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编号:1 673—887X(201 1)02—0020—03 保护性耕作技术推广存在的问题与思考 辽宁省辽阳县农机校邹迪 摘要通过多年保护性耕作技术的推广与实践,总结出了一套保护性工作的技术体系。在保护性 推广工作中要做到各方面相互结合,根据主要作物农田特证确定了6种保护性耕作模式和三大支撑 体系,并提出了目前保护性耕作存在的问题与思考。 关键词保护性耕作问题思考 doi:10.39694.issn.1673-887X.201 1.02.008 中图分类号S一01 文献标志码A 1保护性耕作的技术体系 是政府引导与农民主体相互结合。政府领导要重视给予资 金扶持,试验示范和典型引路,推广保护性耕作的广大主 20世纪90年代以来,人们习惯用于旋耕、灭茬、起垄 体是农民,要改变传统耕作的广大主体是农民,要改变农 后播种的传统方式从事粮食生产,这种耕作方式形成的赤 民的传统耕作观念和种植习惯,扩大保护性耕作技术的推 裸田面积易造成风蚀,1O~l5 cm的耕作层造成水肥流失 广应用。三是农机与农艺技术相结合。充分运用农业机械 严重。犁底层逐步加厚,农作物根际分部范围小,根系活动 化为先进生产力,创造适合农作物生长发育的土壤环境条 力差,对化学肥料的依赖逐年增加,土壤逐年板结。农民焚 件。四是多元投资与捆绑扶持相结合。保护性耕作是一项 烧作物秸秆向空气中大量释放温室气体,而土壤中的有机 综合技术,这项技术的推广应用也需要在资金投入扶持政 质含量逐年下降。农作物生长发育最理想土壤条件是平、 策,试验示范,机具研发,政策性保险,观念转变等方面给 松、碎、肥、潮、暖,这样才有利于作物根系的良好发育,也 予支持,要充分运用惠农政策进行扶持,加快保护性耕作 是水、肥、气、热诸肥力因子的良好组合。在粮食作物生产 步伐。五是保护性耕作与旱作节水农业相结合。特别是干 中,要重点解决以上问题才能创造高产量。一是可以用免 旱缺水地区,干旱是粮食产量的主要制约因素,要积极推 耕播种机播种来保证全苗;二是可以用化学药剂灭草来防 广免耕播种,深松蓄水,根茬秸秆还田,田面覆盖等保护性 止草荒;三是用深松式耕翻办法解决打破坚硬的犁底层, 耕作技术,增加土壤有机质,增加蓄水深施,提高作物的抗 加深耕作层;四是用深松式耕翻蓄水,田面覆盖保墒来提 旱能力。六是重点突破与整体推进相结合。以干旱地区为 高水分利用率;五是用作物高留茬,秸秆覆盖地表来防止 重点,以防止风蚀和干旱为主要目标,以深松和秸秆还田 风蚀水蚀;六是用根茬、秸秆粉碎还田增加土壤有机质含 为主要措施,带动保护性耕作的快速发展。 量;七是用深施化肥来提高肥效;八是可用大垄双行种植 形式增加边际效应;九是用苗带重镇压,加深土层来提高 3保护性耕作的技术模式与支撑体系 抗倒伏能力;十是用加深耕层,保持行间疏松来增强作物 根据辽宁省主要作物和农田特征,可以确定6种保护 根系活动能力。上述解决高产问题的技术措施,归纳起来 性耕作模式,即玉米大垄双行保护性耕作模式;玉米等行 就是完整的旱田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体系,就是为什么 距沟台互作保护性耕作模式;玉米垄侧播种保护性耕作模 要大力推广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原因。 式;玉米平播保护性耕作模式;水田免耕轻耙保护性耕作 2推广保护性耕作要做到各方面的相互结合 模式;山区坡地高留茬免耕保护性耕作技术模式。 快速推进保护性耕作技术,要建立三大支撑体系。一 一是试验示范与技术推广相结合。先抓试点,典型引 是技术创新体系;二是机具保障体系;三是综合服务体系 路,试验示范由点到面,技术模式成熟之后再推广到面。二 【收稿日期】2011—0卜31 【邮编】111200 【作者简介】邹迪(1972一),男,辽宁辽阳人,工程师,主要从事农机推广工作。 4加大宣传引导 积极研发新型机具 保护性耕作技术作为改革传统耕作方式的先进技术, 基层干部群众对其实施的重要意义还缺乏足够的认识和 了解。农业技术推广部门要不断完善技术体系和技术模 式,加强技术培训和技术指导;新闻媒体要宣传、扩大影 响;基层政府要根据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多做耐心细致 的工作,转变干部群众的思想观念。于此同时,农机科研部 门和农机生产厂家要积极研发和引进适应保护性耕作使 用的农机具,主要有免耕播种机、深松机、深施肥机、秸秆 还田机和收获机等。 5保护性耕作技术节本增产效果明显 调查结果显示,保护性耕作省工、省力、节本、增产,比 传统耕作方式可减少3~4个作业环节,可节省机械作业投 入20~30元/0.067 hm ;化肥集中深施可提高肥效20%,土 壤有机质增加,节肥20 kg/O.067 hmz以上;蓄水保墒能力 强,过水速度快,可节约灌溉开资20~30元/0.067 hm 。