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论《局外人》的叙述时间与叙述视角

论《局外人》的叙述时间与叙述视角

来源:智榕旅游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7期 Journal of Chongqi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Social Sciences Edition) .7 望 论《局外人》的叙述时间与叙述视角 郭晓林 摘要:从叙述时间和叙述视角两方面分析加缪小说《局外人》的叙事特色。作家选取独特的视角安排情节,情节发生在时 间之中.时间蕴舍在视角转移的过程里。《局外人》具有深邃的内涵,其文本结构也有着耐人寻味的不同寻常的风格。 关键词:《局外人》;叙事;叙述视角;时间 中图分类号:I10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1999(2013)07—0121—03 作者简介:郭晓林(1988一),女,安徽阜阳,安徽大学(安徽合肥230039)文学院2011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比较文 学与世界文学。 收稿日期:2013-01-23 法国作家阿尔贝・加缪(1913—1960)于1940年 创作完成的《局外人》,是20世纪世界文学中的经典 之作。作品对人类生命存在的追问,使“局外人”不仅 在一个故事的持续叙述中打开缺口……使人物可以 从小说的线性结构中走出来。”_2 这就使得作品的故 事时间非直线式的推演.在话语时间中错落有致地 安排时序和时距,情节在此中波荡起伏,人物形象鲜 明立体。 一成为文学中的经典形象.也使其作为人类自我概括 的关键词之一传达着荒诞存在的意识。《局外人》篇 幅短小精悍,视角独特别致,情感沉郁深邃,在叙事 方式上也独具特色。 一般情况下。叙事作品的陈述时间后于故事发 生时间,也不存在一个绝对的时间开端,通常是由故 事发展的中间开始叙述,这是一种事后叙述。但也可 、叙述时间 以是共时性的、插入式的或者交替叙述等,即顺时序 和追叙往事的倒叙,或者事先叙述的预叙。《局外人》 通过Jt ̄tla ̄序和追叙在时间的前后延宕中,运用复合 在小说文本中,时间分为故事时间和话语时间。 热奈特对二者下的定义是:故事时间指“故事中事件 连续发生过程呈现的时间顺序”.话语时间是“故事 过去时的表达强调句子的孤立性,从而使每一句话 都成为一个瞬间。“每一个瞬间都是一个小小的世 界,在接下来的瞬间马上就被遗忘了”_2]。时间是不可 事件在叙事中的‘伪时序”’[ 。在《局外人》中,故事时 间并非全然呈顺时序(chronology)贯穿作品,总体是 零碎的、非统一的.章句之间的断裂使得时间的线性 分割的组合物,而通过恰当的叙述方式可以将每个 瞬间连接成一个整体,以此构成现在时的理解取向。 萨特在《<局外人>的诠释》中指出,加缪的叙述特色 是“每句话都是一个现时。不过这不是那种不确定 的、有扩散的、多少延伸到后面那个现时上的现时。” 在语法形态中,现在时一般对应的是个人话语表达。 包括人物语言,以及叙述对象的语言,它是个人偏见 发展滞留或停止,打破了传统叙述的连贯性。一开 始.读者被领人此在的状态中,故事随着时间的流逝 而推进。叙述者并非回忆,而是就当下发生的事情记 录当下。随着故事的展开,之前线性顺序的状态会因 为叙述视角的转变而停止,返回到叙述时间起始前, 补充故事内容的过去。比如,当默尔索来到养老院 后.