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1、会使用音乐标记,有感情地演唱歌曲《开心的感觉真好》。
2、在圆舞曲基本舞步的学习中聆听体验中感受3/4的韵律特点及歌曲风格。 3、在音乐实践中表达自己开心快乐的心情。
教学重点:1、掌握四三拍歌曲的韵律特点并准确演唱。 2、学习圆舞曲基本舞步,舞蹈动作优美准确。 教学难点:歌曲演唱中七度音程音准的掌握,结束句的演唱。 教学用具:录音机、风琴 教学过程:
一、导入环节
教师:同学们,你们喜欢现代舞吗?我们一起来跳一跳,好吗? 在跳舞的过程中你的心情怎么样?
那么,你们开心的时候都会用什么方式来表现呢?
二、新授环节
1、学习舞步(在《开心的感觉真好》的伴奏音乐中,学习圆舞曲的基本舞步。) 教师:看来同学们非常喜欢跳舞,接下来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个三拍子的基本舞步。先看老师跳一下。
(1)左脚上步原地踏步两次,右脚退步原地再踏步两次。舞步要轻盈、身体要随着音乐起伏。(左二三、右二三) (2)我们一起来随着音乐做一次。
(3)这次我们加上手的动作,可以两三个人一起围成圆圈来表演。随音乐一起来跳一跳,动作要优美,看看哪位同学的舞姿最美。
2、聆听歌曲: 教师:刚才我们用舞蹈的形式来表达了自己开心的情绪,下面老师请大家安
静的来听一首歌曲,听听歌曲中都唱了些什么?
学生:开心„„.高兴地情绪„„„
教师:歌曲是几拍子的?情绪是怎样的? 学生:四三拍子、情绪是欢快、优美等
教师:同学们听的真认真,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首歌曲《开心的感觉真好》。
现在请同学们再来听听这首歌曲分几个部分?(教师范唱)
学生:歌曲分两部分。 教师:回答的非常准确。 3、学唱歌曲
教师:这次,我们轻声高位置的随着录音来学唱一遍歌曲。 教师:刚才在演唱的过程中有几个地方唱的不够准确,
我们一起随老师的琴唱一下。(教师纠正不足)
A 纠正音准(随琴完整视唱一下曲谱) B 结束句的演唱
1
教师:下面我们把这首歌曲完整的随琴唱一遍(注意声音位置),
看看歌曲中都出现了哪些音乐记号?
学生:换气记号、跳音记号、重音记号
教师:教师指导学生演唱带有音乐标记的乐句。及时纠正不足。 教师:最后我们完整的随音乐伴奏有表情地来演唱一次歌曲。 教师:同学们唱得非常好,现在老师请同学们想一想这首歌曲除了用齐唱的
形式,我们还可以用什么样的形式来演唱?
学生:用领唱和齐唱的形式„..
教师:下面我们就来试着来唱一下,看看效果如何? 教师:你们觉得这样唱怎么样? 学生:听起来感觉挺好。
教师:还可以?(教师和学生分句接龙演唱)
三、创编舞蹈 教师:刚才我们运用了不同的演唱形式来演唱歌曲,现在老师想请同学们结
合这些演唱形式来为这首歌曲创编不同的舞蹈动作。 学生:小组长带领大家一起来创编动作。
(教师播放《开心的感觉真好》音乐)]
教师:下面我们分组到前面来展示一下你们创编的舞蹈? A、第一组同学从头至尾的进行表演。(学生自己边唱边跳舞)
B、第二组同学音乐的前半部分一个人跳舞,到后半部分小组一起跳舞。
C、第三组教师参与,教师先跳一句,学生接着再表演一句。音乐后半部分教师学生共同表演。
四、小结
教师:真没想到,大家创编的这么好,今天老师和大家一起度过了一段开心
的时光,祝愿同学们天天快乐,每天都有一个好心情,开心的感觉--真好!
