别确定各风险因素对安全风险发生的概率和损失;
1.2确定各风险因素的等级,综合确定风险等级; 1.3根据风险评价结果,制定相应的管理方案或措施。 2、评价方法
本单位风险评价采取LEC法来评价作业条件的危险性。 危险性以下式表示:W=L×E×C L-发生危险事件的可能性;
E-人体暴露在这种危险环境中的频繁程度; C-一旦发生事故会造成的损失后果; W-危险性。 二、安全风险描述
1、风险名称:高温熔融金属吊运
2、风险部位:加料跨,钢水跨,出渣跨,连铸跨涉吊运熔融金属部位 3、风险等级:A(重大)/B(较大) 4、风险失控表现:灼烫,爆炸 三、安全风险管控 1、管控部门及人员
1.1厂部:总经理xxx、书记xxx、副总经理xxx、副总经理xxx 1.2科室:安全科xxx、设备科xxx、技术质量科xxx
1.3作业区:天车作业区xxx、转炉作业区xxx、连铸作业区xxx、钢包作业区xxx、天车点检作业区
1.4班组:天车班组xxx、xxx、xxx、xxx;转炉班组xxx、xxx、xxx、xxx;天车点检班组xxx、xxx;连铸班组xxx、xxx、xxx、xxx;钢包班组xxx、xxx、xxx、xxx
1.5岗位:天车冶金铸造吊司机;转炉炼钢工、一助手、二助手、末助手;天车点检点检工、连铸浇钢工、大包工、钢包烤包工;钢包指吊工
2、管控措施:
天车重大/较大风险管控措施 2.1.冶金铸造吊
2.1.11、吊运熔融金属或发生事故后可能造成重大危险或者损失的起重机的起升机构,其每套驱动系统必须设置两套独立的工作制动器;当其中一套驱动系统发生故障时,另一套驱动系统能保证在额定起重量下完成一个工作循环。
2.1.2、用于炼钢的铸造起重机,在吊运重罐铁水、钢水或液渣时,应采用带有固定龙门板钩的铸造起重机。
2.1.3、起升机构应装设上升极限位置的双重限位器(一般为重锤式或旋转式并用),当取物装置上升到设计规定的极限位置时切断电动机电源。对起升高度大于20米的起重机还应装设下降极限位置的限位器。
2.1.4、使用单位应当对在用起重机进行定期的自行检查和日常维护保养,至少每月进行一次常规检查,每年进行一次全面检查,必要时进行试验验证并且做记录。起重器每班使用前应对制动器、吊钩、钢丝绳、滑轮、安全保护装置和电气系统等进行检查,发现异常应当在使用前排除,并做好相应记录。
2.1.5、铁水罐、钢水罐龙门钩的横梁、耳轴销和吊钩、钢丝绳及其端头固定零件,应定期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必要时吊钩本体应作超声波探伤检查。
2.2 高温熔融金属吊运
2.2.1、吊运盛装熔融金属罐时,应先试吊。试吊前,起重机司机及地面指挥人员应确认板钩两侧均挂牢。试吊时,先点动起升机构提升罐体,确认盛装熔融金属容器与其运输车辆无粘连后,将容器(罐)起升离开地面或运输车辆 200mm~500mm,再停车试闸,观察制动装置是否存在溜钩及其它异常情况,确认抱闸灵敏可靠后,方可在专人指挥下将罐起升到运行高度。起重作业时禁止歪拉斜吊,禁止超载吊运。作业等待时应将保护盘电源停下。
2.2.2 吊运重罐、渣罐,应确认两侧罐耳挂牢,方可通知起重机司机起吊;起吊时,吊运中罐体与人员的最小安全距离应符合 GB/T12265.3 的规定,并尽量远离起吊地点,吊运重罐至少 10m 以外。
2.2.3 起重机吊运高温熔融金属时,严禁行走机构与起升机构同时动作。 2.2.4 起重机大车运行前,应先确认起升机构已将熔融金属罐和浇包起升到安全运行高度后方可开动大车。安全运行高度应大于地面最高障碍物 0.5m 以上。吊运过程中注意观察,不应碰撞各种设备及建筑物(脱模操作除外)。操作、指挥吊运熔融金属时严禁从作业人员的上方强行通过。