院长与他的交谈正在进行时,他回顾母亲还在家 以及刚来养老院的情况。虽然只是简短的叙述,但在 和蕴涵的标志l4]。但是,《局外人》中所表现的现时不 是单指语法意义上的时态。比较而言,复合过去时的 使用,对时间的不连贯性造成的时序和时距的多样 文本的进程中却延缓了时间的发展。作品的第一部 分,多处使用“今天”表示时间的正在进行。但是从事 件排列的先后来看,它的叙述属于“追叙”。然而它又 不同于一般的追叙,叙述者不是简单的穿梭在时间 的过去与现在来回忆往事和记叙当下.而是通过对 性,更加突出了叙述者及作者本人对现世此在存在 的真切认识,它丰富了读者对小说的理解。比如:“我 在院子里等待着,待在一棵梧桐树下。我呼吸着泥土 的清香,不再发困了。”【5】这里。从复合过去时过渡到 未完成过去时(在院子里的一棵梧桐树下等待着到 呼吸着泥土的清香),此时时间突然停顿。通过一段 过去生活的描述来表达对自我此时存在的另一种认 识。“从小说历史的开端起,小说就试图避开单线性. 一121— 描述性的语言将其所做、所观察的提供给读者。但真 正值得研究的单位,通常是自然与人物感觉之间的 关系_4_。就时间角度来说,叙述本身落后于行动,但叙 述者默尔索却一直是处在时间之中的唯一自主性最 强的人物,其他故事人物当然也存在于情节和时间 之中,而以片段式居多。人物之间的交集,只在被经 如他本人一般,“把我化成一个零,又以某种方式。由 他取代了我”[5 。审判却把审判对象排斥出审判过程, 原本紧张严肃的法庭成为主人公独自观看或主体脱 离的一场他人的审判。第一人称叙述的“我”变成完 全的视角观察并体察着一切,作为人物好似已从故 事中走出。这种只有人物双眼记录的叙述,更能使读 者走近故事,拉近作品与读者之间的距离。就文本故 事而言,默尔索的局外人性质在法庭审判和监牢思 验者与自我经验者即默尔索的擦肩中才共生在同一 时间体系里,并且不受叙述者任何的控制和干扰,因 为主人公默尔索他并不说对自己的所观有何感想。 单纯的描写景物和人物叙述看似是独立于故事线条 之外的几条平行线,虽离散并伴随在整个故事发展 索的一系列场景中,尤为体现他的孤独所在和被驱 逐的超脱。在接近死亡的时候.他体会到妈妈在面对 死亡时感受到的解脱,之前的消极、虚无、孤寂、不解 的轨道旁,这与作品本身的荒诞存在和破碎感有关。 《局外人》第一部分客观记载事件,第二部分则 是进行判断,但其时间性始终在叙述中体现的一览 无遗,除了“今天”、“此时”、“过了一会儿”等明显的 表示时间的词语外,人物之间的对话多以直接引语 记叙故事时间的发展。话语时间在第二部分的评判 等等,都在一个黑夜将尽白昼将近的时刻烟消云散。 随着默尔索的感知,体会出生命循环而又重新开始 的希望。第一人称叙述视角,使读者对主人公心理感 受的体会更为清晰真实,犹如对自我审视一般的切 近。“一部小说的价值,则在于揭示某种存在直至那 是始终被掩盖着的可能性。换句话说,小说发现的. 中,使故事时间停滞,对所见、所体验,默尔索都在慢 慢的融入更多的自我感受,似乎脱离真正的生活让 他拥有了自己,并且有时间静静的怀念和思考。从法 庭出来到囚车的一刹那。夏季傍晚的气息在这疲倦 的深渊里时,默尔索又听到了曾经的声音:卖报者的 吆喝声、小鸟的啁啾声、小贩的叫卖声、电车的呻吟 是在我们每个人身上隐藏着的东西。”f7J阅读《局外 人》时,会觉得某些段落或语句会在瞬间契合自身的 某种感悟,被隐藏的思想的共性,有如作者在人物背 后若隐若现。 无论作品是以何种人称视角叙述,都离不开作 者这一第一叙述者的视角。“作者隐藏得再深,也不 可能从不到场。他躲在人物背后,暗中操纵着叙事. 声、港口的嘈杂声_5]。种种回忆中的声音绵延在脑海 中,停留在过去的某个时分,但现实时间已在默尔索 的不经意问流过。