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2013国际金融博览会系列活动之一的“资本市场助推企业国际化发展专题交流会”在软件园举行。上市公司协会、互联网金融行业协会、企业信用促进会、软件园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共同主办此次会议。从不同角度就企业利用国际资本和多层次资本市场,实现国际化发展。 中关村是我国的科技创新中心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策源地,是创新创业资源最聚集的区域,拥有高新技术企业近2万家,每年新创办企业4000家,高科技高成长的瞪羚企业3000多家,年收入过亿元的企业1900家。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中关村的创新发展,先后八次作出了重大的决策部署。9月30日,中央政治局将第九次集体学习安排在中关村,**总书记在讲话中指出,“面向未来,中关村要加大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力度,加快向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进军,为在全国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更好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充分体现了党和国家对中关村所寄予的厚望。
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中关村国际化发展步伐加速迈进,国际影响力不断提升,在开拓国际市场、整合配置全球高端创新资源、加快前沿技术开发与合作等方面都取得了重要的进展。2012年,中关村实现出口261.7亿美元,占北京市出口总额四成以上。中关村输出技术合同成交额2458.5亿元,其中技术交易出口占17%,出口领域均为通信、航天、海洋工程等高端技术。
随着中关村跨入新的国际化发展阶段,中关村发展重点逐步转向建立与国际接轨的市场体系,充分发挥市场主体的作用,凝聚整合关键创
新要素,营造有利于创新创业的生态环境。而在用市场手段推进科技创新及科技成果产业化过程中最关键的要素则是资本和金融。发展金融是推动科技创新形成良性循环的必备条件,是推动中关村占据科技创新产业链高端的必然选择。多年来,中关村在完善技术和资本对接机制、加强科技金融创新等方面开展了一些实践,取得了显著成效。2012年8月,“一行三会”等9个国家部委与北京市政府联合发布关于中关村建设国家科技金融创新中心的意见,进一步确立了中关村在国家科技金融创新体系中的战略地位。
在创业金融体系中,资本市场处于核心和枢纽的位置。资本市场通过其独特的市场化发现与筛选机制,发挥资源配置功能,引导人才、资金、技术等各类资源向具有竞争力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企业聚集。中关村的实践也证明资本市场是实现技术与资本有效对接,促进创新创业企业快速发展的重要平台。目前中关村已与上交所、深交所、纽交所、纳斯达克、港交所、德交所等全球最主要的证券交易所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一大批中关村企业借助资本市场走上国际舞台,在全球范围内配置创新资源,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和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竞争和合作。截至目前,中关村上市公司总数达到226家,其中境内上市公司145家,境外上市公司81家。在境内创业板上市的中关村企业占全国的七分之一,形成了创业板中的“中关村板块”,极大地提升了中关村的投资价值。此外,近年来,中关村企业特别是上市公司并购重组活跃,并购案例层出不穷,如联想收购IBM个人计算机事业部、优酷并购土豆、紫光并购展讯等在国内外产生了较大影响。中关村的创业板上市企业蓝色光标,自2010年上市以来,已成功并购近10家公司,经营收入不断增长,
业务结构不断优化,打造了借助并购快速发展的“蓝标模式”。 未来,中关村要建设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将着力培养和聚集一批行业领军人才,研发和转化一批国际领先科技成果,做强做大一批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创新型企业,培育一批国际知名品牌。中关村管委会也将继续完善政策、强化服务,支持企业利用资本市场不断提升在全球配置创新资源的能力,持续提升企业国际竞争力,把中关村建设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