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第20卷第3期 中国医学伦理学 Vo1.20 No.3 2007年6月 Chinese Medical Ethics Jun.2007 家庭伦理道德与医学生的医德形成 于景艳,刘英利,祝世娜 (牡丹江医学院,黑龙江牡丹江157011) [摘要]解读家庭伦理道德的启蒙性、连续性、权威性、感染性、及时性等特点,提出家庭伦理道德环境是医学生最初的“医 德场”。分析家庭伦理道德环境对医学生的医德心理、医德“价值观”的形成与发展的影响,从宏观、微观以及医学生个体的三 个层面提出优化家庭育人环境的对策与建议。指出改善医德、医风必须从源头抓起,形成个人、家庭、学校、社会的合力才能奏 效。 [关键词]家庭伦理道德;医学生;“医德场” [中图分类号]R一0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565(2007)03-0063—02 Domestic Morality and Ethics and Formation of Medical Ethics among Medical Students YU Jing一 ,LIU y 一li,ZHU Shi—na (Mudanjiang Medical College,Heilong]iang,Mudanifang,15701 1,China) Abstract:By analyzing the characteristic functions of enlightenment,continuity,authoritativeness,infectivity, timeliness of domestic morality and ethics,this article comes up with the idea that domestic environment of morality and ethics serves as the initial”medical ethics field”for medical students.The domestic environment of morality and ethics has huge influence on the form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medical students psychology and values of medical ethics.Then relevant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for optimizing the domestic educational environment rae put forward from three aspects of macroscopic level,microcosmic level,and the individual level of medical college students.This article also points out that effort combination from individual students,their families,medical schools,and together with the society are all essential in order to improve medical ethics and medical professionalism. Key word:domestic morality and ethics;medical students;”medical ethics field” 1 家庭伦理道德环境是医学生最初的“医德场” 家庭伦理道德环境对个人人格的形成与影响是潜移默化和 1.1 家庭是以婚姻和血缘关系为基础的一种基本的 永久性的,而医学生的医德形成过程本身就是一个日积月 社会生活组织形式.是组成社会的细胞 累、潜移默化、循序渐进的过程。一个人的思想在家庭生活 家庭伦理道德是调节家庭内部成员之间关系以及家庭 中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以及打下的烙印,达到一定强度时, 成员与亲属、邻里之间关系的行为准则的总和。家庭人际关 必然反映到其行为倾向上…,这种影响和烙印与医学生就业 系是否和谐,直接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和发展。