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智榕旅游。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八年级语文上2010年期末试卷

八年级语文上2010年期末试卷

来源:智榕旅游
八年级语文期终质量综合测评A

一. 积累与运用。(25分) 1. 给加点字选出正确的读音。(2分) (1)蹒跚(A. pán B. mán )(2)瞥过(A. piē B. pié ) (3)相属(A. zhǔ B. shǔ )(4)剥落(A. bāo B. bō) 2. 结合语境解释下列加点词语。(2分)

(1)在夜雨中专心攻读,身心会超常地熨帖。 .. (2)带着一种肃穆的欢悦。 ..

4. 简介下列作家。(2分)

苏轼: 鲁迅: 5. 默写《使至塞上》(3分)

6. 根据下面这段话的意思,填到横线上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是( )(2分)

有的知识只须浅尝,有的知识只须粗知。只有少数专门知识需要深入钻研,仔细揣摩。所以, ,而对于少数好书,则要精读,细读、反复地读。 A. 有的书只须读其中一部分,有的书必须咀嚼揣摩 B. 有的书必须咀嚼揣摩,有的书只须读其中一部分 C. 有的书只须读其中一部分,有的书只须知其中梗概 D. 有的书只须知其中梗概,有的书需要钻研、咀嚼

7. 下面是两位同学在专题讨论会上就“读书的最高层次”问题所作的发言,请对这两位同学的发言作一简要评论并阐明你的观点。(3分)

甲:我认为读书的最高层次应该像采宝石的劳工,不断淘汰矿渣,只取那纯净的宝石。

乙:我觉得读书的最高层次应该像蜜蜂,不断采撷花的芳香和花的美丽,并把花香花容酿成更高档次的蜜。

8. 市近日发出号召:“争做文明市民,塑造新形象,迎接‘第五届亚太城市峰会’的召开。”假如你是一个记者,将在下面三类人中选择一类进行采访,以了解他们对此事的态度。你将怎样提问?(3分)

小学生:

商场营业员: 工作人员: 9. 把下列句子组合成语序合理、语意连贯的一段话。(只写序号)(3分) ①语文,就是我的精神家园。②我在其中享受自然,体验人生,步入思想高地,领略无限风光。③我从事语文教育工作。④那种快乐,那种情怀,那种在母语家园里边遨游边吮吸雨露甘醇的自由自在难以言表。⑤我与它朝夕为伴——交往,对话,倾听,诉说。 10. 阅读下面这幅题为《爱与碍》的漫画,用 简明的语言概括漫画的寓意。(不超过20个字)

爱与碍

二. 阅读理解。(35分)

(一)

第三次去美国,在高高的丹佛他山居住了两年。美国的西部,多山多沙漠,千里干旱,天,蓝似安格罗萨克逊人的眼睛,地,红如印第安人的肌肤,云,却是罕见的白鸟,落基山簇簇耀目的雪峰上,很少飘云牵雾。一来高,二来干,三来森林线以上,杉柏也止步,中国诗词里“荡胸生层云”或是“商略黄昏雨”的意趣,是落基山上难睹的景象。落基山岭之胜,在石,在雪。那些奇岩怪石,相叠互倚,砌一场惊心动魄的雕塑展览,给太阳和千里的风看。那雪,白得虚虚幻幻,冷得清清醒醒,那股皑皑不绝一仰难尽的气势,压得人呼吸困难,心寒眸酸。不过要领略“白云回望合,青露入看无”的境界,仍须来中国。湿度很高,最饶云气氛题雨意迷离的情调。两度夜宿溪头,树香沁鼻,宵寒袭肘,枕着润碧湿翠苍苍交叠的山影和万缀都歇的俱寂,仙人一样睡去。山中一夜饱雨,次晨醒来,在旭日未升的原始幽静中,冲着隔夜的寒气,踏着满地的断柯折枝和仍在流泻的细股雨水,一径探入森林的秘密,曲曲弯弯,步上山去。溪头的山,树密雾浓,蓊郁的水气从谷底冉冉升起,时稠时稀,蒸腾多姿,幻化无定,只能从雾破云开的空处,窥见乍现即隐的一峰半堑,要纵览全貌,几乎是不可能的。至少上山两次,只能在白茫茫里和溪头诸峰玩捉迷藏的游戏。回到台北,世人问起,除了笑而不答心自问,故作神秘之外,实际的印象,也无非山在虚无之间罢了。云绦烟绕,山隐水迢的中国风景,由来予人宋画的韵味。那天下也许是赵家的天下,那山水却是米家的山水。而究竟,是米氏父子下笔像中国的山水,还是中国的山水上只像宋画,恐怕是谁也说不清楚了吧?

