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献正
(广州市林科园林景观设计院,广州裕林园林绿化设计有限公司,广东广州 510515)
摘要广州地区石场开采的面积较大,破坏的自然生态植被较多,开采产生的嘈杂和灰尘
对环境和自然生态造成极大的影响。迹地由于植被的破坏,致使水分的涵养量降低,生物链受到破坏,整个生态系统的循环的能力和生物的多样性和适应能力降低;石壁受到太阳的爆晒产生的辐射使环境的能量循环发生变化,环境温度和湿度发生变化不利于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目前,为适应广州经济高速增长和建设的要求,强调“生态优先”的发展理念,注重生态环境的建设和区域的可持续发展。石场复绿问题成为城市建设的重要问题。而解决植物生长环境和植物配置是关系到整个石场复绿成败的关键问题。
关键词园林植物 植物配置 广州地区 石场复绿 方式
改革开放之后,随着社会的繁荣和经济的高速发展,广州和珠江三角洲地区进行了大规模的城镇建设,需要大量的砂石.广州市周边城郊一直以来,出租山体进行采石所得的收入是当地基层组织和老百姓的重要经济来源,而接近疯狂的石方开采在带来较丰厚经济收入的同时严重破坏了广州市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为适应广州经济高速增长和建设的要求,强调“生态优先”的发展理念,注重生态环境的建设和区域的可持续发展。石场复绿问题成为城市建设的重要问题。为了尽快达到复绿效果,石场复绿建设中,往往应解决植物的生境和绿化植物品种进行适应性选择,栽植管理到位,并按照有效的植物配置原则和方法,才能使植物在石场复绿中达到真正的绿化美化效果。
1 研究地现状
大多数采石场主坡面是峭壁,一般坡度在70度以上,甚至是90度垂直的峭壁,存在反倾的石壁和危岩都,几乎是无可攀附之地。石场坡面的石头风化程度高,石质易碎、易崩塌和滑落;大部分石场迹地中间为深坑,由于停止开采积聚水的深度从十几米到几十米,水质寒凉,形状多种多样,有的从采石场出口螺旋状向下到达坑底,也有的是直采石坑由于长年的雨水积聚,没有出水口,逐渐形成了山塘.有的成了垃圾填埋场;有的成了所谓的天然泳池。给附近的居民生活留下隐患。采石场因岩性和其它方面的原因,坡面稳定性差,岩体崩塌或碎石滑落现象时有发生,对安全构成潜在威胁,距离市区较近的采石场拥出的大量泥沙壅塞城市下水道和市区河道,降低了泄洪能力而危及城市的防洪安全。因此对石壁的复绿成了石场整治工作的重点、难点。但无论如何都必须解决此难题,从根本上解决水土流失和景观问
1
题。
2 植物生长环境存在的问题
2.1取土难
由于坡度大,石壁表面及石场可利用的土壤较少,甚至没有任何的土壤,只有依靠外来土壤填补种植土壤的不足。
2。2运输难
由于石场关闭期间,以往物料运输的道路被损坏,而且壁面高度和面积较大,给壁面施工全部是高空作业,所有的工序和物料运输都在陡峭的石壁进行,山体上的砂岩和页岩经震动后容易脱落。因此机械运输不能到达石壁的中上部,只能依靠人力背负物料.