保 护性耕作有明显的抗旱优势,主要原因是用了土壤免耕技 术,可以减少土壤水分蒸发;采用了秸秆还田覆盖技术,改 善了土壤结构,土壤团粒结构和毛管孔隙度增加,可以提 高地表水渗率,有效减少雨水径流,减少水土流失,起到蓄 水保墒作用;采用了深松技术,可破坏犁底层,加大土壤中 气体和水分上下流通孔隙,提高天然降水入渗率,增加土 壤蓄水量;采用沟播技术,起到了集水、挡风、保湿作用。所 以,与常规播种相比,保护性耕作能使苗齐苗壮。 通过多年试验、示范、推广证明,保护性耕作具有良好 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一是蓄水保墒、抗旱节 水。实施保护性耕作技术可以降低地表径流60%左右,提 高土壤含水量6.3%,减少水土流失13%,土壤持水能力增 加50%,水的利用率提高10%~20%,小麦玉米整个生长期 可分别少浇l~2次水,节水40~80 m .067 hm ,保护和节 约水资源效果明显。二是节水增效明显,保护性耕作技术 每年0.067 hmz节约农机作业费用4O元,灌溉费30元,增 产玉米20 kg,增产小麦22 kg左右,节本增效140元。三是 有效地保护和改善了生态环境。据河北省与中国农业大学 在丰宁、张北建立的农田沙尘测试区多年监测结果表明, 实施保护性耕作可减少大风扬沙61.2%~81%。四是为秸 秆的综合利用找到了出路,不但有效地抑制了秸秆焚烧, 还促进了农作物秸秆的直接还田,提高了土壤的有机质含 量,具有明显的生态效益。 6保护性耕作技术推广中存在的问题 2O1 1.O2B 总第208期 6.1 宣传不到位示范效果不明显 保护性耕作技术推广是对传统耕作制度的重大革命, 是一个长期系统的农业生产技术工程,非一朝一夕能完成 的。广大农村基层干部和广大农民在很短的时间内难以充 分认识,在调查过程中了解到有相当一部分干部和农民持 观望态度,还有一部分农民对这项技术尚未了解,其主要 问题是宣传不到位。 6.2农机与农艺结合不到位 在实施过程中,有些农机部门和农业技术部门合作不 到位,对作物的品种配方施肥、播种、施肥量、浇水量、后期 管理等农业措施缺乏及时指导。 6.3土地经营规模小机具适用性有限 目前农村土地经营规模较小,虽然有的土地进行了二 次整合,但不适应大型农机具联合作业,一家一户的种植规 模限制了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大面积推广。另外,我国由于实 施土地承包责任制,农民不重视可持续发展,当年红利思想 严重,由于保护性耕作是一个新的农业技术工程,原有的农 业机械还未来得及改造,新的农机具还未研制成功,近几年 研制了一些保护『生耕作的农机具,但还不够完善。 6.4我国农民传统观念和接受程度影响推广保护性耕作 我国农民大多数或者几乎都未受过高等教育,观念守 旧,接受能力较差,对世世代代沿续的传统农业耕作技术 一时很难割舍,农民对新生事物的接受能力差,影响着保 护性农业技术的发展。 7对进一步推进保护性耕作的思考 7。1 遵循因地制宜实事求是的发展原则 应用总结已有工作经验,针对不同区域突出实施保 护性耕作的重点,在确保农作物秸秆或残茬覆盖条件下, 实现从少耕到免耕的过渡,有选择地应用深松、机械除草 等作业,充分发挥现有机具的作用,尽可能减少农民应用 保护性耕作成本。扩大保护性耕作技术示范的范围,稳步 推进保护性耕作向牧业和经济作物生产的应用,从旱作 农业区扩大到灌溉地区和南方水田区。积极探索有效的 推广机制和保护性耕作的长效机制,不断扩大保护性耕 作面积。 7.2结合保护性耕作示范区建设加强宣传保护性耕作 分区域建立保护性耕作培训中心,广泛开展技术培 训,培养技术骨干,建立多层次高效能的培训体系,广泛深 人地开展保护性耕作技术宣传,引导农民转变耕作观念, 调动各级政府和各种社会力量的参与,促进保护性耕作的 (下转第24页) AGRICULTURAL TECHNOLOGY&EQUIPMENT 21 李海涛:木质素的生物降解在生产单细胞蛋白上的应用 … 淀粉副产物混合发酵得到的酵母菌蛋白对猪的饲喂试验 于蛋清,酵母质壁分离物已被用作焙烤食品增香剂【131。 3展望 表明,猪的抗病能力增强,日平均增产质量提高了5%,饲 料利用率提高了50%t 。 2.3.2 SCP在食品工业上的应用 ①增加谷类食品的蛋 白质生物价。用补充含赖氨酸高的SCP可提高植物蛋白 的生物价。可任意选择使用酿酒酵母、脆壁酵母、产朊假丝 我国是农业大国,每年约产农作物秸秆6x 10。t,但目 前这些资源并没有被合理利用,除用作造纸外,大部分当 作燃料,有些甚至任其腐烂而浪费。