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选择题(共14题)
1.充分燃烧一定量的丁烷气体放出的热量为QkJ。完全吸收它生成的CO2气体生成正盐,需5mol·L的KOH溶液100mL,则丁烷的燃烧热为 A.16QkJ·mol
2.已知中和热的数值是57.3kJ·mol-1。下列反应物混合时,产生的热量等于57.3kJ的是 A.1mol·L-1稀盐酸(aq)和1mol·L-1稀NaOH(aq)
B.500mL2.0mol·L-1的HCl(aq)和500mL2.0mol·L-1的NaOH(aq) C.500mL2.0mol·L-1的CH3COOH(aq)和500mL2.0mol·L-1的NaOH(aq) D.1mol·L-1稀醋酸(aq)和1mol·L-1稀NaOH(aq)
3.让生态环境更秀美、人民生活更幸福!为此,天津冬季取暖许多家庭用上了清洁能源天然气。实际生产中天然气需要脱硫,在1200℃时,工艺中会发生下列反应:
-1
-1
B.8QkJ·mol
-1
C.4QkJ·mol
-1
D.2QkJ·mol
-1
3O2(g)=SO2(g)+H2O(g) ΔH1 23②2H2S(g)+SO2(g)=S2(g)+2H2O(g) ΔH2
21③H2S(g)+O2(g)=S(g)+H2O(g) ΔH3
2①H2S(g)+
④2S(g)=S2(g) ΔH4
则ΔH4的正确表达式为( )
2(ΔH1 +ΔH2-3ΔH3) 32B.ΔH4=(3ΔH3-ΔH1-ΔH2)
32C.ΔH4=(ΔH1-ΔH2+3ΔH3)
32D.ΔH4=(ΔH1-ΔH2-3ΔH3)
3A.ΔH4=
4.已知下列热化学方程式:
①CH4(g)+2O2(g)=CO2(g)+2H2O(l) ΔH=-890.31 kJ·mol-1 ②2C2H6(g)+7O2(g)=4CO2(g)+6H2O(l) ΔH=-3119.6 kJ·mol-1
- 1 -
③C2H4(g)+3O2(g)=2CO2(g)+2H2O(l) ΔH=-1411.0 kJ·mol ④2C2H2(g)+5O2(g)=4CO2(g)+2H2O(l) ΔH=-2599.2 kJ·mol ⑤C3H8(g)+5O2(g)=3CO2(g)+4H2O(l) ΔH=-2219.9 kJ·mol
现有由2 mol上述五种烃中的两种组成的气体混合物,经充分燃烧后放出3037 kJ热量,则下列组合中不可能的是( ) A.C2H4和C2H6 C.C2H6和C3H8
5.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太阳能以光和热的形式传送到地面,人们可以直接利用这些光和热 B.反应热就是化学反应中放出的能量
C.煤中含有硫元素,大量直接燃烧煤会引起酸雨等环境问题 D.等量的硫蒸气和硫固体分别完全燃烧,前者放出的热量多
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热就是反应中放出的能量
B.在任何条件下,化学反应的焓变都等于化学反应的反应热
C.由C(s,石墨)═C(s,金刚石)△H=+1.9kJ•mol﹣1可知,金刚石比石墨稳定 D.等量的硫蒸气和硫固体分别完全燃烧,前者放出的热量多
7.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在化学反应中,发生物质变化的同时不一定发生能量变化 B.ΔH>0表示放热反应,ΔH<0表示吸热反应
C.ΔH的大小与热化学方程式中的各物质的化学计量数无关 D.反应产物的总焓大于反应物的总焓时,ΔH>0
8.自然界中发生的一个固氮反应是N2(g)+O2(g)
2NO(g),三种分子中化学键断裂所吸收的能
B.C2H2和C3H8 D.C2H6和CH4
-1-1
-1
量依次为946kJ·mol-1、498kJ·mol-1、632kJ·mol-1,则上述反应中,ΔH=( ) A.-180kJ·mol-1
B.+180kJ·mol-1
- 2 -
C.+812kJ·mol
9.下列热化学方程式中,正确的是( )
-1
D.-812kJ·mol
-1
A.甲烷燃烧热为890.3 kJ•mol-1,热化学方程式为:CH4(g)+2O2(g)=CO2(g)+2H2O(g) △H=+890.3 kJ•molˉ1
B.稀盐酸和稀氢氧化钠溶液混合,其热化学方程式为:H+OH=H2O △H=-57.3 kJ•molˉ C.H2燃烧热为285.8kJ•mol,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为:2H2(g)+O2(g)=2H2O(1) △H=-571.6 kJ•molˉ