雨不但可嗅,可亲,更可以听。听听那冷雨。听雨,只要不是石破天惊的台风暴雨,在听觉上总是一种美感。上的秋天,无论是疏雨滴梧桐,或是骤雨打荷叶,听去总有一点凄凉,凄清,凄楚,于今在岛上回味,则在凄楚之外,再笼上一层凄迷了,饶你多少豪情侠气,怕也经不起三番五次的风吹雨打。一打少年听雨,红烛昏沉。再打中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三打白头听雨的僧庐下,这更是亡宋之痛,一颗敏感心灵的一生:楼上,江上,庙里,用冷冷的雨珠子串成。十年前,他曾在一场摧心折骨的鬼雨中迷失了自己。雨,该是一滴湿漓漓的灵魂,窗外在喊谁。 11. 这一段主要写作者“听雨”,从听觉上来说,作者听出了什么?(3分)

12. 作者写岛上听雨比听雨更多了一层凄迷,这是为什么呢?(2分)

13. 作者写到了少年听雨,中年听雨和白头听雨实际上表明的是什么?(5分)

14. 文段最后一句话“窗外在喊谁”,请根据文意推测“谁”在喊呢?“喊”的是什么呢?(4分) 四. 思维拓展。(20分)

24. 下面是一份对200名初中生课外阅读的调查情况表,请根据这个调查情况,回答后面的问题。

初中生课外阅读情况调查统计表

阅读内容 卡通画 时文杂志 武侠小说 文学名著 人数 112 32 30 26 百分比 56% 16% 15% 13% ①从表中数据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即 : ②看了这一统计结果,你对同学的建议是: 25. 阅读下面两则材料,回答问题。(10分)

如果说外语是人生的工具,那么,母语毫无疑问是掌握工具的手。可是,当中国人在投入巨大精力学习外语、应付外语考试的同时,却尴尬地发现,自己的母语水平正在明显下降。

据调查发现中学生母语水平不容乐观,他们连深奥一点的现代文也理解不了,普遍存在词汇贫乏,言不达意的情况。

① 两则材料反映一个什么现象?请用一句话概括。

②简要谈谈你对这一现象的看法。

期终教学质量综合测评B

一、积累与运用(30分)

1、请根据拼音书写汉字,细心地给加点注音。(3分)

摩挲( ) 逶yí( ) 喑( )哑 商贾( ) qiǎn( )绻 狡xiá ( ) 2、下列词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 众目睽睽 潸然泪下 人赃俱获 尴尬 B 手无寸铁 正襟危坐 虚怀若谷 颟顸 C 煞有介事 饥肠辘辘 踉踉跄跄 甲胄 D 惊魂慑魄 明眸善睐 当仁不让 杆辕 3、解释下列词语:(4分)

魂牵梦萦: 顾影自怜: 捉襟见肘: 肆无忌惮: 4、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3分)

A.湖南电视台的娱乐节目办得栩栩如生,显示出编导很有水平。 B.老师为了培养我们,可真是废寝忘食,处心积虑。

C.一个民族要想腾飞、发展,既不能夜郎自大,也不能妄自菲薄。

D.绿茵场上,足球健儿精神矍铄,斗志昂扬,精湛的球技倾倒了数万球迷。 5、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 A.“神舟六号”的发射成功,标志着我国航天技术有了新的发展。 B.他那崇高的品质,经常浮现在我的脑海中。

C.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使我们完成了制作网页的工作。 D.王老师已经退休了,我们无时无刻想念着他。 6、下列搭配错误的一项是( )(3分) A 《黄果树瀑布》——于坚——当代诗人

B 《望庐山瀑布》——李白——唐代浪漫主义诗人 C 《借书不还,天打雷劈》——柏杨——当代作家 D 《论读书》——朱苏进——当代作家 7、古诗文填空(11分)

