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交通拥堵分析与治理
作者:袁敏;段景辉
来源:《价值工程》2010年第28期
摘要:本文通过对海南省三亚市城市道路交通拥堵形成原因的分析,提出治理方案,达到缓解三亚城市道路交通拥堵的目的。
Abstract: Based on the urban road traffic jams in Sanya reasons analysis,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he control plan, to alleviate the urban road traffic congestion in Sanya.
关键词:公交先行;交通灯联动系统;ITS智能交通系统;停车诱导系统;流量均分与交通总量消弱。
Key words: bus ahead;traffic linkage system;ITS intelligent transportation system;parking guidance system;flow equalization and total traffic weakening
中图分类号:U49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0)28-0094-02 0引言
三亚是我国唯一的热带海滨旅游城市,也是我国最适宜居住的城市之一。解放路是三亚市商业网点最集中、最繁华的地区,也是人流量、车流量最大的地区,同时也是三亚市区交通拥堵最严重的区域之一。如何在复杂环境下缓解和消除交通拥堵已经成为决定城市能否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
1对城市道路交通拥堵认识的误区
城市交通拥堵,是一道世界难题,根源在于传统理念的束缚和现有道路模式的缺陷。目前,对城市道路拥堵主要存在以下两个误区:
1.1 城市道路已经趋于饱和对于城市交通拥堵,将原因归结于,“车辆增长速度过快”,“道路已经达到饱和与极限”,这是一个“传统性”的认识误区。所以,就得到错误结论:道路饱和必然造成交通拥堵。在某些路段、时段出现饱和,只是降低了车速,但并不造成拥堵。大路朝天,只走半边!在十字路口,“半边”道路车辆停留,半边道路依然空置。可以说,所有城市都未达到“饱和”。 1.2 私家车增多、外地车辆进入城市,导致道路拥堵经调查,很多城市采用减少私家车、限制外地车辆进入城市,在城市周围建一些大型停车场。私家车、外地车要到城市里办事,一是限时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段、分单双号进出;二是高额收费;三是由市郊乘坐公交车进市办事。这样既不方便,也降低了办事的效率,从而消弱了这个城市的活力和吸引力了,制约了该城市的发展。 2城市交通拥堵原因的分析
城市交通拥堵的本质,是交叉和停留!平面交叉是拥堵的根本原因。交通拥堵的本质,包含:交叉、停留、时间三个要素和时间、空间两个概念。
2.1 交叉路口通行能力弱可以把道路看成边,交叉路口看成点,按照车流量的方向来表示边的走向,则城市道路交通问题就演变成一张有向网(或矢量图)的问题。那么,交通拥堵就是实际道路上流量超过边或结点的最大可通行的允许量的问题。
道路通行能力分析:道路通行能力也称道路容量,是指道路的某一段面在单位时间内所通过的最大车辆数。通过观测单位时间内道路断面交通实体数量即可得到该路段的通行量。国内外许多研究表明,路段上一般不会发生阻塞和拥挤现象;除非个别情况,比如:出了交通事故,又要保留现场,整条车道上的车子就得停在原地不动;有些车子违章乱放,占用部分车道,造成车辆通行困难;在无港湾式停靠站的地方,公交靠边停站占据非机动车道上、下乘客,造成非机动车辆弯向机动车道等。以上这些都是临时的带偶然性的拥堵现象,只要加强管理就会得到纠正。所以说,在由交通灯控制的运行系统里,一般来说,道路是不会因为通行能力不够而产生阻塞。于是交通拥挤现象的症结在道路交叉口。
交叉口通行能力分析:比如“十”字型交叉的平面路口。典型的“十”字型交叉路口见图1。 当前普遍是采用“红黄绿”交通灯,根据交叉路流量的具体情况,由交通灯灯分配通行权。在交叉口,同样一条车道,不仅要通行东西向的车辆,还要通行南北方的车辆,从通过时间上来说,东西向和南北向各摊一半,通车量也就下降了一半……。若考虑到其它的时间损失,诸如左转车辆干扰损失、自行车干扰损失等,交叉口的通行能力实际上只有路段通行能力的30~45%。正因为交叉路口可允许的通行能力过低,客观上就形成了瓶颈,一旦路段上车流数量稍多,拥堵便会出现。
2.2 没有立体交通设施在三亚城市道路中,全部是平面交通设施,没有立体交通设施或辅助交通设施,比如过街天桥等,而且解放路上交叉路口较多,这就导致解放路拥堵很严重。
2.3 交通灯都是不相干、不联动的目前全国城市的红绿灯系统分成两种:一种是脱网单点运行,指的是每组红绿灯都是脱网单点运行的,之间互不相干。第二种是相干的、联动的红绿灯,指的是红绿灯之间“有默契”,可以根据车流量“互相配合”。而三亚城市的红绿灯属于前者。这样一条道路上,两组红绿灯相隔较远,可能上面的红灯时间较长,车辆全部堵在上面路口。而下面这组红绿灯一直显示绿灯,却因为上游车辆被堵死,道路上几乎没有车辆。等到上游车辆被放行后,下游又出现了红灯。而且由于红绿灯没有联网,两组红绿灯之间,也无法监控。
