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智榕旅游。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浅析强夯置换法在软路基处理中的应用

浅析强夯置换法在软路基处理中的应用

来源:智榕旅游
浅析强夯置换法在软土地基处理中的应用

【摘要】:强夯置换法,适用于高饱和度的粉土,软—流塑的粘性土等地基上对变形控制不严的工程,特别适用于抗剪强度极低的饱和软粘土地基,置换深度一般不超过8m,在设计前必须通过现场试验确定其适用性和处理效果。强夯置换法主要用来提高土的强度,减少压缩性,改善土体抵抗振动液化能力和消除土的湿陷性。 【关键词】:强夯置换 软土地基处理

前言:

强夯置换法是采用强夯法将粗颗粒料(如块石、碎石或其他粗颗粒材料)夯击到土层中形成柱状体,使置换部分强度大幅度提高,使天然土部分在排水固结作用和挤密作用下强度得到提高,从而使复合地基整体强度提高的软土地基处理方法。强夯置换法施工工艺简单,效果显著。2003年,我们在正阳路西扩盐田段软土地基施工中采用强夯置换法处理,取得良好的技术经济效果,深受领导和有关专家们的好评。

一、工程概况及地质条件 1.工程概况

正阳路西扩工程是青岛市城阳区总体规划的一部分,使

- 1 -

城阳至青黄高速公路和滨海大道的主干道,使贯穿城阳区东西的交通主动脉。该工程按一级公路标准设计,设计车速60公里/小时,路基宽度27米。其中,K14+520—K18+332段(以下称盐田段)跨过羊毛沟、盐田、洪江河、虾池及墨水河,地质条件较差,路基上部地层为人工堆填土和海相沉积土,含水量大,压缩性大,属于软弱地层,除羊毛沟、洪江河分别设11×20、9×20米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桥及沿线设12道涵洞外,软土路段必须进行地基处理。工程现场地形、地貌情况见照片1。

工程现场地形、地貌情况 照片1

2.地质地层情况

根据工程地质勘查报告,盐田段地基出举步维人工填土路基,高度为1—2.5米外,绝大部分路段表层填土厚度为0.5米,为软塑状亚粘土;其下为海相沉积层,亚粘土,软塑,局部夹粉细、中砂及淤泥质粘土,厚度一般为2—4米,局部沟槽处厚达8米;再下为陆相冲积层,亚粘土,硬塑,厚度为2.8—9.8米,局部缺失;再下为陆相冲积层,为砂土,中密局部为砂质粘土,厚度较薄,一般为1米左右;下伏基岩风化层,埋深一般在地表以下10米左右。

根据场地地质勘查综合分析,场地地层简单,上部为海相沉积软土,欠固结,压缩性高,强度低,厚度一般在2.5—4.5米,不可作为涵洞的天然地基持力层和直接填筑路基,

- 2 -

必须进行地基处理。其下为陆相沉积、残积土,力学性质好,压缩性低,强度较高,再下为强风化安山岩,为不可压缩层。

盐田段路基填土高度一般为2—5米,地基处理的目的主要为提高浅层饱和软土层的承载能力,为小型结构物提供安全可靠的持力层,降低地基土的压缩性,减少路基沉降量,保证路基的稳定性。

二、地基处理方案

根据盐田段的地质条件,我们进行了多个方案比较: 1.排水固结法:是处理软粘土地基的有效方法,采用排水固结法可同时解决沉降和稳定问题。但盐田段大部分为淤泥质软土,由于淤泥土渗透性差,在附加应力下排水缓慢,使用排水固结法工期长,因此不宜使用排水固结法。

2. 振冲碎石桩:采用振冲碎石桩法可处理软土地基,但耗水量大,增加地基含水量,泥浆污染严重,易对周边虾池造成损害。

3.强夯置换法:

①强夯置换成桩同步发生,在强大的冲击振动作用下,地基土的挤密和消除液化效果好,碎石体的结构密实,并可通过控制置换量来调整夯后地基的均匀性;

②强夯置换对填料要求不高,可利用不规则的碎石、矿渣、煤矸石等,变废为宝节省投资;

③由于填料作用,可采取连续夯击工艺,并夯间距和置

- 3 -

换体直径较大,施工速度比振冲碎石桩和一般强夯工艺快。

④强夯置换以加固为主,因此可处理任何较浅层、较软层地基,与排水固结法相比,固结时间可在瞬间完成,加固效果明显,技术可靠,不留后患。

经上述方案对比研究后,确定采用施工工艺简单、速度快、工期短、工程造价低、处理效果好的强夯置换法对地基进行处理。

三、强夯置换复合地基 (一)强夯置换施工工艺

按强夯工艺,现在地表夯成一定的夯坑,用碎石将其填满,再在原点夯击,反复进行夯填,直至填料量或夯击数达到预定数值。在地基中将会形成具有一定深度和直径的碎石柱体,与夯间土共同形成复合地基,达到地基快速固结、提高地基强度、降低地基沉降量的目的。强夯置换具有以下加固作用:

1.置换作用——以高强度地压缩性的碎石部分地代替了低强度高压缩性的软土;

2.排水作用——强夯时基土所产生的空隙水压力,可以通过碎石体消散;

