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立足资源优势 发展集体经济

立足资源优势 发展集体经济

来源:智榕旅游
立足资源优势 发展集体经济

——兴国县方太乡方太村集体经济发展初见成效

方太乡地处兴国县北部山区,距兴国县城30公里,距319国道16公里,石吉高速公路、省道上三线穿乡而过。方太村是该乡的圩镇村,全村总占地面积18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903.38亩,山地面积11270亩,辖18个村小组715户3052人。

长期以来,由于受基础设施和自然条件的制约,方太村水、路、电、校等基础设施一直比较滞后,是赣南山区典型的“村民无副业、集体无产业、全村无企业”空壳村,群众生产生活条件相当困难,集体经济基础十分薄弱。

近几年,该村被上级单位列为江西省“十一五”重点扶贫村和中共江西省委办公厅定点包扶贫困村。“穷则思变”,村“两委”班子积极探索发展方式,依托村级资源,盘活村级土地,狠抓产业建设,大力发展集体经济,收入突破20万元。

一、坚持解放思想,坚定不移用统筹城乡发展的理念引领村集体经济壮大

一是强化规划引领,坚持用整村推进的方式助民先富。方太村2002年被确定为整村推进扶贫开发项目村后,为取得广大村民的支持和参与。村“两委”组织召开了村民代表大会讨论,围绕县扶贫办扶贫开发的要求,结合该村实际,坚持从群众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入手,确定了要实施的扶贫项目及预期目标和完成的时间、标准,按照轻重缓急排序实施,落实项目责任人,制定出了《方太村整村推进扶贫开发实施方案》,并将方案张榜公示,听取群众意见。方太村还制定了省委办公厅扶贫工作组、县扶贫办、乡党政、村民代表和村干部联

1

席会议制度,专题研究讨论项目实施规划,监督项目质量和安全管理,完善项目验收制度,严格验收标准,及时解决项目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杜绝了有质量问题的项目工程发生,赢得群众的广泛信任,为大项目的实施和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群众基础。2009年,方太村被赣州市扶贫办表彰为整村推进扶贫开发项目管理先进村。

二是强调城乡对接,坚持用转农为商的方式推进发展。方太乡老圩镇街道狭窄、建设标准低。一方面,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老圩镇越来越难以适应方太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另一方面,随着圩镇人口的不断增长,圩镇村小组居民仅靠种植水稻维持生计,急需摈弃土地束缚,转而从事其它行业。因此,规划建设方太新圩镇迫在眉睫。村“两委”主动调整思路,积极开展土地增减挂工作,积极争取用地指标,以方太河为主轴,规划建设“一河两岸三桥四街”新圩镇,以村集体入股的形式,建设方太脐橙交易市场和移民市场等商业市场,修建村“两委”办公楼,部分对外租赁经营,仅此一项可实现村集体经济年收入10万元。

三是深化民本理念,坚持用以民为本的行动夯实基础。近年来,通过向上争资立项、村集体投入、社会捐助等方式,大力推进民生项目建设。争取150余万元资金对圩镇河堤进行了维修加固,解决了长年困扰的水患隐忧。争取烟水配套工程资金120万元,修建6.5千米标准化灌溉水渠,使该村1700亩基本农田实现旱涝保收。投资162万元硬化通组道路13.5公里,使该村成为全县首个实现“组组通”水泥路的山区村。出台多项优惠措施,吸引社会资源开发本村山地,争取“一村一品”扶助资金,种植有机脐橙、油茶等近6000亩。联系乡贤捐资120万元建设村小学教学大楼和学生食堂等。实践证明,一大批民生工程的实施,取得了群众的认可和支持,夯实了群众增收致富的

2

基础,也切实改善了村集体“无钱办事”的局面,有效增强了村级组织的“造血”功能。

二、坚持因地制宜,始终不渝用发展现代农业的手段促进村集体经济壮大

近年以来,该村“两委”班子立足本村实际情况,以“产业兴村,资源富民”为理念,带领全村群众盘活山地、水面资源,流转优化现有的耕地资源,多途径、多渠道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一是对山地荒山荒坡进行发包租赁。该村现有山地面积11270亩,其中有近7000亩可供开发。鼓励有能力的本村村民开发山地资源种植有机脐橙,或以村“两委”以公开招标和协商的方式引进外商,由村“两委”统一规划管理,农户以经营权入股的形式长期转包开发。通过组建脐橙专业合作社,改造有机脐橙基地500亩,初试印制精美脐橙包装礼盒,将方太脐橙打入北京、上海、宾馆酒店接待等高端市场。截至2010年底,方太村共种植脐橙、油茶近6000亩,成为兴国县万亩脐橙观光园的重点村。其中,村集体种植脐橙20余亩,村集体年获利2万多元。二是对现有水面进行开发利用。根据“山顶戴帽、山腰种果、山下养鱼”的发展思路,对现有山塘、水库进行包装利用,租赁经营,鼓励发展农家乐等休闲观光农业,积极开展兴国灰鹅、生猪、泥鸭养殖,成立村级生猪贩运联合体,为集体经济发展开辟新路。三是对传统产业进行包装升级。方太手工腐竹是该村的传统产业,生产的手工腐竹韧性好、口味佳,但一直因生产能力小而影响了其进一步发展。村“两委”牵头成立方太腐竹专业合作社,主动外出招商,引进外商投资开展规模化生产,印制了精美包装盒,进一步打开了市场,产品供不应求。如今,方太灯芯糕、薄荷糖也通过包装升级打开了周边市场。四是流转优质耕地发展现代农业。近年来,每年流转优质耕地200余亩,集