(1)羌笛何须怨杨柳, 。

(2)王昌龄《从军行》中抒发杀敌立功,保家卫国的豪情壮志的句子是 , 。

(3)王维《使至塞上》中写景的千古名句是 , 。 (4)《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写雪的千古名句是 , 。

(5)《论语》中阐述学与思的句子是 , 。

(6)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 ,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二、文言文阅读(15分)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1、本文的作者是_________,字_________,河东人,________代文学家,列________________之首。(2分)

2、本文按什么顺序写的?(3分)

3、第二段写了潭水的什么特点?用的什么写法?好处是什么?(3分)

4、找出文中的比喻句,并体会其表达效果。(2分)

5、作者为何说小溪的“明灭可见”? (2分)

6、作者开头说“心乐之”,为什么在第四段又写“悄怆幽邃”? (3分)

期终教学质量综合测评C

一、基础知识及运用(每小题2分,共14分。) 1选出下列加点字注音错误的一项: ( )

A. 惊蛰(zhé)憬悟(jǐng)熨帖(yù)羯鼓(jié) B. 黏溻溻(tā)锉刀(cuî)湍急(tuān)深邃(suì) C. 曝热(bào)俯瞰(kàn)捉襟见肘(zhǒu)敕勒(chì) D. 明眸(mïu)了无 (liǎo) 甲胄(zhîu)侥幸(jiǎo) 2.选出下列加点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 )

A.无餍(满足) 缱绻(形容情投意合,难舍难分) B.皱缬(有花纹的丝织品) 精蓝棋置(指佛寺) C.烟霾(风夹着尘土,天气晦暗) 僦赁看幕(租赁) D.歃血(用嘴吸取) 不悱不发(说出来的样子) 3.下列文学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读书杂谈》的作者是鲁迅,原名周树人,文学家、思想家、家。 B.高建群写的《云海》一文选自《青春缘》,原题是《月亮的海》。 C.两篇《游高粱桥记》是明代文学家袁宏道与其弟袁中道所作。 D.“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是王维《使至塞上》中的名句。

4.下面四个句子中,修辞手法的使用与其他三个不同的一项是: ( ) A.它晶莹耀眼,火一般鲜红,火一般强烈。

B.(落日)依恋地慈爱地注视着人间,好象有些贪恋,不愿离去。

C.这个亭踞在突出的一角的岩石上,上下都空空儿的;仿佛一只苍鹰展着翼翅在天宇中一般。 D.一只蚂蚁畏畏缩缩地爬上了我的书桌,如同一个成功的者。 5.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屋里陈列着各式各样的鲁迅过去使用过的东西和书籍。

B由于潮流的冲击和进步思想的影响,使他形成了初步的民主主义思想。 C.有专家指出,运动量过少是导致肥胖的主要原因。 D.今年过节不收礼,收礼只收脑白金。

6.把后面的句子填到横线上,最恰当的一组是( )

绝境是强者的进身之阶,弱者的无底之渊。什么事情,都是成也在人、败也在人。____________可是在绝境中,成功者比失败者多坚持了一分钟,多走了一步路,___________ ①成功者不一定处处都比失败者强。②失败者天生就一定比成功者差吗? ③多思考了一个问题。 ④多思考了一些问题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7.仿照例句写句子

例句:它蓝似海洋,可比海洋要蓝得纯正。

仿句:它蓝似 ,可比 。 它蓝似 ,可比 。 二.阅读理解(共46分)

(一) 阅读下面文段,回答后面的问题。(共11分)

书非借不能读也。子不闻藏书者乎?七略四库,天子之书,然天子读书者有几?汗牛塞屋,富贵家之书,然富贵人读书者有几?其他祖父积、子孙弃者无论焉。非独书为然,天下物皆然。非夫人之物而强假焉,必虑人逼取,而惴惴焉摩玩之不已,曰:“今日存,明日去,吾不得而见之矣。”若业为吾所有,必高束焉,庋藏焉,曰“姑俟异日观”云尔。 1. 注音:(1分)

惴( ) 庋( ) 2. 解释加点的词语:(2分) ① 强假: ② 姑俟 ..3. 解释句中加点的“然”字。(2分) ①然天子读书者有几。( ) ②非独书为然,天下物皆然。( ) 4. 翻译下列短语及句子。(2分) ① 七略四库,天子之书。 ② 书非借不能读也。 5. 指出本段中判断句、反问句各一例。(2分)

判断句:

反问句 :

静默草原 鲍尔吉·原野

谁有过这样的经历呢?

