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培训机构恢复线下服务的工作指引
培训机构恢复线下服务前,应当按照本市疫情防控要求,结合机构实际情况,制定相关管理制度。恢复线下服务后,应当严格落实防控要求,确保师生安全。
一、人员健康 (一)员工安全
建立员工健康监测制度,督促员工做好个人卫生防护、勤洗手、科学戴口罩、穿清洁工作服,规范落实自我健康监测。
鼓励培训机构对部分地区返岗员工开展核酸检测。 (二)人员进出管理
进入培训场所的所有人员应持有“随申码”绿码并且符合体温要求,同时无咳嗽、气促等异常症状。对拒绝接受体温测量、不能提供“随申码”绿码、体温异常者或有咳嗽、气促等异常症状者,不得进入培训场所。
同时,做好所有学员及陪同家长的健康状况及联系方式等信息登记。
二、服务场所 (一)通风条件
首选自然通风,定时开窗通风换气。中央空调通风系统使用前应落实全面清洗消毒,使用时应加大新风量,加强通风换气,关闭回风。
(二)场所消毒
对所有服务、办公场所及设施设备,特别是教室、食堂、宿舍、厕所、垃圾厢房、电梯、办公室及车辆等公共及重点场所,在恢复线下服务前进行全面消毒。
同时,属地行业主管部门会同相关部门对所有场所和设施设备进行验收,验收通过后方可恢复线下服务。
在恢复线下服务后,每天上下午应当对场所进行消毒至少2
次,并详细记录。对不同学员轮流使用的教室,应当在每轮使用后立即规范消毒。
(三)食品安全
培训机构提供膳食服务的,应当按照本市有关要求,加强从业人员健康和个人卫生管理,保持加工经营场所清洁卫生,落实食品原料采购和食品加工过程管理要求。采取预约用餐、错峰用餐等方式避免集中就餐,每批用餐结束后食堂场所均应立即进行规范消毒。
(四)临时留观区
培训场所应设置临时留观区。留观区应当具有足够的空间且相对独立,远离教室、食堂以及人员易到达的场所,采光、通风良好,推荐配备单独使用的卫生间和洗手设施,设立提醒标识,避免其他人员误入。
三、防控物资
提前储备足够的体温检测设备、洗手液、消毒药品和器具、口罩、一次性手套、隔离防护服等物资,并备妥符合条件的洗手设施。
其中,同时进出办学(训)场所人数较多的机构(一般为超过100人),须安装热像式筛检仪,避免因体温检测慢而引发人员聚集。
四、防控制度 (一)防控管理方案
针对疫情防控工作,制定相应的疫情防控管理方案。落实相关负责人,开展防疫培训与演练,确保所有关键岗位人员掌握应急处置工作流程。其中:
1. 安排所有人员(含陪同家长等)错时到达,避免人员聚集与车辆拥堵。
2. 细化所有人员(含陪同家长等)进出流程,在进入机构时进行身份核对、询问健康状况、核验“健康码”绿码、体温检测
(不超过37.3℃)等,避免无关人员进入。室内培训时人员间距保持1米以上,或科学佩戴口罩。并且密切关注所有在场人员(含家长等)的身体状况,适时进行体温检测。检测发现发热或者其他疑似症状人员时,立即启动应急预案。
3. 合理安排课间休息、就餐、如厕等事宜,避免人员拥挤,并督促所有人员勤洗手。
(二)应急预案
针对入口检测、过程管理时可能发现的疑似症状人员,制定相应的应急处置预案,落实责任人、开展演练、严格执行。应急处置预案应包含以下内容(包括但不限于):
1. 落实相关工作人员; 2. 明确相关责任分工;
3. 确定与属地行业主管部门和疾控机构的联系对接方式; 4. 参照如下流程明确应急处置流程:
(1) 发现发热等症状人员时(包括学员、员工、陪同家长等),应当收集其身份信息与联系方式,并督促其就近去发热门诊就诊,并跟踪就诊情况。
(2) 如果是未成年人发现发热等症状,应当立即通知人员家长(法定监护人),并安排其进入临时留观区等待家长陪同送发热门诊就诊,并跟踪就诊情况。
(3) 如发现疑似病例,将人员信息告诉属地行业主管部门和疾控机构,积极配合疾控机构开展流行病学调查、进行场所消毒和临时停止线下服务等工作。
(4) 经疾控机构检查排除新冠肺炎疑似病例,并且场所消毒、其他人员符合条件的,可以继续开展线下服务,并规范、严格做好相关防控工作。
附件2
上海市培训机构开展线下服务检查表(参考表)
机构全称:
培训点地址: 检查时间: 年 月 日 检查项目 人员健康 检查内容 1.人员健康 2.人员进出管理 3.通风条件 培训场所 4.场所消毒 5.食品安全 6.临时留观区 7.设置充足水龙头、洗手液等 9.体温监测设备 防控制度 10.防控管理方案 11.应急预案 是否达标 是□ 否□ 是□ 否□ 是□ 否□ 是□ 否□ 是 否□ 是□ 否□ 是□ 否□ 存在的问题 防控物资 8.物资储备落实情况 是□ 否□ 是□ 否□ 是□ 否□ 是 否□ 综合意见: 未发现问题,可以开展线下服务 发现问题已立即整改,可以开展线下服务 存在问题待整改,暂不可开展线下服务 其他意见: 机构代表签名: 检查人员签名: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