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2017北京海淀育英学校四年制初二(上)期中语文

2017北京海淀育英学校四年制初二(上)期中语文

来源:智榕旅游
2017北京海淀育英学校四年制初二(上)期中 语 文 2017.11

考试须知

1.本试卷共8页,四道大题,22道小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2.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准确填写姓名和机读号。

3.试题答案一律填涂或书写在答题纸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4.试题用黑色字迹签字笔作答。

5.考试结束,只收答题纸、作文纸,请考生自行保存好试卷。 一、基础·运用(共28分)

(一)阅读下面七段关于校园文化的文字,按要求回答问题。

【壹】

“和”字体现出中华民族对自然与社会的基本态度。“和乐园”坐落在北京市育英学校的侧,紧邻校史馆,为仿古建筑——四合院。北房为“和谐厅”,西房为“和悦厅”,南房为“和敬轩”“和睦轩”,东面是一座小亭子为“和顺亭”。整个院落布局 chǎng liàng、严整、精巧,中间舒展,廊槛曲折,有露有藏,使人有舒适雅静之感。“和乐园”的精髓就在于一个“和”字,它将很多元素,包括精神的和物质的都“和”在了一起。“庭院深深深几许”,在这古老的院落中,能感受到中国式的诗境、自然的和谐、文化的 chuán chéng。 1.加粗字的注音和画线字笔顺的判断,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曲(qū)折 精髓(suǐ) “老”字笔顺的第五笔是撇 B.曲(qǔ)折 精髓(suǐ) “老”字笔顺的第五笔是竖弯钩 C.曲(qū)折 精髓(suí) “仿”字笔顺的第五笔是横折钩 D.曲(qǔ)折 精髓(suí) “仿”字笔顺的第五笔是撇 2.根据这段话中的汉语拼音,在答题卡的田字格内用正楷填写汉字,(2分) 【贰】

书法艺术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经过几千年的衍变发展,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形式,成为人类艺术殿堂中的一朵奇葩。在“思问楼”北侧“书法墙”上,按照中国书法的主要书体分类,有篆书、隶书、楷书、行书、草书,每种书体也选择了历史上比较有代表性的碑帖。

3.请结合图片判断以下每幅作品属于哪种书体,请在答题卡上用正楷书写。(2分)

B. ____________ C. ____________ D. ____________

【叁】

校园一年四季最美的地方是“世纪林”。春天,“世纪林”西侧丁香花盛开,散发出沁人心脾的香气,惹得蜜蜂们呼朋引伴,往来穿梭;夏日,紫藤萝枝叶繁茂,瀑布般的花串在风中翩翩起舞,睡莲在水中随波逐流;金秋十月,我在银杏树间寻阳光细缝疏影,这美景让我流连忘返;隆冬雪后,喜出望外的我与同伴在这里追逐嬉戏,欢声笑语在“世纪林”上空回荡。⑤在这里,我拥抱四季;在这里,我拥抱育英。因为这里,美不胜收。 4.语段中加粗词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2分) A.呼朋引伴 B.随波逐流 C.流连忘返 D.喜出望外

【肆】

1 / 5

A.____________

最美校园中,最让我激动的事情就发生在国学书院内。那天,西翠国学书院里正在举行“迎金秋”书法展示活动,同学们要求我当场挥毫,我推让不过,说:“好吧,那我只好献丑了。”作品完成后,我谦虚地对大家说:“写得不好,见笑了!”老师奖励我一个礼物,我对老师说:“谢谢老师,这个礼物我就笑纳了。” 5.语段中词语运用不得体的一项是( )(2分) A.推让 B.献丑 C.见笑 D.笑纳

【伍】

“流动图书馆”位于“校园农场”的西侧。那里有很多著名作家的作品:A有中国现代散文家、诗人、学者朱自清的代表作《背影》 《欧游杂记》;B有南朝宋临川王刘义庆组织编写的志人小说集《世说新语》;C有战国时期儒家经典著作《论语》;D还有美国作家海伦·凯勒的代表作《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6.语段中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2分)

【陆】

在校园的“流动图书馆”,我曾驻足在这里静静读书,被一本《名人童心童趣》吸引……行走在作家们展示的童年画卷里,可以看出记忆的长河中,①童年的美好时光就想镌刻在实体上的岩画,不曾褪去,他们每每想起心中便充满幸福。②童年是一条河,荡漾着美好的记忆;童年是一幅画,描绘着多彩的生活;童年是一首歌,欢唱着难忘的时光。③岁月荏苒,生命如歌。④心静下来,整个世界便跟着静下来,时间也停下了脚步,开始回转,回转到最美的童年!