(全班同学边唱边跳《开心的感觉真好》)结束本节课。
2
第二课 春之声
教学目标:
1、能用亲切、热情的情绪学会演唱歌曲《春天的信使》,
感受小鸟活泼轻快的音乐形象,体验春天的勃勃生机。 2、能够与他人合作,学会用轻柔的声音、有感情的演唱二声部歌曲《樱花》,
做到声音统一,声部和谐均衡,感受集体合作的乐趣。 3、在听赏《春之声圆舞曲》的过程中,了解圆舞曲的特点,
感受音乐形象,体验春天给人们带来的美。
教学重点:在听、唱、跳中感受春天的气息,学会唱二声部歌曲《樱花》。 教学难点:学唱二声部歌曲《樱花》。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
1、有感情地演唱歌曲《春天举行音乐会》,表达春天到来时人们美好的心情。 2、表演唱歌曲《嘀哩嘀哩》,体会小朋友在寻找春天时神秘、喜悦、自豪的心情。
3、感受回旋式曲式。 方法:
(1)教师弹奏包括引子和尾奏在内的八个音乐主题,学生根据事先准备好的八种色块,选择分别代表的主题,并标注顺序。然后,重点视唱A和B两个音乐主题。进行对比。
(2)再次聆听全曲,看着课件摆色块。如有重复,用备用的色块。(要求学生准备三份色块)
(3)简介回旋曲式和《春之声圆舞曲》。
二、赞美春天
师:春天是美丽的、动人的、充满生机的,它就像一幅绚丽的画、一首动听的歌、一段醉人的舞,现在就让我们来创编我们心中的春天。 三、学唱歌曲《樱花》
1.师生同跳parapara舞.(音乐选用轻松活泼的校园歌曲)
2.教师解释parapara舞的来源;师:既然孩子们已经了解parapara舞的由来,让我们欣赏电影《浪漫樱花》(片段包括樱花飘落和parapara舞的情景),看看樱花飘落下来的美景
3.播放电影《浪漫樱花》后,出示幻灯片第二张。
师问:请孩子描绘樱花飘落下来情景?指出你最喜欢的一幅图片,
介绍你心中的樱花。。。
教师小结:三月正是日本国花—樱花盛开的季节,这个时候的樱花几十朵簇成一团;有粉红色的,大红色的,白色的,还有绿色的,姹紫嫣红!当风一吹过,纷纷扬扬飘落下来,像下大雪一样壮观!
4、 ①师:请孩子们带着心中樱花的形象来听赏日本乐曲《樱花》
②听赏完后,师问:乐曲的情绪怎样?你能体会出乐曲表现的情景吗?
3
③简单点评孩子们的演唱,师问:《樱花》是日本流传很广的名歌, 那么请你们介绍一下你所知道的日本,特别是与樱花有关的。。。 5.师:现在让我们带着赏花的心情再次听赏乐曲《樱花》,思考用什么方式展示
心中的樱花?
6.小组合作:学生用自己的表现方式去展现心中的樱花;创作表演.
a)、为歌曲《樱花》编排parapara舞或其他舞蹈的动作; b、配乐朗诵歌词
c)、表演日本儿童生活片段(如:到公园观赏樱花等)。 d)、用手中的画笔描绘心中的樱花等各种表现方式。
第二课时
一、导入 听赏歌曲《春天的信使》,将充满活力与生机的小鸟的音乐形象带到学生面前。
二、学习旋律
1、思考:歌曲旋律是怎样表现小鸟的活泼、轻盈?
