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2016秋化学苏教版1训练16 溴、碘的提取 含解析

2016秋化学苏教版1训练16 溴、碘的提取 含解析

来源:智榕旅游
训练16 溴、碘的提取

训练目标

2.知道溴、碘单质的性质及其差异。

3.认识溴、碘及其化合物在生产和生活中的重要应用. (10分钟)

1.盛放液溴的试剂瓶中要加入一定量的水,其目的是( ) A.制得溴水 B.比较水和液溴的密度 C.隔绝空气 D.防止液溴挥发 答案:D

解析:溴在水中的溶解度较小,且密度比水大,易挥发,所以盛放液溴的试剂瓶中加入一定量的水可以有效减少溴的挥发。

2.在甲、乙、丙、丁4只集气瓶中分别装有Cl2、H2、HCl、HBr中的一种气体,丁瓶中的气体点燃后能够在甲瓶中安静燃烧,甲、乙两瓶气体混合后,瓶壁上可见暗红色小液滴,则乙瓶中的气体是( )

A.HBr B.HCl C.H2 D.Cl2 答案:A

解析:由四种气体的性质可知,丁瓶中的气体点燃后能够在甲瓶中安静燃烧,则甲、丁瓶中所装的气体可能分别为Cl2、H2中的一种,又甲、乙两瓶气体混合后,瓶壁上可见暗红色小液滴,即发生的反应为Cl2+2HBr===Br2+2HCl,则可推出甲瓶中的气体为Cl2,丁瓶中的气体为H2,乙瓶中的气体为HBr。

3.向NaBr和NaI的混合溶液中通入足量Cl2,然后加热将溶液蒸干并灼烧,最后残留的物质是( )

A.NaCl B.NaCl、NaBr、NaI C.NaBr、NaI D.NaCl、I2 答案:A

解析:由于氯气会和NaBr、NaI反应置换出溴单质和碘单质,但溴单质易挥发,碘单质受热后易升华,所以最后残留的物质只有NaCl。

-----

4.甲、乙、丙三种溶液中各含有一种X(X为Cl、Br或I),向甲溶液中加入淀粉溶液和氯水,溶液变为橙色,再向所得溶液中加入丙溶液,溶液颜色无明显变化,则甲、乙、

丙三种溶液中所含的X依次是( )

------

A.Br、I、Cl B.Br、Cl、I

------

C.I、Br、Cl D.Cl、I、Br 答案:A

解析:向甲溶液中加入淀粉溶液和氯水,溶液变为橙色,说明甲溶液中不含有I-,而含有Br-,因而生成了Br2;再向所得溶液中加入丙溶液,溶液颜色无明显变化,说明丙溶液中也不含有I-,而含有Cl-,所以I-在乙溶液中.选项A正确.

5.从海水中提取溴的过程中发生如下反应:5NaBr+NaBrO3+3H2SO4===3Br2+3Na2SO4

+3H2O,下列反应与该反应在反应原理上最相似的是( )

A.2H2S+SO2===2H2O+3S↓

B.AlCl3+3NaAlO2+6H2O===4Al(OH)3↓+3NaCl C.2NaBr+Cl2===2NaCl+Br2

D.2FeCl3+H2S===2FeCl2+S↓+2HCl

1.了解从海水或海产品中提取溴、碘单质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答案:A

解析:题述氧化还原反应是归中反应。符合要求的只有A项中的反应.

6.从海水中可以提取溴,但得到的液溴中常溶有少量氯气,除去液溴中溶有的氯气的方法是( )

A.加入适量的KI溶液 B.通入溴蒸气

C.加入适量的氢氧化钠溶液 D.加入适量的溴化钠溶液 答案:D

解析:A项,Cl2+2KI===2KCl+I2,引入了单质I2且KI也能与Br2反应;B项,不能除去Cl2;C项,NaOH与Cl2、Br2都能反应;D项,发生反应Cl2+2NaBr===2NaCl+Br2,可除去液溴中溶有的氯气.

