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尊重幼儿,让音乐课程“活”起来

尊重幼儿,让音乐课程“活”起来

来源:智榕旅游
尊重幼儿,让音乐课程“活”起来

作者:顾俊

来源:《新教育(中旬)》 2021年第3期

江苏省昆山市周庄龙亭幼儿园 顾俊

一、目标开放化,悦纳多层体验

《幼儿发展指导纲要》明确指出:幼儿音乐课程对教学目标的制定应该呈现开放式状态,积极关注音乐对幼儿的影响、发展起到的促进性作用,避免使艺术课程异化成为技能训练和纯粹的表演。从教育学和心理学的角度进行审视,幼儿的艺术学习和活动就应该从自身积极的情感角度出发,以培养对音乐等艺术课程的初步感受力、审美力、表现力和创造力。

音乐教育目标的开放性还体现在能够关照不同种类、不同层次的群体,要在因材施教的理念下,注重个别性的差异,完全悦纳不同能力和水平的幼儿。每个幼儿生长的环境不同,对音乐感知的基础上也应该是完全不同的,音乐感觉一般的孩子大有人在,甚至五音不全者也是在所难免。对于这一类型的幼儿,必备的音乐知识、音乐技能自然是不可或缺的,但如果过于强调,就会对他们热爱音乐的激情造成较大的伤害,甚至会引发倦怠感。因此,音乐教学目标的制定就应该充分关照每个幼儿都能够在自己原始经验的基础上,获取全新的发展。比如音乐欣赏课,不同的幼儿就能看到不同的画面,形成不同的联想。音乐的节奏和旋律,给幼儿的心灵形成了巨大的冲击,让每个幼儿都带着自己鲜明的主观感受,激荡起了丰富的情感涟漪,音乐正是要具备这种悦纳各种的包容心态和兼容作用,提升幼儿的内在兴趣,对音乐的课程充满较大的情趣,从而为铸造幼儿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音乐教学目标的开放性主要就体现在其多元化上,要关注就关注音乐情感和赏析意识的发展,但这并不是要排斥音乐知识和技能,而是要在充分关注孩子学习音乐、感知音乐过程中涌现出来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前提下,促进知识和技能地和谐并进。

二、过程灵动性,唤醒创造意识

首先,教师要善于运用生活中的资源,设置音乐与生活勾连的通道。音乐本身就是由生活中的人对生活形成了体悟和情感之后,创作而成的。因此,教师不能完全断裂音乐与生活、与人之情感之间的关联,而应该密切观察、了解自己的生活环境,借助丰富的人或者事情,来丰富幼儿感性的生活积累,激发他们的审美情趣。音乐教学应该从需要出发,多建构教材、环境、生活之间的内在关联,让音乐重新回到生活中、回到自然中。比如在组织幼儿参与音乐主题活动“勤劳的人和懒惰的人”前,教师就可以先带领幼儿去观察周围的人或者事,观察懒惰人和勤劳人的不同,形成初步的认知体验,然后欣赏乐曲,感受不同的节奏和旋律所展现的不同现象,更有助于幼儿创编歌曲,提升学习积极性。

其次,教师要善于激发幼儿想象意识,设置音乐与活动勾连的通道。喜欢想象,是每个孩子内在的天性,由于音乐其空间广泛,给予了幼儿表现自我、宣泄情感的契机,教师就可以让孩子在参与主体游戏过程中激发潜能,营造想象的空间,通过音乐活动来促进学习活动的开展,唤醒幼儿内在的认知潜能,满足每个幼儿内在的创造性发挥。

最后,教师要善于扩展音乐空间,用无时无处不在的音乐浸润幼儿。

三、方法多样性,激发内在动力

音乐目标是多元开放的,呈现状态是灵动的,这就决定了音乐教学方法绝不应该是孤立而机械的,而需要根据幼儿发展的具体情况,依托所要教学的内容,灵活采用不同的策略和技巧,促进幼儿对音乐的感知与审美。

比如幼儿能够行走、跑跳、拍手和点头等,这些都可以作为幼儿感知和掌握节奏的方法;再比如由于幼儿的音乐认知能力相对薄弱,在学习音乐课程时就不应该要求他们对于音乐符号进行认定,而需要通过感知来唤醒幼儿内在的认知体验,从而能够对音调的高低、节奏的强弱、力度的轻重等进行辨析,有效地培养幼儿对音乐的听觉意识和整体感受能力。

对于幼儿来说,学习音乐绝不是手指划划、嘴巴动动的事情,还应该与全身的身体器官潜在反应相契合,教师要引导幼儿在音乐旋律的推动下,进行匹配性的歌舞活动,促使幼儿的耳朵、眼睛、脑部、四肢进行巧妙地协调,更好地推动幼儿言语实践能力地不断发展。

方法的多样性可以体现在为幼儿营造真切、可感的认知环境,也可以采用一些非音乐的方法,广采众家之长,将故事讲述、游戏实践等项目参与到音乐教学中来,丰富幼儿对音乐的感知与理解。比如音乐故事表演《狼来了》,在整个组织和训练的过程中,孩子们通过自己对故事的感知理解,尝试着聆听音乐,感受不同情节与旋律的配合作用,同时也可以组织幼儿亲身加入到表演活动过程中,让孩子们一边聆听着音乐,一边享受调整着身体,将音乐和身体有效地结合在一起,积极推动幼儿认知能力的不断发展。虽然孩子们所展现出来的状态和形成的作品质量上参差不齐,但他们在课堂中自主地获取知识,已然成为了学习上的主人。

四、评价包容化,调动参与意识

对于幼儿音乐课程的教学,教师对幼儿音乐意识和能力的评价,一直都局限于唱歌的水平,只要孩子唱歌好听,就直接认定为音乐成绩优秀。在全新的《幼儿发展指导纲要》中就明确指出:要注重幼儿艺术情趣的培养、自我展现意识的展现和创造力的训练。这才是科学而严谨的评价方向,更加有助于每一位幼儿身心意识的不断发展。作为教师就需要对幼儿有信心,给予幼儿以宽容的态度,不断地运用激励性、包容性的语气提醒幼儿,而对于那些能力相对薄弱的孩子,老师需要付出更多的辛勤汗水和关爱,不可以统一的照标准提要求。只有让他们在不断创造和表达的过程中享受到音乐带来的乐趣,才能更好地培养他们内在的认知意趣,提升音乐基本素养。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