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O13年第6期 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社版) NO.6,201 3 (总第178期) Journal of Mudanjiang Normal University Tota1 NO.178 “网络大V”与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何茂昌 (健雄职业技术学院职业素质教育中心,江苏太仓215411) [摘 要] 在自媒体时代,有些“网络大V”沦为谣言的制造者和传播者,其言论甚至在某种程度上偏离了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给社会造成了不良影响。一些大学生往往会对“网络大V”盲目崇拜和信任。因此 要深入分析“网络大V”以及舆情生成,充分认识“网络大V”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挑战,在 此基础上积极探索完善监管“网络大V”的体制机制,借助有社会责任感的“网络大V”引导社会主义核心 价值观,打造高校自己的“网络大V”,改变传统灌输式教育方式,强化大学生的媒介素养教育等自媒体环 境下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方法。 [关键词]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网络大V”;微博;大学生 [中图分类号]6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3—6121(2013)06—0138—03 随着网络和手机通讯技术的飞速发展,微博、微 可见,“网络大V”已经成为网络舆情产生的重要阵 信、Et志、个人主页等载体逐渐成为信息传播的主要 地。对于“网络大V”来说,其舆论生成的路径一般分 阵地,人人都能成为“记者”,自媒体时代悄然而至。 为以下几个阶段: 在鱼龙混杂的互联网世界里,那些拥有百万以上粉丝 (一)舆情萌芽阶段 量的“网络大V”无疑在以“意见领袖”的身份,影响着 微博名人将一些个人身边小事、思想观点以及对 成千上万网民的价值观。由于受到商业利益的驱使, 公共事件的看法发布或转发在自己的微博中,舆情传 有些“网络大V”沦为谣言的传播者和制造者,其言论 播进入萌芽阶段。 甚至在某种程度上偏离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给社 (二)舆情爆发阶段 会造成了不良影响。特别是对身处校园的大学生来 由于“名人效应”,“网络大V”们的微博得到众多 说,由于传统媒体的相对缺失,使得网络成为他们获 评论和转发,引发了讨论,使信息迅速扩散,且这种扩 取信息的主要来源,再加上社会经验的相对不足、心 散是裂变式的多对多交互形式。当很多博客选择了 理不够成熟、对信息真实性的辨别能力不强,导致他 一个主题或者开始跟踪一条新闻时,便可形成博客 们往往对“网络大V”盲目崇拜、盲目跟风。因此,高 蜂,博客蜂群是舆论风暴酝酿的早期症候。l2 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要引导学生正 (三)舆情扩散阶段 确对待“网络大V”现象,并借此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 舆情爆发后,网民加入到事件的评论中,舆论的 值观的培育。 力量也因此越来越大,甚至在某些情况下能决定舆论 一、“网络大V”以及舆情生成 的发展方向。每当有重大突发事件时,真正起到舆论 对“网络大V”的界定,笔者比较认同的观点是, 催化作用的可能正是这条“长尾” 。此时,这些代表 微博平台上粉丝数目超过1O万的称为“大V”。据统 个人意见的言论,就形成了一个“舆论圈”,使舆情得 计,新浪、腾讯微博中,粉丝数1O万以上的大V用户 到了迅速扩散。这时的任务就是激活这条舆论“长 超过1.9万个,100万以上的超过3300个,1000万以 尾”,进行正确的舆情监测和引导。 上的超过200个。 2013年《人民日报》的发行量突 (四)舆论最终阶段 破300万份,而2013年10月12日微博女王姚晨的 当网络舆论达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引起媒体关 粉丝有近5500万。这意味着,姚晨一条微博的受众, 注、持续跟进并核实消息,最终形成可信度较高的事 即便不计算转发量,也是人民日报发行量的近17倍。 件信息,并进行舆论引导。这些结论经过网络转载或 [收稿Et期]2013-08—21 [作者简介]何茂昌(1982一),男,山东曹县人,讲师,硕士,主要从事新媒体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基金项目] 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项目(2013SJDFDY043);健雄职业技术学院2012年度专项研究课题(201216) 138 一一 2013年第6期 (总第178期) 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社版) Journal of Mudaniiang Normal University NO.6.2013 Total NO.178 直接在现实社会传播,促使最终舆论的形成。 