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命题作文的审题

命题作文的审题

来源:智榕旅游
“命题作文的审题”

一、知识概说

命题作文曾经是高考语文试题中出现频率很高的作文形式,因为它能较客观较全面地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和水平。命题作文的特点就是按照规定的作文题目写文章,常见的形式有全命题作文和半命题作文。写好命题作文,第一步在审题。所谓审题,就是通过对考题的审视、分析,确定写作的方式、范围和文体,把握写作中心和立意方向。

命题作文的审题应从三个方面展开,即:审含义、审限制、审文体。 (一)、审含义。

审含义就是理解题意,把握文题的写作重点。

准确深入地理解题目含义,要注意题目的表面义与深层义。表面义是指与语言本义有关的字面意思,深层义是与语言本义相关的隐含义,它或是引申义,或是象征义,或是比喻义。

例1:《敞开那扇门》,这一命题中的“门”就其表层义而言,是指房屋或用围墙等围起来的地方的出入口,也指其出入口能开关的障碍物。从这一层面来写作也可以,但立意不深。如果进一步联想,门也有象征义: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之门,交往之门,学习、研究上的方法之门,大而言之,改革开放或闭关自守的国门,等等。其象征义是丰富的。

例2:《春华秋实》,可以理解为春天开花,秋天结果,也可以理解为春天的花,秋天的果。这一词语平时多使用其比喻义,喻指什么呢?这就要深入一步去联想。 (二)、审限制。

审限制,就是要仔细揣摩审查文题中所提示的比较隐蔽的信息,限制性的条件。

在这一方面提示大家要抓住“题眼”,吃透题目中的有效信息、限制因素。题眼,即文中暗示透露的文章重点,寓意,范围的关键性字眼。题眼抓住了,记叙、议论、说明的重点就能确定了。

例4:《展望教育前景》,题眼是“展望”,如果写作重点落在对现状的评说上,就偏离题意,甚至跑题了。

例5:《这也是课堂》,题眼是副词“也”字。显然,这里要求学生不是写平时的、老师在教室里上课的这个课 堂,而是写接触社会,走进大自然,开展丰富多彩、寓教于乐的课外活动——也就是人们常说的第二课堂。如果写在大礼堂里听报告,那也只是“教室搬家”,实质上没有什么区别,文题中的“也”字就没有得到落实,自然就偏离了题意。 (三)、审文体。

审文体主要注意两个方面的情况。

一是,作文要求中明确了对文体的要求。如1994年高考作文《尝试》,命题者明确要求只写记叙文,但当年各地都有不少考生写成议论文,这是审题马虎造成的重大失误。

二是,作文要求中未明确对文体的要求,只是说除诗歌外文体不限。这种不限之限,又怎样把握文体选择的分寸呢?

例6:《谈“风度”》,风度是一个人思想、情操、品德及其性格的表现,也是一个人言谈举止、表情姿态的综合表现。风度具有鲜明的阶段特征和时代特色。文章要联系实际,尤其是青年学生的实际,论述什么是“风度”,以及应该具有怎样的“风度”。

题目中的“谈”字实际上提示我们此题最适合、最好是写议论文,而不是其他的文体。

如前例《敞开那扇门》(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从实用文体角度看,可以写记叙文,以叙述描写为主体,略为抒情议论;可写抒情文,以情感抒发为主,略为穿插描述片断,;可写议论文,给题目加上表明态度的语词,构成鲜明的论点,再展开论述;可以写成说明文,但是,无论是实物说

1

明还是事例说明,都要准确科学,这在考场上是难以做到,就此题而言,写说明文难!此题最佳的文体是记叙文或散文,议论文次之,最好不要写成说明文。

因此,尽管高考作文有文体淡化的倾向,但文题分寸的掌握仍要注意两点:①是根据题目本身的特点,它适合用什么文体,②是根据自己的特长来确定,发挥所长,富于创造。

总之,审题的目的就是通过审含义、审限制、审文体,明确写作的方式、范围和文体,把握写作中心和立意方向,从而写出符合题意的文章。考生应强化审题意识,把握审题方法,养成良好的审题习惯。

二、例文解说

1994年全国普通高考作文命题是以“尝试”为题,写一篇记叙文,不少于800字。

这是一篇命题作文,着重测试考生的记叙文写作能力,同时更也能综合考查说明、描写、议论、抒《尝试》这一记叙文题目的基本含义包括:主人公的“尝试”,应是有意识、有明确的目的,是自觉自愿去做的,“尝试”的结果应有所感悟,有所启迪,而且还应该是有积极意义的影响。写作时,要时时围绕着这一灵魂,进行选材、结构,不要偏离 , 更不要违背主旨。而有的作文将“尝试” 与“经历”相混同,写了自己生活的一段经历。 [例文1]

愿以偿考入了重点高中。

刚进高中时,紧张、高节奏的学习不禁使我对自己产生丁怀疑,我能行吗 ?可当看到同学们踌躇满志 , 勤勤恳恳的样子时,我就暗下决心 , 一定要好好学习。我的班主任老师也非常了解我们的心理,经常找我们谈话,说:“ 中等的同学只要年努力学习 , 还是有潜力的。”就这样在老师的鼓励和帮助下,我的学习成绩由四十来名提高到十来名。老师和同学们都投向我以赞许的目光。正当我春风得意之时,不幸的事发生了 ,我们 下一学期要文理分班了,这本来不应算什么大事,但对于我却是一个巨大的打击。