7.全球海水中溴的藏量丰富,约占地球溴总藏量的99%,故溴有“海洋元素”之称,海水中溴含量为65 mg/L.其工业提取方法有:

(1)空气吹出纯碱吸收法.方法是将氯气通入到富含溴离子的海水中,使溴被置换出来,再用空气将溴吹出,用纯碱溶液吸收,最后用硫酸酸化,即可得到溴单质.该方法涉及到的反应有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写出化学方程式);②3Br2+3Na2CO3===NaBrO3+5NaBr+3CO2↑;③NaBrO3

+5NaBr+3H2SO4===3Br2+3Na2SO4+3H2O。其中反应②中氧化剂是________,还原剂是________。

(2)空气吹出SO2吸收法。该方法基本同(1),只是将溴吹出后是用SO2水溶液来吸收的,使溴转化为氢溴酸,然后再用氯气氧化氢溴酸即得单质溴.写出溴与二氧化硫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溶剂萃取法。该法是利用单质溴在水中和有机溶剂中溶解度不同的原理来进行的。实验室中萃取用到的实验仪器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下列可以用于海水中溴的萃取剂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填序号)

①乙醇 ②四氯化碳 ③硝酸

答案:(1)Cl2+2NaBr===2NaCl+Br2 Br2 Br2 (2)Br2+SO2+2H2O===2HBr+H2SO4 (3)分液漏斗、铁架台、烧杯 ②

(35分钟)

一、选择题(单选)

1.方志敏烈士生前在狱中曾用米汤(内含淀粉)给鲁迅先生写信,鲁迅先生收到信后,为了看清信中的内容,使用的化学试剂是( )

A.碘化钾溶液

B.碘酒(碘单质的酒精溶液) C.溴水

D.淀粉碘化钾溶液 答案:B 解析:根据碘单质遇淀粉变蓝这一原理可知,鲁迅先生使用的化学试剂是碘酒。

2.从海水中提取碘的过程中,可供选择的有机溶剂是(已知甘油易溶于水,苯、甲苯难溶于水)( )

