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级 高一 学科 物理 分析人 顾德飞 一、试卷命题分析 本次考试为高一物理第一学期上半学期学的内容:直线运动和物体的平衡中部分内容。考查学生对直线运动中位移和路程、瞬时速度和平均速度以及加速度等概念的理解,匀速直线运动和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的应用;考查学生对物体平衡中的弹力和摩擦力的概念的理解,受力分析以及力的合成掌握情况。通过不同的题型:单选择题、填空题、实验题、作图题和计算题来考查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公式规律的应用。整张试卷围绕平时的练习,甚至是平时作业的原题,虽然难度不大,但的确考查出学生对基本概念的理解和规律的应用的掌握程度。 本次的考试全卷共25个题目:10个单选择题(30分)、6个填空题(24分)、2个实验题(8分)、3个作图题(10分)和4个计算题(28分)。考试时间为90分钟。总分为100分,全卷直线运动占70%,物体的平衡占30%。本次测验的期望分为67-72分。 二、考试总体分析 班级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年级 人数 90以上 40 41 41 38 41 41 41 41 41 41 41 40 43 38 568 15 12 6 9 12 8 5 6 7 10 8 5 30 16 149 80-89 18 14 20 16 20 14 18 20 20 19 16 17 10 20 242 各分数段人数 70-79 5 10 13 12 5 12 12 7 8 9 13 11 3 2 122 60-69 2 4 2 1 4 5 5 6 5 1 1 4 0 0 40 50-59 0 1 0 0 0 1 1 2 1 0 2 2 0 0 10 50以下 0 0 0 0 0 1 0 0 0 2 1 1 0 0 5 及格率% 100 97.6 100 100 100 95.1 97.6 95.1 97.6 95.1 92.7 92.5 100 100 99.1 优秀率% 36.6 29.3 14.6 23.7 29.3 19.5 12.2 14.6 17.1 24.4 19.5 12.5 69.8 42.1 26.2 平均分 85.85 83.46 81.95 82.61 84.15 78.61 80.00 79.15 80.88 81.46 79.80 78.55 91.19 87.92 82.55 本次参加人数共有568人。全年级平均分为82.6分,各班级平均分见上表格,全年级90分以上有149人,80-89分有242人,70-79分有122人,60-69分有40人,50-59分有10人,50分以下有5人。全年级及格率为97.4℅。优秀率为26.2℅。因试题大多类同于平时的学案、周练等题型,故学生较熟悉,正确率普遍较高;同时也兼顾到初高中的分数衔接,较高的均分也有利
1
于对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培养。 本次全年级均分全距为7.3分(除二个实验班之外),班级之间的差距基本较接近,班级试题的能力水平分布比较合理,分数分配也较恰当,测试的知识覆盖面较广,通过本卷常规题的检测,更有利于教育学生:认真上好平时每一节课是必需的,努力做好平时每一次课后练习必要的。班级之间有部分差距,也反映出个别班级少数学生有严重的偏科现象,也透视出有教师教学比较得法,有教师对自己的教学有待进一步反思。 三、试题得分率分析 班级 任课教师 实验班 16 顾德飞 0.97 0.97 1.00 0.95 0.92 0.97 0.76 0.21 0.95 0.84 0.96 0.91 0.99 0.84 0.97 0.84 0.80 0.84 0.96 0.82 0.58 0.91 0.97 0.98 0.83 最高班 3 陈凤玲 1.00 0.98 0.98 0.88 0.98 1.00 0.73 0.25 0.95 0.70 0.89 0.95 0.94 0.90 0.89 0.88 0.86 0.87 0.97 0.77 0.66 0.81 0.91 0.94 0.76 5 周世平 0.98 1.00 1.00 0.71 0.80 0.98 0.78 0.32 0.98 0.37 0.94 0.83 0.91 0.78 0.91 0.78 0.77 0.90 0.95 0.73 0.70 0.84 0.83 0.96 0.65 8 徐春凤 0.95 0.80 0.95 0.73 0.85 0.93 0.68 0.07 0.95 0.51 0.99 0.78 0.96 0.84 0.91 0.70 0.79 0.74 0.90 0.67 0.62 0.80 0.80 0.90 0.67 9 季长江 1.00 0.93 0.93 0.71 0.88 0.90 0.66 0.17 0.93 0.71 0.88 0.91 0.95 0.80 0.88 0.60 0.77 0.86 0.97 0.67 0.69 0.76 0.83 0.93 0.65 11 顾德飞 0.95 0.95 0.93 0.78 0.85 0.98 0.71 0.12 0.90 