2。3生长难
植物的生长依靠土壤、水分和适宜的温度,但是石壁上根本就无土壤,而且水分更是缺少,在陡峭的石壁上根本不能函养植物生长所需的水分,同时石壁接受阳光的暴晒后温度极高,在夏季高温季节石壁表面的温度可达到摄氏60℃。可直接灼伤植物的嫩枝。
2。4施工平台难
大多数的石场都有采石坑,积水浓度达到几十米,而且水面紧边石壁,在石壁施工的时候要在水面上搭建施工平台,增加施工难度和危险性.迹地由于开采造成土壤结构发生变化,在石场开采的石口全部是石平台,在石场的迹地就是石粉和坭土的混合物,经过石矿运输的长期压实和研磨,结构紧密,容易形成地表径流,土壤的肥力、水分涵养量以及透气性极差,不利于植物的生长,自然复绿难度较大,必须经人工有针对性地进行改造种植。
3 解决植物生长环境的方法
3.1外围绿化
对开采场周边环境及临时用地等进行植树种草,以减少水土流失的发生。废弃采石场的水系大多较紊乱,水土流失严重.理顺外围水系是治理废弃采石场的主要一环,重点是将采石场的地表径流有序地归顺到附近的小溪小沟中,并建造一定容积的沉沙消力池,以减轻泥沙对城市下水道的压力。沿开采面边缘挖截水沟,防止雨水对开采面的冲刷;在下游设立堆渣场,并在其四周建拦渣墙阻挡泥沙。在墙外侧开设排水沟,沟口修建沉沙池,将泥沙流失尽量控制在开采区范围以内.
3.2边坡绿化
采石场边坡地表裸露,土层疏松,缺乏土层或很薄,缺水源。应采用框格砌石工程后铺
2
草皮、播撒草种或挂网喷播草籽,若经费有限也可考虑直接铺草皮或播撒草种,从下至上进行绿化,稳固边坡。
3。3底部绿化
先确定具体石场深坑应达到的平面高度,以防将来积水成塘,然后采用各种方法填埋到一定高度后绿化。(1)垃圾堆填法:用城镇生活垃圾、建筑垃圾及山土按一定高度要求堆积成一定厚度和宽度,然后进行绿化。(2)带状堆土法:在岩质地按等距堆成一定宽度、一定厚度的土带,然后进行绿化。(3)全面填土法:在岩面上按要求全面填土,堆高到一定厚度进行绿化。特殊地形地势的迹地,如深坑大凼,填土不易,则依地势修建渔塘、蓄水池、水库等,四周仍可挖造大窝种草植树.
3。4石壁绿化
3。4。1台阶式
3。4.1.1确定覆土厚度。覆土厚度既要考虑工程量大小,又要考虑覆土层的稳定性和理化性,还要与所选树种相适应,一般可在1.0~1。5m之间选择。
3。4.1.2确定阶梯高度.阶梯设计高度应与树种选择相结合,阶梯高度应小于或等于所选树种成熟高度(即<3m)。
3。4。1。3确定阶梯宽度。为有效地遮盖开采面,每一阶梯平台至少种植两行树,错位布置。考虑覆土稳定和布设排水沟的需要,阶梯宽度一般可在5~8m之间选择。
3.4。1。4布设排水系统。为防止降雨形成的地表径流冲刷开采面及覆土,沿开采范围线外侧布设截流沟,沿阶梯平台内侧布设排水沟.排水沟由中间向两头设置一定比降,与截流沟相连,使地表径流最终进入采石场总排水沟.
