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7·
小学语文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陈 琴
(四川省犍为县矿区第一学校 四川 乐山 614400)
摘要:时代发展的方向决定了教育的方向,当今时代,各行各业都十分重视人才的创新能力,也就决定了各阶段教育都应注重创
新思维培养。小学是儿童心智发展的关键时期,语文课程又是小学生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同时也承担着培养小学生创新思维的重要任务。在开发儿童语言天赋的过程中、在训练儿童人际交往能力时,小学语文教师都可融入创新思维的培养。本文针对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这一话题进行讨论,旨在为读者提供思路。
关键词:小学语文;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方法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3917(2020)10-0107-01 1.引言
小学语文属于我国义务教学的重要科目之一,其对学生的文学素养、理解能力、思维发散能力、创新能力等都能得到提高。课堂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主要途径,采取何种语文教学方法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目前小学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因此,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不但要认真完成教学任务,更要在教学中采取各种有效的措施来教会学生学习,指导学生学会思考、独立思考、勇于创新,进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2.小学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
在小学这个阶段语文是非常重要的一门科目,这关系到学生以后说话写字的逻辑顺序和结构框架。小学的语文教学方式方法和教学的定位也一直在做调整,已经有了一此发展和提高。但是在课堂的定位还有语文教学整体的管理方面还是存在一此缺陷和问题。主要的问题有:因为我国的小学教育属于应试教育的范围内所以大家都普遍认为应该完全按照书本上的内容完全地一成不变地教授给学生,教学安排和教学评价和教学内容等都应该完全按照计划安排,这样就会让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发挥不出来,这样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就会降低,还有一此本来学习语文的潜力很大,成绩正在提升的学生没有机会继续提高成绩创新力也得不到长时间稳定的发展,这样学生又会失去学习语文的信心。还有一种情况就是教师知道新课标对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要求却不按新课标的要求去改变自己的教学模式而是一味地像从前一样固守教师讲课学生听课的教学模式来上课,这样也会让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无法体现出来也会使学生失去学习语文的兴趣,这时候语文教学的质量也会下降。
3.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策略3.1 树立新的教学理念,构建创新环境。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作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主要途径之一,需要保证课堂教学内容丰富、教学方法多样,课堂气氛要活跃,教师作为引导者,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形成良好、和谐的师生关系,学生的注意力会更加集中,学习积极性更加强烈,参与学习的程度会更大。在这种愉快、欢乐、积极、民主、和谐的氛围中,学生会更加主动学习,接受知识也更快,也更加愿意表达,同时能够获得成就感,体验到创新性学习的乐趣所在。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树立民主平等的教育观,真诚对待学生、尊重信任学生、欣赏鼓励学生,善于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并及时给予肯定。对于学生的缺点,不要立马否定,要给予学生鼓励的同时来引导学生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然后独立改正。此外,课堂上要留给学生一定的时间去讨论、研究,鼓励学生质疑,积极提出问题,并分小组进行讨论,教师给予讲评,形成良性竞争,这种氛围下,学生的主动性、探索性、思考能力都能得以发挥,进而提高创新能力。
3.2 联系实际,自觉创新。教师首先要让小学生看到生活中的美,让小学生爱上生活,愿意为了改善生活方式与质量付出自己的聪明才智。语文是一门非常生活化的学科,尤其是小学阶段,教材中的许多课文都是在讲与小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的
故事,教师完全可以利用这些有趣的故事让小学生学会从个人
的生活中发现类似的趣味。例如,在学习人教版教材中的《带刺的朋友》时,小学生会对课文中描写的可爱的小刺猬产生强烈的向往,可是又因为刺猬浑身的刺“无法拥抱”而感到苦恼,教师就可以引导小学生发挥创新思想,设想一种不伤害刺猬又能够“拥抱”刺猬的方法。此时,小学生可在教师的引导下说出诸如“戴着手套抱刺猬”或“给刺猬穿一个防扎外套”等富有童趣的想法。如此一来,小学生的创新思维就会在教师的引导下得到开发,在生活中也会自觉地动用奇思妙想解决问题。
3.3 善于设置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思考与交流。过去的传统教学中,学生在课堂上主要的角色是被动的知识接受者,在这样的课堂中,教师必须树立自己的权威性,所以教师所讲的知识不可能出现错误,教材中的知识全部都是真理。在这样的环境下,学生逐渐失去了学习的主动权,失去了质疑的能力,接受了自己所学到的一切。当学生认为自己所学习到的所有知识都很完美的时候,自然就不会产生想要创新的意识,创新思维也就无从谈起。所以,在现在的新式课堂中,教师的教学方式必须有所改变。明确培养创新思维的第一步是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这一点。例如,在学习《窃读记》这一课时,有的学生可能就会对作者文中想法产生怀疑,认为在不经过允许的情况下,“窃读”也是一种不好的行为。在发现学生的这种问题和质疑时,教师首先要对学生进行鼓励,让学生知道在学习过程中提问是一种好的习惯。然后再引导学生对这一问题进行讨论和求证,自己寻找问题的答案。并且对于这样的问题,教师不需要给出所谓的肯定答案,不对学生的思维进行限制。通过对学生提问和质疑的习惯的培养,教师才能实现培养学生求异思维的目的,逐步地增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创新思维。
4.结束语
语文虽然是个看似枯燥的课程,但是如果用灵活的教学方式去教学生也会迸发出不一样的火花。教师应该勇于尝试用创新的教学方法去教学生,把学生看作是教学的主体,从他们的感情、情绪和兴趣点出发为他们创造适合他们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去塑造自己的学习方法。参考文献:[1] 王文霞.试析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J].中国新通信,2018,20(17):193.[2] 邹丽娜.加强语文教学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刍论[J].成才之
路,2018(25):37.[3] 陈生芳.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当代教
研论丛,
2018(09):58.[4] 杨林.如何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A].教育理论研究(第一辑)[C].重庆市鼎耘文化传播有限公司,2018:4.[5] 田华.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J].课程
教育研究,2018(35):95-96.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