A.甲苯、酒精 B.四氯化碳、苯 C.汽油、乙酸 D.汽油、甘油 答案:B

解析:选择萃取剂时,要求萃取剂不能与原溶剂相溶或反应。A项中的酒精、C项中的乙酸、D项中的甘油都易溶于水,只有B项符合要求。 3.已知常温下氯酸钾与浓盐酸反应放出氯气,现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卤素的性质实验.玻璃管内装有分别滴有不同溶液的白色棉球,反应一段时间后,对图中指定位置的颜色描述正确的是( ) ① ② ③ ④ A 黄绿色 橙色 蓝色 白色 B 无色 橙色 紫色 白色 C 黄绿色 橙色 蓝色 无色 D 黄绿色 无色 紫色 白色 答案:A 解析:反应产生的Cl2通过②时发生Cl2+2NaBr===2NaCl+Br2,通过③时发生Cl2+2KI===2KCl+I2,通过④时发生Cl2+2NaOH===NaCl+NaClO+H2O,因为Cl2为黄绿色,Br2为橙色,I2遇淀粉变蓝,Cl2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无色的NaCl、NaClO,④处棉球仍为白色,故选项A正确。 4.下表是食用碘盐包装上的部分说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配料 精盐、碘酸钾、抗结剂 -碘含量 35±15 mg·kg1 储存方法 密封、避光、防潮 食用方法 烹饪时,待食品熟后加入碘盐 A.高温会导致碘的损失 B.碘酸钾可氧化氯化钠 C.可用淀粉检验碘盐中的碘酸钾 -D.该碘盐中碘酸钾含量为20~50 mg·kg1 答案:A 解析:A项,根据说明知,高温时碘酸钾易分解,否则会导致碘的损失,故A正确;B项,如果碘酸钾和氯化钠反应,则食盐中就不存在碘酸钾,实际上碘酸钾和氯化钠不反应,故B错误;C项,碘遇淀粉试液变蓝色,所以淀粉试液能检验碘单质,食盐中含有碘酸钾而不是碘单质,淀粉试液和碘不反应,所以不能用淀粉检验碘盐中的碘酸钾,故C错误;D项,根据KIO3~I知,错误! mg=33。7 mg〈碘酸钾的质量<错误! mg=84.25 mg,故D错误;故选A。 5.Br2与Cl2在性质上具有很大的相似性,但Cl2的活泼性比Br2强。下列选项是根据氯气的性质,对溴单质性质的预测,其中不正确的是( ) A.溴单质可以和烧碱溶液反应 B.溴单质只具有氧化性 C.溴原子最外层有7个电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得到1个电子 D.溴离子可以用硝酸酸化的AgNO3溶液来检验 答案:B 解析:本题易错之处是忽视Cl2的还原性。B项,Cl2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可以预测Br2也应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B项不正确。 6.氯化碘(ICl)的化学性质跟氯气相似,预计它跟水反应的最初生成物是( ) A.HI和HClO B.HCl和HIO C.HClO3和HIO D.HClO和HIO 答案:B 解析:氯气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错误!+H2O===错误!+错误!,错误!的化学性质跟氯气相似,所以ICl与水反应生成盐酸和次碘酸,化学方程式为ICl+H2O===HCl+HIO,选项B正确。 练后反思:氯、溴、碘性质的相似性与差异性。(1)相似性:氯、溴、碘的原子最外层都有7个电子,所以它们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如其常见的化合价均为-1,单质都能和金属单质(如Na、Mg、Fe)反应,与非金属单质(如氢气)反应,还都能够与碱(如NaOH)反应.--(2)差异性:氯、溴、碘单质的氧化性顺序是Cl2>Br2>I2,所以Cl2能够将Br、I从它们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Br2能将I从它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7.为了保存液溴,可以在试剂瓶中加一些( ) A.汽油 B.水 C.四氯化碳 D.氢氧化钠溶液 答案:B 8.稀的碘水和溴水的颜色非常浅,近乎无色。鉴别稀碘水和稀溴水时,所用的最佳试剂是( ) A.淀粉溶液 B.氯水 C.NaOH溶液 D.NaBr溶液 答案:A 解析: 内容指向·联系分析 选项 结论 碘水 溴水 A 变蓝 无明显现象 能够鉴别 B 无明显现象 无明显现象 不能鉴别 反应,无明显反应,无明显C 不能鉴别 现象 现象 不反应,无明不反应,无明D 不能鉴别 显现象 显现象 -9。经测定,某加碘食盐中含碘量为38.1 mg·kg1,取1千克该食盐配制成2 L的溶液所得到的溶液中碘酸钾(KIO3)的物质的量的浓度为( ) --A.0.15 mmol·L1 B.0.3 mmol·L1 --C.0.6 mmol·L1 D.1.2 mmol·L1 答案:A 解析:1千克该食盐中含碘元素的质量为:m(I)=1 kg×38.1 mg·kg-1=38。1 mg,其物38。1×10-3g质的量为:n(I)=n(KIO3)==3×10-4mol,c(KIO3)=错误!=1.5×10-4mol/L127 g/mol=0。15 mmol·L-1. 10.张辉同学用如图装置来探究Cl2、Br2、I2之间的置换反应,图中U形管内玻璃管的“4、5、6”位置上贴有滴有所示溶液的滤纸小旗,U形管外玻璃管用一橡皮管(带夹子)与下面的玻璃管紧密相接,并在“1、2\"处各塞入一小团滴有所示溶液的脱脂棉。 当滴加浓盐酸到U形管后,即有黄绿色的氯气产生,打开1、2处的夹子,当氯气恰好上升到2位置后夹住2处,不使氯气上升.一段时间后,取下上节玻璃管,在2处微微加热。整个过程中,他会观察到“6、4、2、1”四处的颜色是( ) A.黄色、黄褐色 、红棕色、蓝色 B.黄色、黄褐色 、红棕色、无色 C.无色、蓝色 、红棕色、蓝色 D.黄色、蓝色 、红棕色、蓝色 答案:D 解析:Cl2能置换出Br2、I2,Br2也能置换出I2,淀粉与I2变蓝。 二、非选择题 11.为检验某碳酸钠溶液中混有的溴化钠,进行如下实验: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取样,加入过量的稀硝酸 加入硝酸银溶液 简答 加硝酸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实验现象 简答 产生大量气泡 除去CO错误!,防止碳酸钠对溴化钠检验的干扰 产生浅黄色沉淀 AgNO3+NaBr===AgBr↓+NaNO3 12。某学生往一支试管里按一定次序分别加入下列几种物质:A。KI溶液,B.淀粉溶液,C。NaOH溶液,D。氯水。 发现溶液颜色按下面次序变化: ①无色→②棕黄色→③蓝色→④无色。 根据溶液颜色的变化回答下列问题: (1)加入以上药品的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写出①→②的化学方程式,若为氧化还原反应,请标明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出③→④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A→D→B→C (2) (3)I2+2NaOH===NaI+NaIO+H2O

解析:溶液从无色到棕黄色是生成了碘单质,又变蓝是加入了淀粉溶液,又变无色说明碘单质反应了,则最后加入的是NaOH溶液.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