2.2.5 吊起熔融金属,如需副钩配合倾翻作业时,禁止提前挂副钩。作业完成后,应先落副钩再退小车,在副钩确认摘掉后,才能运行主起升机构。
2.2.6 盛装熔融金属的罐体、包体在空中停留时间不宜大于 10min。吊运装有熔融金属、熔渣的罐体和包体,应与邻近设备或建、构筑物保持大于 1.5m 的净空距离。
2.2.7 不应在人员相对集中的操作平台等位置起落盛装有熔融金属的罐体、包体。
2.2.8 起重机作业时,操作者应姿势正确,正坐、双手不脱离运行机构的控制器,作业过程中严禁做无关作业的动作。起重机控制操作台上,禁止放置杂物。
2.2.9 吊运熔融金属作业时,司机不应离开司机室,作业未结束,司机不得交接班。作业结束应在司机室进行现场交接班。
2.2.10 吊运熔融金属起重机在起降和大车运行当中,不得打开起重机登机门,防止突然断电引发事故。
2.2.11 吊运熔融金属的起重机在操作中突发停电、抱闸失灵等事故时,应按照应急处置方案要求进行操作。现场应急处置方案应每半年进行一次演练。
四、现场监测、报告、预警、报警 1、监测与报告
1.1较大及以上风险项目在作业时,现场必须设明显标志的专人进行指挥。 1.2指挥人员必须经过风险培训,并且熟悉掌握较大及以上风险存在的危险因素,实时掌握现场的实际情况。
1.3指挥包括现场检查。
1.4管控责任人必须按照厂部级每月、专业科室和作业区每周、班组每班的规定频次对较大及以上安全风险进行检查记录,并通过监测人员实时掌握现场情况。
1.5班组管控责任人对较大及以上安全风险现场情况必须在每天的例会上向作业区报告,并对风险状态进行评估。
1.6作业、检查人员在发现风险项目存在存在危险时,需立即向现场安全员及作业负责人进行汇报,同时立即停止现场作业,安全员向上一级管控责任人进行汇报。
2、预警与报警
2.1公司在安全科设置24小时应急电话:xxxxxx。
2.2各分厂的调度室电话确定为分厂级24小时应急值守电话,在应急处置过程中,要及时续报有关情况。
2.3一旦发生达到预警级别的,现场人员立刻(不超过2分钟)向当班班长报告,班长接到报告后,立即启动应急处置方案实施自救,同时向作业长报告,作业长根据事故情况判断,是否启动岗位应急预案。若需要启动专项应急预案或公司综合预案的,作业长必须立即将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原因、人员伤亡、事故现状、抢险情况及事故发展预测报告应急办公室、厂长、安全科长,时间不得超过5分钟,对警情判断分析,若需启动公司综合预案的,向应急指挥部报告事故,必须立即将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原因、人员伤害、事故现状、抢救情况及事故发展预测报告完毕,不得超过5分钟。
2.4报告流程:
现场人员 当班班长 作业长 应急办公室(厂长、安全科长) 应急指挥部
五、应急预案 (一)应急组织与职责 1、应急小组
组 长: 当班值班作业长 副组长: 当班组长 成 员: 当班班组成员
2、应急小组成员职责
组长:负责组织现场的应急救援工作。
副组长:协助组长负责应急救援工作的具体指挥工作,组长不在现场,由副组长进行现场指挥。
成员:协助组长做好事故报警、情况通报及事故处置工作。负责疏散、道路管制工作,事故现场通讯联络和对外联系,对受伤人员的分类抢救和护送转院工作。
