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写出先汉兴隆和后汉倾颓的原因的句子(从正反两方面概括两汉的历史经验教训的句子(揭示汉代兴衰的原因的句子)是: 8.作者向后主提出的三条建议是:① “ ” ;②“ ”;③“ ”。(或: \\ \\ 。) 建议中最重要的是: 。 9.武侯祠前悬挂着一幅对联:“三顾频烦天下计,一番晤对古今情”,你能在《出》一文中找出与之相应的内容吗? 。 10.诸葛亮在《出》中说明亲贤远佞是关系到国家存亡的大事。他认为只要对“贞良死节之臣”“亲之信之”就将带来一个好的结果,在文中表明这个重要结果的句子是:“ 11. 表明诸葛亮身份的句子: ,表明诸葛亮不求功名的子: 。诸葛亮临危受命的句子: 诸葛亮出师的历史根源: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12.出师的目标/政治愿望(或先帝托付的“大事”指的是: 13.诸葛亮出师的物质准备(出师的前提): 。 13.追随先帝驱驰原因(或寄寓“三顾茅庐”的典故的句子是): 14. 表明诸葛亮对刘氏父子都愿扶持的句子(全文最能体现诸葛亮思想感情的子): 。如果用6个字来概括就是: (全文13次提到“先帝”,7次提到“陛下”) 五、分析理解: 1、作者在本文中回忆对人生有重大影响的三件大事是什么?作者回顾这些往事的目的是什么?
2、开头就分析形势的原因:
① 从形势“危急”落笔,让后主增强危机感,认识自身任务的检举,体会先帝创业艰难,
希望后主发愤图强,继承父志,复兴汉室
② 提醒后主要爱惜身边的贤臣,团结他们,自然导入下文的建设性意见。 3、诸葛亮自述身世的目的:
答:(1)作者自叙本志,说明自己的低微的身份,淡泊的生活,无意于功名利禄的高远志趣。
(2)追念和感激先帝的知遇之恩,称颂先帝宽宏的气度和不耻下问的品德 (3)表达了对刘氏父子的忠心耿耿、以身许国的真挚感情,从而打动刘禅。 4. “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深意:
(1)高度概括了创业过程的艰难险阻,从而劝勉后主发愤图强,复兴汉室 (2)也表达了诸葛亮和先帝患难与共的深情
出师表
3
5.从文章中可以看出先帝和诸葛亮各是怎样的人?(各用四字归纳) 先帝:
诸葛亮:(1) :为报刘备三顾草庐知遇之恩,出山效命;在危难关头奉命出使,患难与共,刘备临终托孤,他受命以来,早晚忧叹, 把兴复汉室看成报先帝忠陛下的职责而鞠躬尽瘁,可见他是个感恩图报的人。
(2) ,为蜀汉基业归来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3) :他准确地掌握当时天下三分的形势,能客观地分析有利不利条件,劝谏后主广开言路,赏罚分明,亲贤远佞等,并从内政和军事上都给后主作好安排,可见他深懂治国之道。是一个有政治远见的人 (4)淡薄名利。
(我心中的诸葛亮:上面内容加上+具有远见卓识的政治家和军事家,智慧的化身等)
6.《出师表》诸葛亮在文中以恳切的言辞劝说“后主”目的和用意是什么?反复提到刘备的“遗德”、“遗诏”,用意是什么?)
答:要刘禅继承先帝遗志,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以修明政治,完成\"兴复汉室\"的大业;也表达了诸葛亮报答\"先帝\"知遇之恩的感情和\"北定中原\"的决心。
要提醒后主“志当存高远 ”,要发扬先帝“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的美好品德,把先帝作为榜样,完成先帝遗志。
7.结合《出师表》全文,说说诸葛亮为什么要在出师前竭力规劝刘禅任用贤能? (1) (2)
8、下面对联中具体指的什么事件? 9、
收二川,排八阵,六出七擒,五丈原前,点四十九盏明灯,一心只为酬三顾。 取西蜀,定南蛮,东和北拒,中军帐里,变金木土爻神卦,水面偏能用火攻。
①收二川—指收 、 ②排八阵—指
③六出—指 ,七擒—指七擒 ④三顾—指三顾
⑤东和—指东和 ,北拒—指北拒 (刘备的名言: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出师表
4
9、诸葛亮以先汉的“兴隆”和后汉的“倾颓”作对比,意在说明什么? 答:
10、列举我国历史上的贞良死节之臣。 A、 B、
11、本文中作者“忠陛下”之“忠”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
① ② ③ ④
12、诸葛亮向后主刘禅提出的一条最重要的建议是什么?这条建议在当今有何现实意义? 13、多次提及先帝的用意是什么?
14.\"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大事\"在本段中具体指什么?用原文中的4个四字短语 回答:
15、这两段文字回顾了对作者人生有重大影响的三件往事,它们分别可以概括为______________,临危委重任和______________。作者回顾这些往事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 。(用自己的话概括作答)。
16、古之贤者善于以史为鉴,察治国家兴衰之理。作者深情地回顾先帝“叹息痛恨”的情形有什么意图?(2 分)
17、陆游在《感状》中说“凛然出师表,一字不可删。”足可见此文传唱千古的原因在于作者凛然正气中所蕴含的耿耿忠心。细读此文,指出作者“忠陛下”之“忠”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答出三点即可)(3分)
18、作者“报先帝而忠陛下”的挚诚,缘于先帝的三顾之恩、托孤之重,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用毕生心血履行着自己神圣的职责。请结合原文中你感受最深的一点谈谈,在重视责任意识的今天,他的这种精神将会对你产生怎样的影响?(3 分)答:
出师表 5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