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进行课堂教学改革,是件关乎国家未来的大事,因为它涉及的是育人的问题。有什么样的课堂教学方式,就会催生什么样的人才培养模式,也就会培养出相应的人才样式。
课堂教学改革,是一系列问题的总和;管理团队的问题,教师素质的问题,育人观的问题,课程的问题,教学方法的问题,教育评价的问题,家校联动的问题等。实行课堂教学改革以来,为高效课堂的构建,实验班老师做出了很大的努力,也遇到了很多困难,想了很多解决办法,现就其中的一些关键点整理如下。
一、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是新课程标准倡导的基本学习方式之一。它是指学生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之上,以小组为单位、以共同完成学习任务为目的、以学生之间交流为主要学习手段、以小组总体表现为奖励依据的学习方式。小组是合作学习最基本的学习单元。通过小组学习,实现智慧的交流、思想的碰撞、思维方法的优化互补,同时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合作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使学生人人参与学习过程,人人得到锻炼机会。在参与的过程中体验学习的快乐,获得心智的发展。
1、合作学习有几个要素:
积极的相互支持、配合,特别是面对面的促进性的互动; 积极承担在完成共同任务中个人的责任;
期望所有学生能进行有效的沟通,建立并维护小组成员之间的相互
信任;
对于个人完成的任务进行小组加工;
对于共同互动的成效进行评估,寻求提高的有效途径; 及时整理合作学习中的问题,为小组展示做准备。 2、合作学习的基本方法:
首先,通过同质对学力求解决独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然后异质对学再解决前两次存在的问题,最后组内群学,统一解决问题的方法、思路、步骤与结果。
要提倡解决问题方法多样化,鼓励组内质疑。不能够统一意见的题目用红色笔标注,组内不能解决的问题留白,请教老师或等待大展示环节听取别组意见。
3、合作学习中老师的作用
教师要全方位参与到学生的学习中去,在学生合作学习中起到以下作用:组织、引导、合作、激励、解疑等。
合作前,教师应作为引导者,精心设计合作内容,提出合作学习的目标:当学生自主学习出现障碍时,问题解决方法多样时,知识需要拓展时,凭一个人的力量难以很好完成任务时,教师要抓住这些最佳合作契机,明确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有针对性的合作学习。这时,教师要给学生提出明确的学习目标、合作学习的主题及重难点。
合作中,教师应针对学生合作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进行有效的引导、解惑、激励,帮助学生提高合作技巧,顺利完成学习任务:教师应及时走下讲台巡视,参与到解决问题有困难的小组中去,积极地看,认真地
听,及时了解学生探究的信息,以便及时给予点拨;同时,要从宏观方面调控课堂,防止学生思维分散后偏离学习重点。这时,一旦发现学生有独特新颖的见解,就及时给予表扬、鼓励,促使他们更加踊跃的思考和学习。
合作后,应对合作的效果进行评价。
充分相信学生、利用学生、赏识学生,让所有学生都能进行自主管理,互相约束,又互相激励,保证小组合作学习井然有序的高效进行,是我们追求的目标。
二、小组管理
小组管理是高效学习的关键。小组为基本管理和评价单位。 1、小组划分:本着“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基本原则对全班学生进行学习小组划分,同时兼顾到学生性别、性格、兴趣,将班内学生划分为abcd四层,每组都有八名同学,编号分别为A1、A2、B1、B2、C1、C2、D1、D2。Ab层学生坐中间,cd层学生分别坐在ab层学生旁边,并且AA、BB、CC、DD对面而坐。
2、确定组长:学习小组的成败关键在组长。一个小组选取两名常务组长,一正一副。常务组长由小组推荐或老师任命,条件是成绩在ab层,组织能力强,有责任心。职责是组织、检查、监督小组学习和日常管理:组织小组同学按时按质按量完成老师布置的学习任务;保证组内合作活动的积极有序开展;策划高质量的展示方案;督促对子之间的互帮互查;与老师之间的联络沟通。
3、小组责任分工:小组八人都担任学科作业组长,对应八门学科的
收发作业;8人对应八项事务管理:自律、学习、课间活动、文明、卫生、考勤、零食、管理能力。
4、小组文化创建:各小组自行设计有创意的组名、组训、誓言、宣言,制定组纪组规,确定小组奋斗目标,形成小组风格,展示小组个性,初步构建小组文化。