站在草原上,你勉力前眺,或回头向后缭望,都是一样的风景:辽远而苍茫。人难免为这种辽远而惊慌。

在都市里生活,或者寻访名山以及赏玩江南园林的人,都习惯于这样的观察:眼光的每一个投射处,都有新景物可观,景随步移。

然而草原没有。

蒙古牧人前瞻的时候,总是眯着眼睛。他们并非欲看清楚天地间哪一样东西,而是想在眼里装填一些苍茫。

城里的睁着眼睛看草原,因而困惑。草原不可看,只可感受。

脚下的草儿纷纷簇立,一直延伸到远方与天际相接。这颜色无疑是绿,但在阳光与起伏之中,又幻化出锡白、翡翠般的深碧或雾色中的淡蓝。

因而草原的风景具有了看不到与看不尽这两种特点。

和海一样,草原在单一中呈现丰富。草就是海水,极单纯,在连绵不断中显示壮阔。

有一点与海不同:观海者多数站在岸边,眼前与身后迥然不同。草原没有边际,它的每一点都是草原的中心。与站在船上观海的相异处在于,你可以接触草原,抚摸、打滚儿甚至过夜,而海上则行不通。

在草原上,辽阔首先给人以自由感,第二个感觉是不自由,也可以说是局促。人,置身于这样阔大无边的环境中,觉得所有的拐杖都被收去了,所有的人文背景都隐退了,只剩下天地人,而人竟然如此渺小与微不足道。在草原上,人的处境感最强烈。天,真如穹庐一样笼罩大地,土地宽厚仁慈,起伏无际。人在这里挥动双拳咆哮显得可笑,蹲下嘤嘤而泣显得可悲。

外来的旅人,在草原上找不到一件相宜的事来做。

在克什克腾,远方的小溪载着云杉的树影拥挤而来时,我愿意像母牛一样,俯首以口唇触到清浅流水。当我在草原上,不知是站着坐着或趴着合适时,也想如长鬃披散的烈马那样用面颊摩挲草尖。

草原上没有树,所以即使有风也听不到啸声,但衣襟已被扯得飘展生响。我扯住衣襟,凝立冥想。

草原与我一样,也是善忘者,只在静默中观望未来。 1. 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2分)

(1) 迥然不同: (2) 摩挲: 2. 文章所表达的对草原的感受最有特点的句子是哪一句?(2分)

3. 在草原上,人有哪些感觉?为什么在草原上咆哮显得可爱?(2分)

4. 如何理解“草原与我一样,也是善忘者,只是在静默中观望未来。”这句话?(2分)

5. 文中划线句子,印证了写草原的一首诗,请你写出这首诗的题目并把它默写下来 (3分)

期终教学质量综合测评

D

一、积累与运用。(共20分)

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戋戋(jiān) 纤纤(qiān)搭讪(shàn) 绯红(fěi) 不悱不发(fěi) B.瞥见(piē) 干瘪(biē) 粗犷(guǎng) 喑哑(àn) 期期艾艾(ài) C.采撷(xié) 担供(gōng) 缱绻(quǎn) 挑剔(tī) 潸然泪下(shān ) D.掸帚(dǎn) 吮吸(shǔn) 温驯(shùn) 烟霾(mái) 长鬃披散(zōng) 2.下列词语的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肆无忌惮 仓皇而逃 全神贯注 一筹莫展 提心吊胆

B.酣畅淋漓 计穷智竭 陈腔滥调 人赃俱获 目不暇接 C.心无旁鹜 怨天尤人 历历可数 苦思冥想 纵横捭阖 D.倒行逆施 喋喋不休 震耳欲聋 众目睽睽 毛骨悚然 3.下列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烟霾(风夹着尘土) 醒豁(开阔) B.皱缬(有花纹的丝织品) 明眸善睐(看) ..... C.属国过居延(经过) 簇拥(聚集) D.捉襟见肘(胳膊肘) 僦凭看幕(租赁) ...