(二)应急处置 1先期处置
1)电气火灾应首先切断供电线路及电气设备电源。
2)被救人员衣服着火时,可就地翻滚,用水扑灭人员身上的火苗。 3)立即电话班组长,班作业长汇报。由值班作业长向调度室汇报。 4)如果是初期火灾,利用现场消防器材进行灭火。 2救援处置
1)组长应及时了解事故基本情况,查找事故发生原因,并向调度室报告。 2)组长应根据事故状态及危害程度做出相应的决定,并命令各应急专业队伍立即开展救援工作,必要时请求相关单位给予支援。
3)立即抢救伤员:
①对烧伤面积较大的伤员要注意呼吸,心跳的变化,必要时进行心脏复苏。 ②对有骨折出血的伤员,应作相应的包扎,固定处理,搬运伤员时,以不压迫伤面和不引起呼吸困难为原则。
③危重伤员在进行必要的处理后,立即送往医院救治。
4)设置警戒线,隔离区域视燃烧物及可能波及的区域而定,并派专人到三期渣跨铁道口指挥各类救援车辆的行车路线。
5)了解现场燃烧物情况,立即组织灭火。 6)对事故进行调查、取证、分析。 (三)注意事项
1)扑救电气火灾,可选用干粉灭火器、二氧化碳灭火器,不得使用水、泡沫灭火器灭火。
2)在未了解清楚火场状况时,禁止盲目施救。
3)救援人员需要穿戴好防火服、正压空气呼吸器。如果是电气火灾,救援人员应穿绝缘鞋、戴绝缘手套。
4)因抢救人员、防止事态扩大、恢复生产及疏通通道等原因,需要移动现场物件的,应做好标志,以方便事故的调查处理。
5)应急救援人员必须具备消防安全及应急救援的基本常识及能力,在救援现场严格按照制定的救援措施进行操作。
6)应急救援结束后救援小组必须接到应急救援指挥中心总指挥的救援终止令才能撤离救援现场。
六、本管理方案和措施由钢铁公司负责解释,自发布之日起执行。
(二)天车点检作业区熔融金属重大安全风险管控方案 一、安全风险评价与辨识 2017版重大隐患判定标准 二、安全风险描述 1、风险名称:熔融金属
2、风险部位:涉及熔融金属的相关岗位。天车点检作业区(吊金属熔液的天车)
3、风险等级:A(重大) 4、风险失控表现:爆炸、灼烫 三、安全风险管控 1、管控部门及人员 1.1作业区长:xxx
1.4班组长:机械组xxx、电气组xxx 1.5岗位:点检员
2、熔融金属重大风险管控措施 2.1安全管理措施
2.1特种设 备作业人员,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取得相应资格证书。 2.2 吊运高温熔融金属的起重机应建立严格的点检制度和管理台账。点检制度应包括岗位点检和专业定 期点检,确保各机构运行性能良好,声响与灯光信号和各项安全保护机构功能完好。检查的重点部位为 钢丝绳、压板螺丝、卷筒、滑轮、吊钩横梁、销轴及压板、钢丝绳平衡臂、双制动器、位置限制器、超 载限制器、联轴器、各机构的机械限位及电气限位等。对检查出的故障、隐患应及时整改、记录。
2.3 起重机械应按照 GB/T6067.1 和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的有关规定定期进行检测检验。吊钩、板钩、横梁等吊具部件应每年至少进行一次离线探伤检查;吊钩、板钩等出现严重磨损、钩片开片等情况应进行更换,并对板钩、横梁的轴进行探伤检查;必要时进行金相检查,防止发生蠕变现象。
2.4 根据熔融金属吊运作业特点,建立应急救援组织、编制熔融金属吊运事故应急救援预案,配备的应急救援器材和设施,并进行定期演练。
2.5熔融金属吊运设备设施的设计、运行、安全管理、维护除应遵守本标准外,还应遵守相关金属品种所属行业安全生产标准的相关规定。