D.500℃、30 MPa下,将0.5 mol N2和1.5 mol H2置于密闭的容器中充分反应生成NH3(g),放热19.3 kJ,其热化学方程式为:N2(g)+3H2(g)
10.已知断裂1mol化学键吸收的能量如下表所示:
化学键 键能(kJmol1) C=C 615 C-C 348 C-H 413 H-H 436 2NH3(g) △H=-38.6 kJ·mol
-1
1
ˉ1
+
-1
则反应CH2CH2(g)H2(g)C2H6(g)的ΔH为( ) A.267kJmol B.267kJmol C.123kJmol
11.下列图像分别表示有关反应的反应过程与能量变化的关系。据此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111D.123kJmol
1A.石墨转变为金刚石是吸热反应
- 3 -
B.白磷比红磷稳定
C.S(g)+O2(g)=SO2(g) ΔH1,S(s)+O2(g)=SO2(g) ΔH2,则
ΔH1>ΔH2
D.CO(g)+H2O(g)=CO2(g)+H2(g) ΔH>0
12.下列热化学方程式及有关应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甲烷的燃烧热为890.3kJ•mol-1,则甲烷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CH4(g)+
3O2(g)═CO(g)+2H2O(l) △H=-890.3kJ•mol-1 2B.已知强酸与强碱在稀溶液里反应的中和热为57.3kJ•mol-1,则
111H2SO4(aq)+Ba(OH)2(aq)═BaSO4(s)+ H2O(l) △H<-57.3kJ•mol-1 222C.500℃、30MPa下,将0.5molN2和1.5molH2置于密闭的容器中充分反应生成NH3(g),放热19.3kJ,其热化学方程式为:N2(g)+3H2(g)
2NH3(g) △H=-38.6kJ•mol-1
D.已知25℃、101KPa条件下:4Al(s)+3O2(g)═2A12O3(s)△H=-2834.9kJ•mol-1,4Al(s)+2O3(g)═2A12O3(s) △H=-3119.1kJ•mol-1,则O3比O2稳定
13.将1 L含0.4 molCu(NO3)2和0.4 mol KCl的水溶液用惰性电极电解一段时间后,在一个电
- 4 -
极上析出0.3 mol铜,此时在另一个电极上放出的气体的体积为( ) A.2.8 L
14.已知化学反应A2(g) + B2(g) = 2AB(g)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B.13.44 L
C.6.72 L
D.5.6 L
A.每生成2分子AB吸收bkJ热量 B.该反应热△H=(b -a)kJ·mol-1 C.反应物的总能量低于生成物的总能量 D.断裂1molA—A和1molB—B键,放出akJ能量
二、非选择题(共1题)
15.为了充分利用铜资源,某工厂拟用黄铜灰(含有Cu、Zn、CuO、ZnO及少量的FeO、Fe2O3、SiO2等)制取金属铜并得副产物锌盐,其生产流程如图:
(1)滤渣1的主要成分为__。稀硫酸溶解黄铜灰过程中,可能发生多个氧化还原反应,其中没有Zn参加的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
(2)滤渣1及滤渣2用浓硫酸浸取可能产生的有毒气体是__(填化学式),实验室通常用__(填化学式)溶液吸收。
(3)从滤液2中获取硫酸锌晶体的方法是加热浓缩、__、过滤等。 (4)过滤操作所需玻璃仪器除玻璃棒外还有__。
- 5 -
(5)根据下列3个热化学反应方程式:
Fe2O3(s)+3CO(g)=2Fe(s)+3CO2(g) △H=-24.8kJ/mol 3Fe2O3(s)+CO(g)=2Fe3O4(s)+CO2(g) △H=-47.2kJ/mol Fe3O4(s)+CO(g)=3FeO(s)+CO2(g) △H=+640.4kJ/mol
写出CO气体还原FeO固体得到Fe固体和CO2气体的热化学反应方程式:__。
【参考答案及解析】 一、选择题 1. 【答案】A
【解析】n(KOH)=0.1L×5mol/L=0.5mol,则由CO2+2KOH=K2CO3+H2O可知,n(CO2)=0.25mol,则n(C4H10)=
111×n(CO2)=×0.25mol=mol,放出的热量为QkJ,所以1mol丁烷完全燃烧放出
1644的热量为16QkJ。 答案选A。 【点睛】
