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智榕旅游。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第一讲机械运动

第一讲机械运动

来源:智榕旅游
第一讲机械运动

基础整合

测量工具: 1 米 [m] = 10 分米 [dm] = 100 厘米[cm] = 1000 毫米[mm] 常用单位及换算:①选正确:根据测量长度和最小刻度需要,选择合适的刻度尺; ②.放正确:刻度尺要放正,刻度线紧靠被测物体; 长度刻度尺的正确使用方法: ③看正确:视线与刻度尺及被测物体垂直; ④读正确:读出最小刻度值及以上各位外,还要估读到最小刻度值下一位;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⑤记正确:测量值=准确值+估计值+单位 产生原因:测量方法和所用仪器引起 误差 减小方法: ,选用精密的仪器。 时间单位:秒(s)、分钟(min)、小时(h),1h=60min=3600s 测量工具:钟、表,运动场和实验室常用停表。 国际单位制:国际计量组织制定了一套国际统一的单位,即IS单位制。 运动的描述机械运动定义:物体 的变化。 定义:被选作标准的物体 参照物 参照物:除自身以外的任何物体一旦选出作为参照物就认为这个被选中的物体是静止的 意义:描述物体 的物理量。 定义:路程与通过这段路程所用时间之比。 速度 运动的快慢

公式:vSt 单位:1m/s= km/h 匀速直线运动 直线运动 运动形式 曲线运动 变速直线运动 平均速度 平均速度的计算:v=s/t 平均速度的测量 1

考点突破

考点一:长度的测量 【典例1】(2014永州)图中,读数时视线正确的是 (选填“A”或“B”),物体的长度为 。(B、3.45cm) 解:使用刻度尺读数时,视线要和刻度面垂直;所以选B; 读数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这把刻度尺的分度值是0.1cm,所以在记录测量结果时若以cm作为单位就要保留两位小数,读作3.45cm。 故选:B;3.45cm。

变式训练1-1:如图所示,铁块长为 cm。

解:读数时要读出估计值,有刻度的是准确值,本题2.5cm从刻度上读出的,而0.03cm则是靠眼睛估读出来的。 考点二:运动的描述 【典例2】(2014长沙)位于沿江大道旁的商业大厦建有室外观光电梯,乘客在随电梯上升时,能透过玻璃欣赏到美丽的湘江风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以地面为参照物,乘客提静止的 B.以地面为参照物,电梯是静止的 C.以乘客为参照物电梯是静止的

D.以乘客为参照物,地面是向上运动的

解:A.以地面为参照物,乘客位置不断变化,所以是运动的.故A不正确。 B.以地面为参照物,电梯位置不断变化,所以是运动的.故B不正确。 C.以乘客为参照物,电梯位置没有变化,所以是静止的.故C正确。

D.以乘客为参照物,地面位置不断变化,所以是向下运动的.故D不正确。 故选C。

变式训练2-1:(2014岳阳)如图所示,用手缓慢地推动书,使书带着笔沿桌面缓慢移动。我们认为“笔是静止的”,选择的参照物是 A. 地面 B. 书

C. 桌面 D. 桌面静止的橡皮

解:对于正在运行的书,铅笔相对于书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所以

说铅笔是静止的,选择的参照物应该是书; 对于正在运行的书,铅笔相对于地面、桌面、桌面上的橡皮位置都发生了变化,所以说铅笔应该是运动的。 故选B。

考点三:运动的快慢

【典例3】某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由速度公式vA.速度大小恒定不变 B.速度与路程成正比

2

s可知,物体的( ) tC.速度与时间成反比 D.以上说法都对

解: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速度大小保持不变,与路程和时间的大小无关。据此分析判断A正确。

变式训练3-1:甲、乙两物体同时同地同方向开始做匀速直线运动,甲的速度大于乙的速度,它们的s-t图像为图示a、b、c三条图线中的两条,运动5秒甲、乙间的距离大于2米,则( )

A. 甲的s-t图一定为图线a B. 甲的s-t图可能为图线b C. 乙的s-t图一定为图线c D. 乙的s-t图可能为图线a 分析:(1)根据s-t图象找出同一时刻a、b、c对应的路程,然后由速度公式判断三图象对应速度的大小关系;

(2)由图象判断5s内,三图象的路程差;

(3)根据图象a、b、c的速度及它们5s的路程差,根据题意选择答案。 解:(1)由图象知:对应同一时间t(如t=4s)a、b、c的路程关系为Sa>Sb>Sc, 由速度公式vs可知,Va>Vb>Vc; t(2)由s-t图象知,t=5s时,Sa-Sb>3m>2m,Sa-Sc>4m>2m,Sb-Sc<2m; (3)由(1)、(2)可知甲的图象一定是图线a;乙图象可能是图线b,也可能是图线c;故选A。