二、“网络大V”在很大程度上挑战着大学生社 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一)交互式信息裂变传播容易引起大学生核心 价值观认知偏差 传统媒体的线性传播方式在很大程度上被“网络 大V”的裂变式信息传播颠覆了,这就为多元价值观 甚至非主流价值观的表达提供了载体。近年来,网络 谣言层出不穷,影响着网络乃至现实社会秩序,颠覆 着人们的价值观。例如,有的大V,为了赢得自己在 网络上的名气,借助不良社会心态,利用一些网民法 律意识淡薄的特点,不问事实真相,信手转发、评论或 故意带着“求辟谣”的评论转发,对谣言传播扩散有着 不容推卸的责任,直接造成谣言的裂变式传播。有的 大V如秦火火、“立二拆四”(杨秀宇)、周禄宝等甚至 无视法律法规和道德规范,故意造谣传谣以达到牟取 非法利益的目的。这样,谣言和部分虚假信息,以及 不符合主流的价值观得到一定程度的传播。在多元 价值观甚至非主流价值观的冲击下,独立思考能力尚 未完全形成的大学生容易出现迷茫,造成对社会主义 核心价值观认知的偏差。 (二)即时交互式特色使核心价值观的传统引导 方式受到冲击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和引导还较多依赖 于传统媒体和学校教育。传统媒体受时间和空间的 制约性较强,因此,大学生接触电视、报纸、广播等主 流媒体的机会不多,所以,在学校里网络基本上代替 了电视、报纸和广播的功能。移动互联网的兴起,使 微博更能适应当代大学生群体的生活方式、接受信息 的渠道也更符合他们多元化、个性化的需求。微博特 别是“网络大V”的兴起,已经对舆论导向模式和核心 价值观领域的占有方式造成严峻挑战。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的主 阵地,但在自媒体时代也遇到了诸多尴尬。传统的局 限于课堂讲授的灌输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很 难得到大学生的积极反馈,容易导致他们的逆反心 理。和即时互动交流的微博相比,灌输式教育的劣势 是显而易见的。在传统的社会主义价值观教育过程 中,教育者依靠年龄、经验等优势掌握理论教育素材, 在师生交流中处于信息的主导地位。但随着“网络大 V”的异军突起,导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者原 先在信息上占优势的地位慢慢丧失,大学生自主选择 信息的意识和能力增强,他们的思想动态也越来越难 把握,使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工作开始面临 尴尬的局面。 (三)一些“网络大V”的“双面人生”容易造成大 学生核心价值观迷失 “网络大V”们能否坚守住社会道德和法律底线, 在众多“粉丝”尤其是心智尚不成熟的大学生“粉丝” 面前,既是个人问题,更是社会问题。据报道,一些 “网络大V”利用自己的影响力,传播正能量。如“网 络大V”薛蛮子(薛必群),曾参与了壹基金、打拐倡 议、抗击癌症、免费午餐、解救白血病女孩等一系列公 益活动和微博事件。然而,就是他发出讽刺“上海法 官想拼命甩掉‘嫖客’身份”的微博之后没过几天, 2013年8月25日,北京警方公布,薛蛮子(薛必群)因 涉嫌嫖娼和聚众淫乱被依法拘留。许多大学生当被 大学生“粉丝”带着崇拜之情去关注“网络大V”并积 极响应“网络大V”所倡导和举办的种种公益类活动, 正是因为这些大学生“粉丝”有着对社会公益事业的 热心和对“网络大V”的充分信任。但是,这种信任是 基于对所崇拜和追随的“网络大V”一贯呈现的的言 行一致、诚信品德、严格自律这些形象的信任。然而, 当被大学生“粉丝”崇拜和追随的“网络大V”一朝被 警方查实在网上或现实世界存在有违道德、背离公益 甚至违法之行径时,难免会让相当数量的大学生“粉 丝”对社会诚信怀疑,对核心价值观困惑。 三、自媒体环境下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 育的途径探索 在给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带来冲击的同 时,一些“网络大V”借助自身的影响力,积极传递正 能量,发出推动社会向善的好声音,为改善社会主义 核心价值观教育带来了机遇,这促使我们思考和探索 自媒体环境下对大学生进行价值观引导的新视角、新 理念和新方式。 (一)完善体制机制,依靠制度保驾护航 到目前为止,我国既没有专门的自媒体管理机 构,也缺乏相应的法律规范,导致一系列“网络大V” 造谣案件层出不穷。鉴于此,2O13年8月10日,网络 名人社会责任论坛在央视共识出“七条底线”。但这 只是从道德的层面约束。2013年8月开始,公安机关 集中打击一批“网络大谣”,净化了网络空间。2013 年9月9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布的 “关于办理利用信息网络实施诽谤等刑事案件适用法 】39— 2013年第6期 (总第178期) 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社版) Journal of Mudanjiang Normal University NO.6.2013 Tota1 NO.178 律若干问题的解释”。这使得打击网络谣言有法可 依,但把握自媒体发展的特点和规律,规范立法执法 还需建立长效机制。