2.4 交通设施不完善①没有专用公交车道;②没有划分相应车道,很多路段人车混行。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3城市道路交通拥堵的解决办法
3.1 公交先行、公交系统的联动性、智能公交系统的应用公交先行,就是在城市道路交通上给予公交一种特殊的权限,其他车辆是禁止驶入这一行车线路的,这样可以使得公交车辆的运行畅通。
加强公交系统的联动性,可使得公交车的发车次数在当前道路和客流的背景下达到最优。在每辆公交车上安装一个传感器,然后再在每个十字路口安装接受信号的智能设备,每当公交车行至路口,智能的交通控制设备就可以合理的调控交通灯的红绿的时间,使得公交车能够快速的通过。
基于ITS系统建立智能公交系统。公交车安装智能车载机及智能调度;公交候车亭及公交站场安装电子站牌并及时发布公交信息;避免“一窝蜂”也避免“真空”,让欲乘公交的乘客无需久候,也减少车厢拥挤之苦。
3.2 同一条道路,交通灯联动设置,十字路口改造交通灯是城市交通的最底层的控制终端,所以交通灯的设置同样关系到城市的交通通畅与否。交通十字的多少、红路灯的设置,在很大程度上是造成城市堵车的主要原因,因为50%时间为通行时间,50%时间为停留时间。基于ITS智能交通系统,可以对红绿灯实现“在线控制”的联动系统。所谓“在线控制”的联动系统,就是交管部门先对安装红绿灯路段的车流量,进行详细的调查,然后根据车流量,合理设置红绿灯的时间。通过信息控制中心,实现“智能远程控制”。不会出现两组紧邻的红绿灯,一组控制的路面上车辆压力过大,另一组控制的路面上,几乎没有什么车辆的情况。在国外,许多专家提出“建道路,不如改造道路;改造道路,不如改造十字路口”。在许多大城市可以随处看到十字路口的设计,一边宽,一边窄,并设有待车区、左转区,还有某些路口取消路口绿化带,增加待车区,当红灯变成绿灯时,要在短时间内,使最大车流能通过。
3.3 建立ITS智能交通系统如果要更好的监控城市的道路车流状况和进行拥堵控制,就必须建立ITS(Intelligent Transport System)智能交通系统。ITS系统是通过交通信息采集系统将车辆、道路等信息传送到信息处理分析系统,在进行分析、处理,然后将各种道路交通及服务信息传输到道路运输系统的各个用户。基于对三亚城市的现状研究,可以通过“三亚天涯之声”无线广播来发布车况和即时的道路信息。
3.4 商业旺地诱导停车车多、“停车”难,是每个城市面临的问题,可以通过基于ITS系统建立停车诱导系统,来解决这一问题。系统通过停车诱导牌,对三亚市解放路的汽车总站、一方百货、旺豪超市、明珠广场、步行街、三亚国际饭店等动态停车位的信息发布和线路诱导,合理安排停车。
3.5 交通流量要均分、交通总量要削弱、公交车站设置要合理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交通流量要均分,就是把拥挤路口的车辆疏散到其他路口、路段、错开上下班时间、夜晚进行货物运输。交通总量削弱,有一个例子可以说明:100个人通过一段道路乘坐小汽车,要用100辆,占去了全部路面;100个人改乘三两中型公共汽车只占一小块路面;100个人乘坐大型公共汽车,只需一辆汽车的路面,于是达到了削弱交通总量的目的,缓解了交通拥挤的状况。通过调查,发现三亚公交重复率很高,停车港湾小,全市90%以上的公交线路都经过解放路,本来车流量较大的解放路更是车流为患;此外,每个公交车站牌前的停车港湾只有1-2辆车的位置,于是,当多辆公交车一起进站时,部分公交车只能在站外上下客。所以,要基于ITS,对公交车进行合理调度,调整公交站点,拉长站间距。
3.6 加强公共停车场、交通设施建设目前,三亚市区日车流量8500-9500车次,旅游黄金季节会更高,那么全市就需要5000-6000个泊车位,而实际上明显不够,只能乱停乱放。商业网点集中,很多道路尚没有划分非机动车道,人车混行,占道行驶。行人过街设施不足,目前,三亚市全是平面过街,没有辅助方式,比如过街天桥等。解放路上,每次等红绿灯时就会集结大批行人,又不能横过马路,就绕行翻越栏杆,甚者横穿马路。所以,要尽快建设立体交通体系,解决道路拥堵的问题。 4总结
纵观城市交通堵车问题,城市交通必须向智能化,快速化交通发展,使有限资源得到充分合理有效利用,以满足市民出行为第一要务。建立并开发城市交通系统,提高通行能力,使车辆按照流向和需求有序行驶,堵车问题自然得到有效解决,真正实现道路畅通、生活宁静、安全高效、低能耗、少污染的生态城市,让市民享受全新的生活。 参考文献:
[1]陆化普编著.城市交通现代化管理[M].人民交通出版社,1999. [2]黄卫,陈里得编著.智能运输系统 (ITS)概论[M].人民交通出版社,1999. [3]王炜,过秀成编著.交通工程学[M].东南大学出版社,2000. [4]段里仁.城市交通概论[M].北京:北京出版社,1984.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