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_民国丛书_序

_民国丛书_序

来源:智榕旅游
󰀂民国丛书 序

周谷城

󰀂民国丛书 自1989年至1996年共出版五编,五百册,收民国时期出版的各科学术著作和历史资料共一千一百零三种,被学术界认为是20世纪我国出版的最重要的丛书之一。本文是丛书主编周谷城先生所写序。!!!编者

为了总结历史经验,推进祖国的现代化建设,去年仲夏,我曾撰文呼吁∀加强近现代史的研究#。󰀂民国丛书 的编纂出版,从根本上说,正是为了保存史料,抢救文献,了解时代,为现代化建设服务。

中国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从鸦片战争被西方资本主义殖民者打开大门以来,已经历了一个多世纪。在这个艰难的历程中,由于困难重重,成就有限。自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先生在南京建立中华民国临时政府之时起,到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经历了三十八年。民国时代,正值社会剧烈变动时期,它是中国数千年剥削制度旧社会的最后一个朝代,也是离社会主义新中国最近的一个朝代。就发展言,要了解中国的今天,必须了解中国的昨天和前天;而了解昨天,比了解前天尤为重要。在全国人民同心同德向现代化进军的今天,对民国时期这段历史,再也不能等闲视之了。

研究中华民国这段历史,资料不怕多。讲明中国现代化的发展,要有大量有效的参考资料。资料大源,便是书籍。民国时期出版的各类图书,是中华文化发展的组成部分。民国时代,中西文化交流,新旧思想冲突,产生了许多学术著作和历史资料。∀五四#时期及其后的一段时间里,中国几乎变成了世界学术的缩影,各种主义、党派、学派、教派纷纷传入,形形色

色,应有尽有。一个时间,中国历史上出现了春秋战国以后的又一次百家争鸣的盛况。在学术思想界、文化教育界,产生了许多前所未有的代表人物和代表著作,呈现出空前繁荣的景象。民国时期,新旧军阀各霸一方,但他们在实行反动统治的同时,始终未能达到思想上学术上定于一尊。一些具有不同观点不同倾向的书籍大量出现,以不同方式出版和流传。

民国时期出版的各类图书,总数约在十万种以上。其中虽然不少是糟粕,但不可否认,确有许多精华及具有较高学术价值的杰作。对于民国时代的学术成就和图书质量,我们要采取正确对待的态度,作出实事求是的估价。民国时期,不论在语言文字、文学、哲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以及翻译诸方面,都有所建树,取得了多方面的学术成果。就历史学而论,其成就是相当可观的。当时的史学界,十分重视史料的鉴别,重视古书的真伪,重视神话传说与真实历史的区别,并突破封建传统观念,运用资产阶级观点或马克思主义观点研究历史问题。在这些方面,付出了艰苦的劳动,获得了显著的成绩。其他学科方面,亦复如此。民国时代的学术成果,主要表现为这个时期遗留下来的众多学术著作和历史资料。但是,几十年来,我们对于这些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没有认真地加以传播。一些中青年

2008年第2期出版史料

󰀁11学者没有机会接触∀五四#以来的文化学术著作,对于民国时代的学术成果不甚了解,在学术研究上吃了亏,付出了代价。人类文化是一个整体,是不可分割的。它的发展,有其自身的连续性。我们今天要搜集、整理、

󰀂民国丛书 书影

教育后代,满足广大读者的需要,推进祖国统一和现代化大业,编辑出版一套大型的󰀂民国丛书 ,应是当前学术出版界责无旁贷的当务之急,也是造福子孙后代的大事。适逢今世,时不待人,机不可失。我们要抓紧完成这件大事,千万不

要辜负这个时代。

编好󰀂民国丛书 ,关键在于选好书目。要从十万多种书籍中,精选出三千种左右编入丛书。这就需要确定一些选编的基本原则。编辑󰀂民国丛书 ,既要着眼于当前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又要达到保存史料、抢救文献的目的。既要兼顾各科各类之齐备,又要容纳各家各派之并存。既要突出重点,又要力求系统完整。既要重学术性与资料性,又要注意可读性与实用性。既要重点选收具有代表性、权威性的著作,又要适当选入某些带有开创性的普通读物。特别要强调的,必须坚持百家争鸣与实事求是的原则。学术观点上,要兼收并蓄,多说并存。不因人废言,亦不因言废人。不能像󰀂四库全书 那样,只收正统派著作,而排斥所谓异端作品。对于评论图书好坏的标准,不能局限于僵化的模式,一切要从实际出发。这样挑选出来的书籍,在广大读者中,仍然难免见仁见智,纷纭聚讼;但是,希望它能够基本上反映出民国时代学术上的风貌、成就和图书出版的客观实际。

