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全媒体时代的社会治理研究

全媒体时代的社会治理研究

来源:智榕旅游
推荐TUI JIAN全媒体时代的社会治理研究刘凯 山西省长治市中共长治市委党校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全媒体时代的到来,对社会生产和人们的生活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一定程度上也促进了社会治理的优化。为了实现社会治理的社会化、现代化、法治化、智能化及专业化,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社会治理作为国家治理的领域,在新时期的国家治理中,实现社会治理的现代化是其重要目标之一。基于此,本文在分析从社会管理到社会治理的发展及全媒体时代背景下社会治理的新趋势基础上,提出了全媒体时代背景下社会治理的创新思路。

关键词:全媒体时代;社会治理;新趋势;创新

国家治理的领域中包含了社会治理的内容,在新时期的国家治理中,实现社会治理的现代化是其重要目标之一。自党的十八大会议召开以来,*总书记重点强调了要加快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实现,由此可以看出,党中央对社会治理的关注和重视,因此,在全媒体时代背景下,研究社会治理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从社会管理到社会治理的发展

社会管理一直以来都是我国社会管理理论和实践的重要领域。2004年6月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加强社会建设和管理,推进社会管理体制创新;2007年10月党的十七大提出完善社会管理、健全基层社会管理体制;2012年12月党的十七大提出创新城乡社区治理和加快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管理体制。在2013年11月9日-12日召开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上首次提出了社会治理的概念,并要求不断创新社会治理体制,提升社会治理水平,加快推进社会治理的社会化、现代化、法治化、智能化及专业化。在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中提出了建设平安中国“推进社会治理精细化—构建全民共建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在2017年召开的党的十九大会议中*总书记关于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领域作出了重要报告,提出要建立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在2019年召开的十九届四中

14

全会进一步聚焦于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提出了建设社会治理共同体,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从创新社会管理到创新社会治理,虽然只有一字之差,但其中蕴含的理念却发生了重大的变化,这也是中国共产党在创新社会管理过程中探索和总结的基本经验[1]

二、全媒体时代背景下社会治理的新

趋势

(一)一元治理主体向多元协同治理主体转变

国家治理的领域中包含了社会治理,社会治理的最初主体便是国家,由国家来负责其实施。随着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社会环境的瞬息万变,各种社会风险和不确定因素日益增多,导致政府一元治理主体已经无法适应社会发展的新形势,由此便产生了以政府、社会及公众的多元协同治理主体。

(二)单维治理机制向多维治理机制

转变

在全球化大趋势的影响下,致使社会风险和不确定因素日益增多,尤其是随着全媒体时代的到来,传播渠道各式各样,导致社会治理呈现出复杂性、多变性及难以预测性的特征,导致传统单维治理机制已经不能满足新时期社会治理的要求,由此便产生了多维治理机制。

(三)静态治理过程向动态开放治理过程转变

以往的社会治理主要是以静态治理过程为主,将社会作为治理对象,解决问题作为治理内容。但随着社会环境的复杂多变,新、轻、快成为社会发展的主流,导致社会治理逐渐向动态开放式治理过程转变。

(四)实体空间治理领域向实体与虚拟空间结合转变

在全媒体时代之前,社会治理的实施对象是社会实体。但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便出现了网络虚拟空间,不同类型的社会形态层出不穷,网络社会随着产生。然而网络社会是一把双刃剑,它即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便利,与此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的违法、违规行为,增加了

