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智榕旅游。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浅谈如何做好幼儿入园准备工作

浅谈如何做好幼儿入园准备工作

来源:智榕旅游


浅谈如何做好幼儿入园准备工作

摘要:幼儿社会适应能力的发展至关重要,幼儿的适应能力将直接影响他们今后适应新环境的能力。如果儿童没有做好进入幼儿园的充分准备,童年焦虑得不到妥善处理,而且难以适应幼儿园的入园,这不仅会直接影响幼儿之间的联系,而且肯定会影响儿童个性的发展及其未来的学习和生活。在此基础上,就如何让孩子们做好进入幼儿园的准备供参考进行了以下讨论。

关键词:幼儿入园;准备工作;分析

引言

当第一次进入幼儿园时,很多孩子因为没有做好进入幼儿园的充分准备而感到恐惧和各种抱怨。主要表现为非常紧张、抑郁、经常生病、拒绝去幼儿园等。因此,他们是否愿意进入幼儿园,能否及时采取适当措施促进儿童的康复,将对儿童的身心健康产生深远影响。有必要调查研究孩子们进入幼儿园的准备情况,以便孩子们能够尽快度过家庭联系的时间,轻松适应幼儿园的新生活。

一、入园准备定义

进入幼儿园的准备工作有三个意思。从孩子的角度来看,是指孩子自己是否愿意,即孩子的发展是否满足入园的条件,是否能够适应幼儿园的新生活和学习。从父母的角度来看,是指父母是否做好了必要的准备,包括父母自己的准备和幼儿的准备,主要侧重于幼儿;从幼儿园的角度来看,是指幼儿园是否准备好让孩子们进入幼儿园。(1)入学前的入学准备是指父母在入学前的技能、情感、语言和认知方面为子女顺利适应幼儿园和子女所做

的准备。(2)本文所述入园准备是指儿童和父母入园前所作的相应准备。

二、浅谈如何做好幼儿入园准备工作

(一)积极开展亲子活动

不少幼儿进入幼儿园之后会产生焦虑的情绪,其主要原因是长时间和父母或者长辈分开,在进入了新的环境,又离开熟悉的人陪伴之后,他们会很容易产生慌张无措的情绪。对此,教师就需要鼓励家长积极地参与到校园活动中,让幼儿感受到即使在校园当中,他们也能够开心快乐地与父母相处,在学习知识的同时,也能够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在家长参与校园活动的同时,教师还需要让家长积极主动地与幼儿进行沟通和交流,让幼儿从内心深处爱上幼儿园的生活。在新生进入幼儿园之后,教师可以在前期积极开展一些亲子活动,邀请家长主动进入幼儿园,与幼儿共同学习,开展“共听一堂课”“共读一本书”的活动,这样幼儿会觉得自己的学习生活仍旧有父母的陪伴,以此帮助他们度过这一段焦虑的时期。幼儿会感觉到自己在幼儿园当中的生活有一个过渡,在这个过渡期,他们会慢慢学会独立。教师可以定期开展“共听一堂课”的活动,邀请家长参与到教学活动中,与幼儿共同听一堂课,并且与幼儿一同回答问题,这样也能够极大地激发幼儿积极思考、回答问题的兴趣和动力。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让幼儿和家长共读一本书,在读书的过程中,幼儿会自然地提出一些问题,家长也能够耐心地解答,在这个活动中,不仅拉近了亲子之间的距离,更让幼儿感受到幼儿园实际上是一个开放、包容、温馨的大家庭。

(二)做好技能方面的准备

1 .为行动训练做准备(1)父母应鼓励儿童参与家庭工作,培养他们的实际能力;(2)父母应增加儿童在户外的运动,加强他们的身体,培养他们的肌肉能力;(3)父母应了解儿童运

动能力的发展,并开展有针对性的培训活动。2 .为情感训练做准备(1)父母应促进子女的自立,给予他们充分的运动机会;(2)父母为孩子营造乐观快乐的情绪氛围;(3)父母要培养孩子的自我意识。3 .准备语言培训(1)父母应培养子女的口头表达能力;(2)父母应该让孩子听更多的故事,简单地重复一些故事;(3)父母应该保持孩子的听力和说话态度习惯。培训的这三个方面可以提高孩子的综合能力,增强他们的自信,使他们能够积极面对幼儿园的困难和恐惧,更快地适应新环境。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有很大的区别。教师应尽可能帮助家长,指导孩子们在进入幼儿园前做好一系列准备工作。

