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册金榜学案历史卷子电子版
一、选一选(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所选答案填入相应的序号下。)
1、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人工运河之一的是秦始皇时开凿的()
A.灵渠B.永齐渠C.通齐渠D.都江堰
2、下列关于科举制度的表述,最确切的是()
A.为了打击士族制度而采取的一项措施
B.隋朝开始实行的、用考试的办法选拔官员的制度
C.它使平民百姓可以凭才学参与政权
D.中国封建社会2000多年一直沿用
3、下列各项不属于反映唐朝农业生产发展的是( )
A.制造了曲辕犁和筒车 B.江南地区成为粮食的重要产地
C.开辟了大量荒田 D.使用耧车和犁耕法
4、下列诗句里能反映隋唐农业发展特点的有( )
①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②海将盐作雪,山用火耕田
③云帆转辽海,粳稻来东吴④药圃茶园为产业,野糜林鹤是交游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5、隋朝大运河的四段中,与洛阳相连接的是()
A.永济渠B.通济渠C.邗沟D.江南河
6、唐朝时,“六部”是由哪个机构领导的?()
A.尚书省B.门下省C.中书省D.内史省
7、在百花齐放的唐代文学中,最为光彩夺目的成就是()
A.散文B.传奇C.词赋D.诗歌
8、下列事件的先后顺序应是()
①契丹国的建立;②北宋的建立;③西夏的建立;
A.③②①B.①②③C.①③②D.③①②
9、.以下哪一项不是宋、金议和的规定()
A.南宋向金称臣B.宋金以东起淮水,西至大散关一线为界
C.南宋向金送纳岁币D.金将都城迁到燕京,改名中都
10、下列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是①元昊称大夏国皇帝②宋与西夏达成协议③宋与辽建立澶渊之盟④辽军进攻澶州城()
A、②①④③ B、③④①② C、④③①② D、④③②①
11、梁山好汉黑旋风李逵与兄弟逛街,这条街上有人说书、唱曲、卖饮料、相面算卦、杂耍、表演等等。请问他们走到了当时被称为什么的地方呢?()
A、专门制造房瓦的瓦厂B食客盈门的酒楼
C娱乐兼营商业的瓦舍D好汉比武的擂台
12、有的同学很爱吃泰国引进的香米,而宋朝时业从外国引进了优良品种占城稻,你知道它时从哪个国家引进的吗?()
A、越南B泰国C新加坡D缅甸
13、你一定看过《西游记》吧!那么你知道剧中的唐僧时依据历史上哪个人物的原型创作的?()
A、玄奘B鉴真C戒贤D普照
14、元朝著名的纺织家黄道婆纺织所用的原材料是()
A、棉B纤维C蚕丝D麻
15、元朝在中央设置的中书省职能相当于唐朝的()
A.尚书省B.吏部C.门下省D.中书省
16、元朝时,松江能成为全国棉纺织业中心的主要原因是()
A.政府重视棉纺织业B.出现纺车、弹弓、织机等工具
C.棉布成为主要衣被原料D.黄道婆将黎族先进的棉纺技术带回松江
17、南宋时,全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是在今()
A.两广B.江浙C.河北D.四川
18、北宋时期,我国商品经济已有了相当水准的突出标志是()
A.众多的“瓦肆”B.城市行会组织进一步发展
C.出现了“交子”D.繁华的城镇中店铺林立
19、宋代科学技术的突出成就主要表现是()
A.北宋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B.指南针在宋代广泛运用于航海
C.管形火器的出现D.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三大发明的完成和发展
20、与北宋并立的少数民族政权,不包括()
A.辽B.金C.西夏D.蒙古汗国
21、“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说明下列哪一地区的稻米产量很高()
A.太湖流域B.钱塘江流域C.淮河流域D.黄河流域
22、我国对外贸易,由汉唐陆路贸易为主转到宋元的海外贸易为主,原因是()
①北方战乱,丝绸之路不畅②南方相对安定,经济重心南移
③造船技术提高,指南针④泉州成为宋元重要外贸港口
A.①②B.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④
23、北宋造成了“冗官、冗兵、冗费”的局面,从反面证明了()
A.官越多,工作效率越高B.政治改革要重视精兵简政
C.当时加强中央集权利小弊大D.兵越多,战斗力越弱
24、下列各项中,哪一项不是宋、辽之间,宋、夏之间“议和”的共同点()
A.结束双方大规模的战争状态B.宋王朝都要交纳岁币
C.导致南北对峙局面的形成D.客观上有利于双方和平相处
25、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备受史学家的关注,主要是因为它反映了()
A.当时绘画题材广泛B.当时风俗画流行的特征
C.当时城市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D.北宋东京汴河沿岸风光和繁华景象
二、辨析题:(共12分)
26、阅读下列材料
下列叙述中,有多处错误,你能找出几处请你在错误处划线,指出其错误所在