大量研究表明,农作物 酵母这3种食用酵母,加到各类面包中,均可提高其蛋白 的生物价。②提高食品的物理性能。酵母蛋白用作食品生 产加工助剂时,食品物理性能也可相应受到影响。例如,把 活性干酵母加入意大利烘饼中,可提高其延簿性能;将食 用酵母加入肉类制品中,可提高肉与水、脂肪结合性能。③ 作食品添加剂。酵母蛋白经破碎并提取而制得酵母浓缩蛋 白,比未经处理SCP全细胞具有显著鲜味,且其发泡性优 秸秆中木质素成分的存在是限制牲畜消化其养分的最大 障碍,秸秆的无控焚烧也正是其中木质素的存在使之难以 在短期内降解形成腐殖质所致,木质素复杂的化学结构及 其特殊的理化性质决定了其尚有诸多问题需要解决。木质 素的生物降解既可以保护环境,还可以生产单细胞蛋白, 因此,对木质素的生物降解在生产单细胞蛋白上的应用进 行研究,将会带来重大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 参考文献 Lozovik P A,Kaflyuk A E.Application of diferential UV spectroscopy to the determination ofhgnin substances in polluted water ̄]Journal of Analytical Chemistry,2005,60(9):833—837. 王仁佑,曾光明,郁红艳,等.木质素的微生物降解机制卟微生物学杂志,2008,28(3):59—63. 刘宁,孙希云,葛长荣.单细胞蛋白概况及其应用的探讨卟农业科技与装备,2007(6):50—52. Steinbuchel A.Biopolymers—Lignin.Humic Substances and Coal[M].Beijing:Chemical Industry Press.2004:141—180. Tuomela M,Vikman M,Hatakka A,et a1.Biodegradation oflignin in a compost environment:a review田.Bioresource Technology,2000,72: 169--183. 郁红艳,曾光明,牛承岗,等.细菌降解未质素的研究进展卟环境科学与技术,2005,28(2):104—106. 黄现青,高晓平,牛新生,等.单细胞蛋白的开发及其在畜禽生产中的应用Ⅱ1.广东农业科学,2008(5):70—72 曾智科,刁治民,徐广,等.单细胞蛋白研究现状和前景展望Ⅱ】.科技资讯,2007(22):217—218. 栾玉静.单细胞蛋白的开发利用U1饲料博览,2004(2):46—47 许倩,李宏菊,王秋京.单细胞蛋白的利用[『].食品工程,2007(4):22—25. 冯忠义.单细胞蛋白在饲料中的应用前景Ⅱ1.江西饲料,2001(4):11—12. 邹莉,朱万强,陈立,等彳0用玉米淀粉工业废弃物生产单细胞蛋白饲料优良菌种的选育Ⅱ1.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05,33(4):52—53. 黄群,马美湖,杨抚林,等单细胞蛋白及其在食品加工中应用D].粮食与油脂,2003(9):17—19 (上接第21页) 在推动保护性农业过程中,应将地方各级政府主要负 责人作为保护性农业宣传培训的主要对象之一。在可行的 推广应用。 7.3进一步加大对保护性耕作的支持力度键技术的研究与创新 加强机具关 条件下,组织相关行政领导到国外进行学习培训,让他们 转变观念,深刻认识推行保护性耕作的重要意义,充分理 推行保护性耕作是一个长期过程,要加强保护性耕作 解保护性耕作的相关技术,让地方政府给予推动保护性耕 作政策支持,改变以往只依靠农机部门推动保护性耕作, 缺乏政策支持的局面。 持续性研究,加大对耕作示范户、示范基础的投入,使保护 性耕作持续稳步推进。进一步加强保护性耕作机具关键技 术的引进、消化吸收,提高机具的适应性、作业效率和作业 7.5进一步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 质量,强化创新意识,研发适合我国不同地域、多种作物的 高质低价的,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适用机具。 7.4加强地方各级政府部门对保护性农业的认识保护性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支持 组织政府间的学习和培训,争取地方政府支持;组织 基层保护性耕作管理和技术人员的学习考察,提高工作能 力和业务技术水平;组织科研和推广机构、农机生产企业 的交流与合作,提高技术应用水平。 24籼拗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