3.挤密作用——碎石体形成的同时,夯间土被挤密。 (二)施工技术参数及要求 1.地基处理技术要求

- 4 -

复合地基容许承载力应达到150Kpa;置换深度一般为4米,沟槽处软土层较厚适当加深。 2.施工参数选择

①垫层的厚度控制在1.3米范围内,盐田埂要清除与盐田齐平。铺设垫层的石块要严格控制粒径,要求控制在≤50cm范围内,且适当控制含泥量及粉料。在铺设垫层前,石块必须累积一定的数量,用推土机本着向前向两侧的原则箭头式铺开,并平整强夯作业面。(垫层的厚度,遇到池塘水位较深或上层淤泥较深塑性较大的情况,可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垫层的厚度。)

②夯击参数的选择

根据被加固地基土性质,设计单夯能为3000KN.M,落距20米,锤重150KN,夯锤直径1.5M,底面积1.64M,接地静压力为91.4Kpa。为判定强夯效果并确定夯击参数,在现场进行了强夯试验,通过采用面波测试和地震影像测试方法对3个夯堆进行了跟踪检测,确定了一定的夯击数夯墩达到的深度、直径等数据,为强夯置换地基处理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试验夯墩测试情况详见表1。

通过多次强夯试验,确定现场施工参数为:单夯能为2000KN.M,落距13.5米,锤重150KN,圆柱形夯锤,夯锤直径1.5M、高1.2米以上,底面积1.64M,接地静压力为91.4Kpa。强夯置换锤头见照片2。

- 5 -

2

2

试验夯墩测试情况表 表1

点号 实验1号桩 K18+712.76左4号桩 K18+695.46左3号桩 平均 碎石墩长度(米) 5.3 5.6 5.6 5.5 碎石墩 最大直径(米) 2.4 2.4 2.4 2.4 碎石体 波速(m/s) 396.2 418.8 385.0 400.0 横向膨胀 系数 1.6 1.6 1.6 1.6 强夯置换锤头 照片2

③夯间距的确定

夯墩横向、竖向间距均为4米,采用正三角形布点,布桩时横向两排要错开。

④夯击顺序

现场采取隔点跳夯、由内而外的顺序施工,以避免单墩投石量过大、夯击数较多形成的“大肚子”现象。根据地层情况每间隔一个或两个夯点夯成墩后,再夯中间夯点。夯区夯墩的投石量和夯击数保持基本一致,同时增加夯墩间地基土的休息时间,提高挤密效果。

⑤填料及夯击方式

填料采用粒径为5—6厘米的碎石或块径30厘米左右的石渣及较大粒径的石料,当夯坑深1.5-2.0米时,装载机填入碎石;每夯墩夯击数12击,每夯墩用石料大约10-20立方米;采用逐点连续夯击法。填料情况见照片3。

碎石级配情况 照片3

- 6 -

3.地基处理范围

横向:路基宽27米,两侧放坡3米,坡脚以外2米,共计宽度37米;

纵向:大桥锥坡坡脚以外2米。 (三)强夯置换施工

1.施工准备:清理并平整施工场地,用片石石渣滚填至地表水以上,排干道路及两侧盐池内的水,按照夯点平面布置图进行定位放线,准确标出夯点位置,并测量场地高程。

2.施工操作:

每点夯击程序为:①起重机就位,夯锤对准夯点位置→②测量夯前锤顶高程→③将夯锤吊到预定高度→④拉开脱钩装置锁卡夯锤自由落下→⑤放下吊钩,测量锤顶高程(若发现因坑底倾斜造成夯锤歪斜,及时将夯底整平)→⑥重复步骤③至⑤,完成规定的夯击次数,完成一个夯点的夯击。

(四)普夯碎石垫层

强夯置换处理后,场地及时用推土机整平,分两层填筑厚度为50cm片石石渣,满夯两遍(夯击能1500KN.M,锤径2.5米),修筑路拱,再用25KJ以上的冲击式压路机振动碾压4至6遍,并测量夯后场地高程。强夯置换复合地基经普夯后,墩间土进一步挤密,加快了孔隙水压力的消散,使地基应力均匀,与先回填的碎石土形成一层厚度较大的、承载力较高的碎石垫层。普夯设备和锤头见照片5。

- 7 -

普夯设备和锤头 照片4。

(五)施工注意事项

1.开夯前应检查夯锤重和落距,以确保单击夯击能量符合设计要求;

2.夯击前应对夯点放线进行符合,夯完后检查夯坑位置,发现偏差和漏夯应及时纠正;

3.夯前应先将涵洞的位置预留出来,强夯时不予处理,在结构物外做施工便道;

4. 在施工现场必须预留出夯点回填料的位置,并准备足够的回填料,以保证强夯施工正常进行;

5.施工过程中详细记录各项参数和施工情况,检查每个夯点的夯击次数和夯沉量。

四、强夯置换复合地基的监测与评价

在正阳路西扩盐田段(K14+520—K18+332)强夯置换复合地基竣工验收时,为正确评价施工质量,准确计算该段复合地基承载力,我们采用了夯墩面波测试、地震影像测试,复合地基静载荷试验、重型动力触探试验、土工试验等多种方法对该段地基进行了检测和评价,检测结果为盐田段(K14+520—K18+332)强夯置换复合地基容许承载力为210Kpa,夯墩深度(长度)平均为5.1米,满足设计要求,强夯置换地基处理加固效果良好。静载荷试验见照片5。

静载荷试验 照片5

- 8 -

结束语:

正阳路西扩盐田段用强夯置换法对地基土进行加固处理取得成功,节约了建设资金,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为城阳区西部虾池和盐田软弱地层的开发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 9 -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zrrp.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