5、小组评价:建立小组评价、学科评价与个人评价相结合的评价奖励体系。分四项内容:(1)小组课堂表现评价,分自律、自学、展示、合作、亮点五小项,由任课教师上课过程中现场评价。此评价是促使课堂教学高效有序的有力保障。每小组每节课的总分由值日班长作好记录,一天一汇总交班长;班长一周一汇总,周一班会公布分数,作出评价。(2)小组学科评价,由课代表负责记录各小组在不同学科教学中的表现,一周一汇总,周一班会时由课代表总结本学科教学中各组表现。(3)小组个人评价,分自律、学习、课间活动、文明、卫生、考勤、零食、组织能力8小项,八人各负责一小项,分别得分,小组长一周一汇总,并将结果交大组长(3小组为一大组),周一班会由大组长公布评价。(4)小组周综合评价,由班长将各小组个人综合表现总分进行汇总,加上小组课堂表现得分,加学科特长分,结果即为该小组当周综合评价得分。
6、奖励制度:设置最佳组长奖、小组课堂表现优秀奖、个人综合表现优秀奖、学科表现优秀奖。开展初期两周一评,以加大推进力度;进入轨道后一月一评:并以此作为学期末评优评先的依据。
三、课堂展示
展示内容:展示绝不是对导学案上的问题答案的重复讲解,也不是
统一对答案,展示是提升,深入探究的问题,。展示要遵循三大原则,即问题性、互动性、创生性。就是说,展示的内容应是全班带有共性的问题、易错的问题,学生应重点展示自己独特的思考和发现的一些规律等,既有对学习目标中重点内容的解读,也有学生独到的发现和感悟,还有组内同学不能解决的疑惑。
展示方式:一般有两种:一是陈述性展示,即用语言简明扼要的表述自己或小组观点;二是实践性展示,即用板书或教学用具等实际物品协助表达观点。
展示评价指导:由于学生对展示的各个环节及要求比较生疏,所以教师在初期必须进行针对性的指导。(1)无论何种形式,都必须服务于本节学习目标。(2)语言准确精炼、重点突出,要有时间限制。(3)注意展示时的语言、站姿、发言的顺序,展示期间其他学生的要求等。(4)不重复展示相同内容。评价方面:评讲解内容重点是否突出,顺序是否合理;评形式是否合适新颖;评语言是否准确,音量如何,吐字清晰与否;评体态是否大方,是否能面向大多数;评板书是否规范,是否用双色笔突出重点、易错点。
注意事项:1、由于我校班级人数较多,组间展示时不会每一个小组都有机会。一方面时间不允许,另一方面对同一问题的反复展示,浪费时间,反而造成低效。因此,可以采用竞争的方式,哪一组先做好准备,哪一组就先展示,其他补充质疑,补充得好,质疑有价值的同样表扬。2、要适当限制优秀生的展示次数,给尽可能多的学生展示机会。3、展示期间,教师的作用更为重要,教师要认真倾听展示内容,运用语言、体态、
分值等多种形式,对学生的课堂活动进行评价,既要针对展示的内容,又要关注倾听的其他同学,做到既营造浓厚的生动活泼的课堂学习气氛,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欲望,又及时调控个别生的课堂注意力。
四、推进过程中的几个问题成因及解决办法 1、课堂秩序不如以前。
成因:一是教师没有及时调整教学方式,自己讲授多,学生自主合作少。座位摆放已经改变,如果还按照原来的方法教学,学生听课会很不方便,注意力分散在所难免;二是教师的课堂评价没有及时跟上,因为评价具有导向型,我们需要什么就评价什么,缺什么就评价什么。 解决办法:对症下药即可,一是教师转变观念,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二是对学生的课堂表现及时评价。 2、课程推进缓慢。
成因:一是教师不放心,对学生展示过的内容,总有点放心不下,学生已经展示完毕,自己再讲一遍,造成重复,浪费了时间;二是学生展示太滥,不管问题难易,一律展示,本来通过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就可以解决的问题,仍然拿到全班展示,导致没有重点浪费了时间。
解决办法:教师要精心备课,加强对自主学习和小组学习的指导和管理,及时准确了解学习情况,对学生情况做到胸有成竹。
3、合作学习中学生不能全面参与。
成因:班级内的后进生,基础差,缺乏学习热情,自控能力差,在对面而坐的情况下,借合作学习之际更易浑水摸鱼,不合作反而扰乱小组学习。
解决办法:可加强对学生合作学习参与度的评价,利用评价体系促进小组对这方面的监督管理;教师也要在学生合作学习时,加强对这部分学生的关注力度、检查力度和激励力度。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zrrp.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808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