(歌曲运用了大跳音程及跳跃的间奏)
2、课件展示歌单,引导学生画旋律线。 3、自由视唱旋律 4、随琴视唱旋律
难点:歌曲中的一些音程跨度很大,我运用“柯达伊”手势帮学生搭梯
子解决音准问题。
5、随琴背唱旋律
三、学习歌词
1、朗读歌词
2、随琴轻唱歌词。 3、随课件唱歌词
4、歌曲处理:歌曲的前半部分表现的是小鸟快乐、活泼的飞来了,要唱得
轻巧、跳跃,后半部分是歌颂小鸟,要唱得连贯舒展,以此尽情抒发人们对小鸟的喜爱与赞颂之情。
四、拓展
1、请学生分组排练成小组唱。 2、分组展示
五、结束全课
4
第三课 红土地的歌
教学目标:
1、能用亲切优美的声音学会演唱《浏阳河》,并主动收集不同演奏(唱)形式的《浏阳河》进行听赏。
2、能以乐观的情绪学会演唱《毛委员和我们在一起》。 3、能认真听赏《洞庭鱼米乡》、湖南民歌《放风筝》和江西民歌《斑鸠调》,感受“红土地”深厚的文化底蕴,了解湘赣两地民间小调的特点,以及放风筝的传统文化。
4、在学习活动中体会人民对共产党和毛主席的深厚感情,接受革命传统教育,产生对湘赣红色革命圣地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学会用优美的声音演唱歌曲《浏阳河》。 教学难点:了解湘赣地区的音乐文化及相关背景。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任务环节:
1、非常高兴又和大家一起进入开心的音乐课堂。 2、欣赏《浏阳河》 3、找出答案。 二、复习环节: (一) 回忆旋律
1、老师范唱全曲老师先给大家唱一遍。 2、.学生演唱
3、.老师强调美感,唱难点后再演唱全曲。 (二)歌曲风格的把握
1.欣赏张也演唱的《浏阳河》。
思考:与我们唱的在语言上有什么不同?这样演唱有什么特色? 2.找出方言并朗诵,体验民歌的旋律和方言相结合的特点。 3.学生演唱(方言演唱全曲) 三、 歌曲的艺术处理
(一)结合湘土文化、歌词特点与速度变化处理作品 (二)、创作
1.铺垫:1) 听录音——思考:跟我们唱的相比多了些什么?
2) 分辨录音中的二声部旋律:前奏中、长音处、同音重复 3) 教师介绍为歌曲创作二声部的方法
2.分组练习 1) 选组长。
2) 给出评价标准:现在给大家10分钟的时间来进行编创,
四、学生展示 五、评价小结
第二课时
5
一、 导入
二、 民歌大会萃
1、听赏湖南民歌《放风筝》 (媒体播放《放风筝》)
师:她们来到浏阳河干什么呢?(放风筝) ,她们的风筝有什么特点啊?(蔑扎的,纸糊的)她们放风筝的心情怎样?(高兴愉快)
2、复习歌曲《浏阳河》
师:她们是在哪放风筝啊?(浏阳河)
浏阳河是什么样的?请同学们用歌声来回答。 (老师弹琴,学生歌唱《浏阳河》)
a、 全班齐唱 b、 男女对唱
师:湘江边有个什么县?(湘潭县)
出了个什么人领导人民得解放啊?(毛主席)
3、听赏《洞庭鱼米乡》
师: 姐妹们在一起快乐的放着风筝,突然,有只风筝断了线,断了线的
风筝随着风儿飘啊飘,从浏阳河一直飘到了洞庭湖,洞庭湖可是鱼米之乡啊,不信啊,你们看
4、听赏《斑鸠调》
5、 歌曲学唱《毛委员和我们在一起》
a、 随琴划拍默唱曲谱 b、 解决难点, c、 齐唱歌谱
(1)毛委员和我们吃在一起(第一段歌词)
师: 请你们轻唱第一段,这段讲了什么?(毛委员和人民吃在一起) (2)毛委员和我们住在一起(第二段歌词)
师:第二段又讲了什么呢?(随琴轻唱第二段) (3)毛委员和我们“打”在一起(第三段歌词)
师:齐唱第三段,这段讲了什么?(随琴轻唱第三段) (4)歌曲表现及处理
你能和你的伙伴运用各种形式来完美表现歌曲吗?