(三)增强群体意识,构建同伴关系

幼儿进入幼儿园中学习和生活,实质上是进入集体环境,因此,不论是从提高幼儿适应性的角度还是从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的角度,都要通过有效的教育引导增强幼儿的集体意识,促进幼儿构建良好的同伴关系,从而让幼儿和谐地与他人沟通和交流,提高综合素质。在改善幼儿入园适应性问题的同时,也为幼儿的学习和成长做出积极引导。例如,幼儿教师在幼儿园中可以设置“和平桌”区域,让彼此存在较强矛盾的幼儿在“和平桌”前坐下来,由幼儿教师作为裁判,让幼儿通过发表自己的想法,与其他小朋友交流。在有效的引导中使幼儿忘记活动中的不开心,与同伴握手言和,重新成为好朋友。在此过程中,通过幼儿教师的引导,幼儿之间能逐渐构建起良好的同伴关系。同时,幼儿教师要开发一些群体性的游戏活动,如互相合作搭积木、绘画、参加游戏等,也会增强幼儿的群体意识和团队意识,能够促进幼儿适应性的增强和社会性的逐步提高。

(四)帮助家长,做好幼儿的入园准备

学前教师应指导家长培养幼儿园儿童的期望,调整儿童较宽松的态度,培养儿童的纪律性意识,做好儿童心理教育工作,迎接困难和挑战。更好的心理准备提高儿童适应未知

环境的能力,减少或避免分离恐惧。儿童在家的自理能力基本上很差,但在幼儿园,自理能力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父母必须为孩子入园前的训练能力创造更多的机会,注意培养孩子的自立能力,培养孩子吃饭、穿衣、穿鞋、自主上厕所的能力。

(五)提高幼儿自制力和自我延迟满足能力

自我控制是意志的重要特征,儿童自我调节和控制能力的发展主要体现在提高“延迟满足”能力上。“延迟满足”是指通过延迟可以立即获得的满足,以获得更大的回报。(1)培养儿童自我控制和自我满足的能力:第一,当儿童表现出轻微的自我控制不足时,可以运用诱发和暗示错误的方法。如果孩子能自动显示自我控制行为,如果不能,就有必要正确控制自己的行为,以防孩子失控。控制的强度应足以避免孩子的叛乱。第二,让孩子们知道行动的规则。清楚地告诉孩子们,行动规则减少了他们冲动、故意和其他没有自我控制的行为。第三,不要容忍不合理的行为。对于幼儿的一些要求,我们应该尽力合理地满足他们。不合理的行为教育,决不妥协,始终坚持让孩子知道自己的行为必须受到限制的原则。第四:树立儿童的良好榜样。我们应该注意以正确的行为影响他们,并给他们树立榜样。他们可以成为儿童心中的英雄,故事中的主角,或者身边有强大自我控制的同伴。第五,我们可以帮助儿童提高自我控制和自我延迟履行任务,分散注意力,加强价格认知编码,促进延迟等待时间的增长。(3)培养儿童意志的毅力。第一,引导儿童明确行动的目的,鼓励他们坚持。为了提高儿童意志的持久性,我们应该帮助他们在活动前确定自己的目的,养成事先确定目的的习惯,并鼓励他们努力实现这一目标。第二,培养孩子们相应的技能。有时,即使孩子明白行动的目的,也不能坚持结束。原因是孩子们缺乏一些必要的技能,不能很好地应付困难。因此,我们应该注意不断丰富孩子们的一些基本知识,教他们一些技能。第三,通过实际活动提高儿童的耐力。应重视培养儿童在工作、玩耍、学习等活动过程中的坚持不懈精神,从不同角度培养儿童在各种活动中的坚持不懈精神。

结束语

在全面促进幼儿园教育改革的背景下,重点关注幼儿入园适应性情况,并有意识地解决小班幼儿入园适应性不理想的问题,对幼儿进行积极有效的指导,能为幼儿创造更好的成长空间,提升幼儿园教育教学活动的整体质量。因此,新时期在对幼儿园教育教学活动进行改革的过程中,要注意将小班幼儿入园适应性培养作为重点,制定完善的教学活动组织方案,保障幼儿教育教学活动得到合理的贯彻落实。

参考文献

[1]景冬菊.幼儿园应对幼儿入园焦虑的策略研究[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21(02):208-211.

[2]张蕾倩.浅谈如何做好幼儿入园准备工作[J].求知导刊,2021(12):12-13.

[3]陈冠亚.小班幼儿入园适应现状与提升对策[J].学前教育研究,2021(03):93-96.

[4]刘帅.如何做好幼儿入园前的准备工作[J].黑河教育,2018(08):78-79.

[5]陈晓华.家园共育做好帮助幼儿入园的准备工作[J].山西教育(幼教),2017(08):6-8.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zrrp.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