社会治理的难度。因此,在全媒体时代背景下,要扩大社会治理的范围,形成线上、线下协同发展的新趋势。

(五)低质量治理效果向高质量治理方向转变

以往都是针对一些聚焦问题而实施的社会治理,治理措施缺乏系统性,治理效果常常不理想。而随着社会治理模式和手段的多样化,治理效果逐渐向高质量方向转变[2]。

三、全媒体时代背景下社会治理创新的思路

(一)实现社会治理的社会化

要想实现社会治理的社会化,就需要职能部门向社会共同治理方向转型。社会治理仅靠政府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政府需下放权力,不应全部包揽社会治理的大小事务,应该将社会治理的各主体统筹协调起来,然后围绕着治理目标团结协作,共同出力。特别是要将一些社会治理任务通过采用一定的方式交由社会组织或机构来承担。这样既可以促进实现新的社会治理主体,又可以落实*总书记提出的构建全民共建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总而言之,社会治理不仅要依靠党和政府的力量,还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动员社会各方力量的参与,因此,需要注意以下三点事项:一是,在社会治理中,政府和党发挥好核心作用。社会治理的内容多且复杂多变,而党和政府是其中的核心力量。随着我国城镇化步伐的加快,推动了乡村振兴战略的快速发展,这就需要基层党组织充分发挥其作用,创建“党建+”服务模式,提升社会治理的社会化水平。二是,在社会治理中,群众发挥好基础作用。通过制定居民议事会制度,让群众为社区建设建言献策,提升群众的参与和监督意识。三是,在社会治理中,不断创新社会治理机制。通过构建系统和完善的社工培养机制和激励机制,吸引和留住更多优秀的人才,为实现社会治理的社会化贡献力量。

(二)实现社会治理的法治化

社会治理要尤其注重处理好政府与社

下转(第28页)

文化传播WEN HUA CHUAN BO包括了电视台的播映、网络播映、在线服务、广告、拍摄品等等,发展至今已经逐渐开始尝试将锡剧中的人物形象通过设计变成动漫卡通形象并应用于音像产品当中,无形中增加了戏曲的趣味性和时尚感,能够让更多人去接受和认同;此外,也可以通过网络下载或者在线观看等方式来吸引更多的戏曲爱好者。

此外,在公共场合当中利用数字媒体宣传锡剧能够通过丰富多彩的舞台灯光带给受众群较大的视觉冲击,逐渐激发出人们对锡剧的兴趣。并且数字化的锡剧能够更好还原锡剧的画面及音效,在一定程度上促使锡剧获得重生,也能够因此吸引更多的年轻人。

(三)让锡剧步入多媒体数字教学当中

[5]

制定不同的教学模式。对于幼儿园阶段的受众群体而言,应该在合理范围内将戏曲形象设计成动漫的形式,来对小朋友进行熏陶,因为处于这个阶段的幼儿模仿能力非常强,动漫形式能够促使幼儿有意识的去进行模仿。对于小学阶段的受众群体而言,可以将戏曲融入到音乐或者特色文化选修课当中,促进小学生对戏曲的认识;对于青年受众群体而言,可以利用数字化平台设计出简单易懂且具有实用性的传播内容。

(四)组建网站用与APP“锡剧大观园”

本还有规范管理方面都比传统的传承方式更加具有优势,并且也有效的推动了对传统戏曲的保护和传承脚步。在实践研究当中,针对不同的受众群体,制定了多元化的模式,希望能够全方位的提高受众群体对传统地方戏曲文化遗产的关注、认同、了解和学习,最大化的促进地方戏曲文化遗产的传承。除此之外,政府相关部门也应该推动一定的引导政策,积极的参与到戏曲的宣传当中帮助戏曲行业的发展获取更多的资金,保障我国传统地方戏曲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传承可以稳健有序的发展下去。

现阶段,锡剧协会正准备组建“锡剧大观园”网站用与APP。该网站与APP的主要作用就是向所有的网民用户介绍锡剧演员、锡剧剧目、锡剧历史等内容。同时也让用户参与到锡剧互动当中,激发出网络用户对锡剧的热情和喜爱,例如:增加一个“大家一起唱锡剧”的网络平台,戏曲爱好者可以将自己所唱的锡剧上传当平台当中,彼此互相欣赏和点评,让戏迷们可以不受空间的限制,还能够维持对戏曲的热情,戏曲也会在无形当中得到传承。

参考文献:

梁敏华.桂林戏曲非物质文化[1]李广宏,

遗产旅游数字化开发研究[J].河北旅游职业学院学报,2018,23 (04):34-38.