7.语段中对划线句修辞手法判断及表达效果分析有误的一项( )(2分) A.第①句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童年的美好时光比作岩画,形象地写出童年记忆不曾褪去,被作家牢牢记在心中的特点,每每想起都让人能感到幸福。 B.第②句运用排比的修辞方法,一连三句“童年是……”,用“河” “画” “歌”不同的喻体,共同突显童年的美好。 C.第③句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将生命比作歌,欢快悠扬,使语句充满美感。 D.第④句中“时间也停下了脚步”,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心静下来才有的效果,突出了心静的重要性。

【柒】

校友广场的“成人门”上有一幅对联:“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 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上联将读书声和风雨声融为一体,有诗意,又有深意。下联有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雄心壮志。对联勉励同学们要热爱学习,也要关心社稷,勇于担当。

8.请你用着重号“·”和停顿符号“”标出对联要重读和停顿的地方。(1分) 风 声 雨 声 读 书 声 声 声 入 耳 家 事 国 事 天 下 事 事 事 关 心 (二)填空

9.古诗默写(每空1分,共计6分)

①不知何处吹芦管,___________________。(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②___________________,应傍战场开。(岑参《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③正是江南好风景,___________________。(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④___________________,思而不学则殆。(《论语 为政》) ⑤崔颢的《黄鹤楼》直抒胸臆,道出了心中深沉的思乡之感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名著阅读(每空1分,共计7分)

(1)沈从文自21岁出时走出湘西,远赴北京,湖西就成为他始终魂牵梦萦并在自己的文字中反复叙说的对象。“20岁以前生活在沅水边的土地上;20岁以后生活在对这片土地的印象里”。最终通过《边城》《长河》①《___________________》(文集名称)等一系列乡土小说和散文,在文学史上完成了对“湘西”的重构,他曾说:“我虽离开了那条河流,我所写的故事,却多数是水边的故事。故事中我所满意的文章,常用船上水上作为背景。故事中人物的性格,全为我在水边船上所见到的人物性格”。请你写出一个印象深刻的人物②___________________(人名或身份)及他的故事③___________________。

(2)童年是生命的底色,鲁迅先生的散文集《朝花夕拾》中,许多篇章都表现出儿童的天性。《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④___________________、折腊梅花等情节,表现出儿童对大自然的亲近;《阿长与<山海经>》中作者对《山海经》的渴望,表达了儿童⑤___________________;《狗·猫·鼠》中追忆童年时救养一只可爱⑥___________________的经历,流露出儿童对弱小者的同情;⑦《___________________》中记述儿时盼望观看迎神赛会,却被父亲强迫背诵《鉴略》的痛苦,抒发了儿童对自由成长的渴望。

2 / 5

二、文言文阅读(共13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回答问题。

【甲】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乙】粤中庄有恭,幼有神童之誉。家邻镇粤将军署,时为放风筝之戏,适落于将军署之内宅,庄直入索取。诸役以其幼而忽之,未及阻其前进。将军方与客弈,见其神格非凡,遽诘之曰:“童子何来?”庄以实对。将军曰:“汝曾读书否?曾属对否?”庄曰:“对,小事耳,何难之有!”将军曰:“能对几字?”庄曰:“一字能字,一百字亦能之。”将军以其方之大而夸也,因指厅事所张画幅而命之对,曰:“旧画一堂,龙不吟,虎不啸,花不闻香鸟不叫,见此小子可笑可笑。”庄曰:“即此间一局棋,便可对矣。”应声云:“残棋半局,车无轮,马无鞍,炮无烟火卒无粮,喝声将军提防提防。”

【注释】①粤中:今广东番禺市。②庄有恭:清朝人,官至刑部尚书。③神格:神情与气质。④曾属对否:曾经学过对对子吗?⑤厅事:指大堂。⑥火卒:军中伙夫。 11.解释下列加粗词语(2分)

太丘舍去 舍___________________ 去后乃至 乃___________________ 12.下列句中加粗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①尊君在不 ②旧画一堂,龙不吟 B.①未若柳絮因风起 ②因指厅事所张画幅而命之对 C.①元方时年七岁 ②时为放风筝之戏 D.①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②对,小事耳,何难之有 13.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每个句子2分) ①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小事耳,何难之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甲、乙两文介绍了两个不同年代的“神童”。

甲文中的“朋友”用了一个敬辞①______________,元方用了一个谦辞②_____________,这两个词语都指的是元方的父亲;为了维护自己和父亲的尊严,元方指出父亲朋友的③“_______________”④“ _______________”,(用原文词语填空)

乙文中幼年庄有恭用“对,小事耳,何难之有!”回答将军的问话,表现了庄有恭⑤_______________的性格特点。(用自己的活概括)(每空1分,共计5分)

三、现代文阅读(共19分)