三、 课堂总结
师:今天我们学唱了《毛委员和我们在一起》,听赏了三首民歌,收获不
小啊,今后,我们会学习更多民歌,今天的课到这,下课。
6
第四课 大家园
教学目标:
1、能用欢快明亮的声音学会演唱《甜甜的大家园》,了解幅员辽阔,
物产丰富的祖国,加深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2、能认真聆听管弦乐曲《闹元宵》,熟悉音乐主题并体验乐曲所表现的热火
朝天闹元宵的情景。 3、能学会演唱《五十六个民族》,并感受歌曲所表现的各民族大团结的情感。 教学重点:学习演唱歌曲《甜甜的大家园》。 教学难点:在教学活动中激发学生爱祖国的情感,帮助学生树立民族团结的思想。 教学准备:课件、打击乐器
第一课时
一、走进“甜甜的大家园”
1、学生随《爱我中华》的音乐走进“表演大厅” 2、观赏画面
1)、播放《爱我中华》,充分感受歌曲。
问:这首歌歌颂了什么?(引导学生说到有关中华大家园的话题。) 2)、课件展示:“甜甜大家园”里硕果累累的果园景象,
让学生充分感受“甜甜大家园”的魅力。(初听歌曲) 3)、“对歌”活动 活动方式:老师问,学生一人或多人答。 3、学唱《甜甜的大家园》
1)、完整地聆听歌曲 2)、学唱曲谱 3)、学唱歌词
4、美化“甜甜的大家园”
二、赞美“中华大家园”
1、了解“中华大家园”金色的田野、绿色的森林、草原、银色的矿山。 2、学生说说感受 3、分组讨论 4、分组排练 5、各组汇报展示 6、师生共同评价
三、展望“中华大家园”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感受,你该怎样“爱我中华”? 总结:是的,我们一定要珍惜这美好的生活,更加热爱中华大家园,
努力学习,将来把她建设得更加美好!
7
第二课时
一、听赏乐曲《闹元宵》
导入:同学们,我们国家是一个多民族的大家庭,五十六个民族的兄弟姐妹在祖国大家庭中和睦相处,亲如一家,我们国家传统的节日——元宵节,各族人民都十分重视,到时候大家都要聚集在一起,敲锣打鼓、耍狮舞龙、欢度佳节,请听乐曲《闹元宵》 1、介绍,展示课件:介绍《闹元宵》是我国在欢庆元宵节时,各族人民都
非常喜爱听的一首民族管弦乐曲。
2、讨论:你们听了这首乐曲,感到乐曲表现了怎样的音乐场景?
3、指导视唱:请大家用自己感受到的欢快情绪,随乐唱一唱音乐主题。 4、思考:想一想用什么打击乐器为音乐主题伴奏最能表现乐曲热闹、
欢庆的气氛。
5、指导演奏音乐主题
学生思考后回答。(乐曲表现了热闹欢庆的场面) 学生随乐视唱音乐主题一至二遍。 学生思考回答
学生分组选择打击乐器(锣、鼓、钹)为音乐主题伴奏,表现音乐主题
二、学唱歌曲《五十六个民族》
复习
1、复习之前学过的一些相关的歌曲,以此激发学生的兴趣。 学生齐唱《摆手舞》、《我的家乡日喀则》、《我是草原小骑手》等。
学习歌词
播放《爱我中华》、《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等相同类型的歌曲。 1、找出相同的歌词 2、朗读歌词
学唱歌曲
1、播放歌曲《五十六个民族》 2、模唱旋律 随琴模唱旋律
拓展
设计歌曲演唱形式
1、请有特长的同学上台当小老师进行带唱。 2、领唱、齐唱
8
第五课 世纪之约
教学目标:
1、在听故事活动中,能认识、了解两位著名音乐家——美国小提琴家斯特恩和我国指挥家李德伦,体会两位老音乐家的敬业精神。
2、在听《第三小提琴协奏曲》的活动中,了解乐曲所表现的内容,
激发对莫扎特音乐的兴趣。 3、在听赏音乐和模拟演奏中初步了解音乐知识——协奏曲和音乐家莫扎特。 教学重点:通过故事体会两位老音乐家对音乐事业的执著追求的精神。 教学难点:了解《第三小提琴协奏曲》所表达的内容。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出图片
老师出示一张关于1979年斯特恩首次来中国演出音乐会的精美海报。 2、看画面
课件:播放两位音乐家1979年音乐会的演出画面片段,
随乐播放莫扎特的《第三小提琴协奏曲》。
二、世纪之约的故事
问:大家知道刚才画面上的两位老音乐家是谁吗?他们演奏的乐曲是什么?
