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贷款定价原则和模型研究
作者:张 正
来源:《商场现代化》2008年第25期
[摘 要] 本文旨在通过商业银行贷款定价原则探讨商业银行贷款定价模型的建立。在对银行贷款常用三个模型进行了浅析之后,确立了一种适合我国商业银行现状的定价模型。 [关键词] 商业银行 贷款定价原则 贷款定价模型
一、我国商业银行贷款定价方法
长期以来,我国实行利率管制,利率必须严格执行中央银行公布的基准利率。虽然商业银行的贷款利率可以在法定利率的基础上实行有限度的幅度,但是中央银行严格规定幅度范围。由于长期的利率管制,我国商业银行普遍缺乏贷款定价的经验与能力,贷款定价方法比较死板、单一。我国商业银行现行的贷款定价法方是:在中央银行的基准利率基础上,各银行再根据每一笔贷款的具体情况,确定浮动水平,以基准利率加或乘浮动比例作为贷款价格。 在实践中,商业银行在确定贷款价格的具体操作是:根据中央银行的有关规定,按一笔贷款的具体风险指标等贷款利率浮动参与指标,分别对企业历次贷款确定利率水平,对利率浮动参考指标设定几个档次的浮动系数,并根据指标重要性设定不同的权重,由浮动系数和指标权重确定贷款利率浮动水平。即:
利率浮动水平=∑(浮动系数×权重)100%=∑[(风险指标对应的浮动系数×权重)+(其他指标对应的浮动系数×权重)]×100%
由此可得出,贷款利率的公式为:贷款利率=基准利率×(1+利率浮动水平)或贷款利率=基准利率+利率浮动水平。其中,基准利率是中央银行公布的当期不同档次贷款利率。 各种指标具体如下: 1.风险指标的设置 (1)项目风险指标设置
①资本金比率:资本金与项目投资总额之比。这一指标反映项目资本充足率。②还款期限:根据项目综合还款能力确定和还款期限,这一指标反映信贷资产的到期风险,期限越长,风险越大。③贷款担保方式,包括保证、定金、抵押和留置等。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2)企业风险指标
①信用等级:由商业银行认可的评级机构或银行内部信用评级体系评定的信用的等级。②资产负债比率:总负债与总资产之比。这一指标反映企业负债状况和资本结构的合理性。③现金流指数:现金流入与现今流出之比。这一指标反映企业净现金流的相对变化。 2.其他指标的设置
(1)结算比率:企业或贷款项目在银行的结算量(含外汇)与企业或者贷款项目全部结算量之比。这一指标实际上综合考虑客户关系在贷款定价中的影响。
(2)存贷率:企业在银行的存款(或项目,以及存款)与银行对企业或项目贷款之比。 (3)单笔贷款额,单笔贷款额越低,银行每单位贷款承担的附加费(如贷款费用、抵押的公证费)相对会比较高。因此,贷款利率上浮的幅度与同等条件下贷款额较高的贷款相比,上浮幅度要相对较高。
二、商业银行贷款的基本原则
商业银行作为金融体系的重要一环,扮演了资金中介的角色。在社会上吸纳存款,然后创造信用。商业银行的基本经营原则一般是指安全性、流动性和盈利性原则。另外,从它自身的特点,也受到效率性,以及公益性的约束。 1.安全性原则
所谓安全性,是指商业银行应当尽量避免各种不确定因素对其资产、负债、利润、信誉等方面的影响,保证银行的稳健经营与发展。由于信用风险的存在,使银行面临损失的危险。这些都要求商业银行在经营过程中,维持适度的自有资本比率,同时慎重选择资产和投资组合,分散风险,实现安全经营。 2.流动性原则
流动性是指银行为了应付存款提取或者贷款的需求等,所持有的现金或立即可变现的资产或立即向外举借资金的能力。一旦银行不能应付客户提款或满足客户贷款需求,以及银行本身的需求时,便出现了流动性危机。它将严重损害商业银行的信誉,影响业务的发展并增加经营成本。
3.盈利性原则
商业银行也是盈利企业,盈利性是商业银行经营管理活动的主要动力。银行的利润是收入与经营成本的差额,因此,增加利润要依靠增加收入和降低成本来实现。一般而言,商业银行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的利润水平主要受内部经营管理水平的影响。因此,提高盈利水平,应该从改善银行的经营管理水平入手。在贷款业务中,商业银行要同时兼顾以上三个原则,在保证银行安全性和流动性的基础上实现银行收益最大化。同时,也要遵循以下两个原则:
