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建筑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总结工程建设领域存在的诚信问题现状,分析其产生的原因,给出了一些合理的建议。说明了完善的诚信体系是保证建筑业改革和发展的重要举措,为工程建设市场的可持续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关键词] 工程建设;诚信体系;分析 [中图分类号]tu7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analysis of the construction of credit system in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he hui,zhang quan-yu
(school of rongcheng,harbi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rongcheng shandong 264300)
abstract: along with our country the development of market economy, construction industry in nat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 plays a more and more important role. integrity problems in this paper, through summarizing the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present situation, analyzing the reasons, some reasonable suggestions are given. illustrates the perfect integrity system is to ensure that the important measures for reform and development of construction industry, to create favorable conditions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construction market.
keywords: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credit system;analyze 随着我国经济市场化进程的深入,建筑业作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的作用越来越明显。但工程建设领域出现的诚信缺失现象,扰乱了市场秩序,为社会增添了不和谐因素。可以说,工程建设领域正面临着一场诚信危机,亟需建立健全工程建设领域诚信体系,防范和惩治失信行为,增强建筑企业组织功效、改善建筑企业市场关系、提高企业的社会地位。
1 建筑行业存在的主要诚信缺失问题现状
面对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及加入wto之后市场竞争环境的加剧,我国广大建筑企业却面临着不同程度的“诚信缺失”现象,严重地损害了企业形象,削弱了企业竞争力。
1.1 建设单位。建设单位在招标阶段规避招标或者招标过程中“暗箱操作”问题严重;在施工过程中,要求施工单位垫资、拖欠工程款;以牺牲建筑工程质量为代价,屡屡发生建筑工程腐败行为。 1.2 设计单位。设计单位屡屡违法“委托”、“盖章”、“联合”;脱离工程实际情况,往往为了工作的便利性,简单套用类似工程的设计方案,导致工程质量不符合要求;在施工过程中,往往有意加强安全性,导致工程质量超过需求。
1.3 施工单位。施工单位在招标工程中“陪标”现象严重;违法“转包”和“分包”;拖欠工资、材料设备款;在施工过程中虚报工程量、劳务量、材料数量,以次充好、以劣充优,在施工中不按
质量标准组织施工,建造“豆腐渣工程”。
1.4 监理单位。监理单位存在着人员素质不高、专业人员缺乏的问题。主要体现在:工程监理单位无资质或资质不够监理;工程监理单位超级监理;工程监理单位人员配备不足;工程监理单位人员素质不高;监理单位与施工单位串通监理。
1.5 检测机构。检测机构作为建筑工程质量的监督、检测者,在实际检测业务中,经常出现以下问题:检测机构未取得相应的资质,擅自承担《建设工程质量检测办法》规定的检测业务,或者超出资质范围从事检测活动;隐瞒有关情况或者提供虚假材料申请资质,转包检测业务,使用不符合条件的检测人员,未按照规定在检测报告上签字盖章;未按规定上报发现的违法违规行为和检测不合格事项;未按照国家有关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进行检测;伪造检测数据,出具虚假检测报告或者结论。 2 工程建设领域诚信缺失的原因分析
2.1 市场经济体制的不完善。我国正处于经济转轨期,产权不明晰给机会主义提供了孳生的条件,个别建筑企业无视企业的长期发展需求,一味地追求短期利益最大化,损害了企业的信誉。由于缺乏建筑企业的诚信信息的公开机制,造成了建筑市场信息不对称,使建设项目投资方及政府相关部门对建筑企业出具虚假资质证明、银行出具虚假保函等很多情况都不能及时全面地了解。