时间的存在看似静止,其实是永恒 的片段。过去是一个时间段,漫长或短暂都是零碎 的,在话语的记叙中简略的概括超出了时间本身的 界限。“一部虚构作品中的每一个细节都曾经是一度 观察到的现象,或一个记忆,或一个愿望。或是对一 在具有表述标志的篇章中时隐时现,时而讽刺,时而 褒扬。”l4 在《局外人》中,我们似乎看不出作者粘合在 默尔索的身上,借他之口诉自我之衷肠。因为故事随 着事件的发展,按照人物思绪叙述,多以描述性情节 为主。在第二部分的评论性语句中,作者也没有使人 物完全脱离故事进行阐述。加缪将默尔索作为全权 个独立于自我之外的现实的真诚的敬意。”[63默尔索 此刻的感受也正是在对自我生活重构的基础上表现 的人物主体,在局外人的自我处境中进入到作品局 内,充斥整个作品,人物成为人物。而非作者的代言 人。马原说:加缪始终以墨(默)尔索一个人,也就是 小说中“我”的视角,以这样极其有限的视角,使故事 出敬意,似乎荒诞作为世界的存在也并非全然是消 极悲观的。加缪意欲表达的也是一种对自我及生活 的重新认识。作品两个部分不同的时间叙事,在情节 和人物形象塑造的需要处做了恰当的安排。加缪受 海明威影响,借鉴美国小说创作技巧的构思,不仅在 叙述时间上有别于以往,其叙述视角也是独特的。 充满了不可预知性.充满了张力_8]。正是这种视角的 有限性,使默尔索这样一个蜷缩在自我生命空间的 局外人在个人生命体验的最后.“第一次向这个冷漠 的世界敞开了我的心扉”l5]。曾经游走在边缘的另类 开始走进圈内,接受他人的仇恨的叫喊。作品像是一 条隧道,在狭窄的空间向着出VI的光明前进,在最后 时刻迎接全部的希望和美好.释放之前的包裹。走向 一二、叙述视角 《局外人》透过默尔索的眼睛和意识来观察并叙 述故事 “一个专注于观察和沉思的第一人称的叙述 者往往倾向于讲述他的流离失所,仿佛这是一个孤 独的人消磨时光的主要方式。”_6 在法庭审判的过程 中,似乎所有的诉讼和讲说都无关乎默尔索,连辩护 律师的辩护词都是以第一人称“我”来自居,犯罪的 一片宽阔之地。《局外人》的张力随着故事的发展不 断凸显.这是由于人物视角观察的逐渐深入,视野的 不断开阔,在故事丰富的基础之上造成情节的高潮 和突破口。在整部作品中,真正称得上是高潮或情节 转折点的是默尔索扣动扳机的一刻。之前的生活终 122-一 止.另一种体验开始,最终导致生命的结果以审判的 新领悟到人生的希望和生命的循环。 叙述时间和叙述视角是叙事学中两个重要的研 究层面。二者相互交融,在作品中无处不在。作者选 取视角安排情节,情节发生在时间之中,时间蕴含在 视角转移的过程里,单从一个方面不足以全面分析 文本在叙述方面的独特。《局外人》的文本意义具有 极为深邃的内涵,而文本结构无论是叙述时间还是 叙述视角也都有着耐人寻味和不同寻常的风格。第 一形式结束。 第一部分的最后一段,叙述了默尔索在天门中 开之时的无意之举。细节描写和意识感受的刻画十 分精致 无处不在的主人公,生理和心理体验焦躁不 安,在全身绷紧双手紧握枪托的身体状态下,无意识 地扣动了扳机。一瞬间,时间是停滞的,视角是无人 称的。一种事件的偶然性促成了一系列事件的必然 性。默尔索并非有意开枪,这一行为执行之前的个人 感受在第一人称视角的叙述中渐渐忽视行为本身, 极端难耐的情感进发集中起来,使读者走进此种情 绪。行为结果的产生是顺其自然还是意外?这并非解 释的重点 正如默尔索为何塑造成此种性格一般,事 人称视角叙述凸显文本的现实性,时间的顺叙和 追叙在延缓和停滞中带动情节的起伏变化。人物在 时间中进行着事件的发展,并以自我主体的视角记 录和叙述。 参考文献: 情本该如此。真正的悲剧是不可解的。