1、说一说 教师说出故事1)、2)
2、听一听 课件播放首次演出场景并继续播放音乐。 3、唱一唱
4、猜一猜 问:同学们,你们认为音乐会还能继续举行吗? 5、编一编
师:如果你认为李德伦老人能如期出现在音乐会上,
请你把故事情境发展下去,告诉大家好吗?
6、演一演
1)、模仿演奏场景 2)、了解协奏曲的含义,认识莫扎特。 3)、模仿演奏音乐主题。
三、“世纪之约”的实现
1、看一看 师:好,我们一起来看一看故事最后是怎样的? 2、听一听 播放——听赏全曲
3、小结 当最后一个音结束时,响起雷鸣般的掌声,整个舞台被鲜花淹没,两位白发苍苍的老音乐家紧紧地拥抱在一起,终于实现了二十年前的约定。 四、我们来约定
1、我们的约定 小组讨论,请部分同学谈谈自己的约定 2、师生来约定
二十年后请你们的下一代来体会这个感人的故事。 同学们跟老师约定,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而努力奋斗。
五、结束课业
9
第六课 放飞希望
教学目标:
1、能用明亮的声音、热情的情绪学会演唱《驾着太阳、驾着月亮》,
正确把握歌曲的节奏。
2、能认真听赏二部合唱《向未来出发》,并能随乐跟唱。
3、能在充分理解诗歌内涵与音乐基本意境的情况下进行配乐诗朗诵。 教学准备:课件、课前搜集相关的资料、音像资料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 同学们,在二零零三年的十月十五号,发生了一件令我们整个中华民族骄傲自豪的事情,实现了我们千年来的一个梦想,你们知道是什么事情吗?(生答)对了!就是我们神舟五号飞船遨游了太空,实现了我们中华民族千百年来飞天的梦想,今天就让我们再次重温这历史性的时刻吧! 2. CAI播发视频画面
3. 看到我们的飞船遨游了太空,你们有什么感想或者是愿望?(生回答)
二、 诵出心愿 1、朗读诗歌 (1)每个同学都有自己的梦想和希望,你们看,这里就有一首诗歌《编梦》,请大家在心里默读一遍,然后简单的说说诗歌表达的意思 (2)学生默读,
(3)个人发言,简单描述诗歌的含义 (4)集体齐读一遍
(5)师生接龙朗读,分小组朗读
(6)大家是不是觉得光是朗读太单调了,我这里给大家准备了三首乐曲,大家一起来听听
2、设计配乐方案
(1)分别听赏三首乐曲,并选择合适的颜色来表示
(2)随音乐动一动,说出选择颜色的理由及乐曲的基本情绪 (3)分小组再次听赏《月光》《爱之梦》《春之歌》 (4)讨论配乐方案
(5)宣布设计方案,并说出理由
3、配乐诗朗诵表演
(1)小组排练,商量表演的形式 (2)分组准备,教师巡视指导 (3)分组上台表演
(4)评选最佳朗诵奖,最佳配乐奖 (5)谈谈表演感受
10
(6)你觉的配乐的朗诵和没有音乐的朗读哪种感觉更好?有什么不同吗?