3 设备安全措施 3.1 起重设备
3.1.1 新建用于吊运熔融金属的起重机,其额定起重量大于或等于 75t 的,除应符合本规程外,还应符合 TSG Q0002 和 JB/T7688.5 的相关要求,并应使用冶金铸造起重机。以电动葫芦作为起升机构,吊运熔融金属的起重机应符合下列要求:
a)额定起重量不得大于10t; b)电动葫芦的工作级别不小于M6级。
3.1.2 吊运铁水、钢水或液渣,应使用带有固定龙门钩的铸造起重机,铸造起重机额定能力应符合 GB50439 的规定。
3.1.3 已建桥式起重机需吊运熔融金属的,应更换为符合 JB/T7688.5 要求的冶金铸造起重机。额定起重量 75t 以下的起重机,由于厂房、基础等因素不具备更换冶金铸造起重机条件的,除满足桥式起重机的法规标准外,应遵照 TSG Q0002 的规定对原起重机进行改造。
3.1.4 吊运熔融金属的起重机的主梁下翼缘板、吊具横梁等直接受高温辐射的部位和电气设备,应采取隔热防护措施。
3.1.5 吊运熔融金属的起重机(不含起升机构为电动葫芦的),应采用冶金起重专用电动机,在环境温度超过 40℃的场所,应选用 H 级绝缘电动机。
3.1.6 吊运熔融金属的起重机,起升机构应具有正反向接触器故障保护功能,防止电动机失电而制动器仍然通电,导致电动机失速造成重物坠落。
3.1.7 吊运熔融金属的起重机的起升机构(不含起升机构为电动葫芦),其每套驱动系统必须设置两套独立的工作制动器。采用电动葫芦吊运熔融金属的,其制动器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要求:
a)当额定起重量大于5t时,应设置一个工作制动器,还必须在电动葫芦的低速级上设置一个安全制动器,当工作制动器失灵或传动部件破断时,能够可靠地支持住额定载荷;
b)当额定起重量小于或等于5t时,应设置一个工作制动器,也宜在低速级上设置安全制动器;否则电动葫芦应按1.5倍额定起重量设计,或者选用额定起重量是最大起重量的1.5倍的电动葫芦,并用起重机标志明确允许的最大起重量。
3.1.8 吊运熔融金属的起重机应设置不同形式的上升极限位置的双重限位器,并能够控制不同的断路装置,当起升高度大于 20m 时,还应设置下降极限位置限制器。
3.1.9 额定起重量大于 20t 用于吊运熔融金属的起重机,应设置超速保护装置。
3.1.10 应在起重机醒目处设置编号牌和吨位牌。
3.1.11 同跨运行的起重机应安装具有自动停止功能的防碰撞装置。 3.1.12 吊运高温熔融金属的起重机司机操作室应设置有效的隔热层,窗户玻璃应采用防红外线辐射、防爆的钢化玻璃,司机操作室应设置空调。起重机本身需要采取隔热措施的部位,应设置可靠的隔热层,电气舱内应设置空调等降温设施。
3.1.13 存在高温熔融金属喷溅危险的起重机操作室应设置遮挡喷溅物的设施。
3.1.14 吊运熔融或者炙热金属的钢丝绳,应采用符合 GB/T8918 的要求的石棉绳芯或金属股芯等耐高温 的重要用途钢丝绳。钢丝绳的使用、保养、维护、安装、检验和报废应执行 GB/T5972 的有关规定。
3.1.15 吊运熔融金属起重机吊钩应使用锻造吊钩。吊钩出现下列情况时,应予以报废:
a)裂纹;
b)危险断面磨损达到原尺寸的10%; c)开口度比原尺寸增加15%; d)扭转变形超过10º;
e)危险断面或吊钩颈部发生塑性变形时。
板钩衬套磨损达原尺寸的50%时,衬套应予以报废;板钩心轴磨损达原尺寸的5%时,心轴应报废。
吊钩的缺陷不得焊补。
3.1.16 吊运熔融金属的起重机不得使用铸铁滑轮。