3。4。2巢穴式
石壁坡度小于50度的石坡可直接因地制宜筑“挡土墙”、“燕窝巢”、“鱼鳞穴”,巢穴的规格相对要大,回填土壤够肥够多,确保所种植株的生长要求.主要放置优质种植土(有机肥+复合肥+腐殖质土+保水剂)。
3。4.3板槽式
对坡度大,开采面高的石质坡壁,裸露高差25m以上时,采用现浇板槽来进行种植槽的设置。清理表面的松散层和危石,加大和增加了梯台的宽度和数量。基本沿等高线钻孔安装预制或现浇种植槽板.上下间距为2.5~3米.小于或等于所选植物在2年内所能达到的平均生长高度,现浇的种植槽板的插筋必须牢固地插入石壁的钻孔25cm以上,保证插入石壁的钢筋不外露.部分地方由施工单位根据现场情况采用现浇板的方式进行处理。加入配方土壤后种植植
3
物,从而达到快速、高效复绿效果。此种植台(槽)的大小设计和施工是飘台(巢)式复绿取得成功的关键。
3。4。4蓄水、滴灌工程
对立面所种植植物供应充足水分是促使其成活、恢复生长和良性循环的首要条件,因此,必须建立蓄水、喷灌系统.采用柴油发电机供电,在塘底积水处修建蓄水池,池内安装扬程不低于100米的深井泵提水到山顶的蓄水池中.蓄水系统安装在山顶。管网系统采用施工方便、水力学性能良好且不会锈蚀的高性能塑料PVC管组成,整个管网系统由干管、分干管、支管、毛管和喷头组成,同时,应根据需要在管网中安装必要的安全装置,如进排气阀、限压阀、泄水阀等.整个喷灌系统设计应体现控制灵活、经久耐用、美观实用的特点。
4 植物品种的选择
4.1品种的选择原则
4.1.1优先选用本地植物,特别是广州地区的原有物种,以及一些适应本土气候的优良的外来植物.以地带性树种为主,适量的选用一些速生树种、先锋树种.并采用恰当的养护措施,保护目标植物和目标群落,促进人工群落向自然群落过渡。
4。1.2要求选用的植物具有良好的抗逆性(耐旱、耐瘠)和本地适应性.
4。1.3重视植物的生态效应和植物的多样性,合理确定主要植物种类的比例,提高复绿的效果和质量。
4.1.4以常绿植物为主,适当采用落叶植物。
4。1.5不要选用生长势超强的有害植物,如“微甘菊”、“紫茎泽兰”之类
4。1。6两种以上植物混种时,要考虑植物之间的“相克”作用。特别是在土壤体积较小环境中,如燕巢、小飘台等环境下,不宜混种三裂蟛蜞菊等植物。
根据现场的具体情况,因势就形,灵活种植乔、灌、花、草、藤,大穴种植尾叶桉(Eucalyptus wrophylla)为主,小穴种植勒仔树、马缨丹、爬山虎、葛藤(Pueraria lobata)、芒草、象草(Pennisetum purpureum)、蟛蜞菊等藤灌植物品种,实现植物多样,合理配置,使土坡绿化达到速生、长效、四季常青,并有较好的景观效果。绿化苗木要采用耐旱的乔灌木及耐旱的攀爬垂吊草本植物,实现人工植被品种多样性,相互依存的立体生态体系,四季常绿景观好,植被生态环境逐渐进入自然循环。
表1:广州地区石场山体常见植物品种 序号
种名 学名 科名 生活型 4
1 2 3 4 5 6 7 8 9 台湾相思 马占相思 藿香蓟 大叶相思 链荚豆 野苋 山葡萄 杨桃 岗松 Acacia confusa Acacia mangium Ageratum conyzoides Acacia auriculiformis Alysicarpus vaginalis Amaranthus viridis Ampelopsis brevipedunculata Averrhoa varambola Baeckea frutescens Bidens pilosa Blechnum orientale Breynia furticosa Bridelia monoica Buddleja lindleyana Cantharospermum scarabaeoides Cassia mimosoides Cassia occidentalis Casuarina equisetifolia Chukrasia tabularia Gymnema sylvestre Delonix regia Desmodium