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智榕旅游。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中提琴初学五要素

中提琴初学五要素

来源:智榕旅游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2002年第3期 THE NEW VOICE OF YUE—FU( Fhe Academic Periodical of Shenyang Conservatory of Music) 学提 翻 重 塞 。厉学科 一般来说,从一开始就直接学习中提琴的人很 琴的感觉也有一定的差异。一般地来说,小提琴的 少,多数是由小提琴改学中提琴。许多初学中提琴 的学生,由于缺乏对中提琴的了解,往往会养成不好 的习惯,多走弯路。笔者根据自己二十多年的教学 持琴比较容易,它的体积小,重量轻,放在肩上不 会感到负担太重,要达到标准的持琴要求比较容易 做到。 而中提琴的持琴就有一定的难度,初学者比较 常见的问题是,琴头低,琴与人体未能形成90度 实践,有针对性地提出中提琴初学五要素,供探讨。 一、选琴适宜,量体裁衣 中提琴的尺寸有很多种,从39cm(甚至更小) 的直角,不仅在感官上给人很不舒服的感觉,还会 直接影响演奏技巧的发挥和学生身体的发育,有的 学生错误的认为,中提琴又大又重,因此持琴时使 劲用下巴夹,颈部卡和肩部顶,这种“夹、卡、 顶”是一种十分错误的做法,时间长了,不但会感 到疲劳,而且会造成局部肌肉的损伤,我们应当学 直到43cm(甚至更大)大小不一,因此一定要选 择适合本人的身高、臂长和手的大小的琴。我们的 学生中大多是从初中开始学习中提琴的,年龄只有 11~13岁,身体还正在发育阶段,还未达到成年 人的身高臂长。在改学中提琴时如果不注意选择适 合自己的乐器,随便拿来一把中提琴就拉,不但影 响自己的学习,而且会影响身体发育。 会用“两个支撑点”来持琴,即:除了用下巴,颈 和肩以外,还要用左手拇指和虎口来持琴,要感觉 到左手拇指在琴颈上负有一定的重量。有的学生会 问,这样做会不会影响左手的灵活与换把?其实不 会,左手感觉到一定的重量对左手的运指和换把反 倒有一定的好处,拇指有一定的重量是对其他运动 的四个手指的一种支持与反作用。对换把而言,如 众所周知,运动员如果穿一双太大或挤脚的鞋 在比赛场上是不会取得好成绩的。一个初学中提琴 者选择一把合适的琴如同运动员有一双合适的运动 鞋一样重要。我认为,初学者选择小一点的琴为 宜,从小提琴过度到中提琴时一般会感到琴重了, 琴大了,左手不那么灵活了,拉起来感到费力了。 果不是完全靠左手托琴,那么在换把的过程中有一 定的重量是正确的,不致有“空对空”的感觉。 需要指出的重要的一点是,有的学生持琴时, 琴与颈部没有完全靠上,而是留下很大的一个距 离,造成琴与身体分离、脱节,失掉了“琴是身体 的一部分”的感觉,使得本来就很大的中提琴显得 更大,更难驾驭。初学中提琴者从一开始就应当注 意这个问题,避免养成不好的习惯。 三、持弓科学。挥洒自如 如果琴过大,就会更加重负担,好像儿童在拉四分 之四的成人琴一样,难以轻松自如地演奏。当然, 中提琴的大小会直接影响声音,一般来说琴越大声 音越好,但是,单纯为了声音而不考虑其它是不明 智的,尤其是那些身材矮小者,更要注意这个问 题。一个初中学生开始学习中提琴,选择琴的尺码 最好不要超过40cm,随着年龄的增长,身高手臂 的增加,耐力的增强及对中提琴的熟悉和掌握,再 选择适合自己的更大一点的琴应是明智的选择。 二、持琴得当,举重若轻 由于中提琴和小提琴的重量大小有所不同,持 在弦乐器演奏的不同年代,不同的学派,不同 的乐器有各种不同的说法。哪种最科学,最正确, 最符合时代要求?人们还在不断地研究与探索。持 作者简介:厉学科,生于1949年。1980年毕业于沈阳音乐学院管弦系,1981年至1983年赴上海音 乐学院管弦系学习。现为本院副院长、副教授。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厉学科:中提琴初学五要素 57 弓也同样经历了不断探索的过程。 