4.下面句子中成语运用准确的一项是( ) (2分) A.桂林的山水黄山的松,真是巧夺天工。

B.同学们经常向老师请教,这种不耻下问的精神值得提倡。

C.谈起电脑、互联网,这个孩子竟然说得头头是道,左右逢源,使在场的专家也惊叹不已。 D.想不到昔日的“浪子”今天却成了英雄,这就不得不令人刮目相看。 5.在下面短文中横线上填写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2006年4月,访问美国,向全世界传达了这样一种信息:国际________、国内________、两岸________是中国当前所要努力的方向,中国将按照自己的步伐、发展目标与需要,来进行有计划的改革。

A.和平 和气 和解 B.和平 和谐 和气 C.和平 和谐 和解 D.和气 和谐 和解 6.阅读下面的材料,写出探究结果。(3分)

材料一:西风东进,洋节流行,捧为时尚。据调查:在中国人喜欢的洋节中,排名前几位的是:圣诞节、母亲节、情人节、愚人节。中国人喜欢过洋节,其动机大致如下:表达感情(亲情、友情、爱情);凑凑热闹,轻松一下;为了“赶时髦”„„

材料二:中国的节日同样魅力无限——那悠久的历史文化与节日盛会交融在一起。如:春节团圆、除夕守岁、中秋赏月、清明踏青、重阳登高、端午赛龙舟、元宵闹花灯„„绚丽壮观、流光溢彩、妙趣横生!

⑴用简要语言概括上面两则材料的主要信息.(1分)

我的概括:

(2)在世界多元文化不断交汇的今天,你觉得洋节在中国是应该摒弃,还是应该保留?请发表你的看法。

我的看法:

我的理由: 7.仿照下面例句,再写一个句子,要求句式相同,语意连贯。(2分) 山间的清泉,你何必与遥远的大海比浩瀚呢?你自有你的清纯。 路边的小草,你何必与伟岸的大树比挺拔呢?你自有你的执着。

, ? 。 8.古诗默写。(5分)

⑴《孔孟论学习》中论证学习与思考的辩证关系的两句话是: , 。 ⑵《敕勒歌》中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了草原天空的壮阔与苍茫的两句诗是: , 。 ⑶《使至塞上》最能体现作者内心感情的诗句是: , 。 ⑷《凉州词》中运用了双关语的一句诗是: 。 ⑸ ,愁云惨淡万里凝。

⑹散入珠帘湿罗幕, 。

⑺写出一句含“月”的古诗词 。 二、阅读理解。(50分) (一)(5分)

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也,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今夫奕之为数,小数也;不

专心致志,则不得也。奕秋,通国之善奕者也。使奕秋诲二人奕,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奕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孟子·告子上》 9.解释下列加点的词。(2分) ⑴一日暴之__________ ⑵今夫奕之为数,小数也___________ .. ⑶使奕秋诲二人奕__________ ⑷非然也___________ ..

10.用现代汉语解释下面句子。(2分)

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11.现在我们经常使用的一个成语是从上文划线句子中提炼出来的,这个成语是 。(1分) (二)(9分)

余幼好书,家贫难致。有张氏藏书甚富,往借不与,归而形诸梦。其切如是。故有所览,辄省记。通籍后,俸去书来,落落大满,素蟫灰丝,时蒙卷轴。然后叹借者之用心专,而少时之岁月为可惜也。

今黄生贫类予,其借书亦类予。惟予之公书与张氏之吝书若不相类。然则予固不幸而遇张乎?生固幸而遇予乎?知幸与不幸,则其读书也必专,而其归书也必速。为一说,使与书俱。 12. 本文选自《_______________》,作者是_______,晚年号_________,____朝(代)的文学家。(2分)

13.解释下列加点的词。(2分) ⑴家贫难致____________ ⑵辄省记____________ .. ⑶落落大满____________ ⑷生固幸而遇予乎____________ ...

14.文中划线的词“可惜”是个古今异义词,请写出它的古义和今义。(1分) 古义:_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 15.用现代汉语解释下面句子。(3分)

⑴有张氏藏书甚富,往借不与,归而形诸梦。其切如是。

⑵惟予之公书与张氏之吝书若不相类。

16.第①段作者以自己的亲身经历论证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观点。(1分)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zrrp.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808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