三、 唱出理想
1同学们,刚才每个小组都用不同的音乐和形式表演了配乐诗朗诵《编梦》,大家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了对未来的梦想和憧憬,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听听童声合唱《向未来出发》吧! 2整体听赏一遍
3你觉得这首歌曲是什么样的风格?情绪怎么样? 4学生讨论(进行曲风格,激昂向上)
5你最喜欢歌中的哪一段,你觉得这首歌曲的歌词象一首诗歌吗? 6集体朗读一遍歌词(老师用钢琴弹奏主旋律) 7集体简单学唱前四乐句 8整体跟唱一遍 四 、放飞希望
1、每个人的心中都有自己的理想和愿望,同学们,你们最大的理想和愿望是什么?能不能说出来和大家一起分享!(学生回答)
2、请大家拿起手中的笔写出自己的愿望,然后再轻声的朗读一遍,也可以将课前搜索到的有关理想和希望的诗歌拿出来和同学一起朗读。 3、学生自由活动
4、请学生上台朗诵(音乐可由老师提供,也可由学生自备) 5、学生评价,选出最佳表演奖和最佳创意奖 五 、课堂小结
同学们,刚才我听了大家心中的愿望,有的希望自己能驾驶神舟六号遨游太空,有的希望我们地球的环境越来越美丽,还有的同学希望世界和平,没有战争和灾难,大家既然有这么多的愿望,你们就应该从现在起努力学习,长大才能实现自己的愿望。
第二课时
一、导入
1、欣赏歌曲《种太阳》、《梦幻曲》,营造教学气氛。 2、请学生课前收集有关太阳的歌曲。 二、学习旋律
1、自由视唱旋律
2、随琴视唱旋律 难点:后半拍齐唱 3、随琴背唱旋律 三、学习歌词
1、朗读歌词 2、随琴轻声唱词 四、完整的演唱歌曲
11
第七课 粤桂飘香
教学目标:
1、能用方言有感情的学会演唱广东客家民歌《落水天》,
并能用口琴或竖笛吹奏其旋律。 2、能认真听赏广东音乐《旱天雷》,感受广东音乐的风特点,并用简单的语言描述乐曲的基本情绪,能辨识扬琴和高呼的形状及音色,并能随音乐跟唱音乐主题。
3、能用对唱的形式有表情的学会演唱歌曲《什么结子高又高》。 4、能认真听赏二部合唱《槟榔树下摇网床》,感受歌曲的基本情绪,
并能分声部随乐轻声跟唱。
5、认识“马骨胡”这种乐器,认真听赏马骨胡齐奏曲《壮乡春早》, 感受音乐的意境,并能用简单语言进行描述。
教学重点:能与他人一起用一领众合或对歌的形式演唱歌曲《什么结子高又高》 教学难点:即兴创造出新的歌词,与他人对歌。
第一课时
一、学唱《落水天》
1、看中听:播放课件《落水天》,引导学生从广东民间风土人情中感受广东民歌风格、情调。
2、听中读:播放《落水天》的旋律。教师按旋律先有节奏地带读歌词。 (1)请学生听音乐朗读歌词。
(2) 让学生有节奏地朗读歌词,感受这首广东民歌风味地特色节奏型
“×× ××· ”。
3、听中画:播放《落水天》的旋律。 4、听中敲。
(1)、让学生听辩选择哪个打击乐器表现雨滴声比较合适? (2)、你还能听到什么声音吗?用什么乐器表现比较合适? (3)、让学生试敲一下以下的节奏:
3/4 ×× ×× ××|×× ×× ××‖
5、听中唱。
(1)、师跟随伴奏音乐进行范唱。 (2)、由学生跟随录音机范唱进行学唱。 6、唱中动。(启发学生进行有创意地表演) 7、感受音高。 (1)、提问:请同学们看看歌曲《落水天》是由哪几个音编成的? (2)、跟随老师听音乐打出“do、re、mi”的手势。