heterocarpum Desmodium pulchellum Emilia sonchifolia Eucalyptus citriodora Eucalyptus exserta Eucalyptus wrophylla Eurya chinensis Ficus gibbosa Ficus hirta Ficus microcarpa Ficus pumila Helicteres angustifolia Hibiscus rosa-sinensis Ilex asprella Ixora chinensis Jasminum amplexicaule Jussiaea linifolia Jussiaea suffruticosa Lantana camara 含羞草科 常绿乔木 含羞草科 常绿乔木 菊科 草本 含羞草科 常绿乔木 蝶形花科 草本 苋科 葡萄科 草本 藤本 酢浆草科 常绿小乔木 桃金娘科 常绿灌木 菊科 大戟科 大戟科 马钱科 苏木科 苏木科 楝科 萝摩科 苏木科 草本 常绿灌木 常绿乔木 落叶灌木 草本 草本 落叶乔木 藤本 落叶乔木 10 三叶鬼针草 11 乌毛蕨 12 黑面神 13 土蜜树 14 醉鱼草 15 蔓草虫豆 16 山扁豆 17 望江南 18 木麻黄 19 麻楝 20 匙羹藤 21 凤凰木 22 异果山绿豆 23 排钱草 24 一点红 25 柠檬桉 26 窿缘桉 27 尾叶桉 28 岗茶 29 斜叶榕 30 五指毛桃 31 细叶榕 32 薜荔 33 山芝麻 34 大红花 35 岗梅 36 龙船花 37 扭肚藤 38 草龙 39 毛草龙 40 马缨丹
乌毛蕨科 草本 蝶形花科 藤本 木麻黄科 常绿乔木 蝶形花科 灌木 蝶形花科 灌木 菊科 草本 桃金娘科 常绿乔木 桃金娘科 常绿乔木 桃金娘科 常绿乔木 山茶科 桑科 桑科 桑科 桑科 梧桐科 锦葵科 冬青科 茜草科 木犀科 灌木 桑科 灌木 常绿乔木 藤本 灌木 常绿灌木 常绿灌木 常绿灌木 藤本 柳叶菜科 草本 柳叶菜科 草本 马鞭草科 常绿灌木 5
41 荔枝 42 潺槁 43 芒果 44 野牡丹 45 鱼黄草 46 薇甘菊 47 勒仔树 48 芒草 49 香蕉 50 类芦 51 鸡屎藤 52 爬墙虎 53 龙珠果 54 余甘子 55 湿地松 56 马尾松 57 火炭母 58 番石榴 59 野葛 60 三裂叶野葛 61 红毛草 62 春花 63 桃金娘 64 田菁 65 狗尾草 66 蒲桃 67 葫芦茶 68 山毛豆 69 山黄麻 70 水烛草 71 地桃花 72 香根草 73 牡荆 74 黄荆 75 三裂叶蟛蜞菊 76 了哥王 77 台湾草 Litchi chinensis Litsea glutinosa Mangifera indica Melastoma Sp. Merremia hederacea Mikania micrantha Mimosa sepiaria Miscanthus sinensis Musa nana Neyraudia montana Paederia scandens Parthenocissus heterphylla Passiflora foetida Phyllanthus emblica Pinus elliottii Pinus massoniana Polygonum chinensis Psidium guajava Pueraria lobata Pueraria phaseoloides Rahynchelytrum repens Rhaphiolepis indica Rhodomyrtus tomentosa Sesbania canabina Setaria viridis Syzygium jambos Tadehagi triquetrum Tephrosia candida Trema orientalis Typha angustifolia Urena lobata Vetiver zizanioides 无患子科 常绿乔木 