(一)阅读《雨落心头》,回答问题。

雨落心头

①雨,来自天国,是有灵性的。

②“山色空濛雨亦奇”,那只是属于西湖的;“小楼一夜听春雨”,那只是属于江南的;“渭城朝雨浥轻尘”那只是属于关中的。可我生在北国,有雨的日子并不多,因此一下雨就有一种窃喜的感觉。

③春天的雨是( )的,也是吝啬的。“像牛毛、像细丝 ……” ,那是艺术家的感悟,我没有这种感觉,但我很欣赏它无声润物的轻柔,它好像怕搅扰甜睡中人的一帘春梦,好像怕抹淡了粉红色春花的娇容。风也识趣,斜牵丝雨潜入大地而不动其形,听它轻叩小窗而静止于耳,若有若无,似隐还现,竖耳潜听,莫非是仙女抚动了她的瑶琴?“此曲只应天上有”,如杜少陵闻之,怕也会这么说。

④夏天的雨是( )的,虽无“阴风怒号,浊浪排空”的霸气,却如安塞腰鼓,动则声势喧天。看火蛇裂破长空,漫天爬行;屋檐挂一壁明晃晃的水mù,洁白清亮。雨落尘埃,只感觉地下的水往四下里挤,向上翻卷的水花让人有些悚然,正如老舍所说“成了一个灰暗昏黄,有时又白亮亮的,一个水世界”;收则一滴也无,很有些北方汉子的豪爽和干脆。

3 / 5

⑤秋天的雨是( )的,它没有“霪(yín久雨)雨霏霏,连月不开”的隐晦,却耐性十足。迷茫茫的雨包裹着白茫茫的花,宛如祁连山上的皑皑白雪,但有了风,“雪”便舞起来,前浪刚起后浪便压过去,宛如仙女踏云飘然而至。有人说:秋雨是冬天的哭泣。可我说:秋雨是醉人的,你不见老农额头的皱纹正是因为经雨而展平吗?

⑥冬天的雨是冷峻的,稀少却耐人寻味。虽说只有皑皑白雪才能展现出北国的雄hún与沉稳——因为那是北方独有的精蕴,可大自然就是这么奇怪,有时是晴空丽日,忽一片风裹云而至,雨中夹杂着雪粒,顷刻间为大地铺了一层银装,然而就在你一眨眼间,又化为乌有。

⑦雨,来自天国,洒落心头,它是有灵性的…… 15.给文中加粗字注音,看拼音写出汉字(2分) 潜入( ) 顷刻( ) 水mù( ) 雄hún( ) 16.请补充③④⑤三个语段中所缺的词语,依次为( )(只填字母序号,3分) A.狂放 B.迷人 C.喜悦 17.作者多角度描写了雨,中国古代很多诗人也描写了雨。请写出你积累的描写雨的古诗句。(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下面这段文字选自课文《雨的四季》,从听觉、视觉和嗅觉的角度描写了雨后的世界,给读者全方位的感受。《雨落心头》中也有类似的语句,试找出一例来说说它是从哪个角度来描写雨景的?好在哪里?(4分)

水珠子从花苞里滴下来,比少女的眼泪还娇媚。半空中似乎总挂着透明的水雾的丝帘,牵动着阳光的彩棱镜。这时,整个大地是美丽的。小草似乎像复苏的蚯蚓一样翻动,发出一种春天才能听到的沙沙声,呼吸变得畅快,空气里像有无数芳甜的果子,在诱惑着鼻子和嘴唇。 举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分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母亲的哲学》,回答问题。

母亲的哲学

①哲学是智慧的母亲,世上需要哲学和哲学家。我总觉得哲学比较诡秘高深,但又听村里的先生说:世界上的事儿,都是曲曲折折的,用嘴说出来,就是哲学嘛。

②母亲没有上过一天学,自然不识字,当然更不懂得什么深奥的哲学。她说,她只知道说话要讲道理,做事要顺天理,为人要懂情理。——话中有“理”,理中带“哲”,母亲俨然就是个哲学家。

③我们兄弟三个刚够到桌面高时,母亲便规定“吃要有吃相,坐要有坐相”。吃饭,手得端着碗,还要粒粒进口;坐凳,两腿要端正,不能架腿而坐。道理呢,白得很:吃饭掉粒米,粒米百颗汗哟,浪费粮食,菩萨看得见,响雷会打头的;从小就晃荡“二郎腿”,一副懒散的样子不说,还可能落下毛病,这样的坐姿绝对不合规矩。

④“小娃娃懂什么啊?”奶奶溺爱地护着我们。母亲总是争辩说:“没得规矩不成方圆,规矩要靠做,做的就是一种习惯;桑树只有从小撑绑,长大才能硬直。”母亲慈爱中不失严格,合于中华儒教,正如《论语》所言:不学礼,无以立;又如《三字经》中所唱:玉不琢,不成器。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说:优秀是一种习惯。习惯不是天生的,是母亲用心“做”出来的,做人就要有人相。

