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高一雷
来源:《共产党员·上半月》 2018年第12期
中国的改革开放发端于农村改革,经过40年的伟大实践,充分解放和发展了农村生产力。可以说,改革开放的40年,也是我国“三农”发展最快的40年。这充分说明农村改革是农业农村发展的不竭动力,每一次农村改革,都促进了农业生产,激发了农村活力,调动了农民积极性,加快了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回顾我的学习和工作,自己与农村改革有着奇妙的“缘分”。我生在冀南平原的农村,1980年考入河北农业大学经管系,在那里系统学习了农业农村基本理论知识,特别是认识到了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重要意义和作用。研究生毕业后到省委农工部开始从事“三农”工作,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到二轮延包再到现在的农村土地“三权分置”;从农村“三提五统”,到取消延续两千多年的农业税;从乡镇企业,到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从新农村建设,到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我有幸亲身经历并参与了农村改革迄今为止的每一步伟大历程。
**总书记指出:“改革开放以来农村改革的伟大实践,推动我国农业生产、农民生活、农村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为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了重大贡献。这些巨大变化,使广大农民看到了走向富裕的光明前景,坚定了跟着我们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对农村改革的成功实践和经验,要长期坚持、不断完善。”总结40年来我省农村改革的成功经验,主要有以下四点。
充分尊重农民的首创精神。农民是农业和农村发展的主体,也是农村改革的具体实践者。我国农村改革坚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充分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充分调动广大农民群众的积极性,农民群众创造性得到迸发。农村改革的许多举措都是由农民创造的,比如包产到户和乡镇企业,这些开创性新事物都是农民在实践上的重大探索,对我国农业和农村的发展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因此,推进农村改革,必须始终把尊重农民首创精神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只有这样才能得到广大农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
坚持党的领导。农村改革中,我们党始终把加强和改善对农村工作的领导作为一条基本原则。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遵循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客观规律,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农村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始终把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基础的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作为农村基本经济制度,保持了党同农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形成推进农村改革发展强大合力,这也是农村改革成功的根本保证。
坚持问题导向。每次农村改革,都是从制约农业农村发展的深层次问题入手,聚焦突出矛盾,对准靶向病灶,寻求体制突破,以问题的解决推动发展的突破。通过对于传统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农产品市场流通体制、收入分配体制、农村金融体制等方面的重大改革和调整,充分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大大提高了农村资源配置效率。在对待推进改革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上,既尊重历史,也尊重现实,充分照顾了各方利益,确保了改革的步伐有条不紊。
坚持试点先行。我国农业和农村领域改革的特点多是由点到面、从局部到整体循环渐进,摸着石头过河,不追求一步到位。往往是根据农业和农村发展不同阶段所面临的主要矛盾和问题,确定改革突破。鼓励基层开展试点探索,成功后及时总结转化为政策,推动面上的制度创新。这种农村改革的好处是成本低、风险小、效果好。尤其是一些根本性制度牵一发而动全身,更要在先期试点基础上不断加以完善,待经验成熟后逐步示范推广。
进入新时代,党的十九大提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新时代面临着新任务,新任务需要新动能。我们必须以更大的担当、更大的力度,进一步运用好改革这一重要法宝,着力构建城乡
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为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注入不竭动力。基本遵循就是要紧紧按照**总书记要求,紧紧围绕处理好农民和土地的关系这“一条主线”来展开。结合河北实际,就是要按照“三权分置、确权颁证,土地流转、规模经营,产权交易、培育主体,股份合作、共享发展”的总体思路,重点做好以下几项农村改革,以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突破,带动活跃农村改革全局。
一是三权分置、确权颁证。“三权分置”就是落实集体所有权、稳定农户承包权、放活土地经营权。三权分置并行,这是我国农村改革又一次重大制度创新,要通过具体政策来落实到操作层面。这就需要我们进一步加快推进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在全省基本完成确权登记的基础上,加快土地承包经营权证发放,加快汇交确权登记数据库成果,实现省县两级登记信息互联互通,真正把权确实、确准、确死,让老百姓真正吃上“定心丸”。
二是土地流转、规模经营。承包经营权的确权颁证,为土地流转、规模经营奠定了制度和产权基础。在确权颁证的基础上,因地制宜,通过土地经营权流转、股份合作、土地托管等多种形式,引导土地经营权向家庭农场、专业大户、农民合作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现代农业园区等规模经营主体集中,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实现由“耕者有其田”向“善耕者用其田”转变。
三是产权交易、培育主体。确权是为了活权。加快建设交易品种齐全、组织架构清晰、管理制度规范、技术信息联动、交易风险可控的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着力盘活农村资源,进而构建城乡统一的要素市场,让农村各类产权在公开市场上进行流转交易,在更大区域范围内进行要素流动和优化配置。在坚持家庭经营的基础上,加快培育发展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公司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推动家庭经营、集体经营、合作经营、企业经营共同发展。
四是股份合作、共享发展。扎实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在以46个省级以上试点为重点开展集体经营性资产股份制改革的同时,鼓励各地结合资源性资产特点,引导农户以土地、林地等资源性资产的经营权入股新型经营主体,不断创新股份合作形式,完善股份合作机制,推动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实现劳动、土地与资本的联合合作,充分激活农村发展活力。
实践永无止境,改革未有穷期。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河北农村改革将再扬风帆,为实现乡村振兴的“燕赵版”再创新辉煌。
(作者系省农业农村厅党组副书记、副厅长)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