樟科 漆树科 旋花科 菊科 禾本科 芭蕉科 禾本科 茜草科 葡萄科 大戟科 松科 松科 廖科 常绿乔木 常绿乔木 草本 藤本 草本 草本 草本 藤本 藤本 灌木 常绿乔木 常绿乔木 草本 野牡丹科 常绿灌木 含羞草科 灌木 西番莲科 藤本 桃金娘科 常绿小乔木 蝶形花科 藤本 蝶形花科 藤本 禾本科 蔷薇科 草本 灌木 桃金娘科 灌木 蝶形花科 灌木 禾本科 草本 桃金娘科 常绿乔木 蝶形花科 草本 蝶形花科 灌木 榆科 香蒲科 锦葵科 禾本科 灌木 草本 灌木 草本 Vitex negundo var. cannabifolia 马鞭草科 灌木 negundo。var.cannabifolia Vitex negundo 马鞭草科 灌木 Wedelia trilobata Wikstroemia indica Zoysia tenuifolia 菊科 瑞香科 禾本科 草本 灌木 草本 5 植物配置方法
根据石场具体位置和采用的复绿方法,针对不同区域的土壤条件和景观特点进行不同的
6
植物配置。
5。1石场外围、底部绿化和台阶式
将坡面进行整治,选用根系生长旺盛,能快速生长并能覆盖地面的植物,主要选择乔灌植物和地被类植物.一般土质坡面、迹地直接种植;密实的土质边坡、迹地采取挖坑种植;在风沙坡地,设置沙障固定流沙,再种植固沙植物。在石质、泥石质的外围坡面、迹地和台阶上进行覆土工作。完成后加填种植土,由于土壤厚度较大,植物生长环境较好,植物配置可以丰富一些.主要采用的树种有尾叶桉、印度紫檀、细叶榕、马占相思、凤凰木、黄槐、红花羊蹄甲、桃花心木、美丽异木棉、大叶榕、复羽叶栾树、高山榕、海南蒲桃、垂叶榕、大红花、黄榕、夹竹桃、龙船花、红绒球、美国槐、杜鹃、勒杜鹃、勒仔树、马缨丹、爬山虎、葛藤、芒草、象草、蟛蜞菊、爬山虎、五叶地锦、崖爬藤、薜荔、美洲凌霄、扶芳藤、常春藤、南美蟛蜞菊、蛇葡萄、鸡蛋果、炮仗花、珊瑚藤等.
5.2边坡绿化
采用框格砌石工程后铺草皮、播撒草种或挂网喷播.将配好的基材用喷播机喷植,喷植厚度为10cm。。对坡度较陡的碎石面,利用专业施工机械喷播机进行草籽喷播。喷播机可喷到高达50m处。草籽需经过以下技术处理:
为使草籽能在石缝中顺利生长,不被雨水冲刷流失,可在喷播时,将草籽与营养土及水泥浆混合喷洒,固定草籽。为防止草被退化,草籽需混合当地草、灌种子。在坡度稍缓处或裂缝处,则将草种与营养土,加保水剂混合,做成营养袋,然后用人工将营养袋放置在岩石裂缝处,让草籽发芽附着裂缝自然生长。
植物主要选择细叶榕、尾叶桉、马占相思、垂叶榕、勒仔树、马樱丹、桃金娘、野牡丹、勒杜鹃、软枝黄蝉、爬墙虎、辟荔、大花老鸦嘴、葛藤、五爪金龙、蟛蜞菊、黄素馨、炮仗花、香根草、狗牙根、芒草、百喜草、糖蜜草等植物种子.
7
图1:喷播复绿后植物生长情况
5.3巢穴式、板槽式绿化
取经晾晒过的塘泥与沙质壤土、泥炭土、林下枯枝落叶、林木专用肥混合制成种植基质,回填进种植穴(槽),混合土壤要求肥效高、肥力持久、具有较好的蓄水性和通气性.然后再种植所选植物.主要品种有细叶榕、尾叶桉、马占相思、垂叶榕、勒仔树、马樱丹、桃金娘、野牡丹、勒杜鹃、软枝黄蝉、爬墙虎、辟荔、大花老鸦嘴、葛藤、五爪金龙、蟛蜞菊、黄素馨、炮仗花、香根草、狗牙根、芒草、象草等。
8
图一
9
图二
10
图三
6 结语
石场原生植被破坏严重,植物生长环境恶劣,其植物品种选择受到一定的限制,但是只要遵循客观规律,创造适合着物生长的环境,加强植物的养护,选择一些耐旱、耐贫瘠的植物品种,还是可以把石场复绿的植物景观建设好的.只有彻底解决植物在石场上的生长环境,植物的生长问题得到解决,石场复绿的工作才能得到真正的解决.
参考文献
[1]广东植物研究所.广东植被[M]. 1976,北京:科学出版社。 [2]吴征镒主编.中国植被[M].1980,北京:科学出版社.
[3]肖剑,胡志华,赵红.华中地区钢铁企业植物配置探讨[J].中国园林2004(11):50-53.
11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