我的班主任是位年轻的女士,脾气很大,有时为件小事也要大发雷霆。老师把我安排到第一排说是不让我说话,好好学习。这下可把我害苦了,没法和周 围的同学交流了,整日只知上课听讲,认真作业,偶尔和同位讨论个问题,就这样,学习的情绪很低,还经常挑老师的毛病。平时小考试,我的成绩都是在及格线上打转转。一次找我谈话,要我振着精神,好好学习,我却不以为然。回班后,还是我行我素。终于让我清醒的时候来了,高三上学期一次统考,我考得糟极了,成了班里的后十名。心里想,这回老师可有理由请家长,整治我了。果然考试后一个多星期,老师把我叫到办公室,但是没有批评我,而是给我一张白纸和一支笔,让我写尝试失败的心情。

点评:这是一篇失误文,主要失误是内容上“中心不明确”“偏离题意”。这篇作文,其命题的基

尝试

我是一名幸运儿 , 从小学到高中 , 虽然学习成绩并不是拔尖 , 但还能以学习为乐 ,终于如情等表达手法的运用能力。

本含义是“探索去做从未做过的事”',因此,客观上应是第一次,主观上应是主人公有意识、有目的自觉行动。而本文中所写“尝试”, 实际上与日常生活中的经历相混同,作者写自己考试失误,是经历中的一个部分,不是主现上主动为之,不是“尝试”的含义。因此是偏离题旨。此外,文章就更谈不上有何“启迪”与“感悟”,内容一项的得分只能是四等。 [例文2]

2

尝试

人,总是在不断地犯错误后才能长大成熟的。然而,错误有许多种,如果我们换个角度去看待它,说不清从何时开始,或许是在那次运动会上吧,宁静而优秀的他深深地吸引了我的视线:一件他上高三 ,每次我从他身边经过时,都会不由自主地看他一眼,而他的每一个不经意的眼神都会让我回味许多。那是一双令我直视则怯,斜视不忍,不视不甘的眼睛。

后来听和他在一个班级的邻居说他脾气挺好的,待人随和,性格也比较开朗,这更加深了我对他的好奇。终于 ,在元旦时,我鼓足勇气给他寄了一张贺卡和一封信,可那并不是什么“情书”,而是我认识他的经过,单单经过而已,末了我还注明要他回封信。因为我不希望自己一直关注着的人不知道。

然而有一天,我发现了自己的天真,自己的幼稚——他是不会在乎不会理会更不会回信的。因为我看到他和另个一位很漂亮的女生谈笑风生,并肩同行,他还为她扎紧了圈巾。当时我的心像被人用针猛扎了一下,一阵抽搐。我不禁问自己:怎么了? 你是嫉妒了吗?深冬的风边面吹来,好凉好凉的感觉,一条温热的小虫似的东西在冰冷的面颊上蠕动——我哭了!

在厚重的夜幕掩盖下,我恣意地放纵着自己,一任泪流满面,释放胸中积郁了许多份感情重负,也把心中那个瑰丽的梦一点一点地撕碎„„那些日子,我的天全都是灰色的!

新年伊始,经过传达室,偶然的一次驻足使我发现了一封已覆盖一层灰尘的信,那分明是我的名字,可字迹却是陌生的。我小心翼翼地拆开信,一个灿烂的微笑已悄悄地浮在脸上——是他的,是我盼望许久的他的回信!顿时,我欣喜若狂,觉得天空骤然变蓝了,一切都不再枯燥无味, 而是那么美。此时,我终于明白了自己是如此执着地喜欢着他。

可就在我整日沉浸在这甜蜜之中时,好友的一番话尤如一声震耳欲聋的春雷反我从梦中惊醒:生命中,有许多感情值得我们耗尽一生用地去呵护,而有时我们必须割舍和放弃,我心中的这份只能是后者。毕竟我们太小,青苹果园是我们这个年龄的女孩的禁地。可不管是有缘还是无缘, 那一切都会过去的。这一刻,我才知道它是遥望而不可及的,可却带给我深深的触动„„

在夜色降临时,那已随风而逝的感伤又悄悄地回到了我面前„„那晚,我失眠了,经过感情与理智的对白后,我用泪水埋藏起这段萌而未发的情感,将它永远封存于心底——除了放弃, 我别无选择!

那是我的第一次尝试放弃!放弃的感觉原来这么好!因为我又重找回了那个无忧无虑、活泼开朗的我。

点评:这篇作文的考生由于写作时选取了亲身经历迫的事情 , 以女性细腻的笔触写自己内心深处情思波澜,刻画得很细致入微,将一名春心萌动的少女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

正是得益于写自己的真情实惑,该考生才能将一个青春少女的微妙萌动的心理活动描绘得得一波三折。从对“他”的一见钟情,到过激烈思想斗争后寄出的“我”并不认为是情书的信, 继而又细致刻画了“我” 苦苦等待时由那份焦急与企盼,以至 “泪流满面”。作者没有就此收笔,而是发生一百八十度的大转折,当看到“他”的回信时“我欣喜若狂,觉得天空骤然变蓝了”。就在“我”陶醉于此的时候,听从好友规劝,“我” 尝试“放弃”,并因此找回了一个中学生应有的生活。

三、高效训练:

请以“掌声”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自定立意。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不少于800字。

3

或者我们能选择放弃,生活也许同样会回报给我们更绚丽的笑容。 “康威”T恤,一条深蓝色运动裤,显得既普通又有个性。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