南宋初年,张生因屡屡参加科举考试不第,心灰意懒。他不想再参加这脱离实际的八股文考试,决定去边关从军,做一名武官,报效大宋。宋代因战事多,所以武官的社会地位极高。他向长城东部的山海关赶去。北方天气寒冷,沿途百姓都穿着厚厚的棉袄,但还是不能御寒。当他到达山海关时,发现这里已经被蒙古兵占领,只好返回。他再也不能参加科举考试了。
⑴错误:__原因__⑵错误:__原因__
⑶错误:__原因__⑷错误:__原因__
⑸错误:__原因__(6)错误:__原因__
三、材料解析题(12分)
27、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唐高宗时,富商邹凤炽“邸店园宅,遍满海内,四方物尽为所有。”
——《太平广记》
材料2:至(开元)十三年……东至宋(今河南商丘南)、汴(今河南开封),西至岐州(今陕西凤翔),夹路列店肆待客,酒馔丰溢。……南至荆襄(今湖北江陵、襄樊),北至太原、范阳(今北京),西至蜀州(今成都)、凉府(今甘肃武威),皆有店肆,以供商旅,远适数千里,不持寸刃。——杜佑《通典》
材料3:唐玄宗曾问巨豪王元宝有家私多少,回答说:臣请以绢一匹,系陛下南山树,南山树尽,臣绢未穷。
材料4:史料记载,邹凤炽“常与朝贵游”,王元宝、郭万金等商贾“各以延纳四方多士,竞于供选,朝之名僚往往出于门下。每科场文士集于数家,时人目之为豪友。”
——《开元天宝遗事》
回答:①材料1和材料2反映了哪些现象?②材料2和材料3反映了什么实质问题?③材料3和材料4反映了什么现象?这种情况是何种社会实质的反映?④材料1和材料4说明这种商业活动是否能迅速促使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
四、问答题(本大题共计2小题,第28题14分,第29题12分,共计26分)
28、隋唐时期,我国出现了封建经济空前繁荣发展的`局面,这一局面产生的原因是什么?请用史实加以说明。(注:可从农业、手工业、商业、城市发展方面选择两个方面说明)
29、试述元朝时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发展概况
参考答案
一、选一选
1、A
2、B
3、D
4、B
5、B
6、A
7、D
8、B
9、D
10、C
11、C
12、A
13、A
14、A
15、A
16、D
17、B
18、C
19、D
20、D
21、A
22、C
23、B
24、C
25、C
提示:
1提示:参看七年级上册
2提示:招纳人才,还有时凭权利,1000多年左右
3提示:汉朝晋朝酒开始使用
4提示:①宋朝煤产量增多
5提示:见书P5
6提示:见书P10简表
7提示:唐诗
8提示:见书P54-56
9提示:见书P62
10提示:见书P54-60
11提示:见书P72
12提示:见书P66
13提示:见书P33
14提示:见书P83
15提示:中央机构中心尚书省执行命令,辖六部
16提示:见书P84
17提示:经济重心南移见书P64
18提示:见书P67商业繁荣促使纸币出现
19提示:见书P81
20提示:蒙古还未统一,实力不强,臣服辽金政权
21提示:苏州湖州
22提示:海外贸易前提是船,南方港口多,北方混乱战争阻隔。
23提示:解决办法就是精简机构和人员
24提示:南宋未和西夏接壤,对峙无从谈起
25提示:500多人物,中大量商人反映北宋开放自由,商业繁荣。
二、辨析题:
26.脱离实际的八股文考试改为科举考试,明清才有;“重文轻武”文官的社会地位极高;长城东部的山海关金人手中;棉袄元代普及;蒙古兵改为金兵;还可以参加科举考试。
三、材料解析题
27.答:①唐朝前期,商业出现繁荣景象,经商活动频繁,道路畅通,旅行安全,出现大富商。②唐朝前期,商贾中一些富商的资本非常雄厚。③拥有巨资的富商与贵族官僚相互勾结,互相利用。说明商人低贱的社会地位在唐朝正在起着微妙的变化。④不能。因为邹凤炽不仅是富商,还是拥有许多庄园的大地主。他结交贵族、官僚,是为了保护封建经济。
四、问答题
28、答:原因:隋唐时期,国家统一、强盛,交通发达,陆路和海上丝绸之路比较畅通;前期统治推行轻徭薄赋、劝课农桑的政策;国内各民族交往密切,互通有无;隋唐政府对外采取较为开放的政策,中外交往频繁。上述因素促使隋唐两代成为中国封建经济空前发展的时期。
说明:农业:江南地区土地资源得到进一步开发,水稻产量大面积提高(两年三熟耕作制的推广)。农田灌溉的发展和农具的改进(隋朝大运河的开通、筒车、曲辕犁)。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茶)。手工业:产地分布广(丝织业)。生产规模大,产品多(造船业)。分工细,品种多,有不少新产品(陶瓷业)。技艺水平高,且融入了外来的风格(铸造业)。大大超过了前代,是隋唐经济全面繁荣的一个侧面。
29.答:元朝大一统的出现,促进了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发展。主要表现是:①汉族人民大量到边疆开发边疆经济。边疆人民大量迁入中原和江南,同汉族杂居,加强了民族融合。②辽金时期人居黄河流域的契丹人和女真人,与汉族相融合,在元朝已被视为“汉人”。③大量的波斯人和阿拉伯人迁入中国,他们和汉蒙、畏兀儿等民族长期杂居、通婚。在元朝时开始形成新的民族——回族。④元朝时,西藏正式为元朝的行政区。元朝在澎湖设巡检司,加强了对琉球的管辖。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