⑤上小学时,有一天放学后,“田大眼”在我家耍赖,硬说我拿了他的小人书《地道战》。我是喜欢看小人书,可我没有拿他的书啊。他死说,那天是我负责打扫卫生的,而且是最后一个走的。真是有理说不清!【甲】母亲回来了,问清缘由,看看急红了脸的我,又摸摸可怜巴巴的“田大眼”的头,从衣袋里掏出两张一角的钱,说:“一人一张,每人去买一本画画书吧。”后来,“田大眼”在草垛洞口找到了《地道战》。我想去跟他要回那一毛钱,母亲却不以为然地说:“多大的事啊,这已经过去了。”

⑥高考那年,我落榜了,沮丧地躺倒在床。母亲却大大咧咧地劝慰我:“要学杨子荣,昂首挺胸!广播里不是常说,失意不能失志,消沉反会伤神,干吗非挤那独木桥呢?条条大路通罗马,没有什么值得抱怨的。”【乙】她顿了顿,扬起眉毛,又说:“时间不说话,这都会过去。”

⑦我受聘当上了乡干部,后来,又考上了国家干部,要办“农转非”。我回家拿农村户口簿,高兴地告诉母亲:“儿吃皇粮了!”母亲头也没抬,淡淡地说:“要紧的是珍惜现在,这还会过去。”

⑧“这也会过去”,母亲淡淡的话,涵盖着不凡的智慧。

⑨门前的小河,没日没夜地流淌。清澈的水底,鱼儿自在欢畅。春天里,父亲劈开竹竿为竹条,编排成箔子,安插在小河中,再用粗壮的竹篙稳固好,簖(duàn)算做好了,就等着取鱼吧。我们雀跃开了,屁颠屁颠地在河边吮指,那簖拦截整个小河道,任性的大鱼小鱼啊,看来插翅都难逃了!母亲却要父亲把中间的竹箔锯断,要留个口门,也方便船行。父亲说,这条小河没有船行啊。母亲还是坚持说,锯吧,锯短些,簖对鱼杀伤力够大的了,要留

4 / 5

下生门,放鱼虾们一点生路,积点德吧。母亲根本不会懂得古代玄学里有休、生、伤、杜、景、死、惊、开的八门之说,生门为吉门。但她心里却有一杆秤,知道做事不可做绝,张弛有度方能造化平衡,万事大吉。

⑩以瓜菜代粮的年月,母亲变着花样改“膳”,常做胡萝卜饼子:先把面发好,再把煮熟的胡萝卜捣烂,和合在一起,就可以烙胡萝卜饼子了。我们抢着去锅灶旁,这里不仅可以闻到饼香,还可以取暖。麦草杆推进锅塘,只是冒出青烟,刺眼呛鼻。母亲看看锅塘里堆得像小山丘似的麦草杆,笑着说:“草把儿得慢慢添,火要抬着烧。人要实心,火要空心。”

⑪烙饼子,也很讲究技法。冷锅底,面就会黏连,难成饼形;火太旺,锅烧急了,饼子又会焦煳。母亲用很少的菜油抹下锅窝,待锅烧热,才一一烙饼。我们等不得了,脖子都伸长啦!“锅不热,饼不靠啊。”母亲嗔(chēn)怪道,“烙饼如同为人做事,要懂得分寸,要用心把住火候,心急吃不了热粥。”

⑫母亲别出心裁,做的胡萝卜饼子真是好看又好吃:有圆形的、心形的,还有蝴蝶形的,让我们稚嫩的心灵长出灿烂的翅膀。我们一边吃着饼子,一边欢乐地唱着:“又甜又香,一直吃到栽秧;又香又甜,一直吃到过年……”

(作者罗有高,有改动)

【注释】簖(duàn)在河里捕鱼和蟹的竹栅栏。

19.阅读文章⑤-⑨段,梳理与母亲有关的事件。(3分) ①小学时,我和伙伴产生矛盾,母亲开导我: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捕鱼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文中有不少精彩的语句,请在划线的甲、乙两处任选一处做点评。(2分) 选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点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他们吃的饼子非常普通,为什么结尾的划波浪线句两次提到又甜又香?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的理解感受。(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作文(40分)

22.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写一篇文章。 题目一:《身边的“偶像”》。

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成为中学生以后,在成长的过程中,有一些人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们或者帮助过你,或者鼓励过你,或者引领过你……请选择一个人,记录下来,写一篇记叙文。 题目二:《愉快的合作》

如果有一天,你在育英学校门口遇到了一位有某种专业技能的机器人,你将与机器人一起开展一次活动。会发生怎样的故事呢?请你发挥想象,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1)请将题目书写在答题纸上。 (2)字数不少于500字。 word下载地址

5 / 5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