[2]刘胡海.芜湖梨簧戏的数字化传播路径研究[J].视听,2017 (12):163-164.

高洁.江苏地区传统文化的数字[3]康康,

化传承与创新[J].大众文艺,2018 (17):153-154.

[4]莫代山.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数字化技术传承研究[J].中华文化论坛,2018.

[5]蒋月侠,杨文艺.新媒体视域下地方戏曲的数字化生存研究[J].洛阳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 (05):81-86.

为了能够推动锡剧的发展,让更多的年轻人认识锡剧、关注锡剧、传承锡剧政府或者戏曲协会可以带头构建多媒体数字教学。在现阶段学校教学当中数字化教学模式还不够普遍,戏曲艺术方面的教学更是少之又少。实际上数字化教学具有很大的优势,不仅学习的时间非常灵活同时能够有效的节约学习的成本,所以更容易受到社会大众的认可和选择。但是在利用数字化教学的过程中需要根据不同的年龄段

上接(第14页)

三、结论

传统地方戏曲文化遗产的数字化开发与传承,不仅在提高影响力、节约演出成

会各方的关系。*总书记曾经引用过这样一句话:“小智治事,中智治人,大智治制”。自党的十八大会议召开以来,社会治理成为重点,并建立健全了相关的长效机制和基础性制度。尤其是各种实名制度的出台,实现了社会行业的规范化,因此,我们要坚持依法执政、依法行政、依法治国。为了加快推进社会治理法治化的实现,需要注意以下三点事项:一是,完善相关领域的法律法规。治国离不开法律的约束和规范,因此,要利用相关法律法规来进行社会治理。循序渐进,有秩序的完善社会领域的立法发展。二是,坚持依法行政。依法行政在社会治理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因此,政府需以身作则,做好依法行政的带头作用,为社会治理的法治化奠定坚实的基础。同时,还需深入改革行政执法体制,充分发挥行政执法的监督作用,保障各项行政行为的规范、公平、公正和文明。三是,遵法守法。法治是维护社会稳定和安全的保障,

用法治的方式可以化解和协调社会各项矛盾。因此,要在公众群体中做好法治的宣传,让群众懂得遵纪守法的重要性,并学会运用法律的武器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因此,在社会治理现代化过程中,法治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三)实现社会治理的智能化

治理方面的作用和价值,促进社会治理精细化服务水平的提升。三是,加快智慧城市的建设步伐。智慧城市的建设需要加强社会治理与现代科学技术的有机融合,不断完善各种信息管理服务平台,提升社会治理的预见性及精准性[3]。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随着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在全媒体时代背景下,传统社会治理已经难以满足社会环境发展的需求,为了实现高效、优质的社会治理,需要将社会治理向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等方向发展。为打造高质量发展型社会治理形态奠定基础,提升社会治理的效率。

在全媒体时代背景下,实现社会治理的智能化非常重要,通过运用各种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使社会治理过程得到了优化。为了加快实现社会治理的智能化,需要注意以下三点事项:一是,充分利用先进科学技术。要想实现社会治理的智能化,需要运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及互联网等技术。这就需要转变传统的治理思维,运用大数据思维来指导社会治理实践。二是,使社会治理向精细化方向发展。社会治理智能化的建设要围绕人民群众需求而建设,并以此作为社会治理的基础,使社会治理决策更具科学化和精细化。因此,要充分利用智能科技在社会

参考文献:

[1]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第 43 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R].2018.

[2]尹富岚.群防群治 共建共享[N].江西日报,2019-10-31 (007).

鲍磊.社会治理重心下移与社会[3]张卫,

组织协同参与[N].学习时报,2019-11-06 (007).

28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