回眸近些年家 后的医德表现势必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长期以来人们对 庭伦理道德建设现状,应当说,伴随着传统伦理文化的变迁、 家庭伦理道德在医德内容体系中的地位认识不足,致使在建 中国社会的转型,具有时代特色的家庭伦理道德在对传统的 构德育内容时陷入一种片面性,以为只要抓住关爱社会、关 家庭伦理道德的批判继承的基础上正在逐步完善,这是我国 爱病人这些与医疗服务直接相关的道德内容就够了,以为医 当前家庭伦理道德的主流。与此同时许多负面因素及负面 疗工作上的表现与家庭关系不大。殊不知一个不爱父母、兄 效应也在滋长和加剧,使得文明家庭的主流中掺杂着大量的 弟(姐妹)的医生怎么可能爱社会、爱病人?一个对家庭没有 腐朽的暗流,造成家庭伦理道德的模糊性和伦理行为的矛盾 责任感和义务感的医生怎么可能对社会、对病人有责任感和 性,加之现代新的家庭伦理道德文化尚未建构与完善起来, 义务感呢?家庭中的亲子之爱是博爱的基础,在建构现代医 人们对各种新的伦理道德文化不分良莠、来者不拒。表现在 德教育内容体系时,也应该高度重视家庭教育的德育功能。 现代家庭中对孩子的教育重智轻德,娇宠、溺爱比较普遍,使 家庭伦理道德环境是孩子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行为、道 孩子缺乏独立性和艰苦奋斗精神,盲目自大,以自我为中心; 德意志赖以形成和发展的最初“德育场”,也是医学生最初的 家庭关系受到金钱至上的影响,重物质享受,轻精神追求,导 “医德场”。 致家庭生活严重失调等等。这些问题的存在对上世纪八十 2家庭伦理道德环境对医学生的医德形成与发展的 年代后的青年一代的道德形成产生了不可小视的负面影响。 影响 医学生由于其思想可塑性、经济的非独立性、专业的定位性 2.1 对医学生医德心理的形成与发展的影响 等特点,其医德的形成必然受到家庭伦理道德环境的影响和 医学生医德心理发展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个体因 制约。 素,群体因素和文化因素是影响医学生医德心理发展的主要 1.2家庭教育是教育人的起点,具有其他教育所没有 因素,其中个体因素是医德心理形成和发展的内在基础。医 的优势 学生自身的人格特征、心理承受能力及个人心理在很大程度 启蒙性、连续性、权威性、感染性、及时性等特点,决定了 上影响到医德心理的初期发展l2 J。个别人由于青少年时期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64.---—— 中国医学伦理学 第20卷 受父母不良教养方式、家庭变故、社会不良风气及网络不良 信息等影响,给人格塑造带来了一定的负面效应。生长在父 母不和、分居、离异、充满暴力家庭环境的学生,因与父母关 系的疏离,爱的缺乏和失落,以至于互不信任和互相憎恨,往 往存在情感交流的障碍,对外界反应极为敏感,他们自卑又 自尊、多疑又自信、感情脆弱又顽强、内心孤独而渴望与他人 交流,具有极其矛盾的两面性心理。特别是在当今社会变革 时代,社会物质环境的改变,独生子女家庭的娇宠,惟升学以 求的生活目标的畸形,也显示出一种人格发展的困境。他们 自我及自主意识空前高涨,渴求社会认同,而现实生活却不 与邻里、社区友善的有机结合;尊重家庭成员的个性、自强自 立、个人生活多样性与维系家庭互助互励的统一;夫妻感情 的契合与尊重各自社会角色、个人兴趣偏好、人际交往关系 的统一;家庭生活安排有利于家庭稳定和发展等。在实际操 作中,首先要倡导良好向上的家风,从而带动家规、家教、“家 貌”的形成和体现。其次要在家庭伦理道德实践中把长幼之 间、夫妻之间和亲子之间的各种伦理关系定位在“爱”的核心 上。有了爱的核心和前提,才能充分享受到家庭中感情的慰 藉与依托,亲情与爱情的需要与满足,才能产生尊老爱幼、平 等友善、相濡以沫的效果。再次要摒弃中国传统文化中的 能一一满足。在这种情况下。往往趋于网络中寻求虚拟自 我的满足,长此以往在现实社会中导致社会交往能力的减弱 及道德情感的淡漠,严重影响医学生社会化的进程,不利于 其良性医德心理的形成。 2.2对医学生医德“价值观”的形成与发展的影响 现代医学生大多处在优越的生活环境中,因父母的娇惯 溺爱,使他们充满了优越感和自豪感,在他们的性格中易形 成自私、任性、娇纵、冷酷、懒惰、贪婪、脆弱、蛮横的一面,因 而缺乏吃苦耐劳精神,很少能够体会到病人的疾苦。由于受 市场经济环境影响,家庭关系受到金钱至上的影响,重物质 享受,轻精神追求。使得部分学生过分注重眼前利益,以“自 我”为中心,将名利的追逐看成是惟一的目的,把自我价值的 实现等同于物质利益的最大满足,甚至于崇尚利己主义、拜 金主义、个人主义和享乐主义等腐朽没落思潮。这种不健康 的人格如果得不到合理的引导和抑制,就极易产生种种道德 失范行为。而现实社会经济中到处可见的买卖关系、金钱关 系严重冲击着传统的医学道德观念,影响了医学生的医学道 德评价标准。