本题考查燃烧热的计算,根据生成的二氧化碳的物质的量计算丁烷的物质的量是解题的关键。本题中要注意生成的正盐为碳酸钠,碳酸氢钠为酸式盐。
- 6 -
2. 【答案】B
【解析】A.只知道酸和碱的浓度,但是不知道溶液的体积,无法确定生成水的量的多少,也无法确定放热多少,A不符合题意;
B. 500mL2.0mol/L的HCl(aq)和500mL2.0mol/L的NaOH(aq),反应生成的水的物质的量是1mol,放出的热量是为57.3kJ,B符合题意;
C. 500mL2.0mol/L的CH3COOH(aq)和500mL2.0mol/L的NaOH(aq),反应生成的水的物质的量是1mol,但是醋酸是弱酸,弱酸电离吸热,放出的热量小于57.3kJ,C不符合题意; D. 只知道酸和碱的浓度,但是不知道溶液的体积,无法确定生成水的量的多少,也无法确定放热多少,并且醋酸是弱酸,弱酸电离吸热,D不符合题意。 答案选B。 【点睛】
在稀溶液中,强酸跟强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1 mol液态水时所释放的热量叫做中和热,注意是强酸和强碱。 3. 【答案】A
【解析】利用盖斯定律,将①+②-③×3得,3S(g)=而得出 2S(g)=S2(g) 4. 【答案】C
【解析】【分析】两种气体组成的混合物2mol,经充分燃烧放出3037kJ热量,则一定存在一种气体所产生的热量大于3037kJ,另外一种气体所产生的热量小于3037kJ,据此分析解答; 【详解】A.2molC2H4完全燃烧放出2822kJ,2molC2H6完全燃烧放出3119.6kJ,3037kJ介于2822kJ与3119.6kJ之间,A不满足题意;
B.2molC2H2完全燃烧放出2599.2kJ,2molC3H8完全燃烧放出4439.8kJ,3037kJ介于2599.2kJ和4439.8kJ之间,B不满足题意;
C.2molC2H6完全燃烧放出3119.6kJ,2molC3H8完全燃烧放出4439.8kJ,两者均大于3037kJ,C满足题意;
- 7 -
3S2(g) ΔH= (ΔH1 +ΔH2-3ΔH3),从222ΔH=(ΔH1 +ΔH2-3ΔH3)= ΔH4,A符合题意。故选A。 33D.2molC2H6完全燃烧放出3119.6kJ,2molCH4完全燃烧放出1780.62kJ,3037kJ介于1780.62kJ与3119.6kJ之间,D不满足题意。 答案选C。 【点睛】
本题考查了物质燃烧放热的定量计算,注意混合气体燃烧放热的分析判断,利用极值判断是解题关键。 5. 【答案】B
【解析】A.人们可以直接利用光和热,如太阳能热水器,故A正确; B.反应过程中吸收和放出的热都是反应热,故B错误;
C.煤中含硫,燃烧生成二氧化硫气体,引起酸雨等环境问题,故C正确;
D.因为硫固体变为硫蒸气要吸热,所以等量的硫蒸气和硫固体分别完全燃烧,前者放出的热量多,故D正确; 答案选B。 6. 【答案】D
【解析】A、反应过程中吸收的热也是反应热,故A错误; B、在恒压条件下,△H(焓变)数值上才等于反应热,故B错误;
C、比较稳定性应比较其能量的高低,由C(石墨)═C(金刚石)△H=+1.9 kJ•mol﹣1可知,金刚石能量高,不稳定,故C错误;
D、因为硫固体变为硫蒸气要吸热,所以等量的硫蒸气和硫固体分别完全燃烧,前者放出的热量多,故D正确; 故选D。 7. 【答案】D
【解析】A.化学反应过程就是旧化学键断裂新化学键形成过程,断裂化学键需吸收能量,形成化学键会释放能量,因此任何化学反应一定有能量变化,A错误;
B.△H=Q(生成物的能量和)-Q(反应物的能量和),反应物能量高时△H<0反应放热,反之△H>0反应吸热,B错误;
C.△H的数值与化学计量数对应,随化学计量数的改变而改变,C错误;
- 8 -
D.△H=Q(生成物的能量和)-Q(反应物的能量和),所以△H>0时,反应产物的总焓大于反应物的总焓,D正确; 故合理选项是D。 8. 【答案】B
【解析】ΔH=反应物的总键能一生成物的总键能
=946kJ·mol+498kJ·mol-2×632kJ·mol=+180kJ·mol,故选B。 9. 【答案】C
【解析】A.甲烷的燃烧热为890.3 kJ•molˉ1表示1 mol甲烷完全燃烧产生CO2气体和液态水时放出热量是890.3 kJ,则表示其燃烧热的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CH4(g)+2O2(g)=CO2(g)+2H2O(l) △H=-890.3 kJ•molˉ1,A错误;