(1)效率性原则。效率性是指银行具有高度的经营效率。在金融自由化、国际化的现状下,银行的竞争更加激烈。重视经营效率,提升银行的生产力与竞争力,对银行的盈利性有所助益。(2)公益性原则。银行作为社会资金的中介人,肩负着推行政府财政货币政策,以及配合国家经济发展战略目标的重大责任,因此商业银行的经营与管理应该重视社会公共利益。 三、商业银行贷款定价模型评述 1.成本加成模型
成本加成,即银行在进行贷款定价时,以保证一定水平的利差作为贷款定价的基点,在与客户商讨时以高于借入资金成本的贷款利率对外报价。 其定价的基本模型为:
贷款价格=资金成本+贷款费用+风险补偿+目标收益
成本加成模型主要考虑银行自身的成本、费用、承担的风险,即银行的资金成本。然而贷款费用越高,贷款利率就越高,忽略了客户的需求,以及市场竞争,因而可能导致客户资源的流失和贷款市场的萎缩。
另外,采用这种定价模型,需要充分估计贷款风险,并在这个基础上确定合理的风险溢价。这需要银行在完善的风险管理系统之下建立健全的信用评级制度,而这对于现阶段我国银行无异为一个很大的挑战。 2.基准利率加点模型
基准利率加点,即在市场基准性利率基础上加上不同水平的利差。这是国际银行业运用得最为广泛的贷款定价模型,其一般做法是:对客户进行信用评级,根据贷款的不同风险度确定相应的风险溢价点数,有时还为贷款利率设立上限和下限,使银行贷款利率控制在一定范围内。简单地说,就是在基准利率基础上根据不同的客户确定不同的加点,或乘上不同的系数。 其计算公式为:
贷款利率=基准利率+风险溢价点数 或贷款利率=基准利率×风险溢价乘数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3.客户盈利分析定价方法
上述两定价模型都是单一产品定价,没有整体考虑客户的贡献度。而客户盈利模型是在具备完善的客户关系管理的前提下可选择的理想方法。定价模式,商业银行在与任何客户进行业务往来时,都必须保证有一定的盈利。这一模型实际上是成本加成定价模型的延伸和细化,可以表达为:银行从某客户获得的总收入≥为该客户提供服务的总成本+该笔贷款所应实现的目标利润。
4.我国商业银行贷款定价模型分析
综观西方商业银行的贷款定价方法,最有代表性的是以下三种方法:成本相加定价法、价格领导定价法和客户盈利能力分析法三种定价方法。成本相加定价法主要分析了商业银行的贷款成本,可以保证商业银行每笔贷款有利可图,是内向型的定价方式,可能会影响到贷款定价的市场竞争力;价格领导定价法更倾向于市场竞争力,但对资本成本不够重视,可能导致占有市场而失去利润;客户盈利能力分析法理论上是一种较为完善的定价方法,但可操作性较弱。 为了适应利率市场化的需要,我国商业银行应全面借鉴西方商业银行贷款定价方法的特点,充分考虑影响我国商业银行贷款定价的诸因素,建立起一套崭新的贷款定价方法。笔者认为,当前我国商业银行可依据“成本与市价相机抉择”的理念,构建如下贷款定价模型:
其中,r表示贷款利率,rc表示资金成本管理费用率,rp表示市场参照利率,rf表示违约风险补偿率,rd表示期限风险补偿率,ro表示目标利润率。
在对我国商业银行建立贷款定价方法时应考虑我国商业银行所处的发展阶段,在保证盈利性的同时应更注重其市场竞争力。因此,当参照利率高于资金成本率和目标利润率时,应选择较小者作为贷款定价的基础;当参照利率低于资金成本率和目标利润率时,为了使银行有一定的竞争力,应选用市场参照利率,但是由于资金成本率和目标利润率相对较高,使银行在某笔贷款中没有盈利,此时,可结合客户盈利能力分析方法,考虑贷款客户与商业银行的整体业务关系,从银行在该客户整体业务中取得的总收益和总成本来决定增加这笔贷款对总收益和总成本的影响。当增加这笔贷款,银行的总收益大于总成本,且该客户的资信良好,为了增强银行的市场竞争力和市场份额,则可以考虑选择市场参照利率进行定价。
参考文献:
[1]刘天才:《商业银行定价理论与实践》.中国城市金融,2001年第8期
[2]吕莉:《利率市场化与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管理》.现代商业银行导刊,2003年10月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