致使有些医学生对某些医务人员从自身的利 益出发,重复检查,收受红包、回扣以及开大处方等不良行 为,不能给予正确评价;在认识上不能没有医德,“医本仁术” 就会变成“骗术”,“医者父母心”也会变成“虎狼心”的必然 性。可见优化家庭育人环境,调整和构建新的医德观念与道 德规范,端正医学生的医德“价值观”势在必行。 3优化育人环境、培养医德修养“自律观”的对策与 建议 3.1 从宏观上,按照建设和谐社会的理念要求建构具 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伦理道德体系 我们正处在从传统文化向现代文化过渡的时期,这一时 期的历史主题是全方位的现代化。因此,伦理道德体系的选 择、建构,必须牢牢把握住这一时代主题和历史发展趋势。 即以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思想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基本原 则,提倡互助合作、明理诚信、公正平等的精神。同时,积极 吸收古今中外一切优秀的道德教育资源,特别是批判的继承 传统的以儒家、道家文化为主干的伦理思想和伦理文化,调 整和优化市场经济的基本道德规范,抵御极端个人主义,重 视“合理的个体主义”的研究,促使中国传统伦理道德体系的 现代转型与建构新的伦理道德文化两方面的紧密结合,完善 现代家庭的伦理道德文化,实现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有机 统一,为医学生医德形成、医德教育、医德建设和医德遵守建 造良好的社会大环境。 、 3.2在微观上,完善以文明高尚的价值观引导的规范 的现代家庭伦理道德体系,为医学生医德形成营造良 好的家庭环境 其基本原则是: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与家庭成 员间爱心、社会责任心的统一;家庭民主平等和谐、尊老爱幼 “三纲五常”,在父子、夫妇、兄弟之间体现各自的独立、平等 与自由,提倡家庭人伦关系上的尊重与和谐,使家庭氛围宽 松愉悦,各得其乐。为医学生医德心理的形成与发展构建良 好的“医德场”。 3.3加强医学生个体的道德修养,培养医德修养“自 律观” 道德修养就是人们在道德品质、道德思想意识方面的自 我改造、自我陶冶、自我锻炼和自我培养的过程,实际上就是 个体道德自觉的过程。如果缺乏这种自觉,任何外在的道德 规范都不会内化为大学生的道德认识和道德信念,道德教育 就会失效。特别是在社会转型期,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新旧 体制的转换,新旧观念的碰撞,中西文化的冲突,使得社会上 各种道德观念、价值准则良莠并存,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大 学生的道德选择和道德行为,在这种情况下,如果缺乏自律 精神,就会感到混乱、迷茫,无所适从。因此,只有具备自律 意识,才能充分发挥人格主体的主观能动性,在复杂的社会 环境下保持清醒的头脑,独立思考,科学决策,正确选择,向 着更高的道德境界迈进。医学生培养医德修养的自律观,是 道德修养的深化,是职业的特殊要求,从根本上来说,就是 “慎独”。“慎独”既是医德修养的一种崇高的境界,也是一 种重要的医德修养方法l3 J。具有高度自律性品格的医务人 员不但能够始终按已经形成的医德信念支配行动,把义务约 束转化为行为自觉,而且能够运用自律克服医疗实践中的各 种困难,约束可能发生的失信和不良行为,从而使自己的医 疗行为时刻能有利于病人与社会,表现出高尚的医德境界。 这应该是每个医学生所追求的医德理想境界。 总之,医学生是我们社会未来的医务工作者。社会要求 他们不仅要具备相应的学科专业知识,还要具有救死扶伤的 人道主义精神,具有与各种人群打交道的本领及应对各种复 杂事件的能力。这关系到国家医疗事业的兴衰成败,关系到 亿万人民的生命健康。医德教育正是医务工作者形成这些 综合素质的最为重要的基础。夯实这个基础,必须形成个 人、家庭、学校、社会的合力才能奏效。 [参考文献] [1] 鲁超.影响医学生医德教育效果的相关因素分析[J]. 中国医学伦理学,2002,15(6):31—32. [2] 鲁超,王平.论医学生医德心理的形成与发展[J].中国 医学伦理学,20o4,17(1):51—53. [3] 曲宗琴、试对当前医德医风教育难题的客观分析[J].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4,(2):35—36、 [作者简介] 于景艳(1956一),女,牡丹江医学院社科部副教授。研 究方向:政治教育。 [收稿日期2007—04—16] ’ [责任编辑刘海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