为了编好󰀂民国丛书 ,一要突破一家一地图书馆的界限,对全国主要的民国图书出版地和收藏民国图书较丰富的图书馆,进行

研究和总结文化遗

产,如果撇开民国时代的学术成就,视民国图书资料如草芥,那必然会违反或破坏历史文化发展的连续性。

造成研究民国时代学术文化的断层,原因很多。其中之一,是民国图书的馆藏量少和流通不善,书籍难与广大读者见面,严重影响了民国时代的学术成就直接服务于现代化事业。当前,民国图书成了学术文化界迫切需要而又最难寻的书籍。全国只有少数大城市和几所主要大学藏书较多,但也缺乏完整性与系统性。而且纸张变质,有的字迹模糊不可卒读。十年动乱,人为损坏更加严重。因损失较多,有些书籍已成为孤本。在流通中,只能作为内部参考而不对外开放。同时,由于古籍的影印本与文献复制本的出现,竟形成了民国图书比明清古本、甚至宋元古本更难看到的奇特现象。面对现状,解决这个问题的最好办法,便是编辑出版民国丛书。我国历来有编纂丛书的优良传统。它开始于南宋,完备于明代,兴盛于清代中叶。编纂时间较近、影响较大的如󰀂四库全书 󰀂丛书集成 󰀂四部丛刊 󰀂四部备要 等,在保存和流通书籍方面起了很大的作用,在学术文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为了整理和保存民国时期的重要图书资料,抢救珍贵的历史文献,󰀁12出版史料2008年第2期

当代人的󰀂当代

胡德培

󰀁󰀁在∀四害#被除,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后,迎来1979年明媚的春天。万木复苏,新时期新的作家和新的作品如雨后春笋一般萌发新芽。人民文学出版社在全国率先创办了大型文学刊物!!!󰀂当代 杂志。

人民文学出版社是新中国成立初期,在1951年3月建社的。该社一直从事古今中外文学图书的出版工作。为什么到了1979年开始创办󰀂当代 等一系列报刊呢?

大家都知道,在那荒唐的岁月,∀文化大革命#革了文化的∀命#,革命文学被斩尽杀绝,当时全国唯一的文学专业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的业务工作几乎全部停顿。文学编辑和干部们随同文化部系统的几千名作家艺术家和干部们统统被赶到∀五七#干校去劳动改造(近年有󰀂中国作家协会在干校

等专著问世,描述众多作家被迫停笔,文学园地一片荒芜的情景)。

∀文化大革命#后,中国共产党及时总结了历史的经验教训,团结全国各族人民开展四个现代化建设,严冬过后如煦的春风,吹拂着文学园地,新的作家作品呈现出一派勃勃生机。

∀文革#前,偌大一个中国,仅有󰀂收获 这样一本大型文学杂志。文学出版机构管理落后,工艺陈旧,出版周期长(一本普通的书,出版周期常常超过一年,一本月刊出版周期最快也要二三十天以至三四十天)。在新时期文学艺术春天到来的时刻,大批新作家新作品纷纷涌现,国内原有的文学出版体制和文学期刊的格局显然已不适应文艺发展的潮流和趋势。

当时,人民文学出版社的同志们,在社会主义新时期新思潮的促动下,早已跃跃欲试,在著名老作家、老社长兼总编辑严文井和副社长兼副总编辑韦君宜等的领导

一次全面清查,使挑选书目具有扎实的基础。二要依靠老专家老学者。他们是民国图书最初的读者,也是作者和编者,对民国时期的各种出版物最有发言权。我们要充分发挥自己的这些优势,努力把󰀂民国丛书 编成中国历史上一部较好的丛书。

自来丛书的编纂,都有赖于多人的合作,群策群力,方可望成功。󰀂民国丛书 的编纂出版,是现代中国文化史上的壮举,是一项无比繁重的工程。在此,我们谨向热心支持这项工程的所有单位和个

人,表示崇高的敬意!感谢商务印书馆、中华书局等出版单位欣然同意选编他们出版的图书。感谢全国各地各大学图书馆慷慨提供他们的馆藏资料。感谢关心丛书纂修的各地专家学者以及编委、编辑小组同志们,为选好书目、审定版本贡献了极大的力量。感谢上海书店勇挑重担,独力承担起丛书的影印出版任务。

余不多叙,即以此为序。

一九八九年元月󰀁

2008年第2期出版史料∃往事寻踪

󰀁13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