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届湖北省高等学校教学成果奖申请简表
推荐学校(盖章):湖北大学 成果类别:文学 申报等次:三等奖 成果名称:《大学语文教学理论建设与教学模式研究》 完成单位:湖北大学 成果主要完成人:余兰兰 杨建波 刘颖 陈鑫 周作菊 姓名 余兰兰 杨建波 刘颖 陈鑫 周作菊 专业技术职称 讲师 教授 讲师 讲师 讲师 所在单位 湖北大学文学院 湖北大学文学院 湖北大学文学院 湖北大学文学院 湖北大学文学院 近三年年均教学工作量 268 退休 330 226 306 在该成果中承担的工作 主持项目申报、研究及实施 参与项目研究与实施 参与项目研究与实施 参与项目研究与实施 参与项目研究与实施 一、成果主要创新点(400字以内)
《大学语文》课程是全国高校人文素质教育的必修基础课程之一,对其课程建设、教学改革与实践的研究,目前已有比较丰富的研究成果。但是现有的研究,往往单纯进行理论探讨,或者单纯进行实践研究,并且对于教学实践的研究又大大超过了对于教学理论的探讨。同时,对教学实践的研究又偏重于课堂教学而忽视了课外延伸。
本课题的研究,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课内与课外的衔接,适应了时代变化与课程发展,具有时代性与综合性的特色。形成了一个教学理论、教学模式、教材与课件相辅相成、系统完整、富有创新、独具特色的教学整体。
首先,本课题突出了理论建设。科学而先进的教学理论能很好地指导教学实践。项目组认真总结、反复研讨了《大学语文》课程的基本教学理论(包括课程性质、教学目标、教学理念、教学模式等方面),改革并制定了新的《大学语文课程教学大纲》,增强了大学语文教师的理论意识,提高了大学语文教师的理论素养。
其次,本课题创立了独具特色的教学模式。这些教学模式的核心思想都是“以人为本”,突出了人文素质教育的目标。教学模式在教学中同时具有理论与实践两个方面的意义,直接关系到教学效果的好坏和教育目标的实现。一个科学的教学模 式一旦从理论上建立并且得到教学实践的检验,就能成为一种规律性的思想与方法 被长期运用,直接指导和促进《大学语文》的教学实践与课程建设。
再次,本课题充分发挥了现代教育技术的作用。研制的《大学语文》系列多媒体教学课件,直接与上述教学模式和新版的《大学语文》教材相关联,帮助教师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和空间里,营造出生动活泼的课堂教/学氛围,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有效地促进了课程整体教学水平与教学质量的提高。
二、成果主要内容概述(1000字以内)
湖北大学在20世纪80年代即已开设《大学语文》课程,为了及时总结湖北大学《大学语文》课程的优秀教学理论与方法,进一步深化新时期湖北大学的《大学语文》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加强《大学语文》课程建设与发展,项目组由湖北大学《大学语文》课程骨干教师、武汉地区暨湖北省大学语文研究会副秘书长
余兰兰主持,以《大学语文教学理论建设与教学模式研究》为题,于2009年3月向武汉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申报研究课题,并获准立项。项目组采取师生座谈、专家访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等方法,通过三年多的教学研究、改革与实践,取得了令人满意的研究成果。
(一)深入探讨和系统归纳了《大学语文》课程的基本教学理论。
科学而先进的教学理论能很好地指导教学实践。项目组认真总结、反复研讨了《大学语文》课程的基本教学理论(包括课程性质、教学目标、教学理念、教学模式等方面),改革并制定了新的《大学语文课程教学大纲》,增强了大学语文教师的理论意识,提高了大学语文教师的理论素养。
(二)建立并完善了一套科学而系统的《大学语文》课程教学模式。
教学模式在教学中同时具有理论与实践两个方面的意义,直接关系到教学效果的好坏和教育目标的实现。依据湖北大学《大学语文》的课程性质和教学目标,项目组认真总结和完善了符合教育规律、适应时代变化、富有湖北大学特色的课程教学模式。这些教学模式既各有特点又互有交叉,在教学实践中既能独立使用又能综合运用。其核心思想都是“以人为本”,突出了《大学语文》课程的人文素质教育目标,对培育和提升大学生的人文素养起到了积极而良好的作用。
1、理论(规律)教育模式,立足于给学生文学欣赏规律与方法的指导。 2、情感(审美)教育模式,立足于培养学生文学欣赏能力和健康的审美观。 3、文化教育模式,立足于提高学生的文学文化素养与人文精神。 4、人格教育模式,立足于用文学和文化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 5、比较教育模式,立足于让学生学会比较的阅读与学习方法。 6、师生互动教育模式,立足于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体、学习的主人。
7、课内向课外延伸(自主学习研究)教育模式,立足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研究性学习的能力。 (三)修订高质量的《大学语文》教材,研制高水平的多媒体教学课件。
在多年教学实践的基础上,项目组第三次修订了湖北大学使用的《大学语文》教材。该教材既有文学史概述与文学作品精选,又有阅读欣赏指导读物和语言文化读物,内容丰富,视野新颖,体现了先进的教育观念和教学理论,编写体系和编写模式都独具特色,富有创新性,在国内同类教材中处于领先水平。
针对湖北大学《大学语文》课程所使用的特色教材以及教学模式,项目组精心设计和制作了与之相配套的系列多媒体教学课件,充分发挥了现代教育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使教师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和空间里,营造出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有效地促进了《大学语文》课程整体教学水平与教学质量的提高。
三、成果应用推广情况(400字以内)
本课题的研究,对《大学语文》课程的教学理论与教学模式进行了积极的探索,注重理论探讨与教学实践并重、知识传授与素质教育互融,适应了时代变化与课程发展,具有时代性与综合性的特色。系列教学研究论文已经在省级以上重要报刊公开发表,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影响。
项目研究成果目前已在湖北大学全校公共必修基础课《大学语文》的教学中大力推广和应用,取得了良好效果。大学语文教师的理论意识普遍增强,理论素养普遍提高,建立并完善了一套科学而系统的《大学语文》课程教学理论。富于湖北大学特色的《大学语文》课程教学模式既各有特点又互有交叉,在教学实践中既能独立使用又能综合运用,已被其他兄弟院校的大学语文教师所借鉴和采用。修订的《大学语文》教材(北
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2月第3版)特色鲜明,体现了先进的教育观念,已被湖北大学、湖北大学知行学院以及省内外许多高校所使用,获得广泛好评。系列多媒体教学课件参加全国大学语文研究会2010年举办的优秀课堂教学设计比赛,荣获一等奖,获得了全国大学语文教育界专家及同行的好评。
本课题的研究,直接促进了大学语文教师理论素养与教学水平的提高,促进了大学生语文水平与人文素养的提升,取得了良好的人才培养效益。同时,对国内同类课程还具有积极的借鉴参考作用和良好的推广应用价值。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