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长相思〉说课稿

〈长相思〉说课稿

来源:智榕旅游


《长相思》说课稿

沈家小学 黄莉

一、说教材

《长相思》是人教版新课标教材五年级上册的一篇诗词。它向我们讲述的是戍边打仗的南方将士,在北方的风雪声里因思念家乡,辗转反侧,夜不能寐的事情。课文图文并茂,可以让学生通过反复诵读、借助课文插图体会作者对家乡的思念、挚爱的思想感情,从而领悟到作者的感情是通过一些景物表达出来的,以此来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

根据大纲及教材的要求以及结合本文的特点,现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1、能字正腔圆、有板有眼地朗读课文。

2、在朗读中理解文本内容,体会“故园”二字所承载的无穷的韵味。

教学重点:

在想象、质疑和情境诵读中,体验诗人身在征途、心系故园的心情,感悟诗人天涯行役的相思之苦和相思之深。

教学难点:

在移情想象中构建“故园”的丰富意象;体味“故园”的文化意蕴。

二、说教法学法

教法:主要采用点拨、质疑、想象,诵读法教学模式。

依据:本课着重感悟诗人天涯行役的相思之苦和相思之深,通过抓关键词句进行点拨,以点代面,反复诵读,逐步加深对诗意的理解,寓讨论、探究式教学法一体。

学法:指导学生用读、思、议问等方法理解,在整个文本中走过来回。

三、说教学流程

怎么样教学这节课呢?我采用:直接引题,感悟诗蕴——按要求自读课文,整体感知——抓住重点,读懂诗意——想象画面,读出诗情——提出疑问,寻找根源五个环节来组织教学。

(一)直接引题,感悟诗蕴

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两首关于乡情的诗,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纳兰性德的《长相思》,请同学们按照自己的体会来读读课题。

设计依据:按照自己的体会来读,就会读出不同的感觉,从而对学生进行不同的评价,引出读诗就要读得字正腔圆、有板有眼,这就叫味道、这就叫感觉。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课题疑问、印证想法。

孩子们通过读课题,我们就把疑问定格在一个字(生:“思”),由此我产生了猜想(生:这是不是在写与“思”相关的诗?”)打开书本,大声朗读课文,看看你的想法是否正确。

2、出示要求,自读课文。

3、抽生读、评价,齐读,定格初步印象。

设计依据:整体感知课文,带着问题读,让学生有目的地读,有价值地获取,是语文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及时反馈,才能得知相应朗诵的情况,通过抽生的朗读,孩子们就能感受到这样一字一顿,节奏有序,就叫字正腔圆,就叫有板有眼,这就是诗的味道。在反复朗诵的础上,这时他们的头脑中已形成了初步印象。

(三)抓住重点词、读懂诗意

1、借助课文插图和注释,默读课文。

2、小组讨论两个问题:第一,作者“身”哪里;第二,作者“心”在哪里?

生汇报,师点拨。

读上阕,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

预设

——将士们翻过悬崖峭壁,渡过惊涛骇浪,向山海关前进,辛苦。你的感觉是辛苦,你来读

——夜晚,他们露宿营地,点起篝火,好壮观的场面,你的感觉是壮观,你来读。

……

c、读下阕,感受心在“故园”。(相机板书,说出发现)

设计依据: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抓住时机,适时点拨如“拨云见月”。

(四)想象画面,读出诗情

师: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读——

1、想象画面,领略诗人意思。

此情此景,让我不由得思念起我的故园,因为故园——(生:无此声),此是什么意思,此声又指的什么呢?让们跟随纳兰性德,一起去感受他的内心世界吧。闭上眼,听老师朗读,你仿佛看到怎样的画面。

2、感受故园,写下感触,感受相思之苦。(配乐)。

那可能是一个阳光明媚的春天,一家人坐在一起,喝着下午茶……那也可能是一个寒风凛冽的早上,父母们端上热腾腾的饭菜……那还可能是……

但是,这一切的一切,已经不存在了,这里远离故园,没有鸟语花香,这里只有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没有了妻子的相伴,这里只有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没有了父母的嘘寒问暖,这里只有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山水程程,程程都是长相思,风雪更更,更更都是长相思。让我们一起来读读吧。

设计依据:创造意境,才能把课文读得有滋有味。

(五)提出疑问,寻找根源

1、读简介,提问题。

2、回归课题,寻找根源。

设计依据:情到浓时自然水深火热,我们不仅要从读出情,更要从情中走出来。

四、说板书设计

身在征途 碎 心在故园

了 设计依据:板书是文章结构的简缩,通过板书,能使学生直观地抓住线索,理清思路,体会中心,知道选材,因此,我的板书力求体现这些,以达到事办功倍的效果。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