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画》教案与教学反思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画》教案与教学反思

来源:智榕旅游
6 画

投我以桃,报之以李。《诗经·大雅·抑》

翰辰学校 李道友组长

[教学目标]

1.认识“远、色”等10个生字和走之,斜刀头2个偏旁。会写“水、去”等4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图文结合,感受诗中描绘的景象。

[教学重难点]

1.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通过偏旁归类法、反义词识字法等方法,识记生字。认识2个偏旁。

[教学课时]1课时

一、诵读儿歌,激发兴趣

1.师:同学们,我们学过不少儿歌,今天我给大家背诵其中的一首:“两棵小树十个杈,不长叶子不开花。能写会算还会画,天天干活不说话。”这首儿歌是个谜语,谁知道谜底?(手)

2.师: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另一首谜语诗。(课件出示配图诗歌)

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1.多媒体课件展示山水画,引导学生整体观察图画,然后再由远到近地观察,说说图上画了些什么。

2.教师配乐范读课文,引导学生进入古诗描绘的优美情境中。

3.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读诗歌,画出文中生字。

4.学生自由认读,要求读准字音。不认识的字就请“拼音”朋友帮忙。

5.谁会读这些生字?(指名读,师正音)

重点指导:“听、声”为后鼻音;“还”在课文中读hái。

三、诵读古诗,理解诗意

1.让学生自由读诗,同桌间互相读一读。

2.模仿诗人远看山,近听水。

(1)请学生扮演诗人,看挂图中的山。

师:现在你看这画中的山,有没有看到它的颜色?(远看山有色)

(2)随文教学生字“色”:读准字音,记住字形。“色”的偏旁为斜刀头,理解字义。(色:颜色,诗中指景色。)

(3)请学生到画前听听流水。师:你听到流水的声音了吗?为什么?(没有,因为这是一幅画,不是真的流水。)

(4)小结:是啊,因为是画,所以说“近听水无声”。

(5)教学“远、近”:说说怎样能记住这两个字,“远”和“近”是一组反义词,它们都有偏旁走之。“无声”是什么意思?“无”的反义词是什么?(有)

(6)教学生记生字“声”。强调字形:“声”的上面是“士”不是“土”。

(7)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注意节奏。

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

3.感悟诗歌情境。

(1)春天已经过去了,许多花都已经凋谢,可是课文里却是怎么说的?(出示:春去花还在)为什么?

(2)要是鸟停在树枝上,人来到鸟的面前,鸟会怎么呢?(受到惊吓,飞走了)

(3)让学生自由举手模仿诗人,走近画,做赶鸟的动作。

师:小诗人,这回你有没有看到鸟儿飞走了呀?为什么?课文是怎么说的?(出示:人来鸟不惊)

(4)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第三、四行。(朗读时要注意节奏)

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4.出示挂图,根据画面提示背诵课文。

5.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这首诗写的是一幅画,而且是一幅有山、有水、有花、有鸟的美丽的画呢!

四、指导书写

1.师指导学生书写本课生字。

水:共四笔,第三笔撇和第四笔捺分开,不要连成一笔。

:第二笔竖在竖中线上,笔顺为。注意按笔顺规则书写。

2.学生自由练写,师巡视指导。

[教学反思]

本课以“画”这个谜语的谜底为中心,抓住山水画的形象特征展开描述,图文对应,妙趣横生。在教学本课时,我由学生已知的谜语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去学习课文,同时又为猜出谜底做了铺垫。分句解析诗歌,结合生活实际理解诗歌寓意是本课教学的重点,于是我引导学生通过朗读、

表演等多种形式感受语言文字的。

【素材积累】

海明威和他的“硬汉形象” 美国作家海明威是一个极具进取精神的硬汉子。他曾尝试吃过蚯蚓、蜥蜴,墨西哥斗牛场亮过相,闯荡过非洲的原始森林,两次世界大战都上了战场。第一次世界大战时,19岁的他见一意大利士兵负伤,便冒着奥军的炮火上去抢救,结果自己也被炸伤了腿,但他仍背着伤员顽强前进。突然间,炮击停止,探照灯大亮,海明威终于回到阵地。原来是他的英勇行为感动了奥将领,下令放他过去。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