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走出“塔西佗陷阱”的智慧

走出“塔西佗陷阱”的智慧

来源:智榕旅游
走出“塔西佗陷阱”的智慧

[摘 要]近几年公共事件频繁出现,一方面考验政府的执政能力,另一方面也加速了各界对政府公信力的认识和研究。本文从政府公信力的概念、现状及原因分析、提升的对策等方面进行了简单的分析和研究。

[关键词] 塔西佗陷阱 政府公信力 服务型政府

近几年,“华南虎”、“三鹿奶粉”、“躲猫猫”、“甬温线”、“邵阳沉船事件”等公共事件频繁出现,民众对政府的行为和言论存在着普遍的怀疑,如今,不管政府做什么,说什么,民众都是“不管你信不信,反正我不信”的状态,老百姓成了“老不信”,这表明了一个现象,即“塔西佗陷阱”现象。如何走出“塔西佗陷阱”,提升政府公信力,这值得我们深思。

一、“塔西佗陷阱”和政府公信力的概念

“塔西佗陷阱”得名于古罗马时代的历史学家塔西佗,通俗地讲就是指当政府部门失去公信力时,无论说真话还是假话,做好事还是坏事,都会被认为是说假话、做坏事。这个卓越的见解后来成为西方政治学里的定律之一:“塔西佗陷阱”。这一定律用在政府公信力问题中,可表达为,当政府不受信任的时候,政府怎样做都会受到公众的质疑和批评。民众对政府的信任,处在国家和社会发展中的基点位置,就好比多米诺骨牌中最顶头的那一张。[1]当社会信任不再,质疑成心态惯性,我们应该如何走出“塔西佗陷阱”?

所谓政府公信力,是指政府获取公众信任的能力,是政府依据于自身的信用所获得的社会公众的信任度。[2]当前我国正处于转型期,政治经济改革已进入全面分化期,利益和权力在不同的主体之间进行重新分配、转移,形成诸多不稳定因素,危机事件时有发生,

严重损害了政府公信力,导致了政府的“信任危机”。一个政府,能否有效管理公共危机、维护正常的社会秩序、保障老百姓的权益, 是检验一个政府能否取信于民的重要标志。如何提升政府公信力,已成为社会各界广为关注的重要话题。

二、我国政府公信力的现状

综合《小康》杂志社“2011中国人信用大调查”的结果和统计部门的相关数据,2010-2011年度中国信用小康指数为62.7分,比上年度提高了1分。而“政府行为透明度不高,比如财务支出不公开,公车数量不公开”(55.9%),“官员和公务员的腐败行为”(46.3%)和“大搞政绩工程,形象工程”(26.7%),被认为是伤害政府公信力的三大利器。此外,还有24.7%和22.5%的受访者认为,“官员和公务员责任意识淡漠,失职渎职,导致食品,药品,交通,环保等安全事故时有发生”和“政府不能兑现承诺,比如物价,房价的调控目标不能实现,保障房的建设任务不能如期完成,以及保障房的分配不能实现平等等”也会威胁到政府公信力。

总体来说,虽然近年来我国各级政府在提升政府公信力方面进行了不断努力,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现阶段我国政府的公信力水平仍尚未达到建设公信政府的要求。

三、我国政府公信力不足的原因简析

首先,官员腐败让老百姓不再信官。从本质上来讲,腐败是掌握公共权力的人滥用权力,谋取自己或小团体的利益,是私人欲望对公共权力的修蚀与剥夺。权力腐败是政府公信力缺失的最显著的表现。[3]政府官员作为政府相关政策的执行主体,其一言一行在群众眼里都代表着政府,直接影响着政府的形象,影响着政府的公信力,但是部分腐败官员却运用手中的权力为自己谋求私利。在这个权力寻租的过程中必将伴随着权钱交易、徇私枉

法等不公平事件的发生,因此,社会公众对腐败官员不满的同时也可能会对政府产生不满。当这种不满积累到一定的量,对政府的怀疑就会随之而生,从而影响了政府的公信力。

其次,政府信息透明度不够,百姓不免心生怀疑。《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实施以来,我国各级政府为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知情权,在依法公开政务信息,拓宽公开渠道,丰富并完善公开形式等方面做出了巨大努力,但现实却是:有些公共管理部门主动公开的只是表面的办事政策、办事费用、办事流程等,只是造就了一些形式上的公开、透明,对于事关官员信息和政府重要情况的实质信息,百姓仍然是处于猜疑状态。政府对于突发事件的相关信息也多采取“捂”“堵”“哄”的手段,而不是及时准确的公开,让民众了解情况,所以民众对事实真相不免会宁信谣言,不信政府,久而久之,政府说什么,百姓都是“不管你信不信,反正我不信”了。

再者,政府注重权力控制,而不是注重为民服务。政府职能转变的思想提出已久,但是现实中的政府和政府人员,仍然以权力的拥有者自居,事事为自己的利益着想,而非为百姓利益着想。政府对百姓的承诺也得不到兑现,对利益分配也不尽平等,这样百姓的利益就得不到保障,心中自然会出现不满。

四、提升政府公信力的主要对策

首先,要提高公务员素质,推行廉政建设。其一,要完善公务员选拔和干部晋升制度,运用切实可行的考核标准选出德才兼备的公务人员和干部队伍,从源头上提高公务员素质。其二,在公务员任职期间,要加强定期的廉政教育和监督考核机制,防止公务人员中途腐化变质。最后,对违法犯罪的公务员要及时准确的给予严厉处罚,一方面使民众看到政府廉政建设的决心,一方面也使其他的公务人员不敢轻易以身试法,从而建设一个高效廉洁的公务人员队伍,提升政府整体的公信力。

其次,加强政府信息公开。首先要严格执行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及时、准确、全面公开群众普遍关心、涉及民众切身利益的政府信息。更要适时准确回应热点问题和安全事件,及时消除公众疑虑。其次,要推行电子政务,构建无缝隙政府。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在政务服务中的应用,提高政务服务信息化水。最后要增强公众参与。重要改革方案、重大政策措施、重点工程项目,在决策前要广泛征求群众意见,把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和集体讨论决定作为必经程序加以规范, 增强公共政策制定透明度和公众参与度。

最后,以人为本,建立服务型政府。“以人为本”就是要以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 把保障公民生命安全作为首要任务, 尽量预防和控制公共危机事件发生,减少危机给人民群众带来的损失, 在危机发生后尽最大努力挽救生命和安全。反对因盲目和冷漠造成不必要的损失。以人为本是服务型政府的本质特征, 也是构建服务型政府的出发点与归宿。[4] 只有加强服务型政府建设,强化政府的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职能,才能够切实解决民生问题,满足人民群众的物质及文化精神生活的需要,才能够体现我国社会主义国家的性质、优越性及我们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从而赢得民众的信任与支持。

[参考文献]

[1]葛晨虹,如何走出“塔西佗陷阱”[J].决策,2011(11 )

[2]龚培兴、陈洪生,政府公信力:理念、行为与效率的研究视角[J].中共中央党校学报,2003(3)

[3]陈振明,公共管理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227)

[4]李昕、陈玲,公共危机下政府公信力的提升[J].天水行政学院学报,2012(3)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