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痛泵常见副作用及护理
镇痛泵中使用的镇痛药物主要有以下几种:
1麻醉性镇痛药:包括吗啡、芬太尼及曲马多等。 2非麻醉性镇痛药:主要是非甾体消炎药。
3神经安定药:如氟哌利多、咪唑安定。这些药物无镇痛作用,但可强化镇痛药的作用。因氟哌利多有强的止呕作用,还用于对抗麻醉性镇痛药的胃肠道症状。
4镇吐药:常用阿扎司琼,为5-羟色胺受体阻滞剂。
镇痛泵因里面所装的药物不同而分成硬膜外泵和静脉泵两种。我们常用的的是静脉泵。
常见的副作用 镇痛不全、呼吸抑制、恶心呕吐、抑制肠蠕动 、嗜睡、 尿潴留、皮肤瘙痒。
护理
1 术前向病人及家属讲明术后止痛的重要性,同时解释止痛泵是一种安全的自我管理止痛方法,效果良好。使其解除思想顾虑,自愿接受并配合治疗
2 在病人手术结束回病房后,首先要检查镇痛泵与机体的连接是否通畅牢固,并告知
病人活动时,注意保持镇痛泵的连接不能脱开与折断,如有脱开现象及时告知护士进行处理。
3 严密监测生命体征及镇痛效果 注意呼吸频率、脉搏及血压的变化,如出现异常或病人疼痛难忍,应及时报告麻醉医生给予处理。 4 防止误吸:恶心、呕吐是止痛药物常见的反应,如出现恶心反应,应让病人头偏向一侧,防止误吸,及时清除口腔内呕吐物,保持呼吸道通畅。严重者通知医生。如症状不能缓解,患者难以忍受,可以先将镇痛泵关闭。
严密观察储液囊中的药量与所用时间和按压次数是否相符。检查镇痛泵是否处于正常工作状态
6 患者术后6h未排尿,可以让患者听流水声、按摩膀胱区等,如这些护理无效时,可以行保留导尿
7 对于有些患者对镇痛泵的期望值过高,认为使用镇痛泵就感觉不到疼痛,使用前就做好宣教指导,在咳嗽翻身下床活动前及感觉疼痛时,按键加压给药,不要等到疼痛剧烈时再应用。护士要经常巡视患者,观察镇痛泵的开关是否打开,导管是否扭曲、打折,要保持镇痛泵的通畅。
8 由于长时间的导管留置及药物刺激,常出现穿刺部位红肿、疼痛、僵硬呈条索状,易发生静脉炎,应及时更换导管和穿刺部位,局部热敷能缓解疼痛,减轻局部肿胀。
9 镇痛药物有抑制肠蠕动恢复的不良反应,故应向患者讲解术后早期活动的必要性,一方面可以避免局部皮肤长期受压,防止褥疮的发生;另一方面,可以促进肠蠕动,有利于肠功能的恢复。
10 镇痛泵一般可持续2-3天,术后2天患者疼痛逐步缓解,可根据具体情况撤出止痛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