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浅谈小学数学单元整体教学
一、课题的提出及意义
小学数学单元整体教学是构建小学单元整体教学实践体系中的一个分支.其思想支撑离不开李怀源校长提到的单元整体课程的三个理论基础.一、哲学观念――单元,单元整体课程以单元为基本的课程单位和教学单位.二、思维特点――整体.单元整体课程强调课程内容的整体性,突出学习过程的整体性,突出课程评价的整体性,这种课程设计,符合__人思维的基本特征.三、学习方式――自我反思.整个单元整体课程的形成与发展离不开教学实践,同样作为小学数学单元整体教学,两年来,它借鉴了语文学科单元整体教学的一些想法,并结合自己学科的特点,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生成、发展.
这两年来,数学单元整体教学经历了很大的困惑.作为一个系统性、连贯性极强的学科,如何将一个单元的内容整合?几个信息窗内容整合到一起,学生能否理解消化吸收.经过两年的实践,我们将自己的所思所想所做编写成一本《小学数学单元整体课程实施与评价》,这是来自一线学校和一线教师的课改经验总结.这本书,体现了课题提出者对教学对教育的深度思考,体现了一线教师对数学课程标准的理解,体现了一线教师进行课程改革的高度自觉,体现了一线教师对数学课程实施的创造性实践.
二、课题研究成果分析
正是经过这两年的实践,我们有了以下收获:
(一)整合思想的优势
1.数学思想的渗透,促进了学生的发展
有了整合这一思想,老师在教学时会深入考虑一个单元的教学目标到底是什么,它在这一册中,甚至整个小学阶段的地位如何,对学生的数学发展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例如:___版五上《多边形的面积》这一单元,数学转化的思想是整个单元的灵魂,所以老师无论教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还是求三角形的面积、求梯形的面积都会注重运用转化的思想来推导,重视学生的探究过程.而不会在教学时仅仅停留在掌握计算公式这一浅层面.学生学到的也不仅仅是会求这些多边形的面积,他们会逐渐的利用这一思想解决其他的问题.
2.教学方法的整理,加深了学生的理解
以___版三年级上册《分数的初步认识》这一单元为例,整个单元的内容是:认识几分之一、认识几分之几、比较分数的大小、同分母分数加减法.有了整合的思想,会让老师们深入考虑几节课的共性.由于是初步认识分数,学生很难理解,所以直观教学是处理这一单元很好的方法.有了这一整合点,学生对分数意义的理解,对如何比较分数的大小,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掌握起来就轻松很多,老师的教学方式也会明确起来.再比如,___版一年级上册《20以内的进位加法》这一单元,凑十法是这一单元的核心,整合点.所以老师在教学九加几这一课时,就要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深刻体验凑十法对计算带来的简洁,从而为后面的几节课做好铺垫.
3.数学内容的整合,节约了教学时间
整合的思想利于教师敢于打破教材的编写.例如:___版五年级上册《统计》这一内容,本册是学习单式折线统计图,复式折线统计图放在了下册.这两个内容联系紧密,跨度不大.学完单式折线统计图后,引申一下学生就能掌握复式折线统计图,教学时老师可以把两个内容放在一起,不必留到下一学期.这样既利于学生理解,又节约了时间.
4.整合的思想,加强了老师对教材的把握
单元整体教学的提出,让老师在教学时要从整个单元、整个小学阶段、对学生的数学发展这一高度去考虑,那老师就要至少对整个小学阶段的教学内容把握到位,所以促进了老师平时的学习,加强了老师对教学的研究.
在这两年里,我们老师们在一起多次的学习《数学课程标准》,翻看研究12册教科书的编排,将___版的12册书又按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进行了纵向的整理,排成表格供老师们随时学习.
(二)教科书教学、数学阅读、数学实践三大模块的优势
1.对数学课程范围的重新划分,有利于学生的发展
我们倡导的单元整体课程是把数学课程分为教科书数学阅读数学实践活动三个部分.这三部分统一在一个整体中,又体现了不同的功能.教科书教学让学生能够学习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数学阅读给学生更大的涉猎空间,学习简洁、深刻的数学语言,拓展视野,提升思维;数学实践活动为学生搭建实践的平台,在一次次活动中,体验探究,发展思维,提升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1)单元整体教学的思想,让我们教师能够站在一个较高的角度去看待教科书教学上的内容,而不是以往的孤立的一个一个信息窗内容.
(2)数学阅读这一板块的加入,是想对数学教科书的内容进行拓展,比如让学生了解一些数学知识的起源与发展;通过对一些材料的探究,获得一些数学思想、方法;通过阅读,增强学生提炼数学信息、分析数学信息的能力;增强问题意识及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等.
为保证阅读材料,____年底,我们利用寒假时间按年级编写了6本数学读本,供学生们平时阅读.
(3)数学实践活动的过程,是以问题为载体,以学生自主参与为主的学习活动.在这一过程中,能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所学内容,获得数学活动经验,增强发现和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种教学形式在日常教学活动中也常体现.例如:学习公顷这一内容,老师们会利用测绳实际体验边长100米的正方形的实际面积,让学生建立表象.
这一课程实施不是纸上谈兵,而是有具体的划分,我们结合___版教科书,对课程进行了详细的划分,在我们编写的《小学数学单元整体课程实施与评价》附录中,能够看到课程实施的步骤,每个单元是一个体系,体系内的各个单元又组成一个体系.这种体系的延续与承接,让学生的学习始终处在一个系统之中.我们每周拿出一节作为数学阅读课,每周有一次数学实践活动时间作为保障.
这样的课程划分,符合数学学习的基本规律,在更广阔的学习空间中,激发学生数学学习的主动性.
2.对数学课程目标的再次分化,有利于教师的教学
数学课程标准中对课程目标进行了描述,但是因为照顾到不同地域,不同水平的学校,所以给出了年段目标.课程标准给出目标,又给出一个目标实现的空间,在某个年段(三个学年)内能够达到相应的目标就算是符合标准的.
我们老师们根据自己的实践经验,结合课程标准的目标要求,把目标分化到每个学期.这样的目标又是按照教科书教学读整本书数学实践活动的体系进行划分的,这样的目标丰富了目标体系.
这样的目标定位,目的是便教利学,教师心中有这样的目标,有利于在课堂上去实现.学生根据这样的目标,也可以判定自己的学习水平.目标的系统性,让不同教师对自己的所在年段的目标更加清晰,能够进行目标定位,避免了数学学习过程中的随意性.
三、研究后的问题与思考及努力方向
小学数学单元整体教学这一课题在研究的过程中,尽管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我们也发现了一些需改进的地方,这也是我们以后努力的方向.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