0.61 0.93 0.85 0.94 0.79 0.89 0.77 0.70 0.82 0.94 0.71 0.62 0.84 0.87 0.92 0.71 13 熊雪梅 0.98 0.98 0.95 0.68 0.73 0.98 0.76 0.34 0.88 0.51 0.90 0.88 0.99 0.77 0.83 0.65 0.68 0.86 0.89 0.78 0.69 0.82 0.84 0.91 0.64 最低班 14 熊雪梅 1.00 0.93 0.93 0.73 0.85 0.95 0.68 0.28 0.90 0.50 0.81 0.85 0.96 0.71 0.90 0.73 0.65 0.82 0.93 0.70 0.60 0.76 0.78 0.92 0.68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
从上面的得分率情况,我们可以看出整张试卷难度不大,只有极个别的题目得分率较低(第8题)。第1、2、3、6、9、11、13、15、19、24 等试题得分率较高,说明学生对位移与路程、加速度等概念和运动规律的应用掌握得较好,但对受力分析、静、滑动摩擦力计算、力的合成与位移方向的表达掌握的还不够好,因为第4、7、8、10、18、20、21、25等试题得分率低于80%。总体来说第一章“运动学”掌握比较好,除了需要灵活应用运动规律的第23题,第二章“物体的平衡”掌握还不够好。 从上表二中的每题得分率可发现,大多数试题组建合理,该送分入囗袋的试题,绝大多数考生未“客气回绝”;期望从中挖掘物理优等生和发现物理学困生的目的也己基本实现。但少部分习试题仍有不妥之处,如第1、2、3、6、13、24等试题,得分率普遍较高(各班得分率均超过90%),无区分度;又第8试题,考查“摩擦力的方向可能与运动方向垂直”的情形,高一学生无法感知其事例,有超前的要求;整卷试题难度顺序按排上也未合理,如难度系数应逐步上升或得分率应逐渐下降的也未尽人意。 四、上阶段教学得失 1、教师方面 (1)教师对某些知识点教师可能强调得还不够。 例如第8题考查滑动摩擦力大小及方向,得分率最低;第17题考查DIS实验系统,得分率只有72%;还有第7、18、20题考查运动学图像及平行四边形定则用作图法求合力大小及方向,得分率也只有74%。 (2)教师对学生的规范解题还强调不够 教师在学生的规范解题上强调得还不够。像第20题要求用作图法求出两分力的合力,学生的力的图示不规范,缺标度、刻度、平行四边形平行线推的不准、虚线实线不分、缺了符号等,导致误差非常大,这些都是解题不规范引起的。 2、学生方面 总体来说,现在的高一学生学习物理的态度还是比较端正的,所以很多学生取得了很好的成绩,90分以上的有149人,占全年级的26.2%。但是也有60分以下的仍然有15人,其中最低分为24分,差距很大。据调查,另外学生学习物理的方法还存在一些问题,例如听课的效率比较低、课外没有及时的复习、缺乏反思的过程,比如有的题目是在平时作业做过、月考中考查过教师讲评过的原题,但是得分率也不高,如17题是较早学习的知识,很多学生已遗忘,得分率较低。另外学生对较新颖的题目缺少思考方法,导致21题、第24第(3)小题、25题第(3)小题 3
等得分率较低。学生的审题方面没有养成仔细阅读的习惯,尤其是看到类似的题目,没有看清题目就动笔,造成了不必要的错误。 五、下阶段改进措施 1.加强集体备课,不断完善初、高中的衔接,从教案到每天习题都达到一致,缩小班级间差距。 2.要加强对学生学法指导,对个别差生要个别辅导,缩小同学个体之间的差距。 3.备课组精选例题和习题,加强对学生的分层教学,争取每节课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收获,在作业的布置中分必做题和选做题,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做什么作业。努力让师、生能共同做到事半功倍。 4.教学中应加强知识间的前后联系,初步培养学生解决综合问题的能力。 5.加强教师在课堂中的解题示范,在后面物体的平衡学习中继续加强受力分析、平行四边形法则的理解和滑动摩擦力的计算等问题。 6.在教学中应注意通过多种方式培养学生对图像的认知能力,包括识别、转换、理解能力。 7.抓好辅优补差工作,对拓展课的补差课认真准备,集体分析,找准要害,对症下药,力求实效,平时利用中午时间,对差生分析落后的原因,及时进行心理疏导,增强必胜信心,对学优生通过竞赛辅导、中午自修等时间,挖掘潜能,扩展知识视野、培养学生兴趣,以形成跨越式的进步。 8.加强对学生的心理疏导,“补心比补课更加重要”,通过与学生多交流、多鼓励、多表扬,使对物理有兴趣的学生能自己钻研,使对物理有畏难情绪的学生增加学习物理的信心和决心。 总之,我们高一物理备课组继续保持上半学期的优点:坚持每周一次的备课组活动,对教材教法的分析与探索,及时调整教学计划;继续采用不同方式,积极调动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例如多设计演示、学生实验;继续坚持课外对学生的辅导、答疑工作。让我们师生共同努力来创建一种积极向上、教、学风严谨的学校精神。
高一物理备课组 2009-11-20
4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