3.1.16 以电动葫芦作为起升机构吊运熔融金属的起重机应采用遥控或者非跟随式等远离热源的操纵方式,并保证操纵人员的操作视野,设置操纵人员安全通道。
3.1.17 新建吊运熔融金属的起重机,起重机构的操作手柄宜采用自动回零位控制系统。
四、报告、预警、报警 1、预警与报警
1.1一旦发生达到预警级别的,现场人员立刻(不超过2分钟)向当班班长报告,班长接到报告后,立即启动应急处置方案实施自救,同时向作业长报告,作业长根据事故情况判断,是否启动岗位应急预案。若需要启动专项应急预案或公司综合预案的,作业长必须立即将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原因、人员伤亡、事故现状、抢险情况及事故发展预测报告应急办公室、厂长、安全科长,时间不得超过5分钟,对警情判断分析,若需启动公司综合预案的,向应急指挥部报告事故,必须立即将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原因、人员伤害、事故现状、抢救情况及事故发展预测报告完毕,不得超过5分钟。
2报告流程:
现场人员 当班班长 作业长 应急办公室(厂长、安全科长) 应急指挥部
五、应急预案 (一)应急组织与职责 1、应急小组
组 长: 当班值班作业长 副组长: 当班组长 成 员: 当班班组成员 2、应急小组成员职责
组长:负责组织现场的应急救援工作。
副组长:协助组长负责应急救援工作的具体指挥工作,组长不在现场,由副组长进行现场指挥。
成员:协助组长做好事故报警、情况通报及事故处置工作。负责疏散、道路管制工作,事故现场通讯联络和对外联系,对受伤人员的分类抢救和护送转院工作。
(二)应急处置 1先期处置
1)电气火灾应首先切断供电线路及电气设备电源。
2)被救人员衣服着火时,可就地翻滚,用水扑灭人员身上的火苗。 3)立即电话班组长,班作业长汇报。由值班作业长向调度室汇报。 4)如果是初期火灾,利用现场消防器材进行灭火。 2救援处置
1)组长应及时了解事故基本情况,查找事故发生原因,并向调度室报告。 2)组长应根据事故状态及危害程度做出相应的决定,并命令各应急专业队伍立即开展救援工作,必要时请求相关单位给予支援。
3)立即抢救伤员:
①对烧伤面积较大的伤员要注意呼吸,心跳的变化,必要时进行心脏复苏。 ②对有骨折出血的伤员,应作相应的包扎,固定处理,搬运伤员时,以不压迫伤面和不引起呼吸困难为原则。
③危重伤员在进行必要的处理后,立即送往医院救治。
4)设置警戒线,隔离区域视燃烧物及可能波及的区域而定,并派专人到三期渣跨铁道口指挥各类救援车辆的行车路线。
5)了解现场燃烧物情况,立即组织灭火。 6)对事故进行调查、取证、分析。 (三)注意事项
1)扑救电气火灾,可选用干粉灭火器、二氧化碳灭火器,不得使用水、泡沫灭火器灭火。
2)在未了解清楚火场状况时,禁止盲目施救。
3)救援人员需要穿戴好防火服、正压空气呼吸器。如果是电气火灾,救援人员应穿绝缘鞋、戴绝缘手套。
4)因抢救人员、防止事态扩大、恢复生产及疏通通道等原因,需要移动现
场物件的,应做好标志,以方便事故的调查处理。
5)应急救援人员必须具备消防安全及应急救援的基本常识及能力,在救援现场严格按照制定的救援措施进行操作。
6)应急救援结束后救援小组必须接到应急救援指挥中心总指挥的救援终止令才能撤离救援现场。
六、本管理方案和措施由钢铁公司负责解释,自发布之日起执行。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