对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 育工作者来说,既要加强对大学生的网络法制教育, 又要对大学生的微博进行跟踪和关注,对于散播违背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言论的的学生要坚决制止和教 育,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二)借助有社会责任感的“网络大V“引导社会 主义核心价值观 中国数亿网民中有不少心智尚未成熟的大学生, 微博用户也多为8O、9O年龄段,在这样的情况下,急 需有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做出指引,帮助不具备 完善的辨别能力的大学生作出合理的价值判断。如 今名人效应在生活中的作用十分突出,微博又是一个 便捷快速的平台,二者结合在一起所产生的效应是不 可忽视的,因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需要有社会责 任感的、有巨大影响效应的“网络大V”来引导。 “网络大V”拥有众多大学生“粉丝”,作为公众 人物,“网络大V”同样具有对等的公共义务,不可否 认,“大V”也有言论自由和宣泄情感的权利,但由于 他们的身份并不普通,既然被众人追捧,就有必要履 行自己的责任,即树立正确的社会价值导向并做模范 带头作用,这是一种权力和义务的对等。而微博作为 一个关注度越来越高的网络信息交流平台,一个人既 然成长为“网络大V”,在借“大V”提高自己知名度的 同时,也有责任注意自己的言论,多传递正能量,正确 引导社会价值观。 (三)打造高校自己的“网络大V” 同“网络大V”一样,高校也有自己的知名度和影 响力。为了将自身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舆论引导 力量进一步延伸到网络领域以提高价值观教育的实 效性,高校须借助于网络空间尽量引起校园大学生 “粉丝”群的集聚。现在很多高校开通了官方微博,粉 丝量也比较大。一些较有影响力的高校官方微博应 该采用各种措施成为“网络大V”。这样,这些高校 “网络大V”因微博的即时交互性会吸引了大量关 注,也会以更加积极开放的态度对待校园舆情,完善 了高校与大学生直接沟通的渠道,完全可以成为社会 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新阵地。 高校“网络大V”要提高自己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而成为社会上具有相当影响力的“网络大V”,仅仅在 自己的官方微博发布消息还是远远不够的,要积极 “关注”其他“网络大V”的言论并及时参与讨论互动, 如利用高校的智库对其他“网络大V”提出的问题做 出回应、更正错误信息等,以巧妙借助其他“网络大 V”的影响力扩大舆论引导的效果。 (四)改变灌输式核心价值观教育方式,加强大学 生媒介素养教育 高校应改变灌输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模 式,本着互动、平等、共享的原则,构建起微博、微信等 自媒体交互式互动平台来开展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 价值观实时动态的、个性化引导与教育。社会主义核 心价值观教育工作者要熟练使用微博,提高自己的媒 介素养,改变单向灌输式传播方式为互动交流式的传 播,使交流双方能通过不断地互换角色,相互反馈,以 此来提高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和内 化。 强化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提高大学生参与言论 的社会责任感,使其转发“网络大V”言论时,当遇到 自己比较陌生的领域的信息时一定要谨慎对待,不可 随手就转发,万一所转发信息有误时,一定要及时澄 清以消除其不良影响。要提高大学生理性审视”网络 大V”、重视官方信息源、辨别网络虚假信息的能力。 加强大学生的审美教育,引导大学生正确使用网络和 微博,教育他们避开低俗文化的影响。同时,要加强 心理辅导,从心理上给大学生提供帮助,及时对他们 进行疏导和启发,真正帮助他们摆脱“网瘾”、“微博 控”。 通过媒介素养教育,引导大学生对“网络大V” 进行客观的解读和评价,并借助“网络大V”的力量, 帮助自己提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践行能力。 [参考文献] [1]牛伟坤.网络“大V”热议社会责任[N].北京晚报,2013—08一l1 (2). [23王延隆.名微博舆情调查及其对青年的影响EJ].当代青年研 究,2013(2):8. E33赵新.浅析名人微博影响舆论的原理与模式[J].现代视听, 2011(8):65. [4]陈小环.大学生网络游戏成瘾影响因素及教育对策EJ].牡丹江 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6):135. [5]王立国.以人为本,变“堵”为“导”一一基层大学生思想政治工 作改革的实践与思考[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 版,2007(6):136—137. [责任编辑]王立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