B.物质反应过程的能量变化不仅与反应的物质的多少有关,也与物质的存在状态有关,因此要注明物质的存在状态,稀盐酸和稀氢氧化钠溶液混合反应产生水的热化学方程式为:H+(aq)+OH-(aq)=H2O(l) △H=-57.3 kJ•molˉ1,B错误;
C.H2燃烧热为285.8kJ•mol,表示1 mol H2完全燃烧产生1 mol液态H2O,放出285.8 kJ的热量,则氢气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为:2H2(g)+O2(g)=2H2O(1) △H=-571.6 kJ•molˉ1,C项正确;
D.合成氨为可逆反应,0.5 mol N2和1.5 mol H2置于密闭的容器中充分反应生成氨气的物质的量小于1 mol,放热19.3 kJ,则热化学方程式为:N2(g)+3H2(g)△H<-38.6kJ·mol-1,D错误; 故合理选项是C。 10. 【答案】D
【解析】【分析】通过键能计算焓变的方法:反应物的总键能-生成物的总键能。 【详解】根据图表分析可知,反应CH2CH2(g)H2(g)C2H6(g)的ΔH为
2NH3(g)
ˉ1
-1
-1
-1
-1
615+4413+436-348+6413=-123,故反应的焓变为123kJmol1,答案选D。
11. 【答案】A
- 9 -
【解析】A. 图象分析金刚石能量高于石墨,石墨转变为金刚石是吸热反应,故A正确; B. 图象分析白磷能量高于红磷,能量越高越活泼,能量越低越稳定,白磷比红磷活泼,故B错误;
C. 依据图象分析固体硫变化为气态硫需要吸收能量,相同条件下,等质量S(g)和S(s)的能量比较,S(s)较小,△H1<△H2,故C错误;
D. 图象分析反应物CO(g)+H2O(g)的能量总和高于生成物CO2(g)+H2(g)的能量总和,反应是放热反应,故D错误; 故选:A。 12. 【答案】B
【解析】A. 甲烷的燃烧热是指甲烷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产物时放出的热量,而反应的产物为CO,则△H>-890.3kJ•mol-1,A错误;
111+-H2SO4(aq)+Ba(OH)2(aq)═BaSO4(s)+ H2O(l),既包含H(aq)+OH(aq)=H2O(l),222111又包含SO42-(aq)+Ba2+(aq)═BaSO4(s),所以△H为两反应之和,故△H<-57.3kJ•mol-1,
222B. 反应B正确;
C. N2与H2的反应可逆,0.5molN2和1.5molH2置于密闭的容器中充分反应生成NH3(g),放热19.3kJ,其热化学方程式为:N2(g)+3H2(g)
2NH3(g) △H<-38.6kJ•mol-1,C错误;
D. 4Al(s)+3O2(g)═2A12O3(s)△H=-2834.9kJ•mol-1,4Al(s)+2O3(g)═2A12O3(s) △H=-3119.1kJ•mol-1,表明O3比O2能量高,稳定性差,D错误。 故选B。 13. 【答案】D
【解析】【分析】电解混合溶液时,阴极发生Cu+2e=Cu,阴极产生0.3 mol Cu,可知阴极得到0.6mol电子,阳极发生:2Cl--2e-=Cl2↑、4OH--4e-=O2↑+2H2O,结合两极转移电子数目相等和电极方程式计算。
【详解】阴极发生反应:Cu2++2e-=Cu,产生0.3 mol Cu则得到0.6mol电子,阳极发生:2Cl--2e-=Cl2↑、4OH--4e-=O2↑+2H2O,n(Cl-)=n(KCl)=0.4 mol,根据Cl元素守恒可知生成氯气的物质的量n(Cl2)=0.2 mol,其转移电子0.4 mol,则生成氧气转移电子0.2 mol,生成氧气的物质的量为0.4 mol÷4=0.05 mol,所以阳极共生成气体(0.2+0.05) mol=0.25 mol,该
- 10 -
2+
-
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V=n·Vm=0.25 mol×22.4 L/mol=5.6 L,故合理选项是D。 【点睛】本题以电解原理为载体考查了物质的量的有关计算,明确阳极上析出气体的成分,再结合同一闭合回路在转移电子相等进行解答。 14. 【答案】C
【解析】【分析】由图可知反应物的能量低,生成物的能量高。由反应物变为生成物时吸收能量
【详解】A.每生成2molAB吸收(a-b)kJ热量,A错误; B.该反应热△H=-(a - b)kJ/mol,B错误;
C.反应物的总能量低于生成物的总能量,反应完成需要吸收能量,C正确; D.断裂1molA—A和1molB—B键,吸收akJ能量,D错误; 答案选C。
二、非选择题 15.