由于中提琴本身比小提琴低五度,比小提琴弦 长弦粗,没有小提琴发音灵敏等特点,要使中提琴 发音正确,技巧运用自如,正确的持弓方法是十分 重要的。有人把拉琴的技术难度三、七开,即三分 左手,七分右手(弓子)。可见演奏中弓子处于多 么重要的地位。因此,初学中提琴者决不可以随随 成一个平面的话,右手背应当与弓子的平面一致。 要掌握好持弓的力量,既不能抓得太死,也不能抓 得过于松懈,好像手中捧着一只小鸟,抓得太紧会 把小鸟箍死,抓得太松小鸟会飞走。练习持弓时, 要多做这个练习:右手除了拇指以外的四个手指交 替抬起落下,即分别用食指、中指、无名指和小指 中的三个手指来完成运弓。体会一下每个手指在弓 子上的作用,但又不依赖着某一个手指。还有一点 便便拿起弓子就拉。首先,要检查你的持弓是否正 确,是否适合中提琴的演奏特点。 那么,如何正确地掌握持弓技术呢?我认为最 重要的一点是持弓的“平衡性”。何为平衡性?就 是你的右手在持弓时五个手指都要十分自然、平衡 的受力。一般容易犯的错误大多是食指用力过多, 食指到小指的力在逐个减弱,有人甚至小指经常用 不上力,形同虚设,可有可无,整个右手倒向食 指,倒向弓杆,造成声音紧张、粗糙、共鸣不好、 要提到的是,许多学生持弓时小指不能做到完全弯 曲,这个习惯很不好,应当尽快克服。 四、五指协调,左右逢源 中提琴比小提琴把位大,弦与弦之间的距离 宽,要想掌握好左手的把位、力量和弹性,就必须 认真做最简单和最基本的练习,让你的左手尽快达 到演奏要求。在这里要特别提醒那些学习过很长时 间小提琴,甚至有的已经具备了很高程度的学生, 一穿透力差。我们可以做一个小小的试验,让学生用 右手去抓一个茶杯,一定是每个手指都承受了力, 而且比较均匀,是一个非常自然的动作。不会有人 在抓茶杯时故意用食指加力,而忽视其它手指的作 定不能操之过急,要将原程度尽可能降到最低。 (作品第7号)很适合初学中提琴学生练习。 如下例: 左手训练的教材很多,我认为舍夫契克的左手练习 用。我认为,持弓时越接近自然状态就越容易控 制。持弓正确与否关系重大,是决定能否演奏出美 妙的声音和华丽的技巧的前提和条件。 在练习持弓时,应当力求手指与弓杆成直角 (完全直角是不可能的),以免重量倒向食指。同 时,要更多的注意一下小指的作用,要感到小指有 一clc 定的重量,不能可有可无。假如把弓杆的角度看 (注:可以用比实际音高低五度来练习) 在做左手练习时,一定要注意以下几方面的关 系。 要的。 在教学中,经常有一些孩子拉琴时左手紧张、 僵硬,速度快不起来,就是学琴时忽略了这方面的 训练造成的。那么“发动机”发动后,“轮子”应 当如何转动呢?有的学生指根运动做得很好,可是 指尖却没有很好地去配合,往往会出现两种错误倾 1、指根与指尖的关系。指根与指尖是什么关 系呢?我认为指根好比是汽车的发动机,是动力的 源泉。左手手指的运动是要靠指根来带动。而指尖 好比是汽车的轮子,发动机发动起来后,通过皮 带、齿轮、轴承等作用在轮子上,通过轮子的转动 而使汽车奔跑。对汽车而言,发动机是关键性的部 位,发动机性能的好坏可以决定汽车的好坏。所 以,我们在左手练习时,指根的运动无疑是至关重 向,较多的一种是按弦太死,压得太重。手指落到 弦上之后不会马上松下来,而是继续用力向下压, 造成左手负担重,灵活性差;另一种是指尖与弦的 接触不够紧密,过于懈怠,缺乏力量,没有把指尖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58 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2002年第3期 与弦紧密结合在一个“点”上。一般来说,增强力 度的同时也增强了紧张度。提十公斤的东西和一公 斤的东西相比,一定是前者紧张度要比后者紧张度 高得多。如何做到不用很紧张很费力就能提起十公 斤的东西?这是左手训练的主要课题。 我曾问学生是否往木头上或墙壁上钉过钉子, 放在琴颈的什么位置?应当多高?与其它四个手指 是什么关系?这是初学中提琴学生必须搞清楚的问 题。 拇指的基本位置应当是在相对的其它四个手指 中间位置。