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浅谈小班幼儿的角色意识培养.doc

浅谈小班幼儿的角色意识培养.doc

来源:智榕旅游


浅谈小班幼儿的角色意识培养

小班的幼儿对周围世界充满了浓厚的兴趣,对新鲜事物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尤其是爱模仿的特点非常突出,而且模仿是这一时期幼儿的主要学习方式,他们通过模仿来学习别人的经验和行为习惯。因此,角色游戏是小班幼儿的最爱,就算在游戏中出现许多“妈妈”在娃娃家里烧饭,他们还是会感到满足,并未感到不合理。但是,在快乐的角色游戏中,小班幼儿特别是初入园的幼儿角色意识非常薄弱,或缺乏角色意识,所以他们玩起来难于进入角色,游戏形式也很单调、平淡,使角色游戏达不到应有的教育意义和目的。为了培养孩子们的角色意识,提高孩子的游戏水平,我认为教师应该从以下几点积极指导幼儿的角色游戏。

一、 创设贴近幼儿生活经验的环境与内容,激发幼儿游戏兴趣

角色游戏是幼儿生活经验的再现,游戏中,幼儿实际上是在进行社会性的学习,所以游戏的主题内容必须是幼儿熟悉的生活内容。小班幼儿由于阅历所限,很多事情他们还没经历过,很多角色他们无从体验。因此,我们必须选择幼儿熟悉的生活主题。熟悉的角色才能激起幼儿扮演角色的兴趣,从而使幼儿树立起角色意识。

比如,小班幼儿大多对娃娃比较感兴趣,还有平时生活中接触得最多的就是爸爸、妈妈和爷爷、奶奶,所以“娃娃家”是一定少不了的,而且我们还开设了两个娃娃家。结果表明是正确的,每次角色游戏时,娃娃家总是挤满了人,玩得叮叮当当响;幼儿经常发烧感冒,平时没少去医院看病,因此自然而然生成了小医院这个主题游戏,孩子们也很乐意扮演这样的角色,热衷于玩弄医生的医疗工具;经常有幼儿对我说,最喜欢和爸爸妈妈去超市了,借着这样的契机,我们开设了世纪联华,因为平时都是爸爸妈妈结账付钱的,现在孩子们自己就可以体验这样的经历了,因此超市前面也总是门庭若市;还有理发店等,

这些都是和孩子频繁接触的生活有关,比较能吸引孩子的注意和兴趣。让孩子在生活中观察到的,再到幼儿园来通过角色游戏来体验一把,不仅满足了孩子对社会的种种好奇,更完善了孩子的游戏行为。

二、 丰富幼儿生活经验,帮助幼儿理解角色

小班的孩子可能会认识医生这个角色,但是却对医生应该做的工作很模糊,他们可能知道超市里会有营业员,但是不知道营业员的具体工作性质。角色游戏的内容都源于现实生活,是社会经验的体现,只有让幼儿有了一定的社会经验,才能产生玩游戏的愿望。所以必须让幼儿认识和理解角色的作用与意义,初步建立起角色意识,方能投入到角色游戏中去。

在主题活动“娃娃家”中,我给孩子们布置一个任务,就是回家观察爸爸、妈妈在家都做些什么事情,比如谁烧饭?怎么烧的?然后第二天大家一起交流。有的说,妈妈烧饭的时候穿了件小衣服,其实就是围裙,于是我把娃娃家的围裙展示给孩子们看,也就有了在娃娃家当妈妈的小朋友穿围裙烧饭的经验。又比如我们开展了主题活动“理发师”,请家长配合带幼儿去了一次理发店,指导幼儿观察理发师理发的过程,幼儿很感兴趣,一起交流的时候大家都抢着说,然后我又趁热打铁,搬出角色游戏中理发店里的工具,请幼儿上来模仿一下看到的理发师工作的样子。虽然孩子模仿得还不够真实,但是起码已经对理发师这个角色有了一定的认识,这对他们在角色游戏中的表现,帮助是很大的。

另外,像小医院、超市这样的角色游戏,我都以类似的方式让孩子自己去观察这样,随着幼儿观察的不断深入,经验的不断丰富,孩子们玩起角色游戏就不会出现抢占材料、自顾自玩或无所适从的现象。他们能意识到自己在扮演角色,自己的行为必须符合角色的身份,渐渐,幼儿的游戏水平便逐步提高了。

三、 以恰当的方式介入游戏,指导幼儿发展角色意识

教师能够介入游戏并且对幼儿的游戏行为进行一定的指导和建议,这对孩子的游戏发展水平是一个很重要的手段,对培养孩子的角色意识也是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的。教育作用的实现也不是自然而然的,还需要教师的正确指导,在正确的指导下,游戏的水平才会提高。特别是小班幼儿的角色意识还比较薄弱,他们在游戏中常常忘记自己是什么角色,所以教师应以游戏的口吻经常提醒和帮助指导。

幼儿是游戏的主人,教师不能干涉太多,在指导时,以间接的指导方式为主。教师可参加到游戏中并担任角色,以角色的身份通过语言或动作示范促进游戏的开展。比如,我发现超市里一个人也没有,看到原本扮演营业员的幼儿在隔壁的大舞台玩,于是我扮作顾客去买东西,并大声喊道:“买东西啊,有没有人啊?”扮营业员的幼儿果真热情地跑过来招呼我,我就告诉他肚子很饿我想买汉堡,要是等会超市里又没有人,饿肚子的人买不到吃的,就会饿得生病的。后来我偷偷观察了一下,发现那孩子还真的没离开过呢。

我们除了扮演角色参加到孩子的游戏中进行指导外,还可从游戏的外部对孩子做出建议和评价,通过语言、提问、评价来鼓励游戏的进一步开展。一次,我看到娃娃家里一堆孩子在玩,不是玩弄餐具就是摆弄厨房用具,一旁的娃娃无人问津,于是我就对扮演妈妈的文文说:“你的娃娃饿得哭了,怎么不给她吃东西呢?”文文听后马上跑到娃娃那里,有模有样地照顾起来。老师的指导不是强加给幼儿的种种要求,而是向幼儿提出一些启发性问题、劝告或者建议,从而帮助幼儿丰富游戏情节,明确角色行为,意在培养幼儿的角色意识。

在实践过程中,经过以上几个途径,我们班幼儿明显对角色有了一定的意识,角色游戏的水平也有了明显的提高。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