第一人称叙述 亲身经历和体验的表述。促使事件情节发展具有不 [1J中丹,王丽亚.西方叙事学:经典与后经典【M】.北京大学出版 社.2011. 可知性。妈妈去世时的反应、杀死阿拉伯人的行为、 法庭审判的游离等等,在偶然与必然的结合中造就 了这部作品层出不穷的理解和分析层面。“事物彼此 之间越是陌生,它们的接触所碰撞出的光芒就越神 奇。”_7 默尔索与阿拉伯人的相遇.促成了作品异彩纷 呈的光芒。而其情节的偶然性因人物视角的局限和 [2]米兰・昆德拉.小说的艺术【M].董强,译.上海译文出版社, 2004. [3J萨特文论选 .施康强,译.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1. [4]贝尔纳・瓦莱特.小说:文学分析的现代方法与技巧【M】.陈 艳,译.天津人民出版社,2003. [51阿尔贝・加缪.局外人【M】.柳鸣九,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11. [6】苏珊・桑塔格.重点所在[M】.陶洁,黄灿然,译.上海译文出版 社.2005. 直观体验,使故事顺畅而具有真实性。“讲故事要用 声音,观察故事则要用眼睛和意识”E1]。默尔索作为故 事中的人物,以他的视角观察并讲述一个边缘的孤 独的局外人的故事 最终他在这种局外的体验中重 [7J米兰・昆德拉.被背叛的遗嘱[M].余中先,译.上海译文出版 社.2011. [8]马原.虚构之刀[M].沈阳:春风文艺出版社,2001:243. (上接第1 16页) 同,主要提供娱乐功能的电视剧制作已经率先进行了 市场化,并逐步显现数量累积上的同质化竞争。电视 剧供给与市场化需求进行等价交换之后,具有公共性 的电视剧传播可能会产生正外部性,即满足受众有利 影响的心理需求:也可能会产生负外部性,即激发受 众不利影响的心理需求。前者可以说是促进了社会效 益,后者则损害了社会效益。在同质化竞争中,电视剧 都是脆弱的替代品,而不是坚挺的必需品,不能给予 努力,以市场化促进政治社会化的进步,以政治社会 化带动市场化的创新,根据媒介产品公共性与外部 性的两重属性,不断发挥媒介产品的四重功能,促进 电视剧产业达成社会效益与经济利益的统一。 参考文献: [1]赵振宗,苏良.上周末收视率排行出炉:卫视搏收视宣传玩 心术IN].法制晚报.2012—05—08. 【2】杨旦修.电视剧产业化进程及其发展[J].重庆社会科学,2011 (11). 受众有利的功能性价值的电视剧终将被市场淘汰。进 行差异化竞争,是摆脱同质化的唯一出路。通过新导 演、新演员、新题材的创新,仅仅是形式化的创新,注 重社会效益的创新才是可持续发展的创新。 《心术》是偶然性个案。在当前电视剧的产业化 进程中,兼顾社会效益与经济利益的还不具有普遍 性。未来电视剧的发展需要从政府和市场两头同时 [31尼尔・波兹曼.娱乐至死[M】.章艳,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O4:l8. [4]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6卷[M】.人民出版社,1974:281. [5]马克斯・韦伯.社会科学方法论[M】.韩水法,等译.中央编译 出版社.2002:8. [6】李舒.传媒与执政党的互动关系探析[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 2012(2)。 一123—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