随着不同弦和不同把位的转换,其位置 也在不断地变化着。有一点要特别指出,拇指不要 把琴颈卡死,只要感受到了对其它四个手指起到了 回答是钉过。那么,左手手指的起落动作就不难理 解和掌握了。我们在钉钉子时首先要把锤子抬起, 用甩动的力去击中目标,一旦击中锤子会自然松下 支撑作用就可以了。过多的用力是错误的,会直接 影响左手其他手指的运动。关于拇指的高度,由于 来。我们的左手训练就和钉钉子一样,要既有力 量,又有弹性,还要很松驰。学生要在练习中自己 去慢慢体会,解决好“发动机”和“轮子”的关 系。 2、小指与1、2、3指的关系。中提琴和小提 琴一样是用左手的四个手指来触弦,靠这四个手指 的不停起落运动加上右手的运弓来演奏动听的音 乐。显然,这四个手指之间的协调性和一致性是十 分重要的。 在教学中,我发现很多学生忽略了一个十分重 要的问题,没有对小指加以“关照”。为什么要对 小指加以“关照”呢?因为它处在不平等地位。你 看,小指与其它三个手指相比,比它们瘦小得多, 短得多,力量也弱得多。可在演奏中,小指和其它 手指承担同样的任务,担负同样的责任。因此,要 对“先天不足”的它加以“关照”。我曾问学生, 如果你养四只小鸡,有三只很壮,可有一只很弱小 怎么办,学生都说我会多去照顾那只弱小的。这个 回答很自然,很正常,也很容易让人理解。可是在 学生实际训练和演奏中往往会忽略这一点。常见的 问题是,小指僵直地按弦,指关节没有站立起来。 按小指时左手的重量没有移到小指上来,造成“远 距离操纵”。结果是左手紧张,声音不好,手型不 对,直接影响演奏水平的发挥。 那么如何解决好小指与其他三指的关系,对小 指如何加以“关照”呢?首先要加强小指的独立性 和耐力的训练,要用后天的更多训练来弥补“先天 不足”,另外在训练和演奏时,一定要将重量移到 小指上来使小指更多地感觉到作用于弦上的力,小 指的关节要站立起来,既看起来美观,又可以将指 根发动的力传到指尖上。在这四个手指中,小指是 主要矛盾,小指的状态、位置搞好了,其它问题就 迎刃而解了。 3、拇指与其它四个手指的关系。左手的拇指 个体的差异,则因人而异。一般的来说拇指的高度 应当以其它四个手指方便、舒服为基准。 五、换把柔弦。相得益彰 做好换把练习,对初学者来说也同样重要。小 提琴的把位概念和中提琴的把位概念有一定的差 异,需要通过一些换把练习加以解决。舍夫契克的 换把练习是本好教材,可以训练在不同把位上用不 同手指来换把。我主张在开始练习换把时,一是换 的要慢、要准、要松;二是利用好媒介音,体会到 换把的过程及每个把位的感觉,只要做好这两点, 我相信你的换把一定没有问题。 与换把有直接关系的是左肘的运动。左肘在换 把时要起到积极的,先导的作用,给运动中的四个 手指最舒适、最方便的支持。我发现一些学生左肘 不会动,只会保持一个状态,僵持在一个位置上, 这是造成左手紧张的另一个原因。这好比一个人需 要不断地调整姿式一样,走的时间长了需要坐一 坐,坐的时间长了需要躺一躺。如果一个人一天 24小时总是一种姿式的话一定会感到很累。同样 道理,我们在拉琴时,左手的肘部也要不停地变动 角度,这样才会既保持好左手的正确状态,又不会 造成肘部的紧张。 最后说说柔弦。有人在小提琴上柔弦很好,可 到了中提琴上却感到力不从心,出不来效果。由于 中提琴把位大,琴弦粗,琴颈宽,柔弦要达到理想 效果很不容易。我认为中提琴的柔弦有两点最重 要,一是左手的第一个关节要会动(离指尖最近的 关节),而且动的幅度要大;二是只用腕子柔弦对 中提琴而言很不够,要学会用小臂和手腕一起来柔 弦。强烈和激动的乐曲只用腕子柔弦是达不到理想 效果的。如果第一关节动作做得好,加上小臂和手 腕动作,你会体会到在你正确的柔弦中传出美妙动 听的音乐,不但使你自己感到满足,也会打动你的 所有听众。 (编辑徐长嵬)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zrrp.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808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