2.2 严重缺乏诚信信息公开平台。工程建设项目绝大多数是由政府投资或使用财政资金建设的,因而无论是工程项目信息,还是市
场主体的信用信息,都属于政府信息公开的范畴。但在目前的工程建设市场上,这些信息都没有全部、公平的公开,或者公开的不全面、不规范。 尤其是对工程建设领域内失信企业较少曝光,警示力度不够,社会惩戒效果不明显。
2.3 失信惩戒力度较弱。一是法律法规不健全,涉及工程建设领域的现行法律法规存在“原则规定多、具体细则少,禁止规定多、配套罚则少,部门规定多、适用规范少”,导致对工程建设领域失信行为及程度难以界定。二是失信成本很低,失信行为被认定不是特别严重的,以罚代刑,处罚力度太轻,使得惩治没有震慑作用,工程建设领域频频出现失信行为。
2.4 企业诚信意识淡薄。虽然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但在我国社会转型时期出现的价值观紊乱的背景下,社会道德滑坡,企业诚信意识淡薄,尤其是企业家法律观念和诚信意识淡薄,把追逐企业利益最大化和诚信传统道德相对立,从而催生出种种不讲诚信的动机和行为。
3 对完善建筑业诚信体系的建议
建立和维护一整套规范、有序、健康发展的工程建设市场信用体系,一方面依靠法律法规政策对建设项目中出现的不法行为进行制约,利用现有信用体系对不良行为进行有效的惩戒,另一方面,在法律制度约束的同时,通过诚信体系建设促使有不良行为的企业,加强自身管理,强化自我监督,从根本上消除不良行为的隐患。 3.1 加强工程建设信息公开。加强工程建设项目信息公开是规范
工程建设市场的重要内容,明确项目信息公开的内容,确定项目信息公开的主体,明确项目信息公开的载体。准确、及时、规范地公开项目信息,最大限度地保障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 3.2 促进信用信息应用和实现信息互联互通和互认共享。通过推动制定行业信用评价方法和标准,严格开展信用等级评价,建立和完善市场主体信用档案,集中公开信用信息,重点公开不良行为信息等方法促进信息应用。信息互联互通和互认共享是建立工程建设领域诚信体系的关键,为促进信息互联互通,重点是要做好信息的统一链接与整合发布,推进项目信息和信用信息综合检索服务等。 3.3 建立健全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制度。各行业主管部门结合本行业实际、按照有关标准,充分应用公共联合征信平台的建设成果,研究制定跨行业的信用信息应用具体实施办法,建立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机制。对信用等级低和不良行为性质恶劣的从业单位要重点监管,在市场准入、资质管理、招标投标等方面提出限制条件。 3.4 强化诚信宣传教育。要将工程建设领域诚信体系建设纳入到整个社会诚信体系建设中,诚信宣传教育也是整个社会诚信体系建设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在工程建设领域开展诚信宣传教育工作,与建设“文化强国”结合起来,以诚信宣传为手段,以诚信教育为载体,全方位开展诚信宣传教育活动。 4 结语
建筑市场信用体系建设是整顿和规范建筑市场秩序,保证建筑业改革和发展的重要举措,既是一种行业管理制度,也是整个国家信
用制度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诚信体系建设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地完善和调整,所以,越早开始其试点及推广,就能越快地建立起企业信用信息数据库,也就能越早地建立适应我国国情和建筑行业特点的诚信体系。因此,建设领域的信用体系建设是迫在眉睫的社会问题,同时改善建设领域的信用现状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政府部门、行业协会、评价机构、建设企业等各个层面的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许静,建筑企业信用评级指标体系探讨[a]现代商贸工业,2011,13期
[2]刘晓峰,齐二石.建筑企业信用评价系统研究[a]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3
[3]肖孟虎,借鉴国外诚信建设经验推动我国诚信建设.关系金融研究,2005,4:27-30
[4]李家勋,工程建设领域诚信缺失的原因分析及对策研究.现代管理科学,2013,第二期
[5]chris t hendrickson. project management for construction[m].prentice hall,1989.
[6]马自强,旷开萃,方建慧. 建筑企业诚信指标评估体系的分析.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8:57-63)
[7]davis, i. “health and safety”: an economic and moral issue, master builder, the magazine of the federation of master builders. mar, 2001: 17
[8]马涛,高田娟.关于加强建筑市场信用体系建设的探讨.山西建筑,2004,9:135-136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