(要求学生手势要清楚,线条流畅富有情感)
二、小结。
12
第二课时
一、组织教学 学生随《山歌好比春江水》音乐进入教室。 二、情景铺垫
1、北部湾风情
2、摇一摇 师:你会摇网床吗?让我们跟着风儿摇一摇。 3、听一听
4、学一学 师:我们一起来学学妈妈的摇篮曲。 5、唱一唱
6、难点深入
(1)教师引导学生进一步讨论归纳歌曲的要点。
(2)再唱歌曲第一部分,引导学生边唱边思考问题,唱后提问。 (3)二部合唱先由学生视唱前八小节,通过提问进行分析。 (4)学唱二部合唱的后八小节。先请学生视唱,然后讨论分析。 (5)学唱并分析尾声
(6)教师与学生共同总结《槟榔树下摇网床》的歌曲结构。 (7)有表情地演唱全曲,教师指挥。 三、结束课业
第三课时
一、走进广西
1、谈话 师:同学们,你们听说过“刘三姐”吗?今天我们就要一起走进
刘三姐的家乡——广西,去了解那儿的风土人情。
2、简介 师:广西地处祖国南疆,与越南相邻,居住着大量的壮族朋友,
全名叫广西壮族自治区,是一块美丽而又神奇的土地。
二、壮乡的美景 1、导入 2、听乐曲
3、再听音乐,看画面 三、壮乡的歌谣 1、导入
2、听赏歌曲《什么结子高又高》。 3、跟唱
4、学唱歌曲
1)、唱曲 跟着伴奏带唱曲,看老师指挥,在歌曲齐唱部分唱曲。 2)、唱词 轻声跟唱 5、对歌游戏 1)、我们也来试一试,看谁能与老师来对歌。 2)、游戏说明 以校园生活为题,创作新的歌词,分组对歌。 3)、自由创作 4)、对歌比赛 四、结束课业
13
第八课 月光下的歌谣
教学目标:
1、能学会歌曲《好月亮,你走得这样静悄悄》,并用优美、轻柔的声音表现
歌曲宁静、美好的意境。
2、在听赏《在银色的月光下》时,能哼唱音乐主题,并能进行曲调填词。 3、能积极自信的参与音乐活动“碰碰对”,提高与他人合唱的能力,并从中
体验到成功的乐趣。
4、能与同学合作,用和谐、明亮的声音学会演唱歌曲《撒尼少年跳月来》,
表现撒尼少年欢快喜悦、充满幸福的情感。
教学重点:能与他人合作演唱二声部歌曲《好月亮,你走得这样静悄悄》,
做到声音和谐、均衡。
教学难点:能与他人合作为音乐主题创编符合意境的新歌词。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播放课件)你们看,圆圆的月亮在云层中穿梭着,如果要加上音乐,
你会用什么样的速度来表现?
2、师:来注意一下月亮在云间穿行的力度有什么变化?(学生回答) 3、师:我们也来试着唱一唱好吗? 二、歌曲学唱
1、师:我们分别来把这3句唱一唱。 分句学唱 第二句注意字和音 2、师:我们来接口唱
3、加入伴奏 一部分学生用“LU”,一部分唱歌词 4、初步了解二声部 三、小结
师:同学们,中秋节刚刚过去,我们每一个中国人对月亮有着特别深厚的感情,因为它象征着团圆,思念,它给我们带来了许多美丽的幻想„„
今天这堂课就上到这儿,让我们带着对月亮的遐想和回味,静静的离开教室。
第二课时
一、情境铺垫。
(一)、学跳“五步舞”。 教师教学生跳舞。 (动作:前三拍,先出向左出左脚,然后上后脚,再出左脚,第四、五拍踢右腿两次;做完五拍后,朝相反的方向再做。熟练之后,第四、五拍可加入拍手等动作。) (二)、师生交流,了解歌曲背景。
14
1、师:今天,我们一起来学唱歌曲《撒尼少年跳月来》。(课件出示)你
觉得这首歌曲中会描绘些什么?