又例:甲、乙两物体同时同地同方向开始做匀速直线运动,甲的速度大于乙的速度,它们的s-t图象为图所示a、b、c、d四条图线中的两条,运动5秒甲、乙间的距离小于10米,则()

A.甲的s-t图一定为图线a B.甲的s-t图可能为图线c C.乙的s-t图一定为图线b D.乙的s-t图可能为图线d 分析:(1)正确认识图图象的含义,根据s-t图象找出同一时刻a、b、d运动5s时对应的路程,然后由速度公式判断三图象对应速度的大小关系;

(2)根据运动5秒,甲、乙间的距离小于10米选出正确答案。 解:(1)由图象知:c的路程始终不变,故为静止状态;故甲、乙一定不是c; 对应同一时间t(如t=5s)a、b、d的路程关系为15m、7.5m、2.5m;由速度公vs可知,t 3

va>vb>vd;

(2)由s-t图象知,t=5s时,Sa-Sb=7.5m<10m,Sa-Sd=12.5m>10m,Sb-Sd=4.5m<10m; 因此甲的图象可能是图线a、b;乙图象可能是图线b,也可能是图线d。故选D。 考点四:速度的计算 【典例4】(2014永州)小李同学在百米赛跑时,在前8s内加速跑完了36m,接着保持8m/s的速度跑完全程,则他百米赛跑的成绩是 s。百米赛跑的平均速度为 m/s。 分析:(1)要算小李跑完100米所用的时间,就需要算出小李跑完(100﹣36)m=64m所用的时间,然后将这个两个时间相加,即为他跑步的总时间; (2)知道小李百米路程和时间,根据v=求出小李的速度。 解:小李跑完(100﹣36)m=64m所用的时间:t1=则他跑完全程所用时间为:t=t1+t2=8s+8s=16s; 他全程的平均速度:v==8s, s100m6.25s。 t16s故答案为 16;6.25。 变式训练4-1:某司机驾车前行,突然发现前方80m处有障碍物,司机从发现险情到才刹车制动需要的反应时间为0.75s,这段时间内汽车保持原速前行了15m。汽车制动后还要继续向前滑行30m才能停下。

(1)汽车制动前的速度是多少?

(2)若司机酒后驾车,反应时间是平时的4倍。请通过计算判断汽车是否撞上障碍物。 解:(1)汽车制动前的速度vs15m20m/s; t0.75s答:汽车制动前的速度为20m/s;

(2)由于反应时间t′=4t,所以匀速运动阶段有: s′=vt′=4vt=4s=4×15m=60m; s总=s′+s减=60m+30m=90m;

所以s总>80m,汽车将撞上障碍物。

点评:本题考查速度、路程的计算,关键是公式及其变形的灵活运用,相对比较简单,本题还告诉我们一定不能酒后驾车,因为酒后的反应时间要加长,容易发生危险。 沙场练兵 基础过关

1.测量长度时,测量所能达到的准确程度取决于( ) A.测量工具的种类 B.测量工具的最大测量范围 C.测量工具的最小刻度 D.测量方法是否正确

分析:长度测量的准确程度是由刻度尺的分度值决定的,分度值越小,准确程度越高,测量需要达到的准确程度跟测量需要有关,比如测玻璃的长度一般要准确到1mm,而测量窗帘的长度,达到1cm即可。

解:长度测量的准确程度是由刻度尺的分度值,即刻度尺的最小刻度决定的;测量需要达到的准确程度跟测量需要有关,并不一定是分度值越小越好。故选C。

2.关于对考场内一些物理量的估测,下列数据中最接近实际的是( ) A.课桌高度约为80cm B.考场内的气温约为50℃

C.一份理化试卷的质量约为80g D.一块橡皮从课桌掉到地上所用时间约为5s 做这种题目,要对一些常见的物理量要有一定的估测能力,根据生活常识去判断题目的对错.

4

解:A.课桌的高度约为80cm,符合实际; B.考场内的气温约为30℃,不符合实际; C.一份理化试卷的质量约为8g,不符合实际;

D.一块橡皮从课桌掉到地上所用时间约为0.4s,不符合实际。故选A。

3.如图(甲)是某物体运动的s-t图像,则图(乙)中能与之相对应的v-t图像是( )

解:由甲图s-t图像可知:某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再分析图乙中A、B、C、D图像,A图像表示物体以无穷大的速度运动,B图像反映物体以恒定的速度运动。C图像表示物体减速运动,D图像表示物体作加速运动。B图像符合题意,选填B。

考点:机械运动,s-t图像,v-t图像,注重数学知识在物理学中的应用。答案:B

4.(2014襄阳)2013年9月29日建成通车的卧龙大桥是襄阳首座斜拉桥,全长4343.5m,桥面宽31.5m,双向六车道.如果一辆车通过该桥的速度是60km/h,则所用的时间是(保留整数位)( ) A. 4min B. 6min C. 8min D. 10min 解:∵v=,

