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李清照诗词声声慢朗诵

李清照诗词声声慢朗诵

来源:智榕旅游
李清照诗词声声慢朗诵

李清照诗词声声慢朗诵

  李清照的《声声慢·寻寻觅觅》通过秋景秋情的描绘,抒发国破家亡、天涯沦落的悲苦,具有时代⾊彩。在结构上打破了上下⽚的局限,全词⼀⽓贯注,着意渲染愁情,如泣如诉,感⼈⾄深。

声声慢·寻寻觅觅  宋代:李清照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独⾃怎⽣得⿊?梧桐更兼细⾬,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个愁字了得!(守着窗⼉ ⼀作:守著窗⼉)  译⽂译⽂

  苦苦地寻寻觅觅,却只见冷冷清清,怎不让⼈凄惨悲戚。乍暖还寒的时节,最难保养休息。喝三杯两杯淡酒,怎么能抵得住早晨的寒风急袭?⼀⾏⼤雁从眼前飞过,更让⼈伤⼼,因为都是旧⽇的相识。  园中菊花堆积满地,都已经憔悴不堪,如今还有谁来采摘?冷清清地守着窗⼦,独⾃⼀个⼈怎么熬到天⿊?梧桐叶上细⾬淋漓,到黄昏时分,还是点点滴滴。这般情景,怎么能⽤⼀个“愁”字了结!  注释注释

  ⑴寻寻觅觅:意谓想把失去的⼀切都找回来,表现⾮常空虚怅惘、迷茫失落的⼼态。  ⑵凄凄惨惨戚戚:忧愁苦闷的样⼦。

  ⑶乍暖还(huán)寒:指秋天的天⽓,忽然变暖,⼜转寒冷。  ⑷将息:旧时⽅⾔,休养调理之意。  ⑸怎敌他:对付,抵挡。晚:⼀本作“晓”。  ⑹损:表⽰程度极⾼。  ⑺堪:可。  ⑻著:亦写作“着”。

  ⑼怎⽣:怎样的。⽣:语助词。

  ⑽梧桐更兼细⾬:暗⽤⽩居易《长恨歌》“秋⾬梧桐叶落时”诗意。  ⑾这次第:这光景、这情形。

  ⑿怎⼀个愁字了得:⼀个“愁”字怎么能概括得尽呢?  作者简介:

  李清照⼯诗善⽂,更擅长词。李清照词,⼈称“易安词”、“漱⽟词”,以其号与集⽽得名。《易安集》、《漱⽟集》,宋⼈早有著录。其词流传⾄今的,据今⼈所辑约有45⾸,另存疑10余⾸。她的《漱⽟词》既男性亦为之惊叹。她不但有⾼深的⽂学修养,⽽且有⼤胆的创造精神。从总的情况看,她的创作内容因她在北宋和南宋时期⽣活的变化⽽呈现出前后期不同的特点。

  前期:真实地反映了她的闺中⽣活和思想感情,题材集中于写⾃然风光和离别相思。

  后期:主要是抒发伤时念旧和怀乡悼亡的情感。表达了⾃⼰在孤独⽣活中的浓重哀愁,孤独,惆怅。

  李清照前期的词⽐较真实地反映了她的闺中⽣活和思想感情,题材集中于写⾃然风光和离别相思。如《如梦令》⼆⾸,活泼秀丽,语新意隽。《凤凰台上忆吹箫》、《⼀剪梅》、《醉花阴》等词,通过描绘孤独的⽣活和抒发相思之情,表达了对丈夫的深厚感情,宛转曲折,清俊疏朗。《蝶恋花·晚⽌昌乐馆寄姊妹》写对⼥伴们的留恋,感情也极其真挚。她的词虽多是描写寂寞的⽣活,抒发忧郁的感情,但从中往往可以看到她对⼤⾃然的热爱,也坦率地表露出她对美好爱情⽣活的追求。这出⾃⼀个⼥作家之⼿,⽐起“花间派”代⾔体的闺怨词来要有价值得多。

  李清照南渡后的词和前期相⽐也迥然不同。国破家亡后政治上的风险和个⼈⽣活的种种悲惨遭遇,使她的精神很痛苦,因⽽她的词作⼀变早年的清丽、明快,⽽充满了凄凉、低沉之⾳,主要是抒发伤时念旧和怀乡悼亡的'情感。

  在流离⽣活中她常常思念中原故乡,如《菩萨蛮》写的“故乡何处是,忘了除⾮醉”,《蝶恋花》写的“空梦长安,认取长安道”,都流露出她对失陷了的北⽅的深切怀恋。她更留恋已往的⽣活,如著名的慢词《永遇乐》,回忆“中州盛⽇”的京洛旧事;《转调满庭芳》“芳草池塘”回忆当年的“胜赏”,都将过去的美好⽣活和今⽇的凄凉憔悴作对⽐,寄托了故国之思。

  她在词中充分地表达了⾃⼰在孤独⽣活中的浓重哀愁,如《武陵春》通过写\"物是⼈⾮事事休\"的感慨,《声声慢》通过写“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的处境,运⽤叠词,表达了⾃⼰难以克制、⽆法形容的\"愁\"。⼜如《清平乐》中“今年海⾓天涯,萧萧两鬓⽣华”的悲伤,《孤雁⼉》中的悼亡情绪,都是在国破家亡、孤苦凄惨的⽣活基础上产⽣的,所以她的这部分词作正是对那个时代的苦难和个⼈不幸命运的艺术概括。

  李清照在早年还写过⼀篇《词论》,提出词“别是⼀家”的说法,是宋代的重要词论,也成为她词创作的理论依据,著有《漱⽟词》,李清照词的风格以婉约为主,屹然为⼀⼤宗,⼈称“婉约词宗”。沈谦《填词杂说》将李清照与李后主并提说:“男中李后主,⼥中李易安,极是当⾏本⾊。”

  易安词在群花争艳的宋代词苑中,独树⼀帜,⾃名⼀家,⼈称“易安体”。“易安体”之称始于宋⼈。侯寅《眼⼉媚》调下题⽈:“效易安体”。⾟弃疾《丑奴⼉近》调下题⽈:“博⼭道中效易安体”。词作⾃成⼀体,表明已形成鲜明的个性风神。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