【答案】(1)Cu和SiO2 2Fe+Cu=2Fe+Cu或Fe2O3+6H+Cu=2Fe+Cu+3H2O (2)SO2 NaOH (3)冷却结晶 (4)漏斗、烧杯
(5)CO(g)+FeO(s)=Fe(s)+CO2(g) H218kJ/mol
【解析】【分析】黄铜灰(含有Cu、Zn、CuO、ZnO及少量的FeO、Fe2O3、SiO2等),加入过量稀硫酸,Zn、CuO、ZnO、FeO、Fe2O3溶解,Cu、SiO2不能溶解,过滤得到滤渣Ⅰ为Cu、SiO2,滤液为硫酸锌、硫酸铜、硫酸亚铁、硫酸铁,其中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有锌和硫酸发生的反应,硫酸铁和铜发生的氧化还原反应,滤液Ⅰ加入锌粉还原铜离子和铁离子,亚铁离子,过滤得到滤液2,主要含硫酸锌溶液,浓缩冷却结晶得到硫酸锌晶体,滤渣2为铁和铜,滤渣1和滤渣2合并,加入浓硫酸加热,过滤得到滤渣3为二氧化硅,滤液3为硫酸铜、硫酸铁溶液,加入稀硫酸、过氧化氢氧化可能存在的亚铁离子为铁离子,调节溶液pH使铁离子沉淀,过滤得到硫酸铜溶液和滤渣,滤渣4为氢氧化铁沉淀,滤液4为硫酸铜溶液,通过还原反应得到铜,据此分析解答。
3+
2+
2+
+
2+
2+
- 11 -
【详解】(1)上述分析可知滤渣1为Cu和SiO2,稀硫酸溶解黄铜灰过程中,可能发生多个氧化还原反应,其中没有Zn参加的反应可能是铁离子和锌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Fe+Cu=2Fe+Cu或Fe2O3+6H+Cu=2Fe+Cu+3H2O,故答案为:Cu和SiO2;2Fe3++Cu=2Fe2++Cu2+或Fe2O3+6H++Cu=2Fe2++Cu2++3H2O;
(2)滤渣1及滤渣2中的铜和浓硫酸发生反应,用浓硫酸浸取,浓硫酸被还原为二氧化硫气体,二氧化硫是有毒气体不能排放到空气中,需要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故答案为:SO2;NaOH; (3)滤液2主要含硫酸锌溶液,通过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过滤得到硫酸锌晶体,故答案为:冷却结晶;
(4)过滤操作是分离固体和液体的基本操作,依据过程和装置所需要的玻璃仪器为玻璃棒、烧杯、漏斗,故答案为:漏斗、烧杯;
(5)将已知反应依次标记为①、②、③,根据盖斯定律可知,未知反应可由
3+
2+
2+
+
2+
2+
111①-②-③得到,则该反应的反应热263H1H2H3111H--=(24.8kJ/mol)(47.2kJ/mol)640.4kJ/mol218kJ/mol263263,则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CO(g)+FeO(s)=Fe(s)+CO2(g) H218kJ/mol,故答案为:CO(g)+FeO(s)=Fe(s)+CO2(g) H218kJ/mol。 【点睛】
本题考查了物质的分离提纯方法和过程分析判断,主要是物质性质和除杂试剂的理解应用,注意分析流程变化和试剂量的多少,掌握实验基本操作和物质性质是关键,题目难度中等。
- 12 -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