∴汽车通过大桥所用的时间: t==

=260.61s≈4min。

故选A。

5.(2014常德)如图所示,袋鼠妈妈把小袋鼠放进育儿袋中,在草地上向前跃进。说小袋鼠是静止的,选取的参照物是( ) A.草地 B.袋鼠妈妈 C.天空 D.灌木丛

解:袋鼠妈妈把小袋鼠放在育儿袋中后,在草地上跃进时,小袋鼠相对于A草地来说,位置发生了变化,因此它们是运动的;A不符合题意;小袋鼠相对于B袋鼠妈妈来说,位置没有发生变化,是静止的;B符合题意;小袋鼠相对于C天空来说,位置发生了变化,因此它们是运动的;C不符合题意;小袋鼠相对于D灌木丛来说,位置发生了变化,因此它们是运动的;D不符合题意;答案选B。 6.用斜面和滑块做“测物体的平均速度”实验,当滑块自顶端出发时开始计时,滑至斜面底端时停止计时,如图所示,此过程中,滑块的平均速度是( )

A.10cm/s B.9cm/s C.8cm/s D.7cm/s

根据图示求出滑块的路程与运动时间,然后由速度公式求出滑块的平均速度。

5

解:由图知,滑块的路程s=40cm+5cm=45cm,运动时间t=14:35:05-14:35:00=5s,滑块的平均速度vs45cm9cm/s;故选B。 t5s7.一座平直的跨海大桥全长1.6km,桥头立着如图所示

的两个标志牌。如果一辆匀速行驶的载重汽车恰好达到两标志牌的最大限定值,该车通过桥中央时对桥面的压力为N,通过该桥所用的时间为h。(g取10N/kg,车长不计)。 分析:(1)根据限重标志牌知道车的质量,根据G=mg求出车的重力,车队桥面的压力等于其重力; (2)根据限速标志牌知道车的速度,根据vs求出时间。 t解:(1)车的质量达到限重标志牌的最大值,即车的质量m=30t=3×104kg, 车的重力:G=mg=3×104kg×10N/kg=3×105N, 车对桥面的压力:F=G=3×105N;

(2)车的速度达到了限速标志的最大值,即车的行驶速度v=40km/h, ∵vs ts1.6km0.04h。 v40km/h∴通过该桥的时间:t故答案为:3×105;0.04。

8.(2014怀化)钓鱼岛是中国的固有领土,我国海警在钓鱼岛周边海域巡航的过程中,以航船为参照物,钓鱼岛是 的,若以海警为参照物,航船是 的。(选填“运动”或“静止”)

解:我国海警在钓鱼岛周边海域巡航的过程中,以航船为参照物,钓鱼岛与航船的位置发生改变,钓鱼岛是运动的;

若以海警为参照物,航船的位置没有发生改变,航船是静止的。 故答案为:运动;静止。

9.平直的公路上有甲、乙两辆汽车,它们的运动路程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图线如图所示。很据图线可知,汽车 处于静止状态(填“甲”或“乙”), 另一辆汽车的速度 。 分析:在s-t图象中,一条和时间轴平行的直线,表示物体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处于静止状态;一条斜线表示物体做的是匀速直线运动,根据vs求出其速度。 ts14m1m/s。 t14s解:由图象知,乙图象是一条和时间轴平行的直线,汽车乙处于静止状态; 甲图象是一条斜线,做的是匀速直线运动,其速度为v故答案为:乙;1m/s。

10.如图所示,某同学测量一片完整树叶的长度,读数 为 cm。

解:图中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起始端从零开始,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因此A物体的长度为2.70cm; 故答案为:2.70

6

能力提升

11. 一辆汽车在平直的公路上以20m/s的速度匀速行驶,请你在图上画出汽车行驶过程中速度随时间变化关系的v-t图像。

分析:已知物体以20m/s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所以任何时间段速度都一样;又由坐标知,横轴为时间,纵轴代表速度,所以图象为与横轴平行的一条线段.

解:作图方法是:在横轴和纵轴分别确定适当的时间、速度标度,然后在纵轴的20m/s出作横轴的平行线段。如下图:

12.(2014云南节选)如图是根据某小汽车在一段平直的路面上行驶的时间和通过的路程绘制的示意图。

(1) 图中小汽车是做匀速直线运动还是做变速直线运动? (2) 求图中小汽车全程的平均速度。 分析:(1)根据速度公式,结合图示,看在相同时间内小汽车通过的路程是否相等; (2)已知总路程,和所用时间,根据速度公式vs可直接求得其平均速度; ts可知,小t解:(1)由图可知,小汽车在相同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不同,根据速度公式v汽车做变速直线运动;

(2)小汽车全程的平均速度是:

vs1200m30m/s; t40s答:(1)图中小汽车是做变速直线运动; (2)图中小汽车全程的平均速度是30m/s;

7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zrrp.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