2、师生交流,引导学生对“撒尼”和“跳月”的关注。 3、师总结。 二、情境中学习。
(一)观看表演,进入情境之中。 (二)、合唱部分的学习。 (1)、学习“阿黑哥”的演唱。 1、 听一听。
阿黑哥”。你们听。(课件播放由男声演唱的合唱部分第二声部歌曲。) 2、 说一说。 3、唱一唱。
(2)、学习“阿诗玛”的演唱。 1、 听一听。 2、 比一比。
3、 唱一唱。 A、师:请我们班的小阿诗玛来表演一下。
B、女生齐唱高声部歌词,老师指导、点评。
(3)、学习“阿黑哥”与“阿诗玛”的合唱。 (三)、齐唱部分的学习。
1、 师生合作演唱。 2、 比一比。 3、唱一唱。 4、跳一跳。 5、 总结节拍。 三、 情境的升华。 (一)、设计动作。 1、看一看,分一分。
师:歌曲中其他动作得由你们自己设计,请同学们看他们的篝火晚会,将他们的动作分分类,说说都有那些动作。学生观看并讨论,将舞蹈动作稍做分类。 2、学一学,跳一跳。 请各个组选择自己喜欢的舞蹈动作编成舞蹈,跳一跳。
(二)、集体舞表演。 全体学生边唱边表演。
15
第九课 一支永远传唱的歌
教学目标:
1、能有激情的演唱《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2、在听赏歌曲《妈妈教我一支歌》的活动中,能随乐跟唱,体验歌曲所表
达的不同时代的人对党相同的热爱之情。
3、能和同学一起学会用明亮、自信的声音演唱歌曲《跟你走进幸福里》,
并能较好的表达歌曲的情绪。
4、能在听赏、学唱歌曲的音乐活动中感受党的伟大,
进而激发爱党、爱国的美好情怀。
教学重点、难点:
1、能认真听赏《妈妈教我一支歌》、有感情的学唱《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感受党的伟大。
2、能与同学一起用多种形式演唱《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这首歌。
第一课时
一、妈妈教我一支歌
1、听音乐进教室 《越来越好》
2、我们的歌 师:在你的印象里,妈妈教过你什么歌? 3、聆听歌曲《妈妈教我一支歌》 4、情境设置,过去的中国 1)、说一说 你知道过去的中国是什么样子? 2)、看一看 播放旧中国系列图片,教师简要解说。 3)、归纳
5、再听歌曲,分析歌曲
歌曲有几段?每一段的情绪相同吗?有什么不同,你怎么知道的?
二、我唱妈妈教的歌
1、说一说 2、归纳出歌词
3、听赏歌曲《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4、学习旋律
1)、找一找,由你熟悉的旋律吗,唱一唱 2)、自由视唱曲谱 3)、难点教唱 4)、完整的视唱旋律
三、一支永远传唱的歌
1、情境设置,未来的中国
展望一下未来的中国会是什么样子。
16
2、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更加深刻地感受到只有跟着党,我们才能走进幸福里,只有坚持党的领导,我们的明天才会越来越好。
3、全体起立,齐唱《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第二课时
一、导入
齐唱《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复习巩固,营造气氛
二、学习旋律
1、自由视唱旋律 2、随琴视唱旋律
知识点:“D.C.”“D.S”,这两种反复记号之前学过, 看谁还记得,唱一唱。 3、随琴背唱旋律。
三、学习歌词
1、随背景音乐朗读歌词 2、随琴轻声唱词 3、完整的演唱
四、结束课业
17
第十课 美好的收获
教学目标:1、能积极参与本科的各项音乐教学活动,对小学阶段所学的内容有
较清晰的记忆。
2、能根据各谱写出歌名,根据歌名唱出或写出歌曲的前四小节歌谱。
3、能听辨学过的音乐,写出其曲名,并能哼唱出音乐主题。 4、能认识小学阶段接触过的各种乐器,并能为乐器分类。
5、能把自己参与音乐活动的感受,与同学进行交流和分享。 6、能辨识图片上的音乐家,并说出他们的主要作品。 教学课时: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音乐礼仪
二、导入
同学们,同夺六年的学习,我们学到了许多音乐知识。今天我们就来看谁掌握的音乐知识最多,谁的收获最多?
三、难忘的歌
请根据歌谱写出歌名
可以通过学生比一比、听一听和赛一赛的手段,使学生们对已学的歌曲有更深刻的感受和理解,同时激发学生演唱和表演的潜能。
四、动人的乐曲
这一部分的重点是谈同学们重新聆听学过的动人乐曲,以再次唤起他们对乐曲情景的遐想,加深其乐曲的记忆。
五、知心的伙伴
这一部分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对已认识的乐器进行归类,并让他们对各种乐器演奏的方法和音色作进一步的了解。
六、有趣的活动
教学活动是引导同学们对过去的音与教学活动进行回顾,并相互交流与活动的快乐体验,加深学生们对教学内容中各种知识要点的理解。
七、令人敬慕的音乐家
可以通过猜谜语、讲故事或演唱代表作品,猜猜音乐家的名称完成。
18
八、音乐小博士手册
这一环节是对小学音乐知识的复习教师可以采取多种方法来完成。并可以对学生进行音乐知识方面的测试。
19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