3

中提供给大户种植优质烟叶、大棚蔬菜等,解决了部分农户有项目无耕地和有耕地无项目的矛盾。2010年,仅烟叶返税一项,村集体年净收入3万元。五是大力发展新兴产业。通过组建合作社、提供技术培训、村级网站发布招商信息等方式,大力发展新兴产业。如今,山鸡、竹鼠、肉兔养殖已初具规模,成为村级经济新的增长点,使得群众得利,集体获益。

三、坚持改革创新,千方百计用本村存量资源的优势激活村集体经济壮大

一是巧借外力,帮助方太村实现经济提速。2005年,方太村争取省委办公厅到村开展定点帮扶活动,帮助方太村实现经济提质提速。6年来,省委办公厅共派出4位科级干部驻村蹲点扶贫,办公厅扶贫工作组以基层党组织建设、基础设施建设、农业产业发展、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为重点,在帮助群众致富、村集体经济发展、夯实产业发展基础、倡导文明新风等方面做出了不懈的努力,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几年来,办公厅多渠道筹措资金,着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共帮助方太村争取乡村公路硬化、农田水利、危桥改造、村办公楼建设、烤烟房等大小项目几十个、各类资金三百多万元。大力扶持农业产业发展,引导农户走上致富道路,积极争取一村一品等产业发展资助项目资金,发展支柱产业。如今,脐橙产业优势明显,烟叶产业效益提升,甜叶菊种植初见成效。通过开展“和美”村庄主题活动,重点培育“双爱”新农民,在全村营造创业致富、真情关爱、和睦相处的良好氛围。帮助方太村建设全县首家村级网站,构建一个吸引社会资源及招商引资的网络平台,为村集体经济实现提速发展贡献力量。

二是善抓关键,引导方太村实现转型发展。做活土地文章,是增强村集体经济的重要途径。方太村立足圩镇地缘优势,积极开展土地

4

“增减挂”工作,向省国土厅争取国有土地用地指标,建设圩镇脐橙和移民市场,通过招投标的方式公开出让,实现土地增收,增加村集体经济财力。将村办公楼店面出租,每年可收取租金1万元。对村陶土场进行整合,充分利用本地资源,开展多样经营,每年可获得稳定的管理费收入。在保护环境的基础上,对本村硅石、稀土进行有序合理开发,实现由“资源大村”向“经济强村”转变。在稳定农民土地承包关系的基础上,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引导农户通过转包、转让、租赁、入股、合作、臵换、托管等方式,实现土地向能人、大户、合作组织和龙头企业集中,大力发展脐橙、烟叶、油茶、大棚蔬菜、灰鹅养殖等产业,很好的提高了土地利用效率,实现“以地生财”。村集体通过向上争资、自主投资方式建设的8座现代化烤烟房,产权归属村集体,不仅降低了群众发展烟叶种植的投资,有力的促进了烟叶产业的发展,而且还通过其产权归属性提高了村集体在发展经济中的话语权,掌握村集体经济命脉。

三是苦练内功,激发方太村实现进位赶超。方太村是方太乡的中心村,一方面,该村是“十一五”重点扶贫村和省委办公厅定点包扶村,村“两委”工作压力大、任务重;另一方面,原班子成员文化素质偏低、年龄老化。针对这个矛盾,村两委决定以“以老带青”的方式,加强村级后备干部队伍建设,配齐配强方太村“两委”班子。现任支部书记、村主任、副书记年富力强、威望高。其他两委成员年轻、事业心强、有开拓精神。该村还通过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的机遇,引进一名毕业于江西农业大学的“大学生村官”,极大改善了班子结构。通过聘任2名实习村干部,充实了方太村后备干部队伍。目前,村“两委”班子成员中本科毕业的1人,大专毕业2人,高中毕业的3人。村班子坚持每周集中学习制度,重点加强了农村政策、法律法规、经

5

营管理、农业技术等方面知识的学习,班子成员不仅会“种田”,而且还会“经商”。强有力的村级班子使方太村的各项工作得到有效的开展,经济发展后劲不断增强。该村还大力实施能人返乡创业工程,鼓励引导能人回到家乡投资兴业,带动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壮大。

6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